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海洋独木舟玩家攻略【拖鞋教授手绘专业图解版】

破浪:海洋独木舟玩家攻略【拖鞋教授手绘专业图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独木舟
  • 海洋
  • 桨板
  • 水上运动
  • 户外
  • 冒险
  • 旅行
  • 图解
  • 攻略
  • 拖鞋教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乘风破浪划独木舟出海去!
体验最刺激的水上活动、享受舟游大海的乐趣
海洋专家倾囊相授,一次掌握 独木舟知识+海洋环境+重要装备+玩家祕笈

  ★到不了的地方,就用划的吧!

  台湾四面环海,湖泊河流遍布,海岸线景观出奇入胜,只是我们忘了认识这个占地球70%的水上世界。试着将出游时的马路换成水路,再熟悉的沿岸风景都会令你惊艳。

  划独木舟,体验当水手的机会,坐在海平面上,享受与海豚一样的视角,与浪花、洋流一起摆盪,无须憋气、累了就停,仰望是天、俯视是海,原来海天一色这么美,这是站在岸上永远没法想像的美景!

  ★台湾第一本独木舟运动专书:正确划独木舟,海上冒险≠危险

  划独木舟很难吗?

  事实上,只要不恐水,即便不会游泳,在专家指导下也能了解独木舟运动的基础知识,准备好浮力衣(救生衣)及船浆,就能体验独木舟的魅力。坊间有许多观光独木舟行程,标榜训练20分钟即可下水,但这样匆促训练并未真正了解独木舟的乐趣与运动技巧,甚至不能真正理解海洋活动的意义。

  独木舟是一项充满惊奇挑战,虽冒险却不危险的水上活动,加上无机械动力的独木舟,必须靠着双手划浆,是最环保又不污染海洋的运动,透过借力使力,随着每一次浆与海的交会,能训练到双臂、腰部、臂部乃至全身肌肉。从简单的沿岸航行;或是激流水域里享受浪来浪去的冒险刺激;甚至进阶体验长程航行竞赛,挑战数日独木舟的溪谷、湖泊、海洋长途之旅,绝对让人难以忘怀!

  ★谁是拖鞋教授?不可不认识的海上活动教父

  经常穿着拖鞋的苏达贞教授,是一位浪漫又实际的梦想家,更是潜水高手,从学者到不老水手,再发展成DIY帆船环游世界的冒险家,苏老师爱海、懂海、热爱生命,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海洋教育推广专家。过去台湾因政令宣导及传统教育影响,形成一般人普遍「恐海」的心理,然而以理解取代恐惧,提高安全准备,海洋活动是十分安全有趣且老少咸宜,更能对生命与自然有更深的体会。透过苏老师亲切专业的引导,从认识海洋、了解独木舟、独木舟的学习……完整介绍从事海洋独木舟所需的相关知识,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爱上海洋台湾。

  本书写给:
  ●喜欢水上活动的人
  ●有泛舟划船经验的人
  ●划独木舟的运动者
  ●想当独木舟教练的人
  ●想尝试人生有点不一样的人

本书特色:

  ●完整认识独木舟的种类
  ●了解海洋地形与海况
  ●独木舟活动装备大公开
  ●图解独木舟划行技巧
  ●22种特殊海域应对攻略
  ●独木舟活动规划指南
  ●水上活动安全守则及海上求生祕技

