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戏院搜记.岁月钩沉

香港戏院搜记.岁月钩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放映业的风云岁月,变色重现!

  香港放映业的历史,来到今天已是逾百年的历程。

  走过草创时期的惊喜时刻,经过沦陷期的黑暗日子,踏进影业蓬勃期的黄金岁月,最终,大戏院无可避免在历史洪流上湮没……。

  历来开开合合的戏院数目众多,逾百年的报刊,浩瀚如海洋;作者钩沉相关材料,尝试追溯业界的旧轶事,展示香港戏院的蜕变历程。

  另有专文述说战前启业的数间戏院,包括利舞台、普庆、油麻地、高陞等,部分一直营业至七、八十年代,覆盖本地戏院发展历程的重要部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夏柏


  生于澳门,在当地完成中学教育后,前往香港升学。大专毕业后,留居香港,曾任职电视台戏剧组编剧,后转职报刊编採工作,先后担任记者、编辑;近年亦曾从事环保网站编辑及地区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推广工作。现职自由身记者,从事採访及撰稿。曾出版作品:《澳门跳接》、《忆记戏院记忆》、《理想不再遥远》、《看杂志:1980s-1990s纪事》、《澳门戏院志》及《光影戏游》。

图书目录

写在前
 
第一部分:戏院蜕变搜记
惊喜交集︰早年观赏电影二三事
暗黑亮光:沦陷期的戏院运作
南北奏鸣︰战后国粤语片院线发展
走向摩登︰八十年代香港戏院演变
 
第二部分:战前戏院搜记
九如坊新戏院:舞台光影
新世界到恆星:沧桑60年
素描利舞台︰糅合中西之美
普庆戏院:从第一代说起
挖掘油麻地戏院:仅存的战前戏院
北河戏院:易燃菲林酿大火灾
高陞戏院:锣鼓戏园到左派戏院
 
附录:百年戏院选萃(1900-2000)

图书序言

第一部分:戏院蜕变搜记
 
惊喜交集︰早年观赏电影二三事
   
二十年代的香港,中区的市民见多识广,处变不惊,其他地区者,摩登程度有限,若从未接触过电影,霎时处身漆黑环境,面向跃动的影像,心生害怕亦不足为奇。
 
本文所指的「早年」,约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当时观赏电影已成为新兴娱乐,但仍未普及为市民日常参与的活动。对于活动影像在银幕上「真的一样」动起来,有人好奇,有人享受,亦有人恐慌。今天,进戏院看电影已属寻常事,回望当年,既有相似处,亦有迥异的地方。
 
带位和座号
   
香港政府档案处历史档案馆收藏、摄于1909年的一张太平戏院内观照片,显示院内座位属可移动的靠背椅。究竟当时戏院是否普遍安排这种散置的座椅?有没有编号?要不要带位员引领?1927年3月,薛觉先演出的新片《浪蝶》在九如坊新戏院公映。有作者写下影评,记述他和同事梁先生结伴观影的经历,提及进入放映厅时的情景:
    
到了新戏院,影戏已开演了十分钟许,入门黑漆漆一团,看不出座位,左边满了人,右边又满了座,且十之七八是女性,更令我们不便。我们在当中进出道上,徘徊了数次,觅不得座位,梁先生唤那个执电筒带路的,找二个座位,他仍懒洋洋的坐着不动,只将电筒一射,谓:「座位随处都是,你去找好了。」他不知执着电筒干什么,戏院里大概请他执电筒阅电影,而未附带着招领阅客的职务罢。
 
上文活现当时戏院运作的概略,包括映厅内有手执电筒的职员,负责「招领阅客」。新戏院设包厢、散厢、超等、头等及二等共5个座区,这段文字没说明作者买了哪区的票,但看来不设画位,座位毋须编号,他们要自行在漆黑中摸索。场内男女观众虽然同坐,但在暗黑中碰撞,仍须避忌。
   
文中虽用上「那个执电筒带路的」,但「带位」一词当时已被採用。1928年一篇题为〈带街与带位〉的文章便指出:「带位者何?茶楼中引人入座者也……带位一职,本非茶楼所独有,戏院及影画戏院均有之。」惟该文作者指戏院带位的工作性质并无特殊,没有细论。当时戏院寥寥可数,任「带位」者数量有限,大概这是作者认为无甚可谈的原因。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