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资治通鑑(十一):魏纪七~十、晋纪一~三

新译资治通鑑(十一):魏纪七~十、晋纪一~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史书
  • 资治通鑑
  • 魏晋南北朝
  • 司马光
  • 历史典籍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译本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资治通鑑》是司马光领衔修撰的历史名着,全书两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记载了战国初年迄于五代末叶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鑑」。顾名思义,即史学要「鑑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在选用史料以及叙述方面,「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全书内容紧扣于「治、乱、兴、衰」四字上。《资治通鑑》吸收《左传》、《汉纪》,以及纪传史叙事的优点,在政治军事中关注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及经济、文化等面向,并极力描绘各种战争场景,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编年通史。

  《资治通鑑》的史学价值主要有三:(1)帮助人们贯通古今、以史为鑑。对于了解历史、总结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2)按年月日记事的方式编纂,让读者能够掌握大势,并将一定时期历史演变的概貌展现在读者面前;(3)广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杂说,种类达三百余种,更添内容的丰富与价值。

  本书由张大可、韩兆琦等多位学者教授共同点校注译。正文以清胡克家本为底本,参考章钰校记与当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开头皆有「题解」,指出该卷大事内容,「章旨」则以注释段落首尾完备的大事件为单元,述与评结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释」详尽明确、「校记」勘校严谨、「语译」通顺流畅。卷末则有「研析」,评点大事、总结史实。真正达到普及学术,雅俗共赏,对于专家学者与一般读者,都有极大的帮助。

  本册记载魏纪七(西元二四六年)至晋纪三(西元二八八年)间的大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大可


  重庆市长寿县人,生于一九四○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甘肃省中青年历史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有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着《史记研究》、《三国史研究》、《中国历史文献学》等近十部,并获得全国及省级社科优秀图书奖。

韩兆琦

  天津市静海县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一九六二年复旦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生毕业。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着有《史记笺证》、《新译史记》等二十余种相关着作,为着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
 

图书目录

刊印古籍今注新译丛书缘起
 
《新译资治通鑑》序
导 读
凡 例
 
第十一册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西元二四六至二五二年   一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西元二五三至二五五年   七三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西元二五六至二六一年   一三七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西元二六二至二六四年   二○五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西元二六五至二七二年   二六七
卷第八十  晋纪二 西元二七三至二七九年   三四三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西元二八○至二八八年   四○七
 

图书序言

《新译资治通鑑》序
  
  唐太宗尝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历史具有「鑑往知来」的效果。中国人最注重历史。在儒家奉为圭臬的十三部经典中,属于历史记载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图书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更将「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证历朝统治者对于编修史书之重视。若从文体分,又以纪传体、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最为人所熟知。而编年体史书的起源最早。编年体始创于春秋,依历史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编撰纪载,较着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竹书纪年》,而将之推上顶峰者,则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鑑》。其记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横跨十六个朝代,时间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了解各朝代的兴衰更替、透析历史洪流的固定脉络,熟读《资治通鑑》,绝对有助于贯通古今、记取教训。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规划出版《新译资治通鑑》,并觅寻对此方面具有相当研究之专家学者,历经千辛万苦,终获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张大可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担本书的注译工作,并从二○○六年开始陆续交稿。经过多年努力,埋首案牍、辛苦撰稿,终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齐。
  
  二位教授于点校、注译等各方面着力颇深、极富学术性,对于本书的贡献实功不可没。然而此时距规划出版此书已逾十年,一则相关学术成果迭出,或有新旧争鸣;二则受社会变迁带来教育发展、思维变化等诸多影响,现今学子与社会大众的古文能力已不比从前,一般读者恐难吸收箇中菁华,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于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别邀请前北京大学中文系侯忠义教授、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吴树平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在尊重原稿基础上,针对书中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期使本书汲取新意并深入浅出,以达学术与普及兼备、雅俗共赏之目标。经过诸位学者专家齐心努力,终至圆满完成。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以下诸位专家学者:张大可、韩兆琦、侯忠义、吴树平、杨振红、赖长扬、马怡、骈宇骞、陈抗、魏连科、张文质、林嵩、汪华龙、滑裕、谢振华、孔令洁、孙秋婷、章鸿昊,共同承担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过程中,一同参与相关工作的编辑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无私付出,方能使本书顺利付梓,不胜感激。本书虽经细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书俾臻完善。
  