各界专业推荐(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元治/台北市独木舟协会会长
  李伟文/环保医师、作家
  林静一/台湾原声教育协会理事
  许书瑶/荒野保护协会小绿芽成员
  廖鸿基/海洋文学作家
  蒋家兴/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创会董事长、现任董事
  魏德圣/导演
破浪:海洋独木舟玩家攻略 作者: 拖鞋教授 出版社: [此处填写实际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 [此处填写实际出版日期] --- 卷首语:拥抱无垠,驾驭风浪 海洋,是地球上最壮阔、最变幻莫测的舞台。它既是挑战者的试炼场,也是探险家的终极梦想。海洋独木舟(Sea Kayaking),这项运动,不仅仅是划桨前行,更是人与自然最深刻的对话。它要求我们理解潮汐的脉搏,洞悉风暴的脾气,并与我们手中的船只建立起默契的连接。 本书《破浪:海洋独木舟玩家攻略》,是献给所有渴望征服蓝色疆域的桨手们的一本实用指南。它摒弃了空泛的文学渲染,聚焦于最核心、最实用的技术、知识与心法。拖鞋教授凭借多年深耕海洋的经验,用其独创的“手绘专业图解”形式,将那些复杂艰深的航海原理和应急操作,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语言。 我们深知,海洋的变幻莫测,要求玩家必须具备扎实的技能和清醒的头脑。因此,本书的构建逻辑,旨在帮助每一位读者从零基础稳步迈向专家级别,确保每一次出航,都是一次安全而充实的旅程。 --- 第一篇:装备的哲学——选择与维护 海洋独木舟之旅,始于对装备的深刻理解。选择合适的船只,如同选择最信赖的伙伴。本篇将详尽剖析海洋独木舟的构成要素,并辅以大量精细的结构图示。 第一章:船体解析与选型指南 海洋独木舟 vs. 内陆皮划艇: 明确区分两者在船型设计、稳定性、速度和抗风浪能力上的本质差异。 关键参数解读: 长度(Length)、宽度(Beam)、吃水深度(Draft)、有效载荷(Load Capacity)如何影响航行表现? 材质的取舍: 玻璃钢(Fiberglass)、凯夫拉(Kevlar)、聚乙烯(Polyethylene)以及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分析,侧重于其在海洋环境下的耐用性、维护难度与修复便捷性。 不同海况下的船型推荐: 针对远洋穿越、海岸巡航、探险露营等不同需求,提供船型匹配的决策树。 第二章:驾驭的延伸——桨、密封系统与个人装备 桨的选择与调整: 桨叶形状(Spoon/Fishtail)、桨叶角度(Feathering Angle)的调整对划行效率和手臂负荷的影响。如何根据身高和划水习惯定制你的“黄金之桨”。 密封与防护: 详尽图解干式套装(Drysuit)、喷罩(Spray Skirt)的正确穿戴步骤,确保在翻覆后体温的维持。 浮力与安全: 救生衣(PFD)的选择标准,以及船体内外添加的封闭式浮力材料(Flotation Bags)的布置学问,确保船只在完全进水后的浮力储备。 第三章:日常维护与长期保养 下水前的例行检查清单(Pre-launch Checklist): 从舵索紧固到舱盖密封条的完整自检流程。 盐渍与紫外线的侵蚀: 针对不同船体材料的清洁与防护剂选择。 小损伤的应急修复: 快速修补树脂划痕、更换舱盖扣件的实用技巧。 --- 第二篇:技术的精进——水上操作与动力学 海洋独木舟的精髓在于对水流、风力和船体动力的精确控制。本篇以拖鞋教授的标志性手绘图,拆解每一个关键划桨动作和平衡技巧。 第四章:基础划水——效率与持久力 正确的姿势学: 核心驱动力的激活,躯干旋转而非单纯的手臂拉动。图解“高位划水”与“低位划水”在不同风力下的应用。 效率之王:推进划(Forward Stroke): 从入水、抓水到出水的完整轨迹分析,量化划水效率的提升点。 精准转向技术: 侧向推桨(Sweep Stroke)、挂舵(Ruddering)与船头犁(Bow Rudder)的组合运用,实现原地转向与快速修正。 第五章:驾驭风浪——环境控制的核心 迎浪: 掌握“俯冲与抬升”的节奏,利用船头吃水深度对抗浪峰冲击。 顺浪: 保持船体正直,利用浪的推力,适时使用侧桨保持航向稳定,避免被浪尾“甩”偏。 侧浪(Beam Sea): 这是最考验技术的时刻。详细解析如何运用“高侧刮桨”(High Brace)和“低侧支撑”(Low Brace)来抵抗侧向的倾覆力矩。手绘图将清晰标示支撑点与施力角度。 第六章:自救与互救——紧急情况下的生存技能 翻覆后的复位技术(The Rescue): 这是海洋独木舟玩家的“生命线”。 湿复位(Paddle Float Assisted Self-Rescue): 针对单人操作,图解浮力袋的安装与船体回正步骤。 搭档互助(T-Rescue/X-Rescue): 详细分解两人协同将另一名落水者“抽干”并重新登船的全流程。 入水与登船: 在波涛汹涌的海滩或岩石海岸,安全登陆与重新上船的技巧,强调船头与船尾的控制点。 --- 第三篇:航行者的智慧——导航、安全与海事法规 海洋独木舟不仅仅是体力的比拼,更是对环境信息收集与判断的考验。本篇将带你从水手进阶为真正的海域管理者。 第七章:海图阅读与电子导航 潮汐与流速的解读: 如何读取潮汐表,预测涨潮和退潮对特定水道(如海峡、河口)的影响。流速的计算与航线修正。 水深与航道安全: 海图上的等深线如何指示暗礁和浅滩?利用GPS与传统海图的交叉验证。 基本航行术语: 了解方位角(Bearing)、磁差(Variation)与偏流(Leeway)对实际航线的影响。 第八章:天气预判与风险管理 风力等级与海况关联: 识别蒲福风级(Beaufort Scale)在水面上的具体表现,并将其转化为船只操作的难度系数。 云图与气压计: 基础气象学的应用,如何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提前预知锋面和低压系统的到来。 通信与定位: VHF无线电的使用规范,信号发射范围的限制,以及个人定位信标(PLB)的激活程序。 第九章:长途与远征的准备 轻量化露营装备: 适应海洋环境的防水打包策略。 补给规划: 水源的获取、食物的能量密度计算,以及应对突发延误的冗余计划。 海岸礼仪与生态保护: 尊重野生动物栖息地,遵守海洋保护区的划行规定,确保我们留下的只有船的轨迹,带走的只有回忆。 --- 结语:每一次划桨,都是一次学习 海洋独木舟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破浪》所呈现的,是数次惊涛骇浪后凝练出的经验结晶。拖鞋教授的手绘图,是思想的直观映射,它们教会你如何去看、如何去感受水下的世界。拿起你的桨,带着这份攻略,去迎接那片广阔的蔚蓝吧。安全永远是第一桨,而精湛的技术,将是你破浪前行的最强信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达贞(拖鞋教授)


