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

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正当程序
  • 法律程序
  • 辩护
  • 刑事辩护
  • 诉讼
  • 法庭
  • 权利
  • 司法公正
  • 法律理论
  • 程序正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着重阐述被告基本人权维护的重要性,从而侦审机关应严格遵循「正当法律程序」,乃法治国之基本要求。

  强调为抑制违法侦查,吓阻警察机关蒐证程序之不法,暨为了抵抗来自检察官的有罪控诉,辩护人应适时运用「证据排除法则」,实质有效为被告辩护,即有其必要性。

  提醒被告享有「不自证己罪之特权」,法院不得因被告行使「缄默权」,而推断或认定其有犯罪事实,或因此加重其刑。

  作者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无论律师为刑事被告辩护,或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本书均具有参考价值,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桥:古典哲学与现代政治的交织 图书名称: 辉光下的理性迷宫:从柏拉图的洞穴到后现代的边界 图书简介 导言:探寻永恒的追问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一部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思想演化史。我们从古老的文明废墟中拾取智慧的碎片,试图构建一个可以安放灵魂与构建社会的坚固基石。然而,每一次看似坚实的构建,都可能在下一轮思想的地震中坍塌,露出更深层次的虚空。《辉光下的理性迷宫:从柏拉图的洞穴到后现代的边界》并非试图提供一套终极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艰深的旅程,去审视那些驱动人类文明前行的核心命题——知识的本质、正义的形态、权力的运作,以及存在的意义。 本书的主体结构围绕两条并行不悖的河流展开:一条是源远流长的西方古典哲学思潮,另一条则是不断自我解构与重塑的现代政治理论景观。我们将在思想的迷宫中穿梭,观察先哲们如何用纯粹的理性之光去描摹世界的轮廓,以及后世的建构主义者们如何用怀疑的目光去拆解这些宏伟的蓝图。 第一部分:源流——光影与理念的辩证 本部分聚焦于古典哲学的奠基性工作,探讨它们为后世的政治、伦理与认识论设定了何种初始框架。 第一章:城邦的理想与个体的觉醒 我们将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深入剖析其“洞穴寓言”所蕴含的认识论危机。洞穴之外的光明,是否即是绝对的真理?或者,它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权力叙事?本书将对比分析柏拉图对“哲学王”的设想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混合政体”的实用主义考量。这里的核心议题是:完美的秩序是否必然以牺牲个体自由为代价? 我们将考察这种理想主义的政治形态在实践中如何走向其反面——即对多元化声音的压制。 第二章:自然法的光辉与世俗的挑战 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出发,本书转向探讨自然法(Natural Law)思想的演变。我们将梳理斯多葛学派的宇宙理性观如何被中世纪的神学体系所吸收和转化。然而,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马基雅维利以一种冷峻的现实主义姿态,将政治学从伦理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将细致辨析“目的证明手段正当性”的论断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是对权力运作的精准描述,还是对道德沦丧的预言。 第三章:主权与契约的重构 洛克、霍布斯与卢梭——这三位社会契约论的巨擘,试图通过想象的“自然状态”来论证现代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本书将对他们的理论进行细致的结构比较。霍布斯的利维坦是绝对的秩序维护者,而卢梭的“公意”则是集体自我意志的体现。我们关注的核心在于:“自然状态”的假定如何决定了最终的政治结构? 这种基于同意的权力授予,是否真正消除了强制性? 第二部分:断裂——现代性的困境与宏大叙事的瓦解 进入现代,思想的焦点从“我们应该如何治理”转向“我们如何认识我们所治理的世界”。本部分探讨了启蒙理性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带来的后果。 第四章:康德的界碑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康德对启蒙运动的“哥白尼式革命”进行了自我批判式的总结,确立了主体性在知识建构中的中心地位。随后,黑格尔试图以其辩证法,将历史视为“绝对精神”自我展开的必然过程。本书将解读黑格尔对“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的论断,并将其置于历史决定论的语境下进行审视。我们提出疑问:当历史被视为一个预设了终点的进程时,个体的偶然性与自由选择还有何立足之地? 第五章:权力的谱系与知识的对立面 面对黑格尔宏大的历史体系,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对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标志着思想转向的第一个重要节点。随后,福柯对知识、权力和主体性之间关系的解构,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工具。本书将详尽分析福柯对“全景敞视主义”(Panopticism)的考察,揭示看似透明的现代治理结构背后隐藏的精微权力技术。我们不再关注法律条文的合法性,而是转向谁有权力定义“正常”与“非正常”。 第六章:异化、物化与意识形态的陷阱 本章深入批判性理论的腹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矛盾的揭示。从劳动力的“物化”到意识形态对真实经验的遮蔽,我们分析了为何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的异化感反而愈发强烈。随后,法兰克福学派(如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指出科学技术理性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如何反过来成为新的压迫力量。 第三部分:边界的消融——后现代的审视与新的伦理张力 最后的篇章关注思想如何处理碎片化、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后现代境况。 第七章:差异、他者与“小的叙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对所有中心化、统一性话语的根本性挑战。本书将展示解构如何作用于文本、概念乃至政治身份本身,揭示语言和意义的内在不稳定。利奥塔对“宏大叙事”的质疑,为我们理解当代政治的“部落化”倾向提供了理论基础。面对一个不再相信“普适真理”的时代,我们如何构建共享的公共领域和相互理解的基础? 第八章:伦理的回归与责任的重量 尽管后现代哲学对普遍性持高度怀疑态度,但对“他者”的责任伦理却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列维纳斯关于“他者面孔”的伦理召唤,成为抵抗极端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本书将探讨当代政治哲学如何试图在接受多元性的同时,重新找回一种基于相互承认和尊重的实践伦理。 结语:在理性的灰烬中寻找立足之地 《辉光下的理性迷宫》的终点并非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追问。我们回顾了从柏拉图的绝对理念到后现代的无限延异,发现人类对秩序与意义的渴望从未停止,但定义秩序与意义的方式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本书旨在提供一种批判性的历史视野,使读者能够以更清醒的目光,审视当下我们所依赖的政治结构、知识体系以及文化假设,从而在理性构建的迷宫中,找到一盏属于自己、拒绝被预设的灯火。 目标读者:对政治哲学史、当代思潮演变、以及知识论基础感兴趣的专业研究者、高年级本科生及对人类思想史有深刻探索欲的普通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石宜琳