  三民书局编辑部 谨志 

图书试读

卷第七十五(节录)

魏纪七起柔兆摄提格(丙寅西元二四六年),尽玄黓涒滩(壬申西元二五二年),凡七年。

【题解】本卷写了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西元二四六年)至嘉平四年(西元二五二年)共七年间的魏、蜀、吴等三国的大事,主要写了魏将毌丘俭平定高句骊叛乱;写了费祎、蒋琬之治蜀不及诸葛亮,与蜀后主之耽于游乐;写了魏国权臣曹爽之把持朝政,志满才疏,与司马懿之装病韬晦,蓄谋待时;写了曹爽、曹羲等人陪皇帝出都城谒陵,司马懿闭城门发动政变,桓范劝曹爽拥皇帝据许昌以讨司马氏,曹爽不听,遂使司马懿轻易地诛灭曹党,置皇帝于掌握之中;写了征东将军王凌与令狐愚等图谋废掉曹芳、拥立楚王曹彪,结果因部下告密,王凌被司马懿所杀害;写了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继续掌握魏国政权;写了魏国诸将议论伐吴,傅嘏进言,司马师不听,结果三路出击,被吴将大破于淮南的情景;写了蜀将姜维进攻魏国雍州不胜而还;写了吴主孙权废掉太子孙和,改立幼子孙亮,以诸葛恪、孙峻为顾命大臣,以及孙权死后诸葛恪辅幼主、执吴政的若干表现。

邵陵厉公中

正始七年(丙寅西元二四六年)

春,二月,吴车骑将军朱然寇柤中1,杀略2数千人而去。

幽州3刺史毌丘俭4以高句骊王位宫5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俭遂屠丸都6,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之臣得来数谏位宫,位宫不从,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位宫单将妻子逃窜,俭引军还。未几,复击之,位宫遂奔买沟7。俭遣玄菟8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9千有余里,至肃慎氏10南界,刻石纪功而还,所诛纳11八千余口。论功受赏,侯者百余人。

秋,九月,吴主以骠骑将军步骘12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13为左大司马14,卫将军全琮15为右大司马。分荆州16为二部,以镇南将军吕岱17为上大将军,督右部,自武昌18以西至蒲圻19;以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左部,代陆逊镇武昌。

汉大赦。大司农20河南孟光21于众中责费祎22曰:「夫赦者,偏枯23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24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姦宄之恶25乎!」祎但顾谢踧踖26而已。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新譯資治通鑑》的出現,無疑是給了像我這樣熱愛歷史,卻又苦於文言文閱讀障礙的讀者一個巨大的驚喜。以往翻閱《資治通鑑》,總要伴隨著厚重的工具書,或是頻繁地搜尋資料,閱讀的樂趣往往被考據的繁瑣消磨殆盡。然而,這套「新譯」版本,彷彿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大門,而且門後是一個景致宜人、解說詳盡的世界。 作者在翻譯時,展現了極高的文字駕馭能力,既能傳達原文的精髓,又能用 contemporary(當代)的語感讓讀者輕易進入情境。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權力轉移、政治博弈的細膩描寫,那些過去在教科書中被簡略帶過的事件,在這裡被還原得栩栩如生。例如,魏晉初期那種風雨飄搖的局勢,人物之間勾心鬥角,朝堂上的爾虞我詐,作者的筆觸就如同電影鏡頭般,將這些畫面一一呈現。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文字翻譯上的精妙,還有它在梳理史實上的條理分明。對於複雜的人物關係,比如司馬家族與曹魏政權的互動,以及各派勢力之間的牽制,書中都有非常清晰的脈絡。不像有些翻譯版本,僅僅是逐字逐句的轉換,這套書更像是為讀者提供了一份「解讀指南」。它能夠引導你去理解,為何事情會這樣發展,背後有哪些深層的原因。 這次讀到魏紀的部分,特別有感觸。看著曹操如何從亂世中崛起,建立魏國,再到後來的權臣篡權,整個過程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而晉紀的部分,則讓我們看到了新的朝代如何建立,初期又面臨了哪些挑戰。作者的註解往往能畫龍點睛,解釋一些關鍵的歷史術語,或是補充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立體。 總之,這套《新譯資治通鑑》不只是一本翻譯書,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歷史導覽員,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親身經歷那段錯綜複雜的歷史。它的出現,讓《資治通鑑》這部偉大的史學經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人人都能親近、都能享受其中的寶貴財富。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歷史,尤其是魏晉時期感興趣的讀者。