  海洋大学轮机系毕业,夏威夷州立大学海洋工程学博士,1985-1990年任职台湾海洋大学轮机系主任,并连续七年荣获海大学生网路票选「优良教师」。

  目前定居花莲盐寮「追梦农场」,并创设「苏帆海洋文化艺术基金会」,擅长海洋体育休闲运动,致力亲海活动推广,历年海洋冒险创举无数。

  2009年,带领一群海洋大学师生展开独木舟环岛壮举。
  2010年,结合东华大学师生组船队,完成环岛的壮举。
  2011年,在花莲成立苏帆海洋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2年,苏帆海洋基金会举办「守护花东,我爱船骑」活动。
  2013年,组成「不老水手」独木舟团队,完成清水断崖之旅。
  2014年,与原声音乐学校共同执行「太平洋。听。玉山唱歌」。
  2015年,举办「不残水手—恩典独木舟队」,带领身障人士完成清水断崖挑战。

  ●着作:2014《拖鞋教授的海洋之梦:DIY一条船去环游世界》(脸谱出版)
  ●电影:《梦想海洋》
  ●苏帆海洋文化艺术基金会

  官网:jsf.org.tw/
  脸书:www.facebook.com/jsf148k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不识海如何亲海 蒋家兴/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创会董事长暨现任董事
推荐序 台湾海洋的守护者 林静一/台湾原声教育协会理事
推荐序 拥抱海洋从划独木舟开始 许书瑶/荒野保护协会的小绿芽 
自序

第一章 独木舟知多少
什么是独木舟?
海洋独木舟者要做哪些功课?
独木舟活动需要哪些配备?

