新编 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医家必读「第一可法」典籍,亦为「至贵至宝救命书」

新编 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医家必读「第一可法」典籍,亦为「至贵至宝救命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学史
  • 医籍
  • 传统医学
  • 养生
  • 救急
  • 古籍
  • 医术
  • 临床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细谈医论、医话与医案,医论以六经为本,畅论90种汤证及治法;医话则为诊疗随笔及临床问答。医案另分十八门,详述诊治之法,巨细靡遗,毫不藏私。张钖纯不仅为古今第一大平民医家,本书亦为中医师及有意自学中医者的必读宝典。

  中医药典籍中,极少数引介、参考西医学理论者。所谓「衷中」,就是「衷心以传统中医药为本」,而「参西」当然就是「参考西医理论与实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书分成上下两巨册,上册主要是方剂与药物、医案,下册则为医道与医论(包括医案十八,内含病例五至二十则)。
 
  大陆中医科学院请专家选列十种『中医必读经典』,其中之一就是清末医家张钖纯编着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潜研传统医学者不可不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钖纯


  张钖纯字寿甫,清末民初大医家。
  主张「凡药皆自尝试」,「毒如巴豆,峻如细辛、麻黄,均验之于己,而后施之于人。」
  处方、用药生动求真,「几无一方、一药、一法、一论不结合临床治验」。
  他还力辟「医不叩门」之说,每遇疑难重证,辄辗转筹思,一有定见,虽已昏夜,仍亲赴病家调治。
  「每救疗至殓服已具,不肯稍有懈怠」,堪为医者典范。

编校者简介

李政育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
  1978年中医师特考及格:

  现任
  中华民国中西结合神经医学会荣誉理事长
  中华民国中西结合免疫医学会荣誉理事长
  育生中医诊所院长
  学术、通俗着作数十本
  发明专利近四十种,
  如发明脑与嵴椎、嵴髓神经再生等;
  现有成就已被当作学位研究对象。
  临床用药推崇张钖纯之山药、三七、人参、黄耆、鸡内金等。

图书目录

序言:临床用矿物药需注意时代背景……中医师 李政育 003

壹、医论……018
1.六经总论……018
2.太阳病桂枝汤证……021
3.太阳病麻黄汤证……024
4.太阳与阳明合病麻黄汤证……030
5.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031
6.太阳病大青龙汤证……036
7.太阳病小青龙汤证……040
8.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048
9.太阳病大陷胸汤证……050
10.太阳病小陷胸汤证……054
11.太阳病大黄黄连泻心汤证……057
12.太阳病附子泻心汤证……058
13.太阳病炙甘草汤证……060
14.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064
15.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汤证……066
16.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067
17.阳明病葛根黄连黄芩汤证……068
18.阳明病白虎汤证……070
19.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证……079
20.阳明病三承气汤证……086
21.阳明病茵陈蒿汤证……096
22.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097
23.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098
24.阳明病猪苓汤证……101
25.阳明病四逆汤证……102
26.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104
27.少阳病小柴胡汤证……105
28.少阳病大柴胡汤证……111
29.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115
30.太阴病提纲及意义……118
31.太阴病桂枝汤证……120
32.太阴病宜四逆辈诸寒证……120
33.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121
34.少阴病提纲及意义……122
35.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127
36.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129
37.少阴病当灸及附子汤证……132
38.少阴病桃花汤证……133
39.少阴病吴茱萸汤证……137
40.少阴病苦酒汤证……137
41.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138
42.少阴病真武汤证……140
43.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142
44.少阴病大承气汤证……142
45.厥阴病提纲及意义……144
46.厥阴病乌梅丸证……145
47.厥阴病白虎汤证……148
48.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148
49.厥阴病白头翁汤证……149
50.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证……151
51.温病遗方……153
52.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159
53.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治法……161
54.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166
55.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与治法……171
56.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176
57.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177
58.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179
59.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182
60.论脑贫血治法(附:脑髓空治法)……186
61.论脑贫血痿废治法(附:干颓汤、补脑振痿汤)……188
62.论心病治法……192
63.论肺病治法……197
64.总论喘证治法……204
65.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附:变质化瘀丸)……209
66.论胃气不降治法……213
67.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216
68.论痢证治法(附:开胃资生丹)……224
69.论肠结治法……234
70.论结胸治法……236
71.论霍乱治法……238
72.论肝病治法(附:新拟和肝丸)……244
73.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250
74.论水臌气臌治法(附:表里分消汤)……257
75.论血臌治法……260
76.论肾弱不能作强治法……262
77.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265
78.论火不归原治法……266
79.论腰疼治法……271
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273
81.论四肢疼痛其病因凉热各异之治法……279
82.论治偏枯者不可轻用补阳还五汤……281
83.论鼻渊治法……283
84.详论咽喉证治法……284
85.论喉证治法……292
86.详论猩红热治法……294
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附:坎离互根汤)……298
88.论女子瘕治法(附:化瘀通经散)……313
89.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316
90.论治疔宜重用大黄(附:大黄扫毒汤)……320

