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史传散文探论──以《南唐书》为例

陆游史传散文探论──以《南唐书》为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陆游
  • 史传
  • 散文
  • 南唐书
  • 宋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历史文学
  • 传记文学
  • 古典文学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计三十三万余言。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陆游史传散文之相关议题。第二章陆游《南唐书》之继承与开创,从承沿正史家法、脱胎并时诸史着手,再论陆《书》之自成一家风貌。第三章陆游《南唐书》之内容史事,考订其承袭吴祚、内政措施、朋党倾轧、军事战役、外交关系、文化发展及亡于宋朝。第四章陆游《南唐书》之思想内涵,阐述陆《书》之儒家、道家及佛教思想。第五章陆游《南唐书》之写作特色,从妙于镕裁、谨于布局、长于征引、精于描摹、善用对白,剖析陆氏史传散文之艺术技巧。第六章陆游《南唐书》之影响,从增注陆氏史书、泽被史传着述及探究南唐历史三方面,论述陆《书》对后世之影响深远。第七章结论,总结陆氏《南唐书》之价值与成就。

  本书体例严整,纲领昭畅,既承袭前人说法,亦提出一己之见,无论版本的考订、底本的校雠、史料的辩证、思想的阐明、艺术的赏析,在在展现作者的用心与细心,抽丝剥茧,条分缕述,试图彰显陆游史传散文的卓越成就。
《宋代文人与地域文化研究:以江南士人群体为中心》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宋代文人阶层与特定地域文化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学术专著。全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精微的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聚焦于在宋代社会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江南士人群体,旨在揭示地域文化如何塑造文人精神气质与文学创作,以及文人反过来如何阐释、建构和传播其地域文化认同的过程。 第一部分:江南士人群体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根基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宋代江南地区独特的社会地理背景。江南地区,历经唐末五代的分裂与重塑,至宋代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和文化高地。作者从地方精英的构成入手,分析了士大夫阶层在地方治理、宗族组织和教育传承中的核心地位。 地域经济基础与文人风尚的关联: 详细考察了宋代江南丝织业、商业贸易的繁荣对士人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富庶的物质基础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催生了对精致生活、园林艺术和雅集活动的追求。这种追求并非单纯的享乐主义,而是被视为一种“安顿身心”的文化实践,与他们对儒家“修身齐家”理想的在地化解读紧密相关。 宗族与乡土认同的构建: 深入分析了江南地区发达的宗族制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乡贤的树立、家学的兴盛以及地方性史料的编纂,都是宗族力量外化的体现。本书探讨了文人在这种“熟人社会”中,如何平衡中央朝廷的政治理想与地方社群的实际利益,形成独特的“乡土伦理”。 第二部分:士人精神气质的地域性阐释 本部分着重剖析了江南文人在面对国家兴衰、个人际遇时所展现出的独特精神图景,并将其置于地域文化的语境下进行考察。 “吴地文化”的典范与反思: 重点研究了“吴地文化”的早期概念是如何在士人著述中被确立和强化的。这种文化常被描绘为温和、细腻、注重艺术性,但也常被批评为“软弱”或“趋向闺阁气”。本书通过对具体文人如欧阳修、苏轼等在江南的经历,探讨了他们如何评价和重塑这种地域标签。 隐逸情结的在地化表达: 检视了宋代江南文人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潮。与北方士人可能倾向于在政治失意后回归田园牧歌式的传统不同,江南的隐逸往往与对山水形胜的迷恋(如太湖、西湖一带)相结合,发展出一种注重审美体验和个人心性修养的“文人式隐居”。这种隐居并非完全脱离世俗,而是一种在文化生活中的自我完善。 第三部分:文学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符号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论证部分,聚焦于文学文本如何成为地域文化观念的载体和传播媒介。作者选取了诗歌、散文、笔记等多种文体进行细致的个案分析。 山水描摹中的地域身份: 分析了宋代江南文人对特定地理景观的描绘,例如“江南春色”、“烟雨迷蒙”等意象的固定化。这些描绘超越了单纯的写景,成为一种具有文化指涉意义的符号系统,用以区别于北方“雄浑”的景观书写。 笔记小说与地方风俗的记录: 探讨了宋人笔记中大量关于江南民间习俗、地方戏剧、奇闻轶事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社会史的零散碎片,更是文人阶层对自身生活环境进行文化解码和价值确立的努力。例如,对特定节庆仪式的描绘,展现了士人如何参与并提升了这些习俗的文化品位。 诗文集中的“地域书写”与“自我定位”: 通过对特定文集序跋的梳理,揭示了文人在自述生平、交游唱和时,如何自觉地强调自己的“江南出身”,以此作为其文学主张和道德操守的佐证。这种书写策略既是对宗族和乡土的忠诚,也是在中央文化视野中争取独特话语权的方式。 第四部分:地域文化观念的流变与互动 最后一部分将研究视野拓展到时间维度,考察江南文化观念在宋代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与士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之间的张力。 从五代到北宋的文化心理过渡: 分析了五代时期地方割据导致的文化自信与北宋统一后,士人必须重新定位自身文化在帝国体系中的位置。江南文化如何从一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逐渐融入和适应主流的理学思潮。 “江南”与“天下”的辩证关系: 探讨了宋代文人如何处理对地方的依恋与对朝廷的忠诚之间的关系。本书认为,优秀的江南文人往往能将对本土的热爱提升到对“天下”安定的关怀层面,从而消解地域情结可能带来的分裂隐忧。 结语: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研究框架,证明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成就,绝非是脱离地域的纯粹精英文化产物。江南的物质环境、宗族结构和审美传统,共同编织了一张复杂的文化之网,深刻地塑造了那一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文人群体。通过对这些具体文本和实践的考察,本书试图重构宋代士人“在地方中思考世界”的历史现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简彦姈