第二章 独木舟和海洋有什么密切关系?
独木舟的下海口:海岸
瞬息善变的推手:海风
潮汐对独木舟有什么影响?
海流有哪几种类型?
独木舟的海上劲敌:海浪

第三章 海洋独木舟操作总体验
划桨的基本动作有哪些?
进阶训练
实际操作上有哪些技巧?
不可不知的特殊海域

第四章 如何设计活动
海洋独木舟活动有哪些设计?
人员设计
海况设计
场地设计
船只设计
装备设计

第五章 独木舟避险解危5大阶段
怎样避免独木舟发生危险?
阶段1:事先规划
阶段2:事先演练
阶段3:安全设定与撤退机制
阶段4:意外事件处理
阶段5:海上求生

附录一 苏帆海洋文化艺术基金会海洋独木舟教案
附录二 风速与海浪之分级对照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不识海如何亲海


  2014年5月,在苏帆基金会首次和苏老师见面。

  一行三人是带着请求去苏帆的。多年来我们投入华德福教育实验,帮助学校致力于师生体能锻鍊,开展多面向户外探索活动,其中的冲浪和帆船活动与海洋特别有关。可是,内心清楚,身为海岛子民,对大海的认识却贫乏得可怜,为了帮学校建立认识海洋的课程,更扎实活动安全的架构,我们期盼找到一位能带领我们认识海洋的老师。源于独木舟环岛的媒体报导,看到了苏帆基金会和苏老师。

  5月10日,我们有了苏帆之行。那天、苏老师邀我们一起参加海泳课。我们先上室内课,接着全员着装,防寒衣、珊瑚鞋,再背一付鱼雷浮标,外海五十公尺再加一艘独木舟当戒护船。苏老师领着全体面对大海开始读浪,一会儿,转身告诉大家:今天的浪况是六个小浪后会有一个中浪,很适合海泳,待会儿、大家站在碎浪区,看着前方,慢慢前进,到了水深及膝,趁着浪起,弯腰、闭气、前划、穿过浪、游到戒护船再游回来……。大家列队前进,看准浪,穿入穿出,有防寒衣和浮标的加持,又有戒护船的看顾,不一会、慢慢放开紧张,开始享受水的浮力和海浪的按摩。

  这次海泳课,我看到了室内课、海域观察、读浪、桨语、衣着防护、浮标、戒护船、无线电……。整个课程架构环环相扣,内心兴奋无比,提出请求,请老师协助我们建立认识海洋的课程,老师答应了,从此苏帆和慈心结了海缘

  2014年11月,慈心的教师团队参加苏帆海泳和独木舟的体验课程。三天两夜的活动,一千公里外的杜鹃台风和东北季风共伴之下,大海给出一份深刻难忘的洗礼。当天,浪涛汹涌,只有一艘独木舟突破浪区成功出海,经历了翻覆、漂流,最后人和舟被入岸流缓缓送回。难忘的经验,更验证了海洋知识、海域判读、人身装备、安全防护、技巧训练、团队合作……,无一不是趋吉避凶转危为安的要件。

  2015年,慈心的师生陆续出现在苏帆。

  现下,全台的独木舟活动方兴未艾,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在许多海域都可见到独木舟活动的进行。为了帮助大家安全亲海,苏老师亲笔力撰、绘图完成本书。书中有很多观念和怍法,非对海洋有深厚的认识与多年独木舟的教学经验无以为功。相信这本书不但可以帮助社会大众更认识海洋,对独木舟初学者、教学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台湾本土的教科书,更是一本救命的书。

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创会董事长暨现任董事 蒋家兴

推荐序2

台湾海洋的守护者


  每一个好朋友都会为你的世界开一扇窗,而拖鞋教授则干脆直接送你一座无比温柔、无边无际的海洋!

