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与效率:最基础的一堂政治经济学(40週年纪念增订版)

平等与效率:最基础的一堂政治经济学(40週年纪念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rthur M. Okun
图书标签: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学
  • 公平
  • 效率
  • 社会正义
  • 公共政策
  • 福利经济学
  • 分配
  • 市场经济
  • 经济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哈佛大学经典讲座
  ★★增订版新增: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序言、中华经济研究院吴惠林老师推荐序

  我们要经济效率,还是要人人平等?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其中一种多一点,另一种就得少一点。

  用白话文来说,效率指的是经济饼(economic pie)的大小,而平等指的是,把饼平均分给每一个人。

  把饼做大,总是富人、资本家先得利,会使得不公平的情况更恶化;但是坚持一块饼必须公平地分成若干等分,会让整块饼变得更小。(请参考书中的「漏桶实验」)

  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议题、政策争议,都会归结到这一点上: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必须在平等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本书就是要探讨这个重要问题。

  本书根据作者在1974年于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的戈德金(Godkin)讲座的演讲内容扩充而成。作者亚瑟‧欧肯(Arthur M. Okun)身为重量级的经济学者,在这本如今已成为经典的书中,有非常一针见血的描述:

  我们的民主制度强调人人平等,然而在经济制度上,我们的所得又是由市场来决定,结果,政治的民主原则和经济的资本主义原则产生了冲突。特别是市场上的赢家,很容易利用金钱取得更多优势,制造出更多的「机会不平等」;而市场上的输家,时常落入贫穷的深渊,这又和「人性尊严」的民主价值产生矛盾。然而,为了降低不平等所採行的政策措施,极可能会斲伤经济效率,因此,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取舍问题。

  作者还讨论到:究竟哪些金钱以外的价值也应该被保护;现今的民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比较;贫富不均、机会不平等的状况如何补救,并且剖析了累进所得税制度、针对低收入者的福利政策、就业法案的成效与影响。

  即使没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也可以看懂这本书。台湾正面临经济成长的瓶颈,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在社会议题上尖锐对立,这本书值得所有关心公平正义、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的朋友们参考。

  我们需要在平等之中多一点理性,效率之中多一点人性。当追求其中一个时,别忘了另一个。

  ★★★原书名《公平与效率》★★★

专业好评

  在21世纪的现时,全球陷入成长停滞、贫富不均更恶化、不公不义更明显、福利措施使得政府债务庞大等等灾难,究竟出了什么差错呢?是不是世人没能「在追求平等之中多一点理性,在追求效率之中多一点人性」呢?看来还得从这本书中获取迷津呢!──吴惠林,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社会资源多时,可以多强调公平,仔细斟酌如何切饼;社会资源吝啬时,值得多强调效率,希望把饼做得大些。因此,平等与效率,几乎是人类社会所面对、恆久的考验。这是一本历久弥新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再三琢磨。──熊秉元,前台大经济系教授

  在所谓「经济哲学」的问题上,我不认为这40年来有人能超越欧肯。他关于「市场和权利(人权)对整个社会来说都很重要」的讨论,所有沉迷于以市场解决一切问题的年轻经济学家都应该要读一读。──劳伦斯‧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前哈佛大学校长、前美国财政部长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系列的演讲将成为大家在讨论「平等」问题时的基本教材。──Irving Kristol,美国知名政论家
 
