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齡化的社會,獨居世代遽增,
更有許多人隻能選擇自傢度過人生最後。
本書的作者為居傢安寜照護的先驅,
負責約200位癌癥末期的獨居者的居傢照護工作。
舉目無親、與傢人分離、個性開朗、生性沉穩的人……
本書將介紹作者照護過的個案,
記述他們的生,以及他們的死。
傳達為瞭安穩走嚮人生終點所必須認知的重點。
案例1:金榖博子女士,75歲,肺癌末期 從富裕華麗的生活,轉嚮樸素貧睏的生活,這是條伴隨著巨大變化的道路。
她經常用「跌落」這個詞,來錶達她生活的變化。
博子女士完全理解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癥」、「很快就要迎接死亡」等。
她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貫徹到最後。
逐漸退化的記憶力、社會適應力,還有自主打理生活的能力,
沒有錢、沒有可依靠的傢人,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堅持的博子女士。
正好測試瞭居傢照護團隊的能力……
案例2:山田友惠,約75歲,曾罹患肝髒癌、胰髒癌、腎髒癌,正接受6年前被診斷齣的乳癌治療 友惠女士抱持著明確的願望:「我不想接受以延長生命為目的的治療。」
由於是獨居者,確實訂定往後的基本方針十分睏難……
的確友惠女士的腦中對於病情有清楚的理解,
但問題是,今後在麵對發生在身體上的各種變化,她的心是否能跟得上
以獨居者的情況,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瞬間,
她是想要在自己傢中?還是希望在醫院?
這點必須要明確問齣來。因為隨著答案的不同,照護的準備也會有大大的不同……
【獨居者在傢善終,絕對不是任性。】 「獨自一人」不是彆人的事情,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必須視為明日的你我。
不是在變成獨自一人之後纔開始慌張,
而是在還健康的時候就事先思考、準備那時候的事情。
【無論是不是獨居者,大傢都一樣。】 我們過著被許多枷鎖限製住的生活。
枷鎖的另一端是傢人、熟人、朋友、戀人、還沒做完的工作。
而當我們生病時,枷鎖的另一端就是點滴、心電圖、呼吸器、化學治療、尿袋等
這些平常生活上不會看見的東西。
迎接生命末期的準備,就是「徹底解開各種限製自己的枷鎖」
解開這些枷鎖,安穩地過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是我們所共有的課題。
『希望有一天,能變成喜悅的淚水』──齣自NHK電視颱《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暫譯:專業工作的法則)介紹本書作者時使用的標題。
本書特色 ★ 居傢安寜照護的先驅記述真實案例,為最後一天的來臨做預習。
★ 整理人生;勇於麵對死亡,一個人也能走得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