贰、医话……322
1.临症随笔……322
2.诊余随笔……334
3.自述治癒牙疼之经过……341
4.虚劳温病皆忌橘红说……343
5.鳖甲、龟板不可用于虚弱之证……344
6.目疾由于伏气化热者治法……346
7.天水散治中暑宜于南方北方用之宜稍变通……347
8.治幼年温热证宜预防其出痧疹……348
9.痫疯治法(附:癒痫丸、息神丸)……351
10.小儿痉病治法……352
11.癞证治法……354
12.治梦遗法……355
13.肢体受寒疼痛可熨以坎离砂及坎离砂制法……355
14.牛肉反红荆之目睹……356
15.驳方书贵阳抑阴论……356
16.阅刘华封《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358
17.代友问痰饮治法……360
18.问呃逆气郁治法……362
19.问治吐血后咳嗽法……363
20.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变痢由疟转痢之治法……363
21.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364
22.代友问病案治法……365
23.问大便脱肛治……366
24.读《伤寒论》质疑四则……366
25.阳旦汤之商榷……369
26.问《神州医药学报》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370
27.问七伤……371
28.问湿温治法之理由……373
29.问肝与脾之关系及肝病善作疼之理……373
30.问腹疼治法……375
31.问右臂疼治法……376
32.为母问疼风证治法……377
33.问疼经治法……378
34.问时方生化汤……379
35.问病……381
36.问其妻荡漾病治法……381
37.问小儿耳聋口哑治法……382
38.质疑……383
39.问接骨方并论及接筋方……383
40.问病三则……385
41.问创伤及跌打损伤外敷内服止疼化瘀方……386
42.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386
43.治疯犬伤方……388
44.解砒石毒兼解火柴毒方……390
附录:崔××来函介绍三方……391

参、医案……395
(一)虚劳喘嗽门……395
(二)气病门……418
(三)血病门……433
(四)脑充血门……447
(五)肠胃病门……461
(六)头部病门……469
(七)肢体疼痛门……472
(八)肿胀门……482
(九)黄胆门……488
(十)痢疾门……492
(十一)大小便病门……499
(十二)不寐病门……504
(十三)痫痉癫狂门……508
(十四)伤寒门……520
(十五)温病门……527
(十六)疟疾门……596
(十七)霍乱门……601
(十八)妇女科……608

图书序言

序言

用矿物药需注意时代背景与剂量
---再谈张钖纯的伟大与本书之价值   中医师 李政育


  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出版之后,各方佳评如潮,咸认张钖纯为自汉代张仲景出版「伤寒杂病论」以下,二千年来第一大家。中间虽有《千金方》、《景岳全书》、《温病条辨》……诸着传世,也获得很多好评。但基本上均不见大开大阖的胸怀,也不见临大症、急症而具开天辟地之处方魄力。

  而张钖纯穷毕生之力出版本书,他不仅认证(症)准,用药剂量勇于放大,且药味数相对较少,所用诸药则皆价廉,几乎均随手可得;还可随不同地点、不同环境就地取材,随症用药、随时灵活改变处方,确实具有大家风范。尤其处在战乱时代,或水灾、旱灾频仍季节,流民四散,传染病随时可能爆发之际,张钖纯只要病家需要,就立即前去诊治,而不忌讳是否是在灾区,其医德实在值得吾人景仰。这在世界医道、医德已经普遍沦丧至几乎不存在,一切向钱看,故意将无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甚至恐吓病人不紧急治疗可能无救;重症不会医,又不愿花时间研究的现代,张钖纯的医术与胸襟更值得我辈医界同道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虽名为「衷中」「参西」,实则参西者极少,最常提到者不过阿斯匹灵;最主要者还是在发明、发扬中医药的精萃,并以临床疗效来证明中医药一点也不输西医西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绝非近代中医药从业人员与研究者所可比拟。这是咱们后死者应感愧疚之处。

  目前全世界的中医药界都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处处依赖西医,若未经西医院做过各种检查,就不敢依传统医学之法作出诊断,一切「辨证论治」均以西医仪器或检验数据马首是瞻;甚至就依西医的诊断处方用药,失去了中医药的主体性。尤其碰到危急重症,一旦送到加护病房,更是袖手旁观,连碰也不敢碰,美其名为明哲保身,其实是缺乏自信。