  一九七六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师事 邱燮友教授,研究古典文学,尤擅于唐宋散文,二○一一年一月以《陆游散文研究》取得博士学位。现为辅仁大学、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空中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已发表〈汲古阁本陆游《南唐书》讹误举隅〉(《文大中文学报》)、〈陆游《南唐书》之义例〉(《醒吾学报》)、〈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之比较〉(《文大中文学报》)、〈陆游入蜀途中对南唐史事之考察〉(《国文天地》)、〈阅读古诗文的几个关键〉(《国立空中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电子报》)、〈陆游《南唐书》之体例〉(《桃园农工学报》)、〈陆游诗文中的哲学思想〉(《文大中文学报》)、〈品评《红楼梦》菊花诗〉(《稻江学报》)等多篇期刊论文,并着有《陆游散文新论》、《词苑新声──名家词导读》等专书。

图书目录

目次
邱序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步骤  4
第三节 相关文献之探讨  8
第四节 陆游与《南唐书》之关系  23
第五节 陆游《南唐书》版本考述  30
结语  44

第二章 陆游《南唐书》之继承与开创  47
第一节 承沿正史家法  47
第二节 脱胎并时诸史  62
第三节 自成一家风貌  84
结语  101

第三章 陆游《南唐书》之内容史事  105
第一节 南唐之承袭吴祚  105
第二节 南唐之内政措施  126
第三节 南唐之朋党倾轧  144
第四节 南唐之军事战役  160
第五节 南唐之外交关系  189
第六节 南唐之文化发展  220
第七节 南唐之亡于宋朝  240
结语  257

第四章 陆游《南唐书》之思想内涵  263
第一节 儒家思想  263
第二节 道家思想  278
第三节 佛教思想  301
结语  312

第五章 陆游《南唐书》之写作特色  315
第一节 妙于镕裁,突显中心思想  315
第二节 谨于布局,巧设篇章结构  330
第三节 长于征引,保留文献史料  344
第四节 精于描摹,重现历史情境  363
第五节 善用对白,还原人物形象  377
结语  390

