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里的台湾:从摩斯电报到智慧型手机

话筒里的台湾:从摩斯电报到智慧型手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光复初期,想装电话要抽签,而且电话比黄金还要贵?
台湾人爱讲电话,电信局不得不限时三分钟?
破坏公用电话,得以军法论处!

  「一部全方位的台湾电信文史」 

  从话筒里的故事,见证台湾百年发展!
  每一个电信故事,都纪录着台湾的发展轨迹,带领台湾迈向现代,走向世界。

  作者杨振兴为中华电信资深顾问、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展示顾问,有近一甲子电信资历。本书保存台湾电信文化资产,带领社会大众从话筒里的故事,了解台湾百年来的发展。书中每一个电信故事,都纪录着台湾的发展脉络,从电报、电话机、交换机、海缆与卫星、公用电话、国际通信的演进及进步,一直到现代的行动通讯和智慧型手机,是台湾第一本回溯早期道地电信记忆的着作,并以300多张台湾早期珍贵照片贯串全书,带领读者轻松的阅读这本书。

  中华电信‧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展示顾问
  杨振兴,近一甲子电信资历

本书特色

  1.题材独特,台湾罕见的电信发展史,具备知识性、专业性及普及性。
  2.借由话筒里的故事,得以见证台湾百年的发展!
  3.收录300多张台湾早期珍贵照片。

名人推荐

  内容介绍从摩斯电报到行动电话发展中的电信「大小事」,大事指国家电信发展轨迹,小事指常民生活中的电信知识;除了述说电信文物故事,也对电信文物档案进行考证和补正,这是本书的特出之处。──前中华电信董事长 贺陈旦

  保存与呈现台湾电信文化资产,带领社会大众了解前人的努力、体验台湾过去的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因此更加珍惜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本书就专业性而言,深化了台湾电信史的研究;就普及性而言,激发社会大众对于台湾电信史的关注。──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馆长 陈训祥

  台湾第一本回溯早期道地的电信「记忆」!
  作者遍查有关档案,将过去若干误传的史实,一一加以更正,更令我非常敬佩。──中华电信退休同人协进会理事长 周志刚

  本书内容千锤百鍊、精挑细选,作者若不是道地的「电信人」,恐难如此一气呵成。个人很乐意将本书推推荐给「生活在电信」中的朋友。──中华电信北区分公司总经理 郑闵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振兴


  1941年出生于员林火烧庄佃农家庭。国小获全县数学竞赛冠军,初中毕业放弃免试直升台中一中,考上台中「师范学校」,自嘲除了「吃饭睡觉」,就是Read On Demand。就学期间自学钢琴和法国号,也学会了组装无线电。

  很偶然地考上电信局,各种考试名列前茅,从此优游于电信世界;从国营电信到民营化上市,从工程师到遴选派任中华电信驻香港代表,见证了台湾战后电信近一甲子的精彩发展。

  作者多次获遴派赴国外机构(如贝尔实验室)研习电信新科技,也在电信训练所(中华电信学院)兼课,相关论述、着作众多。作者于2000年获电信十大杰出人员奖,对电信感情深厚,退休前兼任「电信博物馆促进委员会」执行秘书,致力电信文物之保护,退休后投入电信文史工作,而最大的盼望是「电信博物馆」有天会美梦成真。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贺陈旦
推荐序(二) 陈训祥
推荐序(三) 周志刚
推荐序(四) 郑闵卿
作者序

第一章 浅谈电信─从有线到无限
第二章 深植人心的电信局
第三章 间谍必修─摩斯电报
第四章 千里眼和顺风耳─电话机
第五章 千里一线牵─交换机
第六章 天涯若比邻─海缆与卫星
第七章 报告,想装电话要抽签!
第八章 排队打电话的时代─公用电话
第九章 电信局的金牛─国际电话
第十章 当我们LINE在一起─行动电话

图书序言



  贴切地讲,这是第一本整理自「电信博物馆」和众多电信文物档案的「读书心得」。而这些电信文物和档案则是源自许多电信先进留给「电信博物馆」的心血结晶,当然书中也描述了少许笔者近一甲子的电信生活体验。