  律师高考及格(1987)
  国立台北大学法学硕士
  国立交通大学科法所美国刑事诉讼法研究

  现职:
  宏仁法律事务所 律师长
  东吴大学法律服务社指导律师
  财团法人法律扶助基金会覆议委员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兼任讲师

  专业领域:
  刑事辩护
  刑事交互诘问
  刑事证据法则

  代表性承办案件:
  汐止苏建和等杀人案告诉代理律师
  921大地震台北东星大楼倒塌案告诉代理律师
  邱姓女童仁爱医院人球案辩护律师
  陈水扁前总统国务机要费案、洗钱案、龙潭购地案、政治献金案、外交零用金案、伪证案、二次金改案辩护律师

图书目录

自序 i

论正当法律程序与无罪推定原则──以缄默权实现不自证己罪原则 1
壹、导论 5
贰、刑事诉讼之目的 9
参、刑事诉讼之基本原则 15
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已提升为宪法原则 20
伍、无罪推定原则──罪证有疑,利归被告 37
陆、正当法律程序与被告无罪推定,有赖辩护人协助维护──代结论 40
参考文献 49

论实务蒐证违法态样与证据排除──兼论私人不法蒐证应否证据排除 53
壹、前言 57
贰、我国刑事诉讼「证据排除法则」之立法沿革 57
参、「证据排除法则」在于落实正当法律程序,具有宪法意义 64
肆、实务上蒐证违法态样剖析与证据能力认定 66
伍、私人不法蒐证应否证据排除 98
陆、结语 105
参考文献 108

论诉讼客体与案件之单一性、同一性 113
壹、案件与诉之观念 115
贰、案件之单一性与同一性 121
参、案件之单一性及效力 123
肆、案件同一性及效力 131
参考文献 144