  有幸认识拖鞋教授多年,他拉我下海、我推他上山;亦师亦友、师多于友。当然,他是台湾海洋学界的权威学者和海洋休闲运动的先驱者,但更让我欣赏的是他生趣盎然的幽默感和直来直往的真性情,所以跟他相处的时光总是自在而美好,也无怪乎他的一大票青年学生老是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喊着「把拔、把拔」,这里头自然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

  先来说个故事吧!2013年的夏天,应我的邀请,拖鞋教授千里迢迢地从花莲盐寮奔到南投信义乡的东埔国小,上山来教导原声音乐学校的布农族小孩子们认识海洋。在演讲后头的问答时间,他开心地爽快承诺,招待答对问题的学生到花莲划独木舟,最后有十六位小朋友被登录在册。隔年的夏天,在「集体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下,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全体一百一十多位团员浩浩荡荡抵达了花莲,在举行一场演唱会之后,开始接受拖鞋教授悉心安排的独木舟训练课程。原本看到海浪就惊声尖叫、不住往后退的小朋友们,在系统化的教学和教练们的循循引导下,竟然从畏惧下海逐渐转变到赖在海里不愿上岸。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拖鞋教授当时站在岸边,满脸无奈却又带着骄傲地望向我说:「他们完全都不听我的指挥。」我也只能耸耸肩答道:「没办法,他们只听耶稣的!」活动的最后,甚至完成了横渡清水断崖的壮举,为这群山里长大的孩子留下了永生难忘的骄傲回忆。两年后的今天,总是有小朋友会偷偷拉着我问,什么时候可以再去花莲划独木舟。

  「认识海洋、亲近海洋、享受海洋,进而爱护海洋」是拖鞋教授创立苏帆海洋文化艺术基金会的核心宗旨。为此,他四处奔走演讲,尽力除却「恐海思想」的荒谬,出了一本书《拖鞋教授的海洋之梦:DIY一条船去环游世界 》,也举办了多次盛大的海上活动如「不老水手」挑战系列,甚至还拍了一部《梦想海洋》纪录片,自己当起了男主角,如今走在路上不时被粉丝认出来要求拍合照。不久前去盐寮「探访海上桃花源」时,我发现他竟然还在积极造筏,准备明年南风再起时,一路划向沖绳(OKINAWA),永不放弃!

  他私下跟我说这项举动其实跟原声有关系:「前年我上玉山听到原声在唱《妈妈的眼睛》(CINA DU MATA),让我感动的是『MATA』眼睛这个字,夏威夷土着语言的眼睛也是『MATA』。我后来查了资料,远到大溪地原住民,近到我的家乡台南平埔族,眼睛都是『MATA』。南岛民族六千年前,用斧头挖空树干成舟,从台湾出发,短短四千年间,跨越太平洋上四千多个岛屿,这些历史我们都因禁忌而遗忘了。梦想海洋、漂洋过海的背包客,就是要唤起大家这段历史记忆,而它的发想就是原声唱的《妈妈的眼睛》。 」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才有幸先睹为快拖鞋教授的这本新书吧!事实上,从我翻开第一页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一口咖啡也没喝地一口气读完,既让我感动又感慨。感动的是拖鞋教授的不藏私,他用最浅显的文字,条理分明地把自己长年累积的关于独木舟运动的一切知识,鉅细靡遗地倾囊相授,这当然是一本海洋休闲运动的经典教科书和实用手册,我坚信所有爱好、从事和推广该项运动的人都会拿来彻底拜读并奉为圭臬、广为流传;而让我感慨的则是,台湾执政当局一再对外对内宣称自己是海洋国家,然而却以各种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理由,长期执行独步全球的「海禁政策」,迫使全体住民在这一块岛屿上过着内陆生活,甚至用巨大丑陋、毫无作用的消波块将三分之二的海岸团团围住,阻绝国人亲近海洋的路径!如今,恐海的心态与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众人的心中,导致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对于环绕着我们这块土地的海洋一无所知,这实在是天大的讽刺啊!

  凝视的地方就是梦想的所在。我常常看见拖鞋教授一言不发、无比深情地望着无边无际的太平洋,深知他的脑海里正不断地发想构筑着各种计画,希望能透过积极的作为,好把眼前这片温柔的海洋送给更多的人。此时,在我眼中映射的,是一位台湾海洋守护者的坚毅身影!多年来,拖鞋教授用尽一切方法管道,企图再度唤起台湾人「海洋立国」的决心与气魄,这本书无非是最新的一块敲门砖,也是对于所有台湾人民的一张邀请函,诚挚地邀请大家一起来守护属于我们的这片婆娑美丽的梦想海洋!

