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知道Bubu老师要出新书,心中很是期盼,她的书一向都能震聋发聩,导正很多社会的错误观念。
认识Bubu老师很多年了,我们虽然住的不近,也不常见面,但是时间和距离并不造成隔阂,每次见面,都能立刻进入主题,产生共识。我最认同的是她的价值观和济世的态度,她对孩子的耐心常让我自叹不如。我更佩服的是她的耿直,在现在是非混乱的社会,她敢说真话,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她的话不多,却每能直捣黄龙,例如在序文中,她对成熟的定义是「工作不用人监督,口袋有钱不花,有仇不报」,就令人激赏:「工作不用人监督」就是我们所谓的accountability,成熟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别人在后面催促。上班不是人坐在位置上就是叫上班,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叫负责,而是要更进一步,确定所撞的钟有响,才算尽责。这中间的差别在用不用心、有没有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口袋有钱不花」是当人有内涵,对自己有信心时,他就不需要珠宝来引起别人注意。一个人炫耀什么,就说明他心中缺少什么,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他最自卑的地方。在吹牛不打草稿的现在,暧暧内含光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
至于「有仇不报」,那真是大肚大量,很不容易。我曾为了抗战胜利后,蒋总统对日本以德报怨深感不满,假如连孔子都说以直报怨,那么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父亲听到后,便花六十元台币,买了世界书局出版的《基督山恩仇记》给我看,要我学会人生的意义。在民国四十八年时,六十元是很多的钱,但父亲知道小说的教化力量比父母的说教来的大,他可以花钱,只要我能改变观念。这本书也真的让我看到,在报仇的过程中,自己的人生也过去了,人应该要学会放下。
Bubu老师的书不论哪一本都很有启发性,我的年纪虽然比她大了一轮,但是每次仍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她的书值得看!
推荐序 亲子教育的许多课题都是选择题、申论题,鲜少是非题,更不会有絶对的标准答案。在变化莫测、人心惟危的时代,与其期待孩子功成名就,不如希望他们都能发挥潜能,成为身心灵平衡成熟的人。
什么是教养最重要的原则呢?
和作者蔡颖卿的看法一致,是父母透过言教身教反应出来的价值观。非常欣赏颖卿的看法及作法,让更多的父母及孩子因此书受益!
富邦文教基金会董事 陈蔼玲
作者序
为了感谢的回顾与前进
在《亲子天下》写「生活笔记」这个专栏,转眼竟已过了六整年。六年来,每两个月整理一点主旨环绕于观察教育的心得,这工作已慢慢从开篇中「除了担心日久做不好之外,也害怕在负担已重的工作中再加一桩新的责任,」转为一种抒发。借着佔据于期刊一角的文字,我静静地体会自己在生命位置上,不同阶段的责任感,也体会了客观环境的大小改变对自己所造成的喜、怒、哀、乐与希望和担忧。
诚如前段说到,这些专栏文字被我自己认定为是「教育观察」心得,那为什么专栏设定之初不以「教育笔记」而以「生活笔记」命名? 我在这篇结集的序中简单说明,希望能简单搭造读者与我之间意见交换的心桥。
「教育」两个字,无论在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上绝不能与「教学」等同而论;对我来说,自己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学习,如今已证明全指向于「生活」所需;包含食衣住行的自理与谋生的各种技巧、传承与正误前人对错的经验,当然,还包括大量非物质性的精神探勘,如满足、愉快。因此,「生活」两个字才是我所了解的「教育」。
虽然各种动物都懂得为生活而奋斗,但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是为了生存与更好的生活而施行教育,可以说,生活与教育是并存的社会现象。我们的代代祖先把生存的知识与经验,透过各种方式散播交接;在今日我们所称的教育场所或制度都尚未成熟之前,教育过程已在漫长累积;因为生存的挑战与生活的需要从未曾停止过。
这本书所集结的篇章有些是因为感想而引发的实作,有些是因为实作而归纳出的感受。无论从哪一处开端,两种都是我生活的实貌:既感谢长辈们的教导有方,也希望能与后生晚辈同享此乐,共蒙此爱。这应是元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中所写的:「有人斯可教,有教斯可学,自开辟则既然矣。」的实情。
「教」与「学」与「教育」,是人类最共同、也是各民族源远流长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我是这源源流长中的一颗水滴;无法自大,也绝不自卑。
「生活笔记」这个专栏,在《亲子天下》刊出的六年中已陆续蒙杂志部编辑大力协助,如今既要成书,当然得在阅读呈现上重做思考,因此又劳出版部费心整理;而我也把原本受栏位字数限制的篇章补齐,又将因季节循环而重复的主题加以整理,合併或割舍。在重写稿子当中,好好地体会了「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感触。
写这个专栏所经过的六年,于年龄来说,是我生命中一个极重要的跨度。当我从「知命」之年的起点向「耳顺」的六十走去时,环境的变迁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往往使我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成熟了;有时候,我竟是在跟人争论、几近于吵架的状况中,才能说明我想要稳稳地站在这个年岁上的坚定;我是真心地想要以一种成熟的心态来讨论生活、讨论教育。
犹记几天前,我才跟86岁的母亲分享我对于众人所定义的「成熟」中,最喜欢的一种说法:「工作不用人监督,口袋有钱不花,有仇不报。」当时,妈妈正坐在我家的一张躺椅上,听我讲完这句话后,她竟激动地想探身坐起,被金边眼镜阻隔的双眼,散发出一种我从小熟悉的理性光芒,母亲跟我说:「很好,这句话说得真的很好 !」
「教育」,也许就是在生活中把人教成:不耍花招,工作不用人监督;不虚荣,口袋有钱也不受诱惑;善待自己,离开是非,拥有不自我纠结的自在。但这样的生活教育需要多少孜孜不倦、永不停息的好榜样?
于是,这本书等于是我的自问:我要如何成为这群榜样中的一员?我要如何向过去养育与教育过我的长辈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