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丰美,是一次次无用累积而成的。
近四十位大师告诉我们:
探索之必要,缓慢之必要,
酝酿之必要,徒然之必要。
欢迎来到无用时代。
◆伍至学(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耿一伟(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推荐(依姓氏笔划序)
◆收录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撰述之〈无用知识的用处〉
◎本书结构:
第一部:集结作者近年讲稿与教学研究心得的〈无用之用〉,其下又分为三个子题:
文学所具有的「实用的」无用性;
利益的逻辑在教学、研究与一般文化活动中带来的灾难性结果;
「拥有」的价值观,对人的尊严、爱与真理造成的毁灭效果。
第二部:弗莱克斯纳的〈无用知识的用处〉。
◎本书读者群:
喜爱哲思与文学艺术的读者,可从欧丁引用的大师名言与小故事获得丰富养分。
关心当前教育与文化养成的读者,可跟随欧丁掷地有声的想法,重新盘点知性和精神生活的重要。
面对「拥有」比「存在」更优越的时代,渴望为更美好的世界而思考、耕耘的人,可从本书获得新的力量。
本书特色 欧洲知名学者诺丘・欧丁在本书中旁征博引近四十位大师的名言,加上个人铿锵有力的见解,引领我们重新思索「无用的实用性」及「实用的无用性」。他指出,人类对于物欲的执迷,以及对务实的盲目追求,无法带来任何真正的知识或精神的质变,更会导致人类知性能力的衰退。
欧丁在书末也收录了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的〈无用知识的用处〉一文。他与弗莱克斯纳尽管相隔近百年,但两人的主张恰似一首人文与科学的奏鸣曲,相互应和。他们不约而同检视人们对于「实用」的概念是否过于狭隘,证明无用之用的例子不胜枚举。
欧丁更借此强调,人文思想和科学知识之间绝非对立,而是在对抗「利益」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共同捍卫知识的自主以及探索「无用知识」的自由,鼓励追求「无用」的满足,让人类天马行空的自由精神与能力获得解放:
在这个一切都献祭给实用性的世纪,
当功利主义宛如仅有的指南针,利己主义彷彿是最后的指望,
我们应当明白:「无用的实用性,就是生命、创造、爱和欲望的实用性。」
因为「无用带来对我们而言最有用的东西──那就是不抄捷径、不赶时间的创造,
让我们越过社会所编造的幻影」。
媒体评论 ◎对于试图抵抗务实观念与功利算计的人来说⋯⋯这本小书不仅值得一读,更是非读不可。──弗杭思瓦・布思奈尔,法国《阅读》杂志
◎诺丘.欧丁用完美的作品为二○一三年揭开序幕。──尚・毕恩波姆,法国《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