第六章 陆游《南唐书》之影响  395
第一节 增注陆游史书  395
第二节 泽被史传着述  421
第三节 探究南唐历史  435
结语  443
第七章 结论  445
征引文献  479

附录
一 汲古阁本陆游《南唐书》校订  493
二 陆游《南唐书》之体例一览表  515
三 陆游《南唐书》书影  523
四 五代十国世系传承表  529
五 南唐大事纪年表  549
六 南唐行政区沿革  577
七 南唐地理位置图  58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主题——陆游史传散文探论,特别是以《南唐书》为核心,无疑触及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感到好奇的领域。尽管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但除了他的诗词,他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记录方式,尤其是他撰写的史传散文,似乎还没有被足够深入地挖掘。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我们揭示陆游作为一位史学家的另一面。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陆游在《南唐书》中如何处理南唐覆灭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节点,陆游作为宋朝的臣子,又是如何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来叙述的?他是否会流露出对南唐遗民的情感,又或者,他对这段历史有着怎样的反思?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陆游的散文艺术的探讨非常感兴趣。他的文字是否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具有独特的魅力?他如何将史实与文学的想象力巧妙地融合,从而创作出既具历史价值又富文学美感的作品?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非专业读者来说,阅读一本关于学术研究的书籍,最看重的往往是其是否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和史实展现出来。这本书以陆游的史传散文和《南唐书》为研究对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学吸引力。我特别希望书中不会过于枯燥地堆砌学术术语,而是能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带领读者一同走进陆游的创作世界。比如,书中是否会引用《南唐书》中的精彩片段,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读,解释陆游为何会选择如此叙述,这样的叙述方式又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感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就陆游在《南唐书》中对南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描绘进行深入的分析,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个短暂却极具影响力的政权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陆游的个人经历和人生感悟,是否在《南唐书》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这部史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陆游个人情怀的抒发。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基本了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陆游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于他那数以千计的豪迈诗篇。他的史传散文,特别是以《南唐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无疑揭示了他内心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怀。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陆游如何处理史料的态度,他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从而构建起他心中的南唐历史图景的。这种治学方法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陆游在创作《南唐书》时,是否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毕竟,宋朝与南唐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陆游身处那个时代,他的创作是否会带有某种主观色彩,或者说,他如何在客观叙述与个人情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书中关于陆游散文语言风格的分析,特别是其章法布局、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也令我非常期待。我希望能看到他对陆游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却能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精彩解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的色彩搭配,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我一直对南唐的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在战乱年代里坚持创作的文人墨客。陆游虽然以宋词名世,但他的史传散文,尤其是与《南唐书》相关的探讨,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陆游在创作《南唐书》时,如何借鉴前人的史学方法,又如何融入自己独特的文学情感和历史观。他对人物的刻画是否细致入微,对事件的叙述是否客观公正,又是否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书中对于陆游散文风格的分析,我相信也会是一大亮点。他是否能将史料的严谨与文学的抒情巧妙地结合,形成一种既具学术深度又不失阅读趣味的独特文风?我对书中关于陆游在《南唐书》中如何运用典故、比喻以及叙事技巧的论述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在历史写作领域的贡献。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是梳理事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背后的人物情感和时代精神。陆游的史传散文,特别是他对于《南唐书》的创作,无疑是理解他内心世界和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陆游在《南唐书》中对南唐君臣的评价。他是否秉持着一种严苛的标准,还是带着一种历史的同情?他对南唐的兴衰,尤其是其灭亡的原因,是否有着独到的见解?书中是否会讨论陆游在《南唐书》的写作过程中,是否借鉴了前朝史家的叙事模式,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对书中关于陆游的史传散文如何体现其“爱国”情怀的分析特别感兴趣。毕竟,陆游一生以报国无门而悲愤,这种情感是否会渗透到他对南唐历史的叙述之中,从而赋予这部史书更深刻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生动地展现陆游这位文学巨匠在历史写作领域的精湛技艺和深邃思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