权力、分配与市场失灵:当代政治经济学核心议题的深度剖析(修订版) 本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当代政治经济学领域最引人注目、最具争议性的核心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带偏见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全球化、技术变革以及社会不平等如何重塑现代经济与政治格局。不同于侧重古典或新古典理论的教科书,《权力、分配与市场失灵》将焦点置于现实世界的制度冲突、利益博弈以及政策困境之上,探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永恒的张力。 全书结构紧凑,内容涵盖宏观经济治理、微观行为的制度基础、以及全球资本流动的复杂性。作者群汇聚了来自不同思想流派的顶尖学者,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工具箱,帮助读者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审视不同经济模式的内在逻辑与外部效应。 第一部分:现代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基础与演变 本部分首先对当代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们不再将市场视为一个真空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法律框架、产权界定以及国家能力之中进行考察。 第一章:产权的政治经济学 探讨了产权界定如何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权力分配的结果。从土地私有化到知识产权的全球保护,不同形式的产权安排如何影响创新激励、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社会阶层固化。重点分析了“寻租行为”如何通过对产权解释权的控制,合法化不平等的财富积累。 第二章: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脱钩 深入剖析了过去四十年来全球金融部门的扩张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本书详细阐述了衍生品市场、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以及资产价格泡沫如何成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质疑了金融创新是否真正服务于资本的有效配置,还是仅仅加剧了财富向金融寡头阶层的集中。特别关注了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及其对公共财政的潜在冲击。 第三章:国家角色的再定义:监管、干预与功能失调 审视了国家在现代混合经济中的复杂角色。不同于将国家视为效率的天然障碍,本章分析了国家在提供公共物品、纠正市场失灵(如环境外部性)以及通过反垄断政策维持竞争方面的必要性。同时,也批判性地考察了“俘获”现象(Regulatory Capture)如何导致监管机构服务于被监管行业利益,以及公共部门效率低下的结构性根源。 第二部分:分配的困境与社会契约的重构 分配正义是当代政治经济学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本部分聚焦于收入与财富差距的扩大,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机制,并探讨社会再分配政策的有效性与政治可行性。 第四章: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两极分化 深入探讨了自动化、人工智能以及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影响。本书采用“任务偏向型技术变革”(SBTC)模型,但更进一步地,将技术采纳的决策置于企业战略和工会力量对比的背景下考察。我们研究了“超额薪酬”(Superstar Effects)的产生机制,即顶尖人才和少数企业如何攫取不成比例的经济回报。 第五章:不平等的代际传递与机会的固化 分析了财富继承、教育获取途径不平等如何固化社会阶层。本章引入了社会流动性指标,并对比了不同国家(如北欧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在打破代际传递方面的政策差异与效果。重点讨论了住房市场在成为财富积累主要工具后,对年轻一代经济机会的挤压效应。 第六章:税收、福利与社会再分配的政治博弈 探讨了累进税制、社会保障网络以及转移支付作为收入再分配工具的有效性。本书不回避关于高税率是否抑制投资和劳动积极性的经典争论,而是通过跨国实证分析,考察了不同设计下的税制对税基侵蚀(Base Erosion)和规避(Avoidance)行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了社会福利政策在面对“工作贫困”(Working Poor)现象时所面临的制度性挑战。 第三部分:全球化、外部性与集体行动的难题 最后一部分将分析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层面,探讨跨国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外部性以及国际治理的困境。 第七章: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成本、责任与过渡 本章将气候变化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负外部性问题。它细致分析了碳定价机制(如碳税与碳交易)、绿色技术补贴的经济效率,并批判性地评估了不同国家在减排责任分担上的历史公平性问题。重点分析了“搁浅资产”(Stranded Assets)的金融风险,以及能源转型如何重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 第八章: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与韧性 在经历了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冲击后,本书审视了过去几十年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全球供应链模式的内在缺陷。我们探讨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经济逻辑,以及国家安全考量如何开始超越单纯的成本最小化原则,重塑国际贸易的地理布局。 第九章:国际金融监管的滞后与主权债务的循环 考察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不平衡,特别是美元霸权对全球流动性和主权国家财政政策的约束。本书分析了新兴市场国家在面对资本外流和债务危机时的脆弱性,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危机干预中的角色与局限性,尤其关注了债务重组的政治经济学难题。 结语:在效率与韧性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本书的结论并非提供一个简单的政策“配方”,而是倡导一种更为审慎的政治经济思维。在技术加速迭代、气候危机加剧以及不平等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单纯追求短期效率最大化的经济范式已经显示出其不可持续性。未来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学会管理复杂性,在保障基本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构建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的经济结构。本书旨在为此提供清晰的理论工具和深入的案例分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亚瑟‧欧肯Arthur M. Okun


  美国的总体经济学家。他毕业自哥伦比亚大学,曾在耶鲁大学经济系任教,自1969年至1980年辞世为止,一直都是美国的重要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资深研究员;他也曾在甘迺迪及詹森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担任资深经济学家、委员及主席。他一生最主要的研究主题是:失业与通膨之间的抵换关系(tradeoff);他还首创痛苦指数(misery index)的概念。
除了本书,他还着有《繁荣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osperity),并与George L. Perry合力创办了具影响力的《布鲁金斯经济活动报告》(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该期刊的作者当中已有16人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译者简介