台湾原声教育协会理事 林静一

推荐序3

拥抱海洋从划独木舟开始


  仍带着雉嫩的升国一夏天,因缘际会下来到花莲苏帆,开启我第一次与海的邂逅。炙热的太阳洒在身上,想像中的海风荡然无存。「真的好热啊!」似乎是唯一的感受。

  听完拖鞋教授的基本指导后,兴奋地冲向海中体验海泳,展开双臂给予海洋之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却换来满口的盐巴;正想奔回陆地时,海浪蛮横的朝我扑来,该说是大海欣喜的热烈欢迎,还是对懵懵懂懂的我回予震撼,我无从得知,但身上留下的石头撞击刻痕,证明着我勇敢地与海洋第一次交锋。

  第二次与海交流便是重头戏:划独木舟。望着在我前面顺利出海,返程时翻进海中打滚的伙伴背影,心中开始犹豫不决,但再看到他们即使失败却充满尽兴的脸庞,我多添了些自信,坚强的接下出海这个艰难任务。随着害怕产生的颤抖划出我人生的第一桨,不过几秒时间,海浪一卷,便把我直接抛入海中来个全身彻底的洗礼。不信自己会落得这步田地,再度向大海迈进,结果重蹈覆辙。思考罢休的同时,另一位教练拖着我,要我再试一次,狼狈不堪的我还没作出决定就被推入战场,出乎意料成功地划过翻船率极高的海域,不再害怕海浪吞噬自己,也使我充满信心地努力划水,成就感及兴奋一扫出发前的不安,好痛快啊!随着海浪上下漂浮,从海上举目远望台湾,整条海岸线几乎由蓊蓊翠绿的树林包围,美得如走入画中一般,怪不得当时葡萄牙人经过时会大喊一声:「Formosa!」

  认识苏帆基金会的创办人兼本书作者苏达贞教授(拖鞋教授),对我的人生是个颇大的转捩点,不仅是开启我对海洋一份初衷的热爱,更多了一份不愿向挑战轻易低头的坚毅。在海洋这方面投入如此热忱,拖鞋教授是我第一个遇到的人,把所有时间精神及金钱都献给苏帆基金会,为了推广海洋教育而四处奔波;随着日子一天天流逝,教授逐渐变老,却不忘向大众分享海洋之美好梦想,培养了一群亲如自己小孩的志工们,延续这个缓慢发展的火苗让更多人成为海洋家族的新血。

  碧海蓝天,或许不是我对太平洋最好的描写,却是我对太平洋最美好的印像。海,迷人的湛蓝及无尽的神秘,是促使先人到达台湾开拓之母,也是伴随居住于岛上的我们不可或缺的宝箱,起初我如诸多人一般,对海的想法只有畏惧一词,直到真正走入海中,与海互相认识成为朋友,除了感性与惊喜外,它的深邃更是令人着迷不已。

  向您推荐这本书,不仅会对海洋有更加认识,也对作者为海洋教育付出的辛勤耕耘与热爱,深受敬佩及感动。

荒野保护协会的小绿芽 许书瑶

自序

  从事海洋独木舟活动,最常被问到且至今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是:它危险吗?

  曾经花了好几个小时,跟一位长官说明:在海上划独木舟要比在陆上骑脚踏车安全。

  最后那位长官很委婉地说: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

  其意思当然就是,不赞同去从事海洋独木舟活动。

  长官真的很睿智!

  第二个最常被问到,且至今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是:它合法吗?

  我无法理解为何会有这个问题存在?

  在海上划独木舟与在陆上骑脚踏车,有法律上的区别吗?应该不会有人问:「骑脚踏车合法吗?」

  其实,我还真的很努力地去问过很多长官,得到很多不同答案,简单的结论是:在台湾因时、因地、因长官之不同,会有不同的答案。

  第三个最常被问到,且至今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是:它需要申请或报备吗?

  唉!因为有很多相关管理单位,但没有受理单位,就算你运用良好的政商关系,找到某单位愿意受理你的申请,也不见得就保证不会受到干扰、取缔、函送。

  第四个最常被问到,且至今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是:不会游泳可以划独木舟吗?

