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感的转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身体感的转向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1/2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经历「文本的转向」、「身体的转向」以及「感官的转向」,
当前的人文社会学科需要的是「身体感的转向」此一理论典范。
 
  上下、冷热、整洁、肮脏、舒适、混乱、美丽、可爱、优雅、粗俗、阴阳、霸气、人气……等是人们整合感官接受的讯息以了解内在、外在世界的身体感受项目与方式。本书作者从各自的学科出发,说明我们为何选择「身体感」(而非感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阐释从身体感的理论观点如何能够提供研究社会、文化及历史的新方向。本书为一理论探索与阐释的论文集,我们参考脑神经科学、认知及感知研究与人类学象征的理论,以定义并建构身体感的理论观点。
 
  人文与社会科学界自1970年代以来经历数个重要的理论观点之「转向」。从70年代的「文本的转向」、80年代的「身体的转向」,以至于90年代的「感官的转向」,本书命名为《身体感的转向》,说明本书作者们的企图,期望身体感研究的发展具有典范性的意义,能够经由身体感的概念探索新的研究题目,提供研究社会、文化、历史的新观点。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余舜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博士。专长包括经济、历史与感官人类学,研究的题目扩及台湾的夜市、禅修、普洱茶的消费与全球化现象、台湾茶文化的发展及云南藏族现代化的体验等。1996年进行禅修的研究时开始注意到「身体感」的课题,从2005年起与民族学研究所「身体经验」研究群的成员共同发展身体感的理论观点,并主编研究群成员共同撰写之论文集《体物入微:物与身体感的研究》(2008年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Bodily Cultivation as a Mode of Learning (专号,《台湾人类学刊》第7期)及《感同身受:日常生活的身体感》(专号,《考古人类学刊》第74期)。

作者简介
 
余舜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钟蔚文

  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名誉教授
 
张珣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简美玲

  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系教授
 
王镜玲

  真理大学宗教文化与组织管理学系副教授
 
蔡怡佳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蔡璧名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丁亮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身体感的转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身体与自然」丛书序言╱杨儒宾
序╱余舜德
 
身体感:一个理论取向的探索余舜德
为何提出「身体感」的概念?
定义身体感
身体感的概念有何用处?
 
从行动到技能:迈向身体感钟蔚文
问题:身体感从何而生?
环境代表什么?从环境到情境
生物和情境如何互动?
从树虱到人类:迈向多样性行动
结语
 
物与身体感理论:以香为例张珣
前言
从身体、感知来重新观看「文化」
台湾学者对于身体感的研究
物的主动「能供性」性质与身体感
「香」启动「身体感」
「身体感」开发并创造了不同「香品」
香意象与体香
结论
 
从日常生活的身体感到人类学文化的定义余舜德
日常生活的概念与人类学文化的定义
身体感的日常性(everydayness)
身体感、Geertz的象征人类学与文化
 
人类学与民族志书写里的情绪、情感与身体感简美玲
前言
情感走在前
人类学史的知识史与对话
对话之外
身体感民族志书写的先声
处身于世
结语:情绪、情感与身体感,界线的探问
 
神圣与身体的交遇:从灵动的身体感反思宗教学「神圣」理论王镜玲、蔡怡佳
前言
身体感理论与灵动经验
汉文化宇宙观与灵动经验
通灵者的身体展演
灵动的切身性
母娘信仰的身体感
由灵动经验再思「神圣」
结语
 
当庄子遇见Tal Ben-Shahar:庄子的快乐学程──兼论情境、情绪与身体感的关系蔡璧名
前言:当代西方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中的快乐理论
工夫与技能:从生手迈向专家之路的情境、情绪与身体感
「心如死灰」、「用心若镜」、「得其环中」与「心斋」、「虚室」:习鍊「用心」的隐喻与解码
「缘督以为经」、「形如藁木」、「嗒焉似丧其耦」:规训身体感中的焦点意识与支援意识
被「乘」与「乘」
结论
 
中国古文字中的身体感丁亮
绪论
身体中的身体感
身体与环境互动中的身体感
文字系统中的身体感
结论
 
主编简介
作者群简介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身体感:一个理论取向的探索(摘录)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为何提出「身体感」的概念?
 
近30年,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经历了两次与身心议题相关之研究取向的转变。1980年代出现了「身体的转向」(the body turn),强调身心二元论的谬误,并积极将身体重新带回人文及社会科学的研究;1990年代则出现「感官的转向」(the sensorial turn),强调感官经验不只是生理研究,亦属历史与社会研究的范畴。然而于身体与感官的研究取向已被学界广泛接受之际,为何本书仍企图提出「身体感」的概念,以期出现一个「身体感的转向」(the shentigan turn)?
 
「身体的转向」最显着的贡献在于促使学界注意身心的课题。人类学界在历经Clifford Geertz 的研究于70年代带动之「文本的转向」(text turn)后,积极从长期潜藏于西方学术界之身心二元论的反省开始,思考如何将「身体」重新带入研究中;类似的趋势也出现在其它社会科学、史学与文学界。「身体的转向」成功地让学界不再忽视身心的议题,或单纯地从「心性论」或文本分析进行社会、文化及历史的研究;同时,「体现」(embodiment)的概念也充分为学界接受,并积极思考如何于研究分析中呈现身体的主体性。「身体的转向」成功地建立身体为研究的主题,也促使文化的课题不再如过去只被视为乃属「心」(mental)的层次,而是「体现的文化」。不过「身体的转向」也面对很多挑战:身心的课题原本即牵涉复杂之哲学思辨,企图将现象学「体现」的概念带入社会科学常需耗费冗长的说明,Csordas 或Jackson的着作即是明显的例子,如何呈现身体主体性以凸显「身体转向」的意义,也常让学者花费许多心思。

图书试读

None

身体感的转向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身体感的转向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身体感的转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身体感的转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