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奶奶的富足人生:不用钱买,只需交换!

无穷奶奶的富足人生:不用钱买,只需交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Heidemarie Schwermer
图书标签:
  • 交换
  • 互助
  • 社区
  • 共享
  • 奶奶
  • 生活智慧
  • 富足
  • 人际关系
  • 赠送
  • 零成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提供人生及这个失衡的世界另一种答案……
 
  海德玛丽.施维姆是德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她拥有十五年小学教师资历,之后还成为开业的「完形治疗」心理谘商师,但为了兑现小时候对自己的承诺,她一再主动离开安逸去寻找生命的答案,全力推动一个「付出」与「接受」得以平衡的社会,最后还一举颠覆人类追求安全感的本能,将自己所有的金钱、财产分送给人,二十年来不使用货币生活。过程虽然饿过肚子,还得长年从事清洁打扫或是帮人家顾房子的「低阶」工作,然而,她的理想却在其中逐一实现,并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自由与富足……
 
  一个难民小女孩,立志改变这世界

  海德玛丽出身富裕家庭,但两岁就因战争逃难,一家人沦为生活穷困的难民。小小的心灵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钱」就要失去一切?后来,她深深受到童话故事里那个公正而美好的世界所吸引,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寂寞树洞里,她对自己许下了一个无比宏大的承诺:「我要付出一切,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战争,人人活得有尊严。」这个早慧的梦想,不管在她面临挫折、看见苦难,甚至是安适地享受当下时,都一再地出现她脑海,成为驱策她一生逐梦、永不放弃,甚至愿意「牺牲」一切的永恆动力。
 
  德国「交换之母」的传奇

  海德玛丽认为,人的价值不应该由钱来决定,「人人都能对社会或他人贡献一己有用之力。」她成立「施与受中心」,开放给所有人以交换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专长,也寻求他人的帮助;参与者学习在「提供」及「接受」间取得平衡,同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虽然过程中新的挑战层出不穷(她在书中详述其经验,足供有心经营非营利组织者参考),但她也逐渐发现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可以靠交换或共享得来,面包、蔬果、衣服、鞋子、上网、住宿、旅行……应有尽有,只要你乐于付出,也勇于接纳。
 
  不用钱过生活,二十年的富足人生

  透过交换而逐渐降低金钱需求的海德玛丽,有一天受到《星星银币》童话的启发,决定大胆效法故事中的小女孩,将自己的所有一切全部送人,开始自己的星星银币试验,也就是完全不用货币过生活──包括将金钱送给需要的人、将家具送给邻居朋友,同时结束自己的诊所,甚至退掉了在德国很重要的医疗保险(因为自费就医非常昂贵),只留一只衣柜在朋友家,放着她仅存的一些东西;其余的家当,只要一大一小的行李箱就可以随身带着走。她原本只打算实验一年,没想到她的生活品质其实变得更好,还因此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我压根儿不希望再回到以前的生活。」……至今已二十年,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不用钱过生活」最成功的范例。如今她年逾七十,仍在努力「促进人类更懂得相互扶持与帮助」。
 
