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

法学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学
  • 法律基础
  • 入门教材
  • 法理学
  • 法律体系
  • 法学导论
  • 法律知识
  • 大学教材
  • 通识课程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根据传统法学绪论教科书之架构,除了传统法学绪论教科书之内容外,还增加了现行主要法律的简介说明,初习法律者在学习法律的基本原理、原则后,可以参阅现行主要法律的内容,互为印证。对参加国家考试而言,本书是必备、必读的基本教材。
穿越时空,探寻文明的脉络:《世界建筑艺术史纲》 简介 引言:空间的叙事者 建筑,是人类文明最宏大、最持久的物质载体。它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实用结构,更是特定时代精神、技术水平、审美取向和社会结构的凝练表达。从原始穴居到摩天大楼,建筑史就是一部视觉化的世界文明史。 《世界建筑艺术史纲》并非一本枯燥的年代编年录,而是一场跨越五千年、横跨七大洲的宏大叙事。本书旨在剥开砖石背后的文化密码,揭示不同文明在塑造居住空间时所遵循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征。我们将跟随那些不朽的结构,感受古埃及太阳神的威严,聆听古希腊哲思的低语,触摸中世纪教堂的信仰之光,并与现代主义的理性精神进行一次深入对话。 第一部:文明的摇篮与初醒的尺度(史前至古典文明)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到人类文明的最初起点。我们首先考察史前巨石阵的神秘排列,探讨早期人类如何通过对自然材料的初步认知,建立起对“场所”和“永恒”的初步概念。 随后,我们将重点解析美索不达米亚的“空中花园”与巴比伦城墙,分析泥砖这种早期材料的局限与潜力,以及由此催生的阶梯式神塔——Ziggurat如何成为沟通人神领域的宇宙模型。 古埃及的永恒追求:重点剖析金字塔群的几何学精度与宗教哲学关联。我们不仅关注胡夫金字塔的工程学奇迹,更深入探究神庙建筑中光影的运用,如卡尔纳克神庙的巨柱厅,如何通过轴线对称和象征主义构建出“永恒秩序”的感知空间。 古希腊的理性之光:本书用大量篇幅阐述爱奥尼亚、多立克、科林斯三种柱式的演变,将其视为古希腊社会从城邦竞争走向民主思辨的缩影。重点分析帕特农神庙中“视觉矫正”技术的精妙,以及剧场设计中对观众体验的人性化考量,揭示其“以人为本”的尺度哲学。 古罗马的实用与帝国雄心: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形体美学,但彻底革新了结构技术。本书详细梳理了拱、券、穹顶的成熟应用,特别是万神殿中巨型混凝土穹顶的内部空间处理,如何服务于帝国统一、公共生活与权力展示的需求。浴场、引水渠和巴西利卡的分析,展现了罗马工程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信仰的容器与地方的呼唤(中世纪至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建筑,是信仰的物质化表达。 拜占庭的辉煌与神秘: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出发,我们探讨“三重穹顶”的结构突破,以及如何利用马赛克和光线,创造出一种超越尘世、充满神圣感的“光之穹庐”。 西欧的黑暗与光芒:本书将清晰区分罗曼式(厚重、防御性、半圆形拱)和哥特式(轻盈、向上、飞扶壁与肋拱)两大风格的地域差异和技术进步。巴黎圣母院和沙特尔大教堂的分析,将集中于彩色玻璃窗如何将自然光转化为“神圣的教义之书”,实现建筑空间对信徒精神的引导。 东方智慧的沉淀:为了提供一个全球视角,本章也会简要对比同期东方的建筑成就,如中国唐宋时期的木构架体系的柔韧性、斗拱结构的精巧,以及日本神社的自然融合之道,强调地方材料与气候的适应性。 文艺复兴的回归与理想化:对古典形式的复兴不仅仅是形式的模仿,更是人文主义哲学的体现。布鲁内莱斯基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上的创新,阿尔贝蒂对建筑“和谐与比例”的理论重塑,以及帕拉第奥在别墅设计中对古典原则的精确运用,都标志着建筑从服务于神权,转向服务于人与理性。 第三部:理性、冲突与现代的诞生(巴洛克至后现代) 17世纪至18世纪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是古典主义在情感表达上的极致张扬。本书会分析凡尔赛宫和罗马的教堂内部,如何利用夸张的曲线、光影对比和装饰元素,服务于绝对君主制的权力和情感的煽动性。 工业革命的冲击与“新问题”:19世纪,玻璃、钢铁和铸铁的广泛使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本书探讨水晶宫、艾菲尔铁塔等早期工程杰作,它们如何挑战了传统的美学规范,并引发了关于“功能与装饰”的激烈争论。 现代主义的革命:20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如同一次思想的地震。本书深入剖析了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以及格罗皮乌斯对工业化生产的推崇。重点研究国际风格如何试图创建一种普世的、去地域化的“世界语言”,以及对传统象征符号的彻底摒弃。 多元化的反思与解构:二战后,现代主义的单一同质性受到了质疑。本部分详述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语汇的重新引入(如文丘里的“装饰即罪责”的反驳),以及高技派(如蓬皮杜中心)对结构暴露的热衷。最后,本书聚焦于解构主义(如贝聿铭的卢浮宫金字塔),探讨建筑如何通过碎片化、非线性设计,反映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结语:面向未来的形态 《世界建筑艺术史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读者一种“观看”建筑的眼光——一种能够穿透材料表象,直抵其背后文化、技术与社会肌理的批判性视角。我们结束于当代对可持续性、数字技术和城市更新的探索,邀请读者思考:在下一个五千年,人类将如何继续塑造和定义我们的空间存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铭祥