  下焉者不知药性,亦不知该药主治何症,只好一帖药汇集八个、十个处方,开方临证(症)乱枪打鸟;更有一方中开了三、四十种单味药,而每味药只用零点几克的「科学中药」,既未详辨病情的寒、热、虚、实,更不知药物有生克作用,药量太少本就作用微弱、不足,药性彼此抵销则等于白吃、白花钱又浪费时间。这类情况若张钖纯在世,应该也会急得跳脚。

  在本书上册中,编校者虽自剖许多中医药知识受到日本矢数道明、大冢敬节、清水腾太朗……等人的医书启蒙,才得以进入唐以前的医学典籍堂奥。不过坦白说,本人临床上的许多突破性做法,例如尽量减少药味数,但加大剂量(每方剂常用到八两、十两,一味君药甚至常在短时间内加到二两半或三两),这种种作法无一不学自张钖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事实证明,只有大剂量才能快速压制危急重症的病情,使其很快获得缓解。

  根据本人的研究,张钖纯用药只在辨别是否对症,而不会斤斤计较于禁忌食物,因为这些鸡毛蒜皮小事,根本不影响病情;只有长期营养不良才会影响病情、有碍缓解,因此主张营养必须充足。尤其是张钖纯所处的时代,基本上仍系劳力过度、营养不良,所以只要医药「中病」,剩下还是要「饮食消息之」。现代人虽然多数营养过剩,但属于饮食不均衡或故意节食、致营养不良的情况还是很普遍,所以重病患者还是应该注意营养补充。

  必须注意的是,张钖纯善用石膏,用量既多又极精。但目前吾人所处的时代,因制作工具发达,多数以机器研磨石膏等矿物质药物;如所周知,机器快速研磨会产生高温,而石膏一受到高温,其所含的钙离子、硫酸离子与水离子的结构式就会发生改变,服用后容易造成硫酸中毒。结果本来是用石膏来治热病,结果反而变生热病;本系抑制发炎,结果黏膜被灼伤而发炎。这种现象在矿物药中很常见,例如「雄黄」在快速研磨过程中,常会导致砷离子与氧结合,形成雌砒或雄砒,稍服即中毒。又如朱砂也一样,医药现代化以后反而限缩了矿物药的使用范围,这是现代人使用矿物药必须特别留心的。〕

  本书(下册)细谈医论、医话与医案,医论以六经为本,畅论九十种汤证及治法;医话则为诊疗随笔及临床问答。医案另分十八门,详述诊治之法,鉅细靡遗,毫不藏私。足证张钖纯不仅为古今第一大平民医家,本书亦为中医师及有意自学中医者的必读宝典。

图书试读

58.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脑充血病之说倡自西人,而浅见者流恆讥中医不知此病,其人盖生平未见《内经》者也。尝读《内经》至调经论,有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云云,非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乎?所有异者,西人但言充血,《内经》则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盖血必随气上升,此为一定之理。而西人论病皆得之剖解之余,是以但见血充脑中,而不知辅以理想以深究病源,故但名为脑充血也。至《内经》所谓「气反则生,不反则死」者,盖谓此证幸有转机,其气上行之极,复反而下行,脑中所充之血应亦随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气上行不反,升而愈升,血亦随之充而愈充,脑中血管可至破裂,所以其人死也。又《内经》厥论篇谓「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不能行,发为(眩也)仆」、「阳明之厥,面赤而热,妄言妄见」、「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诸现象皆脑充血证也。推之秦越人治虢太子尸厥,谓「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者,亦脑充血证也。特是古人立言简括,恆但详究病源,而不细论治法。然既洞悉致病之由,即自拟治法不难也。愚生平所治此证甚多,其治癒者,大抵皆脑充血之轻者,不至血管破裂也。今略举数案于下,以备治斯证者之参考。
 
在奉天曾治一人,年近五旬,因处境不顺,兼劳碌,渐觉头疼,日浸加剧,服药无效,遂入西人医院。治旬日,头疼不减,转添目疼。又越数日,两目生翳,视物不明。来院求为延医。其脉左部洪长有力,自言脑疼彻目,目疼彻脑,且时觉眩晕,难堪之情莫可名状。脉证合参,知系肝胆之火挟气血上冲脑部,脑中血管因受冲激而膨胀,故作疼;目系连脑,脑中血管膨胀不已,故目疼,生翳且眩晕也。因晓之曰:「此脑充血证也。深考此证之原因,脑疼为目疼之根;而肝胆之火挟气血上冲,又为脑疼之根。欲治此证,当清火、平肝、引血下行,头疼愈而目疼、生翳及眩晕自不难调治矣。」遂为疏方,用怀牛膝一两,生杭芍、生尤骨、生牡蛎、生赭石各六钱,玄参、川楝子各四钱,龙胆草三钱,甘草二钱,磨取铁锈浓水煎药。服一剂,觉头目之疼顿减,眩晕已无。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