许晋福


  政大会计系毕业,现专事翻译。译有《人性探索家马斯洛》《赢在谈判》《Zero─零式管理》《运作健全的社会》《创意,从无到有》等书。

高翠霜

  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硕士,曾任职经建会、经济部国营会、台湾综合研究院、行政院副院长室、行政院胡胜正政务委员办公室。译有《通膨、美元、货币的一课经济学》《赢家的诅咒》《常识经济学》《了解总体经济的第一本书》《如何衡量万事万物》《一个数学家的叹息》(以上经济新潮社出版)等书。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平等与效率,如何两全? 吴惠林
推荐序 意外不意外?! 熊秉元
40週年纪念版前言 劳伦斯‧桑默斯
初版前言 克米特‧戈登

第1章 权利与金钱
权利的领域
权利的特征
为何要维护权利?
权利的范畴
金钱对权利的侵犯
法律前的平等
金钱与政治权力
如何矫治金钱对权利的侵害

第2章 市场经济好在哪里?
为什么是资本主义?
市场中的权利与自由
财产权与自由
国家对自由的侵犯
报酬的道德观
依贡献决定报酬
生产贡献的来源
见仁见智的问题
历史会说话:资本主义在效率上的表现
集体式经济
是补偿,还是充公?
社会主义下的劳力市场
生产效率
官僚成本
结论

第3章 所得与机会的平等
经济福利的分配
所得的不平等
家户所得和「真」平等
自助餐厅、赌场与所得分配
机会的平等
就业机会上的歧视
资本取得上的歧视
机会平等蕴藏的潜能
机会与结果
菁英主义式的种姓制度
要竞争,还是和谐?
公平与挫折

第4章 在经济效率下追求平等
妥协
漏桶实验(leaky-bucket experiment)
桶里的钱是如何流失的?
桶里的钱从何而来?
所得税
调整联邦支出
补助低所得者
老人津贴
非老年的穷人
就业机会
平等化在政治上的成绩
结论

索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平等与效率,如何两全? 文/吴惠林(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2016年11月27日报载:「房市贫富不均,12.7万人拥4房以上,194万户中低所得无壳」。同一版新闻又有「最近开征的地价税平均涨三成,引爆民怨」。这些报导无非反映出台湾近几年财富分配不均加速恶化,高房价加重「相对剥夺感」,因而政府陆续祭出多项打房措施,除加重交易税,也从持有税着手,各县市陆续调高房屋税和地价税,却因调幅过大引发民怨,而且房价受到波及,房市交易清淡,被认为打击经济,在经济景气不佳之际还落井下石。

  财富、所得不均全球化
  
  这些报导指的是「财富」不均,而财富是累积来的,有两种来源:一是继承来的,二是由平时的「所得」储蓄下来或透过投资的利得积累下来的。第一种来源在自由民主社会中虽有嫉妒、羡慕、冷嘲热讽等现象,也有课征高额遗产税、甚至于充公等等激烈手段,但比较没有问题,毕竟这是属于「先天的」不公、不平等。第二种来源在21世纪成了全球热门议题,而且是从美国这个自由民主典范、世界最强国家开始出现热议的。
  
  信手拈来,2006~2008年,《中产阶级的战争》、《M型社会》、《下流社会:新社会阶级的出现》、《终结贫穷:如何在我们有生之年做到?》、《下一个荣景:政治如何搭救经济》、《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超极资本主义:透视中产阶级消失的真相》等等中译书纷纷涌现,霎时掀起贫富悬殊、所得分配不均和两极化、低薪和贫穷问题的讨论。在台湾,「谁偷走了我们的薪水?」「成长的果实被谁拿走了?」的质疑声和文章、书籍也大量出现。而政府提供了很多研究计画,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们钻研出其然和其所以然,并提出一箩筐的建议,一时之间七嘴八舌,各种媒体提供战场,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不过,之后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低薪、22K、所得分配不均的现象不但未改善,情况还更恶化,而青年贫穷问题的严重更凸显了出来。到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凯提那本厚达七百页的砖头书《21世纪资本论》席卷全球,似乎有了较明确的定论和共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和贪婪的资本家是元凶。于是唿吁政府对资本利得课重税,对房地产、遗产课重税,以及实施各种福利政策来资助、保护穷人、弱势者,让公平正义实现的声音又响彻云霄,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出现时达到了最高潮。

  转型正义、公平正义如何是好?