  现职
  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学士
  美国 Baylor 大学政治学硕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博士

  着作
  现代宪法论(合着)
  通信的规范结构与通信变革
  法学绪论
  科技与法律(合着)
  法政策学

图书目录

自序

第1篇 导论──法学与法学入门课程
第一章 法学之概念/5
壹、法学之意义/6
贰、法学研究之性质与目的/8
第二章 法学之分类/10
壹、法律哲学与现实法学/11
贰、概念法学与法律科学/12
参、概念法学与法律科学区别之重要性/17
第三章 法学研究之主要方法与流派/20
壹、法学研究之主要方法/20
贰、法学研究之主要流派/27

第2篇 本论──法律
第一章 法律之意义与法律之本质/38
壹、法律之意义/38
贰、法律之作用与功能/46
参、法律之本质/48
第二章 法源与法系/52
壹、法 源/52
贰、法 系/65
第三章 法之分类/71
壹、国内法、国际法/73
贰、公法、私法/74
参、任意法、强行法/79
肆、普通法、特别法/83
伍、原则法、例外法/84
陆、实体法、程序法/86
柒、母法、子法/87
捌、固有法、继受法/88
第四章 法之体系与法之效力/90
壹、法之体系/90
贰、法与实力/94
参、法律之有效性与实效性/95
肆、法律关于时地人之效力/97
伍、法之变动/103
第五章 法之适用/106
壹、法律三段论/106
贰、确定事实之辅助方式/107
参、适用法律之机关/109
肆、适用法律之共通原则/115
伍、适用法律之个别原则/117
第六章 法之解释/121
壹、有权解释、无权解释、权威解释/122
贰、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124
参、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其他解释方法/128
第七章 法之制裁/141
壹、民法上之制裁/142
贰、刑法上之制裁/147
参、行政法上之制裁/150
第八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156
壹、法与道德/156
贰、法与习惯/159
参、法与技术/160
肆、法与经济/162
伍、法与政治/164
第九章 法律关系/167
壹、法律关系之形成/169
贰、法律制度/174
参、权利之观念/175
肆、义务之观念/184
伍、行使权利之基本原则/185
陆、权利之主体/187
柒、权利之客体/190
捌、权利义务之变动/192

第3篇 各论──现行主要法律概述
第一章 宪 法/198
壹、宪法之意义/198
贰、宪法之理论与宪政发展简史/199
参、基本人权/201
肆、国家政府之基本组织/207
第二章 民 法/223
壹、民法之意义与基本原则/223
贰、民法各篇内容梗概/225
第三章 商事法/243
壹、公司法/243
贰、票据法/245
参、保险法/247
肆、海商法/249
第四章 刑 法/252
壹、刑法之基本理论/253
贰、各类犯罪及其形态/260
第五章 行政法/283
壹、行政法之基本原则/284
贰、行政组织/289
参、行政作用/291
肆、行政救济/293
第六章 民事诉讼法/295
壹、民事诉讼法之立法原则/296
贰、民事诉讼之种类/297
参、民事诉讼法之内容梗概/298
第七章 刑事诉讼法/305
壹、刑事诉讼法之立法原则/305
贰、刑事诉讼法之内容梗概/306

图书序言

自序

  法学概论、法学绪论或是法学大意等科目,往往作为法学的入门课程,在我国已行之有年,且为诸多国家考试类科所必考者,其讲授范畴与授课内容之深度,学界已有大致上的共识。本书即本于此等共识,将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导论主要在介绍法学入门课程的内容、范畴,并对法学研究的本质、意义、类别,进行初步的介绍,内容涉及诸多法律哲学的部分,本非初习法律者所能了解清楚者,惟为求本书内容之完整,在体例上乃容纳进来。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略过不予讲授。第二篇本论则是本体部分,一般法学绪论的书籍,即系以此部分内容为主要讲授范畴,包括法源、法系、法之分类、法之体系、法之效力、法之适用、法之解释、法之制裁、法律关系等。第三篇各论则是现行主要法律概述,包含宪法、民法、商事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原本法学入门书籍的范畴应该是谨小慎微,限于讲述各类法律共通的原理、原则,如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从宽、例外从严、程序从新等,而不应及于各类法律内容的说明或介绍。惟近十几二十年来,国家考试法学入门相关类科的考试,出题范围每每涵盖各类别法律领域的内容,如宪法、民法概要、刑法概要、商事法概要、行政法概要等等,影响所及,几乎所有法绪相关教科书也都附有介绍各类法律领域内容的章节。在形势比人强的情形下,本书不得不随波逐流,爰增加各类法律概述的部分,以资参酌。第三篇的现行法律各论部分,原则上是将现行各类主要法律的基本内容,依据各该法律的结构、体系,作大致的介绍、说明,其目的非在取代各该法律概要的书籍,如民法概要、刑法概要、商事法概要等,而是作为参考、佐证之用,但凡本论中所举例的法律规定以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关系或制度,读者可以对照各论中相关法律关系或制度的说明,以求进一步理解。

