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工艺美术史

图说中国工艺美术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史读者可以一书掌握中国古代艺术品风格变化
  .专业而通俗,雅俗共赏
  .脉络清晰,讲解精彩,既能有助修养,又能增加知识,对艺术品收藏者也有帮助


  图片数量大,精美,内容丰富好读。

  朝代为经,工艺为纬,实物为证。一件器物,一段历史。帝王喜好,臣民追风。作者以精彩凝练的分析,宏观专业的视角,诉说了历史帷幕下古老的审美衍生与流变,又从艺术的角度提炼出一段中华文明史。

  读者能从中体验一段中国数千年文明的衍变之旅,又能了解每件器物中蕴藏的艺术价值。对于审美、修养、收藏都大有裨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尚刚


  1952年生于北京。曾赴黑龙江省山河农场劳动9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82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6年赴莫斯科进修中世纪的中亚美术史。现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倾力从事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对南北朝至元代的工艺美术研究较有心得。出版的着作有《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元代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中国工艺美术史图说》等。

图书目录

前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辽‧宋‧夏‧金
蒙‧元


图目

图书序言

原始社会

远古 — 公元前21世纪


考古学已经把中国人的历史追溯到180万年以前,伴同人类的进步,工艺美术也逐渐产生。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房山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装饰品,它们以石、骨、牙、贝壳等制成,有些带刻纹,附穿孔,并有染色的痕迹,除去原始的宗教观念,还能从中清晰感受先民对美的追求。

由于资料的匮乏、理据的差异、方法的不同、观念的区别,对于艺术的起源,专家们会各执一说。不过,在生存艰难、智慧初开的原始社会,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艺术创作肯定绝非仅为审美。至少,它们与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如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彩陶一再表现太阳纹、月亮纹等,它们就应是自然崇拜的体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鱼纹地位突出,庙底沟类型彩陶上鸟纹一再出现,许多专家指出,它们就是当地部族的图腾。

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中国各地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的制作普遍採用磨制法,造型规整,表面光滑,穿孔技术较成熟。石材则经过拣选,注重硬度、色泽和纹理。许多新石器已不能单纯以工具视之,因为,它们还在展示着如质感、触感、比例、对称等工艺美术法则,而其技术和部分材料也为原始玉器直接继承。

有段石锛
以硅质灰岩制成,纹理优美。造型规整,即令今日的制作,也难轻易完成。背上的段用以装柄。

当代矿物学会将玉定义为透闪石、阳起石或辉石,但后世的界定古人不会了解,他们认为,玉就是美丽的石头。这个定义域十分宽广,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的材料也很多,其中的一些并不属于今日的玉,如玛瑙、水晶、青金石等。这在史前尤其突出,那时,就近取材是普遍的现象。

尽管材料坚硬、工具简陋,碾琢难度极高,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制作已相当发达。原始玉器的选材特别注重色泽和质感,打磨平滑光润,常常碾琢出纤细的纹饰。有些器物还是斧、铲等生产工具,显示出与新石器的联系。更典型的是饰物和礼器,它们体现着玉器的独立品格。原始玉器的地理分佈相当广泛,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玉兽形玦
因无确凿的证据,对许多上古的艺术形象,专家们常命名不同,这种器物也被称为「玉猪龙」等。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