  我还真不知道:独木舟和游泳的相关性到底在哪里?不过我却知道:我国的帆船国手很多都不会游泳。

  其他还时常被问到的问题有:遇到鲨鱼怎么办、海上如何上厕所、遇到台风怎么办、遇到海啸怎么办、遇到海盗怎么办?这些我至今都找不出答案!

  我连这些最基本最常见的问题都没有答案,居然还要以专家自居来写书,真是有些不自量力,尤其是此书的编辑还曾一本正经地问:独木舟上有电冰箱吗?冷气机要装在哪里?

  真的希望:读者和我不会是鸡同鸭讲,而能有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图书试读

什么是独木舟?

初学独木舟者常被独木舟到底是英文的「Kayak」或「Canoe」所困扰,从中文字面上来看独木舟,顾名思义应该可以被定义成:「一根树干挖掘成船型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利用人力划行来作为水面上之交通工具。」

从各地的演变来看

历史上,美洲地区的印地安人所发展出来的独木舟,最符合「一根树干挖掘成船型」的定义。

随着地理环境就地取材和工艺技术之改进,若独木舟并不侷限于一根独木,而有利用拼板来改良,最具代表性的独木舟是台湾兰屿族人的「拼板舟」。

若取材不局限于木材而採用兽皮来取代,那源自北极圈爱斯基摩人的「蒙皮舟」,就应该是属于因地制宜的独木舟。

而太平洋岛屿民族波里尼西亚人所发展的、在挖空的独木舟旁再加上一平衡木来平衡独木舟,因而不会被风浪所倾覆,而能远渡重洋,最后到达太平洋上各岛屿的这件历史,应该就是人类利用独木舟所完成的最伟大的航海成就。

从活动用途的内容来看

现代人的独木舟活动,内容从轻松的湖泊划行;或是带着钓竿划船离岸,在海上钓鱼;或是沿岸航行、跨岛冒险;或是激流水域里享受浪来浪去之冒险刺激;或是水上长程航行竞赛;或者效仿陆地上之背包客,打包行李上独木舟,进行长达数十日的独木舟溪谷、湖泊、海洋之长途旅行等,已经成为一项无水不能、无所不包的全民运动。

从制造技术来看

独木舟之制造技术也进化到採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之材质,船壳质地轻巧而坚固,而为了携带与搬运的考量也发展出折叠式独木舟和充气式独木舟,这样带着自己的船去环游世界就不再只是个梦想。

因此今日的独木舟若依船型、依材质、依用途、依水域来做独木舟的分类与定义,仅仅是代表不同切入点所看到的结果,真实的状况往往相互交叠无法分割区别。

若就诸多的文献中採取以下这两句话来区别Kayak 和 Canoe:
Kayak:…,用一支长的船桨于艇的左右两边分别划水,…
Canoe:….,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单边桨来划船,….

那kayak 和Canoe的区别就只是在桨的不同,而不是船的不同了,笔者试着定义kayak 和Canoe如下:
Kayak:採用单桨柄双桨叶来划水前进的独木舟
Canoe:採用单桨柄单桨叶来划水前进的独木舟

在此定义下,中文的独木舟不但是等同于Kayak 和 Canoe而无区别,也同时把双边双桨倒退划行的西式划船(Rowing Boat)的船型给屏除在独木舟的定义之外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充满活力的蓝色,以及封面上的独木舟在浪尖飞驰的画面,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海洋的向往。我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对各种水上活动都充满热情,尤其是那种能够真正融入自然、感受海风拂面的体验。独木舟,这种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的交通工具,一直以来都让我觉得既神秘又迷人。在网上浏览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名字就直击我心——“破浪”,这不正是我期待的在海浪中劈波斩浪的真实写照吗?“海洋独木舟玩家攻略”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内容,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海洋独木舟这项运动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藏。“拖鞋教授手绘专业图解版”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拖鞋教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和接地气的味道,想象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用最朴实、最易懂的方式,通过亲手绘制的图解来讲解复杂的海洋独木舟技巧,这简直就是我这种理论与实践都有些欠缺的玩家的福音。我一直觉得,很多攻略类的书籍过于枯燥乏味,充斥着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如果能有“手绘专业图解”,那画面感和直观性会大大增强,即便是一些高难度的操作,也能在脑海中清晰呈现,更容易理解和模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看看这位“拖鞋教授”究竟是如何将海洋独木舟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的,也期待着书中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海洋世界的大门。