交付审判制度违逆正当法律程序──法官难脱有罪预断 合宪乎?! 147
壹、案例与裁准交付审判 149
贰、交付审判制度──导论 152
参、德、日交付审判制度与我国不同 156
肆、案例解析──结辩全文 164
伍、交付审判制度缺失与评析 176
陆、有声请大法官释宪之必要──代结论 186
参考文献 189

论蒐证程序违法与证据排除──从美国证据排除法则论起 191
壹、导论 195
贰、美国「证据排除法则」缘起与发展 199
参、我国「证据排除法则」採行及目的 205
肆、刑事诉讼法第158条之4蒐证违法证据权衡排除,供述证据是否适用? 213
伍、私人不法蒐证应否证据排除 215
陆、证据排除法则已提升为宪法原则,侦查执法人员应谦抑面对──代结论 221
参考文献 224

从羁押审查论被告司法人权维护──兼评司法院释字第665号解释 229
壹、绪论 233
贰、羁押之功能与作用 238
参、羁押要件之审查 240
肆、评释字第665号:重罪羁押应限缩在併存有「相当理由」认被告有逃亡、灭证、串证之虞 260
伍、评释字第665号:检察官对于审判中裁定被告不予羁押或延押有无抗告权之释义 274
陆、结语 278
参考文献 280

测谎证据能力重新评价与定位 285
壹、前言 289
贰、测谎基本理论 290
参、测谎之法律性质 293
肆、美、日、我国法院对测谎证据能力之前后态度 299
伍、测谎侵害被告缄默权 312
陆、测谎未通过应评价为无证据能力,至多只能作为办案调查之参考 320
柒、结论与建议 326
参考文献 332

非自愿性测谎等同强制被告自白 335
壹、导论 339
贰、测谎基本理论 342
参、自白于证据法上之评价 344
肆、测谎结果等同被告自白 349
伍、测谎促使被告自白之法律效果 355
陆、测谎与毒树果实理论之适用 361
柒、被告拒绝测谎与量刑 368
捌、结论 370
参考文献 373

附录
最高法院101年度第2次刑事庭会议决议 377
通讯监察流程图 389
通讯保障及监察法 391
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全文 405

图书序言

自序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乃指侦查、控诉、审判、执行整个刑事司法程序,咸必须依据法律所明定之规范进行,而且所有法定程序内容,皆必须符合人权而具正当合理性。因此国家侦审机关只能透过此等法定程序规范之约制,于进行发见真实之同时,并应兼顾人权之维护;值是,始得以正确无误而公平的行使国家刑罚权。

  盖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框架下,被告享有「不自证己罪之特权」,并拥有缄默权及选任辩护人之基本权利;检察官对于犯罪事实,负有提证及说服之实质举证责任,且应达于使一般人及法院足认「无合理怀疑,而完全确信有罪」之程度(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法院始得谕知被告有罪之判决;而法官基于公平法院原则,应仅立于客观、公正、超然地位,而秉着「无罪推定原则」、「罪疑唯轻原则」、「证据裁判原则」而为审判;此亦为法治国「控诉原则」所应遵循之基本定律。

  刑事辩护制度系为保护被告利益,借由辩护人专业介入,以充实被告防御权及弥补被告法律知识之落差,使国家机关与被告实力差距得以适度调节,促成交互辩证之实体发现,期由法院公平审判,确保国家刑罚权适当行使而设。而辩护人选任权,即是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有效进行诉讼行为之前提性权利,也是防止违法侦查活动及确保不受不法、不公平审判之必要权利,更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于刑事程序上最重要而基本之防御权。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一般缺乏法律专门知识,难于侦审程序上行使防御行为,尤其,一旦遭受逮捕、羁押,因身处与外界隔离状态,加上心理恐惧、不安等情状,愈形立于不利益地位;因此,为了促使侦审机关严格恪遵「正当法律程序」,为了抵抗来自检察官之有罪控诉,避免检察官滥行羁押,基于被告防御权之维护,故有端赖具有专业知识之律师为辩护人,有效协助被告促使法院实践其应负之客观法律义务,进而动摇其不利于被告事项之判断,借以落实「武器平等」、「不自证己罪」、「无罪推定」原则,始符合宪法对于公平审判的要求。值是,接受辩护人有效协助机会,亦系被告免于受到国家机关不当、不法干预,所不可或缺之机制,应认属宪法第8条正当法律程序保障之具体表现,此亦系人民依宪法第16条所享有诉讼权而衍生之基本权。

