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好多年前看《残酷一叮》见到乔宝宝,就好欣赏这个人,好佩服他的胆量与天份。他不怕表达自己,是天生的entertainer。记得他用胸毛剪出了TVB的字样,好有新意,好搞笑,如果我有毛,都会学他这样做。我相信人人都有天份,有人唱歌,有人做戏,有人搞笑,宝宝好有语言天份,广东话、英文、印度话都好叻,能够吸引观众听他说话,又有观众缘,这种才华我想学都学不到。就如我欣赏周星驰引到我笑,欣赏李小龙、甄子丹、李连杰、成龙的功夫,他们都是天才。自己做不到的,一定要欣赏,一定要佩服。当然有天份,还要努力,我自己唱歌几十年,也是工多艺熟而已。宝宝正正是个好努力的艺人。
宝宝是印度裔的,而我就是葡中混血儿,我爷爷公公是葡国人,嫲嫲婆婆是中国人,我们都不是纯正华人,但都是纯正香港人。我是婆婆凑大的,婆婆不识英文,所以我自小广东话就好流利。我曾经移民美国,但在美国做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感觉还是香港最好。宝宝和我一样爱香港,移民苏格兰之后还是回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好勤力,好顾家。其实任何国籍都不重要,不管印度、非洲、英、美、法,人在世上是平等的,分别只是际遇有好坏,际遇不好就加倍努力,我自己就亲耳听人说过:「我唔识唱歌,但我搵钱多过你。」我毫不介意,只说:「多多指教,要跟你学嘢。」我不怕辛苦,不怕累,不怕落井下石,都经历过了。宝宝也经过不少难关,但都努力谦虚面对,好值得学习。
信耶稣也好,信观音也好,甚么宗教都不重要,做人最紧要还是心地好,帮到人,又做到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富贵,但求唔使闭翳,人生已经好快乐。宝宝今天出书,我首先恭喜他,希望他保持身体健康,为自己喜欢的事努力,多唱好歌,继续搞笑,同我一齐唱到八十,开开心心,唔使闭翳。
JoeJunior
序二 好高兴宝宝邀请我为他的新书写序,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便认识宝宝,他和我儿子、女儿就读同一间学校,大家是同学。从小他就很努力去学习讲广东话,用拼音来练习每个中文字,所以他的广东话可以讲得那么好。
多年没见,再次见到他是在《残酷一叮》电视节目上,看见他鬼马、有趣的演出,让大家看到他多才多艺的一面。我知道他一直以来都很努力丶认真地做好每一份工作,知道他的新书要出版时候,真的为他感到高兴。
认识宝宝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家人选择了移民去苏格兰居住,暂别了娱乐圈一段日子。
两年多前他决定要回归香港,重身投入娱乐圈工作,认真努力工作的他,让大家感到只要坚持信念,永不放弃,成功总会在望。这就正正是香港精神。
《香港制造》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籍,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在香港出生,印度裔,拿英国护照的乔宝宝从小到大生活在香港上遇到的种种趣事和难忘的经历。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一起发掘这本「书」的乐趣!
Maria Cordero(肥妈)
序三
谁是香港人?这类涉及身份认同的讨论,很容易进入泛政治化的困局,而这不是我的兴趣。作为国际关系研究者,我着重的只是香港的多元文化背景,从来深信众多长期居于香港、乃至土生土长的少数族裔,都是「真・香港人」。假如香港早期没有英国人、印度人、波斯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的贡献,福利社会、公共建设、第三部门的发展,都会面目全非;假如近年没有各种少数族裔填补经济体系的基础,整个香港经济奇蹟,也会黯然失色。《香港制造》的主人公乔宝宝,正能让我们、以及「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香港。
和大众一样,我认识乔宝宝,都是通过《残酷一叮》。他很有观众缘,也很有香港人处世的练达,不过正如他在书中所述,与香港的缘分,也并非顺风顺水。他的小儿子出生时即逢重病,一直在苏格兰治疗,但他的印度裔妻子申请香港特区护照时被拒,不得不举家移民苏格兰。这段经历,我曾多次在自己的Facebook专页分享,除了为其不平,也因为这案例触及不同对国籍、身份的理解。我不是血缘论者,相信身份认同是共同建构的,无论持甚么护照,哪个香港人不当乔宝宝一家是自己人?
这本自传,正是乔宝宝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南亚裔对香港的认识。说起自己对香港、香港人的认知,乔宝宝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勤力」:他相信自己在香港的勤力奋斗终会获回报,但究竟这份精神在「新香港」是否继续存在,却难断言。他对「庙街」、「港女」、「广东话」等种种香港社会特质,都有深刻体认,坦言尽管自己现在是印度裔、英国籍,但仍以「香港人」的身份自豪。这种悲情,在香港中产阶级当中,深获共鸣。乔宝宝问「我们(「香港制造」的南亚裔人)算不算香港人?」这问题,值得每一个香港人反思。
沈旭晖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课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