  本书之成,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元照出版公司的编辑同仁们不但辛苦、细心地完成本书的编排工作,还必须忍受作者一再爽约的交稿日期,真是劳苦功高。其次,作者任教的淡江大学在各方面的鼓励与协助,使作者无后顾之忧,能专注于本书的撰写,对本书之成,功不可没。最后,作者要感谢的人是小儿子Jesse,谢谢兮兮带给作者无数的欢乐与「无奈」,本书算是补给他的出生礼物。

陈铭祥 谨识
二○一六年十月十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者在介绍法律概念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这对于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例如,在解释“法律行为”时,作者用“买东西”、“结婚”等日常行为作为例子,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而且,书中的案例也比较贴近生活,能够帮助读者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过,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书中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深度和细节。例如,在讨论民法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合同、侵权、物权等基本概念,却没有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具体应用和争议点。其次,书中的案例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读者对实际案例的需求。我希望作者能够在后续版本中,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并对每个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另外,书中的排版也需要改进,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图表和插图,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简洁大方,让人感觉专业可靠。然而,翻开书页,我的期待值瞬间跌落谷底。作者的写作风格过于平淡,缺乏激情和活力,读起来就像是在背诵法律条文,毫无趣味可言。更让我失望的是,书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台湾社会现实的结合。例如,在讨论劳动法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劳动合同、工时、工资等基本概念,却没有深入探讨台湾劳工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外劳权益保障、职场性骚扰、过度劳累等等。而且,书中的案例也大多是国外案例,与台湾的法律实践相去甚远,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希望作者能够多关注台湾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台湾的法律实践,撰写一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此外,书中的排版也需要改进,字体太小,行距太窄,长时间阅读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法律基本概念的读者来说,或许可以作为一本入门读物,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台湾法律的读者来说,则显得力不从心。

评分

读完这本法学入门书,感觉就像是走了一趟迷宫,虽然出口可见,但过程实在太绕口了。作者的叙述方式过于学院派,大量的定义、条文和判例堆砌在一起,对于完全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我原本期待的是能用轻松活泼的语言,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让我对法律有个初步的认识,结果却像是在啃一本厚重的法典。书中的概念解释虽然力求严谨,但缺乏生活化的应用,读完之后,我仍然无法将这些抽象的法律条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讲到侵权责任时,只是罗列了各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却没有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以及受害者应该如何维权。更糟糕的是,书中的排版也十分拥挤,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感到压抑,长时间阅读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法律专业人士来说或许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想要入门的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不友好的选择。我建议作者在后续版本中,可以考虑加入更多案例分析、图表说明,并简化叙述方式,让法律变得更贴近生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中规中矩”。它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没有让人感到失望。作者的写作风格比较稳重,内容也比较全面,涵盖了法学的主要领域。但是,这本书缺乏一个鲜明的特色,让人难以记住。它就像是一道味道平淡的菜,虽然能填饱肚子,但却无法让人回味无穷。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比较缺乏深度,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案件事实和判决结果,没有深入分析判决的理由和影响。例如,在讨论刑事诉讼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程序,却没有深入探讨这些程序中的问题和争议点,比如非法证据的使用、审判的公正性等等。而且,书中的语言也比较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我希望作者能够在后续版本中,加入更多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有趣的讨论,让法律变得更具吸引力。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法律基本概念的读者来说,可以作为一本入门读物,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法律的读者来说,则显得不够深入和精彩。

评分

这本书的呈现方式,说实话,有点像大学课堂的笔记,那种老师在黑板上快速书写,学生奋力抢记的风格。优点是信息密度高,涵盖了法学的基础概念和主要领域,像是民法、刑法、宪法等等,都有所涉及。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深度和趣味性。作者似乎急于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塞进这本书里,导致每个部分都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探讨。例如,在讨论宪法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台湾宪法的框架和基本原则,却没有深入分析台湾宪法在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修宪的困境、人权保障的现状等等。而且,书中的语言也比较晦涩难懂,很多法律术语都没有进行详细解释,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我不得不经常查阅其他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书中的内容。不过,这本书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法学知识框架,可以帮助读者对法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如果能配合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相信会更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