  话说2000年秋从香港回到总公司研考处服务,因为兼任「电信博物馆促进委员会」秘书,开始实际接触到电信文物和档案,回想起来真是万事起头难,首先着手整理前辈们所留下的千头万绪的文物,予以照相盘存。之后,总觉得缺了什么?原来文物当下最需要的是保管和保养,这个工作后来中华电信委请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暂管并录制数位图档,文物经过专业保养,显得风光焕发。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为文物做解说。好在总公司有个「电信技术图书馆」,也是研考处(后来和人事处合併成为人力资源处)经管,收藏有自1945年以来丰富的各类电信书籍和刊物可供研读。也好在笔者从人工到自动,从有线到无线都不曾缺席,于是召集退休志工团自2001年中开始建档,接着动员各分公司继续蒐集文物,同时也开始纪录36项的「电信口述历史」,这是一项时间攸关的竞赛,也留给本书极为重要的素材。

  笔者退休后继续在中华电信月刊「解说」一些「电信博物馆」的文物档案,相关资料除了供稿给档案局「台湾企业历史-中华电信网页」之外,也转交给科工馆使用。日子就这样过着,从未有过汇集成书的念头。直到今年春假某日,科工馆的策展人李如菁小姐在电话中说道:你整理的资料无人能及,你不写还有谁会写!一语双关,激起了使命感。就这样,一头裁了进去,连暑假也没了。

  10月底完稿和出版社谈合作,郑伊庭经理提到:秀威资讯的数位印刷不会绝版!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诱因。会有这样的思维,是因为先前在职时曾编审《电信大事纪》和推动《电信口述历史》,都只在中华电信内部印行,很快就绝版了。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和外界读者长久分享,因此很快就敲定合作,双方并同意不以获利为主要考量(这种小众之书注定不会赚钱的)。

  特别一提的是,2003年6月30日中华电信首先在大厅举办「电信13宝」展,电信宝物自此重现江湖,开启了2005年「电信百年风华展」的序幕,次年续办特别受到欢迎的「公用电话特展」,时至今日更有个电信厅常驻展。这些看来没有营运「绩效」的工作,很幸运地都获得当时陈成章副总、吕学锦总经理和贺陈旦董事长的大力支持,这在民营化之前,强大的业绩表现压力之下,能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非常令人感佩的。

  最后,套句俗话,笔者是喝「电信局」奶水长大的,用心完成这本「电信书」是感恩也是些许回馈。而最大的愿望是为「电信博物馆」筑梦,愿它早日成真。

图书试读

第一章 浅谈电信─从有线到无限

1.从有线到无限

1837年摩斯有线电报开始搭起媒体的高速公路,让电「信」得以快速畅通无阻。2000年以来,无线行动电话从功能性演进到智慧型,完全改变了人类社群互动的模式。尤其是贾伯斯的「苹果」手机,吸引了无数死忠粉丝,广大的「果粉」甚至造就了依赖苹果为生的企业供应链。今日手机无所不在,注意到了吗?手机通话中常听见的一句话是「好,我LINE给你」。

2.电信网路的构成

2.1 打一通电话的概念

台湾话「ㄍㄚ电话」,是指磁石式电话用手把「摇铃」的意思。不知怎的,用国语讲就成了「打」电话了。打一通电话,是电信网路最基本的功能。

就以打磁石式电话为例,首先是用户端要提出服务要求Call for service(CFS),也就是用手摇转动电话里的发电机,这时人工台的对应吊牌就会向下翻,值机员出应。接下来值机员选择接通被叫号码的塞绳(Cord),检查被叫是否通话中,如否,则予以接通。等到通话完毕,处理计费并予拆线。

第七章 报告,想装电话要抽签!

3.3 光复早期的电话建设

战后百废待兴,各业亟需电话。而为公平分配资源也就实施装机抽签制度,由台北市议长主持,抽中后预缴大约2万元装机相关费用,再去採购、建设,还要再等待完工才有电话可用。其时台北政经地位重要、人口也成长到近50万。

3.3.1 台北扩充800门申装要抽签

民国38年(1949年) 8月台北电信局扩充完成800门号,登记装机却达1261户。9月2日台北电信局发文于中央、新生、公论报等报社通告,并敦请交通处、省市党部、参议会及商会推派代表监视抽签。

有一说当时「电话比黄金还要贵」,扩充工程完工时先接待各机关首长观礼,出席人员有台湾省党部副主委李友邦、省参议会副议长李万居、秘书长连震东、台北市参议会议长周延寿、台北市政府市长游弥坚....以及新生报社社长谢然之、工业联合会理事长林挺生等,都是一时政商风云人物,可见其时盛况而且慎重非凡。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