  尽管所得分配不均,「1%高所得vs.99%低所得」和「贫穷」是不相同的问题,但其所显示的「不平均」、「不公平」、「不平等」却被认定是相同的,于是,打破「不公不义」、实现「公平正义」的诉求重现人间。十九世纪时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皮凯提的《21世纪资本论》还魂,穷人翻身,追求平等,打倒资本家、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政府掌握大权大力实施「所得重分配」,而各种「社会福利」措施会不会借尸还魂再大行其道?不得不大力关注,特别是现时「大债时期」,「债留子孙」愈见严重,政府施行「促进平等」的措施,其结果是否反而会戕害全民福祉呢?这个重要且严肃的课题,早在1974年亚瑟.欧肯(Arthur M. Okun)就进行探索,并在《平等与效率》(Equality and Efficiency)这本书中完整呈现其探索成果。
  
  以「欧肯法则」(Okun’s Rule)闻名于世,并将「通膨与失业抵换」这个重大课题作为主要研究焦点的欧肯教授,就他在1974年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的戈德金讲座之演讲内容扩充成为这本书,分成「权利与金钱」、「市场经济好在哪里?」、「所得与机会的平等」,以及「在经济效率下追求平等」四大章。欧肯以「温暖的心、冷静的脑」的真正经济学家心态下笔,不愠不火剖析这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而为世人开一条可行之路。他完全肯定市场发挥的效率,认同「坚持一块饼必须公平地分成若干等分,只会让整块饼变得更小」的说法,这也点出了「经济平等」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两难抉择,欧肯并且提出一些增进效率但会造成「可接受的」某种程度的不平等的方法。他在书中一直反覆强调一个二而一的主题:市场需要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它的功能必须受到约束。

  平等中多点理性、效率中多些人性

  他在书末语重心长地指出:

  「一个同时实施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一定会不断想办法在权利的领域和金钱的领域之间划出界线,也一定会找出愈来愈适当的界线。不过,由于平等与经济效率的冲突是永远避免不了的,因此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获得彻底的解决。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主义与民主制度实在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种组合。或许这正是它们需要彼此的缘故──平等之中多一点理性,效率之中多一点人性。」

  欧肯在书中剖析了累进所得税制度、针对低收入者的福利政策、就业法案的成效与影响。这些方案和措施一直以来也都在各国实施,但21世纪的现时,全球却陷入成长停滞、贫富不均更恶化、不公不义更明显、福利措施使得政府债务庞大等等灾难,究竟出了什么差错呢?是不是世人没能「在追求平等之中多一点理性,在追求效率之中多一点人性」呢?看来还得由欧肯的书中获取迷津呢!
  
  当前的台湾,更在年金制度变革、不当党产处置、同性婚姻平权、劳动条件公平合理等等转型正义事件的泥沼中沉浮。如何从进退维谷的不堪情境中脱身,进而扶摇而上,似乎也需要从欧肯的这本书中取经。
  
  本书虽然已问世了四十年,却呈现出愈陈愈香态势,值得一读,特别是追求公平正义之士更应该读它一读。

图书试读

第1章 权利与金钱

美国社会宣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所有公民也被承诺赋予平等的正义与政治权利:当火灾发生时,消防队会迅速处理,每个人也都有权利去参观国家纪念碑。身为美国公民,我们都隶属于同一个俱乐部。不过在此同时,我们的制度又告诉我们:「不工作就得挨饿」、「不成功就得受苦」。我们的制度一方面要我们在社会上与他人处于平等地位,一方面又驱策我们要在经济上超越我们的邻居。而且,我们的制度还提供了优厚的奖赏,让赢家养的宠物可以吃得比输家的子女还要好。

这就是民主资本主义的双重标准──它一方面宣扬与追求平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方面又制造出经济福祉上的巨大差距。平等与不平等的并存,有时候难免会令人怀疑这套制度是不一致,甚至是不诚恳的。但是我相信,这些制度上的安排很多时候是非不得已的妥协,而非根本上的不一致。

美国家庭在生活水准和物质财富上的悬殊差距,反映出这样的一套赏罚制度:它鼓励人民辛勤工作,并期望将其导向成有社会生产力的活动。就这套制度的功能而言,它创造了经济效率。然而,此一追求效率的努力又必然会制造出不平等。因此,社会面临了一个两难的抉择:我们要效率还是要平等?