评分

在我心目中,一本好的户外运动书籍,不仅仅在于提供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翻到关于“海洋独木舟的装备选择与保养”那一章节时,就被其中详细的图文并茂的介绍所吸引。不仅仅是罗列出各种装备的名称,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材质、不同设计的装备在实际使用中的优劣势,甚至连一些细微的保养细节都涵盖在内,这让我这个之前对装备一知半解的玩家,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装备达人。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险性。作者以一种沉稳而负责任的态度,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天气评估、如何规划航线、以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该如何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种对安全的重视,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在传授一种负责任的户外运动理念。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海洋生态的科普知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海洋独木舟玩家,我们不仅是征服者,更是自然的守护者。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独木舟这项运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扬帆远航。

评分

我是一个对海洋有着天然亲近感的人,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指导。市面上关于水上运动的书籍不少,但大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缺乏系统的指导。直到我遇到了《破浪:海洋独木舟玩家攻略【拖鞋教授手绘专业图解版】》。这本书的名字就充满了力量感和专业性,而“拖鞋教授”这个称呼,则给我一种亲切、接地气的预感,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愿意不藏私地分享他的航海秘籍。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时,我被那些精美的、充满细节的手绘图解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更是将复杂的动作分解,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关于如何正确地入水和出水,书中用一系列连贯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步骤,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独木舟的人,也能在脑海中模拟出整个过程。而关于“如何在不同的风浪条件下保持平衡”的章节,更是让我脑洞大开,原来控制独木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力量,更在于技巧和对环境的感知。书中对于独木舟的分类、材质选择,以及不同海况下的航行策略,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分享了许多他在海洋中遇到的真实故事和感悟,这些故事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攻略,更是一次与海洋的深度对话,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海洋独木舟充满好奇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跃跃欲试的实践者。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不断”!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单纯的户外运动指南,却没想到它在内容深度和趣味性上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的章节编排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独木舟选择、维护,到独木舟的操控技巧,再到如何应对不同海况下的挑战,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浪的解读”那部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那些看似凶险的海浪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曾经对大海心生畏惧的人,逐渐理解了海浪的规律,并学会了如何与之共舞,而不是被其吞噬。而那些“手绘专业图解”更是点睛之笔,我至今还记得书中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划桨动作”的那幅图,每一处细节,无论是手臂的弯曲度,还是身体的转动幅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配合文字说明,我仿佛亲身在海边练习了一遍。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悟,那些在茫茫大海中遇到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以及最终获得的成就感,都让我热血沸腾,深深地被这种勇于探索、挑战自我的精神所感染。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独木舟的技巧,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拥抱自然的生活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长年混迹于海上的老玩家,我总是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攻略书籍持保留态度,毕竟真正的大海,可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完全领悟的。然而,这本书却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书名中的“破浪”二字,就足以说明作者的野心和目标——不仅仅是泛舟海上,更是要在波涛汹涌中寻找乐趣和挑战。而“拖鞋教授”这个别称,反倒让我觉得这位作者一定是一位深谙此道,并且不拘泥于形式的实干家。翻开书页,那些精美的手绘图解,尤其是关于风向、洋流与独木舟航行关系的示意图,让我眼前一亮。我曾花了无数时间去观察和体会这些自然元素对航行的影响,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具艺术感和科学性相结合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知识体系化,清晰地呈现出来。其中关于“风浪中的转向技巧”和“突发情况下的自我救援”的篇章,更是干货满满,我从中学到了不少我过去只能靠经验摸索才能领悟的窍门。虽然我自认为经验丰富,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依然时不时会有“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感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那些初学者快速入门,也能让像我这样的老手,在回顾和反思中,找到提升的空间,可以说是老少皆宜,都能够从中获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