石宜琳 谨志于
迈诺法律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15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下终于有机会好好了解一下法律的“游戏规则”了。生活在台湾,我们总是强调依法行政,但对于“正当法律程序”这个概念,很多时候只是模糊的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是什么,又该如何保障,却一知半解。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比较亲切、不那么学术的语言,来解释“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要义。它会不会讲到,在发生纠纷或者被指控犯罪时,我们有哪些基本的权利是绝对不能被侵犯的?比如,所谓的“无罪推定”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体现的?关于“辩护”的部分,我更想知道,它会不会探讨不同类型的辩护律师,以及他们的专业能力如何影响案件的结果。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辩护律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寻求法律援助的建议?总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我们在司法程序中的权利有更清晰的认知,并且理解,正当的法律程序,不仅是对被告的保护,也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评分

这本书,书名听起来就蛮有分量的,叫做《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我一直觉得,法律不是只存在于电视上的那些戏剧性庭审,它更像是我们生活中一层看不见的保护网。尤其是在面对司法程序的时候,我们普通人很容易感到无助和茫然。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本操作手册,让我能更清楚地了解,在法律的框架下,我们有哪些权利,哪些程序是必须遵守的。 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怎么去解读“正当法律程序”这个概念。是不是包含了从逮捕、搜查、起诉到审判的每一个环节?它会不会深入到侦查过程中如何取证才算合法,证据链是否完整,这些细节?我期待它能用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专业术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法律系毕业的。而且,对于“辩护”的部分,我更想知道,它会不会探讨辩护律师在整个司法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辩护策略的制定,比如无罪辩护、减轻罪责辩护等等,这些在电影里常常看到的桥段,在现实中是如何运作的。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法律知识上的空白,让我对司法体系有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底气去应对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很多关于公平与正义的讨论。在台湾,我们一直很重视法治精神,但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正当法律程序”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当”?它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正当法律程序”的内涵,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法律条文,更希望能解释这些条文背后的精神和价值。比如,在证据的获取和使用上,有哪些严格的规定是为了防止不当的审讯和逼供?在审判过程中,被告有哪些权利是受到保障的,例如获得律师的帮助,了解指控的权利等等。而“辩护”的部分,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不同辩护理论的介绍,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案件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这本书能不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看似微小的程序漏洞,却可能导致整个审判的无效?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司法体系的运行机制,并且认识到,维护正当的法律程序,是对我们每个人权利最根本的保障。

评分

《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深度。我一直觉得,法律是我们社会运作的基石,而“正当法律程序”就像是确保这块基石稳固不动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谈论“程序正义”,但具体指什么,很多人可能都说不清楚。 这本书如果能详细讲解“正当法律程序”在台湾的具体实践,那就太好了。我好奇它会怎么阐释“不得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剥夺自由”这条原则?它会不会涉及到搜查和扣押的界限,以及隐私权如何在司法程序中得到保护?另外,“辩护”这个词,我希望能看到这本书能更深入地探讨律师在辩护中的角色,特别是那些为弱势群体提供辩护的机制。是不是有关于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如何进行证据收集、证人传唤,以及如何针对控方的证据提出反驳的详细说明?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知识,并且理解,一个健全的司法体系,离不开对程序正义的严格追求。

评分

老实说,拿到《正当法律程序与辩护》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正当法律程序”听起来就很高深,感觉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点距离。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方的,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会那么枯燥。我之所以会关注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最近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关于司法公正性的讨论,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说的“正义”,究竟是如何在法律程序中实现的? 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分析一些现实中的案例,用实际的例子来阐述正当法律程序的重要性。比如,如果一个人被冤枉了,在法律程序中,有哪些环节可以为他提供保护?或者说,在侦查阶段,警察有哪些行为是被法律禁止的?再者,关于“辩护”,它会不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辩护策略,以及辩护律师如何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和资源条件下,为被告争取最大的权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法律程序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保障个人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的关键。它不应该是一部冷冰冰的教科书,而应该是一本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甚至产生共鸣的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