诸如此类的两难抉择是经济学家们经常要面对的中心课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或许是最能够道尽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的一句话。

甲商品生产得愈多,能够投入于乙商品的劳力与资本就愈少。今天消费得愈多,日后能拿来储蓄的就愈少。工作的时间愈长,休闲的时间就愈少。要抵抗通货膨胀,经济产出和就业机会就势必得有所牺牲。上述种种都是我们国家现今必须严肃面对的两难课题。

自我投入研究生涯以来,通膨和失业之间的两难一直是我专攻的课题。含蓄一点地说,这个两难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我没有放弃努力,我甚至还打算尽我一生的努力在这个问题上头。不过,我在本书里头先暂时抛开了我一向关切的这个问题,转而将焦点放在另一个更恼人、也更普遍的两难问题上,那就是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抉择。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在社会经济上最重大的一个两难问题,而且会对我国社会政策的诸多层面造成深远的影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同时获得「市场效率」并且「公平加以分配」是不可能的。

对经济学家和工程师而言,他们所谓的效率是一样的:就是从既定的投入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到「40週年紀念增訂版」,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這本書必定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其內容的經典性與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般來說,一本能夠被不斷再版、紀念的書籍,通常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和普世的價值。我很好奇,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作者是如何看待社會的變遷,又是如何透過增訂來更新他的觀點,使其能夠與時俱進。政治經濟學本身就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新的社會現象、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挑戰不斷湧現。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作者對於這些變遷的回應,以及他如何將這些新的思考融入到原有的基礎框架之中。特別是近幾年來,全球化、數位經濟、氣候變遷等議題,都對傳統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增訂版,能夠在這些面向提供一些新的啟示,讓我在理解當代社會問題時,能有更為豐富的視角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樸實卻又不失專業的質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紮實的學術入門。我特別喜歡封面上那簡潔的字體和色調搭配,給人一種沉穩、值得信賴的感覺。雖然我還沒真正開始閱讀,但單憑這份設計,就已經讓我有股衝動想立刻翻開它,一探究竟。我對於政治經濟學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非常基礎的層面,總覺得這個領域既深奧又充滿了各種理論,讓我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副標題「最基礎的一堂政治經濟學」,讓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我這個政治經濟學的門外漢,走進這個充滿魅力的學術殿堂。特別是「40週年紀念增訂版」這個標示,更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期待它在內容上的豐富與更新,能夠跟得上時代的脈動,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觀點。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很高,希望它能真正成為我政治經濟學學習之旅的敲門磚。

评分

「最基礎的一堂政治經濟學」這句話,真的打動了我。過去我接觸過一些經濟學或政治學的書籍,但往往因為內容過於學術化、理論性太強,或者術語太多,讀起來總是有點吃力。我希望能找到一本真正適合初學者的書,能夠用最直觀、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去解釋那些看似複雜的政治經濟學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根本的「人」和「社會」出發,引導我思考資源的稀缺性、生產的動力、分配的規則等等,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建立起對政治經濟學的整體認識,而不是一開始就拋出一大堆專業術語。最好能有一些生動的比喻或故事,讓那些抽象的原理變得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最基礎」,那我對它的評價,就一定會很高,因為這代表著它有能力讓更多像我這樣對政治經濟學感興趣,但又擔心學不會的讀者,能夠輕鬆入門。

评分

從書名《平等與效率》的組合,我就能預想到這本書的探討方向會非常核心且引人入勝。畢竟,這兩個概念在任何社會的運作中,都是最根本、也最常引起爭議的兩大命題。我一直對「資源如何分配才能同時兼顧公平與發展」這個問題感到好奇,而政治經濟學正是解答這個困惑的關鍵學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述,在現實世界中,平等與效率之間是如何權衡取捨的,又有哪些不同的理論模型來解釋這種關係。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例如,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下,我們是如何看待和實踐平等的?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效率又是如何被納入考量的?這本書能否幫助我釐清這些長期困擾我的疑問,提供一個更為宏觀且有結構性的思考框架?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對「國家」這個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了解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各種政策工具是如何影響社會的平等與效率。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在我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圖像:在一個繁忙的市集裡,人們為了爭取更好的商品或服務而努力,同時又必須考慮到社會的整體秩序和每個人的基本需求。這兩者之間的張力,就是政治經濟學最迷人的地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人人為自己,但也為大家」的理想狀態下,我們應該如何設定規則,才能讓社會的運轉既有效率,又不至於讓一部分人被拋棄。我對「平等」的理解,不一定是絕對的平均主義,更可能是指機會的均等,或者在社會保障層面上的基本底線。而「效率」,我則認為是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創造出最大的社會財富。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讓我們在面對這兩難局面時,不再感到無所適從?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更加務實、更加具體的角度,來探討這些宏大的議題,而不是停留在純粹的理論推演。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能夠應用於理解台灣社會現況的分析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