推荐人
  
  Phyllis 《零杂物》作者
  李伟文 畅销作家
  张琼龄 兹摩达司社会企业执行长──印心推荐
《富足的艺术:超越金钱的财富构建与生活哲学》 简介 本书深入探索了一种颠覆传统观念的财富观和生活方式:真正的富足并非依赖于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源于我们对资源、时间、技能和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有效运用。它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无需依赖传统货币体系,却能实现全面丰盈人生的实用指南与哲学思考。 第一部分:重新定义“富有”——从稀缺到丰盛的心态转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不断灌输“稀缺”的思维模式:资源有限,竞争激烈,只有不断获取金钱才能获得安全感。然而,本书首先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审视,挑战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 我们首先探讨了“价值”的本质。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我们往往将“价值”等同于“价格”。然而,本书强调,许多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健康、知识、社区信任、无价的技能——无法轻易用金钱衡量,也无法被简单购买。真正的富有,是对这些无形资产的充分认知和激活。 我们深入分析了“消费主义陷阱”。通过拆解市场营销如何制造“需求错觉”,本书揭示了过度消费如何消耗我们的精力、时间和真正的自由。我们学习如何识别真正的需求与被制造的欲望之间的区别,从而将注意力从“拥有更多”转移到“更少但更好”的生活哲学上。 第二部分:激活你的内在宝库——技能、时间与知识的复兴 本书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赚取”金钱,却很少学习如何“利用”自己已有的禀赋。 技能的货币化与非货币化: 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盘点和梳理个人技能树。这不仅仅包括专业工作技能,更涵盖了生活技能,如修理电器、烘焙、园艺、讲故事、解决冲突的能力等。书中提供了详尽的工具,帮助读者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技能资产负债表”。更关键的是,本书阐述了如何将这些技能转化为社区价值,即便不涉及现金交易,也能赢得尊重和互助。 时间的主权: 时间被视为最公平、最有限的资源。我们探讨了如何夺回时间的主权,摆脱被动式的时间消耗(如无效的通勤、无意义的会议、沉溺于屏幕的时间)。书中提出了“深度工作时间块”的设定方法,并倡导建立“时间银行”的概念,即有意识地投资于那些能产生长期回报的活动,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维护人际关系。 知识的流动: 知识的价值在于其流动性。本书鼓励读者走出象牙塔,将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转化为可分享的资源。我们探讨了建立个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指导、分享和协作,让知识在社群中产生乘数效应,而不是囤积在个人大脑中。 第三部分:构建互助生态系统——社区、信任与交换的艺术 离开了金钱这个中介,我们如何完成价值的传递?答案在于构建强大的、基于信任的本地化或兴趣驱动的互助生态系统。 信任的资本化: 信任是构建无金钱交易系统的基石。本书提供了建立和维护社区信任的实用策略,从信守承诺的小事开始,到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我们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可靠的“兑付方”,以及如何评估他人的信誉。 系统化的交换模型: 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成熟或新兴的交换模型,远超简单的以物易物。我们研究了时间银行(Time Banking)的运作原理,社区货币(Local Currency)的兴起,以及基于信用点数或代币化的社区交换系统。重点在于,这些系统如何平衡“付出”与“获取”,确保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从邻里到全球: 尽管强调本地化,本书也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平台,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非货币化协作,例如开源项目、知识共享平台(如维基百科模式)以及技能交换平台,这些都是在传统经济之外构建富足生活的典范。 第四部分:实践篇——设计你的“非金钱富足”生活蓝图 理论最终需要落地实践。本章提供了详细的行动步骤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设计一个与自身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富足蓝图。 家庭与个人层面的重构: 如何在家庭内部推行“无需花钱”的资源共享?如何组织“技能聚会”来满足日常需求?书中提供了关于如何改造家庭消费习惯,转向修复、再利用和互助采购的具体建议。 社区层面的赋能: 如何发起或参与一个本地的互助小组?如何利用闲置空间或资源进行社区共享?通过对全球多个成功案例的剖析,读者将学会如何从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开始,逐步扩大影响力,形成一个有韧性的、能够抵御外部经济波动的本地化富足网络。 财务自由的重新定义: 本书并非鼓吹完全抛弃金钱,而是提倡将其视为一个工具,而非最终目标。通过大幅降低对金钱的依赖,我们将极大地降低“财务安全线”,从而解放出更多精力去追求真正热爱的事业,实现更高层次的自由与满足。 结语:迈向共生的未来 《富足的艺术》不是一本反主流经济学的激进宣言,而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实践手册。它邀请读者跳出“购买-拥有-丢弃”的线性思维,转向一个循环、共生、互助的财富观。真正的富足,在于我们与他人、与环境建立的健康连接,在于我们能为世界提供的独特价值,而非我们口袋里能揣进多少钞票。拥有此书,即是迈向一个更加自主、更有意义和真正富足的人生旅程的起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海德玛丽.施维姆(Heidemarie Schwermer)


  ● 1942年诞生于遭纳粹德国併吞时的东普鲁士,临波罗的海的海港「梅梅尔」。

  ● 1944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当地的战火激烈,父亲身陷战场,一家人也被迫辗转逃难到现今的西德。隔年东西德分裂,家乡也回不去了。

  ● 1965年开始在小学任教。逐渐认清当时的学校环境无法让她实现理想。

  ● 1982年辞掉教职这个铁饭碗。转而攻读心理学与社会学,并取得完形治疗师资格,随后在多特蒙开设自己的诊所执业。

  ● 1994年成立「施与受中心」,尝试建立一个免费分享与交换才智、服务和有用之物的开放机制。数百位会员及德国媒体称她为「交换之母」。

  ●1996年将全部的家产分送给人,从此过起不用货币的生活。如今年过七十,即使领有养老年金,仍会把钱送给需要的人。

  ● 本书是她最重要的着作(德文书名为Das Sterntalerexperiment: Mein Leben ohne Geld),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且热销,还于2008年荣获义大利「帝奇亚诺.坦尚尼和平奖」( Tiziano-Terzani-Preis)。

  ● 2010年,一支挪威与义大利合作的团队拍摄了她的纪录片Living Without Money(不花钱过生活),更全面引起世界各地对这种「新生活」的讨论旋风。

  ● 媒体最常引述她的一句话是:我想改变的不是人,而是这个绕着金钱打转的世界。

译者简介

管中琪

  毕业于辅仁大学德国语文研究所。目前为自由译者。

图书目录

前言(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学生时期与修业之旅
【第二章】施与受中心
【第三章】实验继续
【第四章】对话与讨论
 
第二部
【第五章】冒险的日常
【第六章】童话成真
【第七章】未来愿景
【第八章】抬头看世界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承诺
 
我两岁生日收到的礼物是一座娃娃屋,当年我一定欣喜若狂,因为我一边大笑一边拍着手在房间里跳来跑去,雀跃的身影如今依旧历历在目。两个哥哥、母亲和保母艾拉也感染了我这个小小孩的喜悦,在一旁跟着开心。当时我们住在梅梅尔(Memel),父亲在那儿有座咖啡烘焙厂―应该说曾经拥有过。
 
但我和我的小小玩具王国只共度了短短几个月的幸福时光。一九四四年夏天,家里隐隐浮动着一股不安,一开始我怎么也想不透。先是放在阁楼地板上的心爱娃娃屋消失不见,接着屋子里所有家具全盖上了布,母亲和祖母也整理行囊,准备出门。他们只带上必要的行李,不断彼此打气,保证我们很快会回家。马车备妥,等候出发。平常星期日时,我们偶尔驾着马车出游,度过快乐的时光。不过,这次的气氛截然不同,母亲泪流满面,两个哥哥也异常安静。迥异于平日的是,街上挤满了驱马驾车的人潮。我们的马车汇入队伍里,跟着往前走。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心里十分害怕,哭了起来。母亲无暇照应我,心思全放在我的小妹身上,当时她病入膏肓,不过仍从医院接了回来。不到三岁的我又冷又饿,一心只想回家,想回去找我的绒毛玩偶,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终于,母亲注意到了我的绝望,轻声对我说:「嘘,小宝贝,情况会好转的。」但是我觉得事情不会好转,明天不会变好,过了一天也一样。后来我们在某地低价卖掉马车,改搭火车继续前进。火车班班超载,车厢里冷飕飕的,搭乘起来极不舒服。旅程劳累辛苦,而且不乏危险。火车只要一靠站,母亲就迅速抓起一把大锅子,到铁轨两旁的农舍乞讨食物给我们四个孩子和祖母。母亲每次飞奔出去,对我们就像是酷刑,不知道她能否及时赶回来。有一次母亲果真还没出现,火车就开动了,吓得我们使尽吃奶的力气放声尖叫。至今我仍不清楚是我们绝望的叫声停下了火车,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有好几次,火车上的乘客全得尽速下车,躲到最近的树底下寻求保护。下一秒,天空中即忽见战斗机密布,并且击发砲弹轰炸火车,连人也不放过。我们的恐惧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攻击行动逐渐膨胀,心里明白有几个同行的乘客倒卧在铁轨旁,已经死去。有时候火车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无穷无尽,谁也不知道能否开动,又会在何时继续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着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无穷奶奶”这个名字就充满了故事感,仿佛是一位阅历丰富、智慧无穷的长辈,而“富足人生”更是我们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但关键词“不用钱买,只需交换!”却打破了常规,挑战了我们对“富足”的固有认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无穷奶奶”是如何在不依赖货币的情况下,构建起一个充盈而满足的生活的。我的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画面:也许是社区里互助共享的场景,也许是亲手制作、以物易物的温馨往来,又或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超越了物质的束缚。我特别想了解,这种“交换”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品交换,还是技能、时间、情感的交流吗?在现代社会,金钱似乎无处不在,想要摆脱它的束缚,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和多么巧妙的智慧?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让我能够借鉴和学习,甚至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毕竟,谁不想拥有一个更自由、更少烦恼的“富足人生”呢?

评分

刚翻开这本书,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它不像某些生活指导类书籍那样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像听一位长辈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充满生活气息和烟火气。我能感受到“无穷奶奶”的智慧,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珍视。书中所描绘的“不用钱”的生活状态,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回归朴素、回归本源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独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物质欲望所裹挟,不断地追逐,却鲜少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让自己感到幸福和满足的。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迷茫,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富足”的定义。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建立起信任和默契,让“交换”成为一种自然而美好的发生,而不是一种刻意的算计。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认为,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然而,“无穷奶奶”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她用自己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足并非来自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是源自内心的充盈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连接。书中关于“交换”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思考,我身上有哪些被我忽略的“财富”?我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帮助他人,从而获得我所需要的支持?这种“不用钱”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独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它让我们摆脱了被金钱奴役的束缚,让我们能够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去体验更深刻的人生。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富足人生”,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金钱遮蔽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金钱”和“富足”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没有钱就无法获得想要的东西,更谈不上“富足”。然而,“无穷奶奶”的故事却证明了,真正的富足,可以是一种关系的富足,一种技能的富足,一种精神的富足。我被书中描绘的那种人情味十足的社区生活深深打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技能互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园。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追求物质富裕的过程中,丢掉了宝贵的人际连接?书中关于“交换”的论述,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只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比如,你可以是一位出色的厨师,用你的美食去交换你需要的帮助;你也可以是一位心灵的倾听者,用你的耐心去安慰他人,从而获得心灵的回应。这种“不用钱”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一种经济模式,不如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回归人本、回归共享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不用钱”的生活技巧。它更像是一次关于“价值”的深度对话,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我们所处的社会。在“无穷奶奶”的世界里,每个人的价值都被充分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交换品”。这种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再是冰冷的金钱数字,而是真诚的付出和温暖的回应。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分享”和“互助”的强调,它们是构建富足社群的基石。在一个推崇“交换”而非“购买”的体系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信任被建立,情感被滋养。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在过度追求个体化的成功,而忽视了集体协作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不依赖金钱的模式下,也可以实现物质的丰盛和精神的富足,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