评分

我一向對歷史題材情有獨鍾,特別是中國古代史,那種宏大的敘事和複雜的人物關係,總讓我著迷。然而,《資治通鑑》作為一本經典,其文言文的閱讀難度,往往讓許多像我一樣的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所以,當我得知有《新譯資治通鑑》這套書,而且還包含了魏晉南北朝這個我特別感興趣的時期,我立刻就心動了。 這套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聰明」的翻譯。它不是那種生硬的「翻譯腔」,而是用一種非常自然、流暢的白話文,將司馬光先生的原意,以現代讀者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閱讀魏紀的部分,對於曹操如何運籌帷幄,如何鞏固權力,以及後續幾位魏帝的統治,都有著非常清晰的描寫。作者在翻譯時,並沒有刻意去「簡化」內容,而是保留了許多原文的細膩之處,同時用精準的詞彙,讓讀者能夠深刻體會到當時的政治風雲。 我特別讚賞的是,這套書在處理複雜歷史線索時的條理性。魏晉時期,權力鬥爭、政治角力、以及各個地方勢力的消長,往往讓人眼花撩亂。然而,這套書透過細緻的翻譯和補充性的註解,讓這些錯綜複雜的事件,變得清晰可見。你會清楚地了解到,為何某個事件會發生,背後有哪些推手,以及對後來的歷史進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晉紀的部分,更是讓我看到了新的時代是如何誕生的。從開國之初的種種跡象,到各類事件的發生,都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推進力。作者的註解,不僅僅是字詞的解釋,更是對歷史背景、人物關係、以及當時社會風貌的深入闡釋。這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身歷其境」的氛圍,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歷史的發展。 這套《新譯資治通鑑》的出現,絕對是歷史愛好者的福音。它不僅讓《資治通鑑》這部偉大的史書,變得更加 accessible(易於接近),更重要的是,它讓讀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權力運作、政治智慧,以及歷史的必然與偶然。我認為這是一套值得推薦的入門級經典,它能點燃你對歷史的熱情,並帶你走進一個更廣闊的知識領域。

评分

哇,這套《新譯資治通鑑》真的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我本來就對歷史很有興趣,尤其是三國和魏晉南北朝這段錯綜複雜的時期,總是讓人覺得頭緒很多。市面上關於《資治通鑑》的翻譯版本不少,但常常覺得讀起來還是有些距離感,不是文言文太難懂,就是翻譯得太過直白,少了那份古文的韻味。這套《新譯資治通鑑》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就是它成功地在「通俗易懂」和「保留古意」之間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開頭的幾卷,像是魏武帝曹操的雄圖霸業,以及後續幾位魏帝的權力鬥爭,都被描寫得相當生動。作者在翻譯的時候,並沒有刻意去「現代化」語句,而是保留了許多原典的詞彙和句式,但又用相當精準的白話文加以註解和闡釋。這就好像在讀一本很紮實的學術著作,卻又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特別喜歡其中對於一些權謀鬥爭的細節,以及各個歷史人物之間的對話,翻譯得很到位,讓人能夠很清楚地理解當時的脈絡和人物的動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套書的編排與註解方式,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順暢。以往讀《資治通鑑》,最怕的就是遇到不認識的詞彙,或是歷史背景不熟悉,然後就得停下來查東查西,一來一往打斷了閱讀的連貫性。但《新譯資治通鑑》的編者似乎非常了解讀者的需求,在每一頁的下方,或是欄外,都有非常詳盡的註解,有些是字詞的解釋,有些是歷史事件的補充說明,甚至是對於當時社會風俗的描寫。 這些註解就像是一位貼心的導遊,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及時地拉你一把,讓你能夠繼續專注於故事本身。而且,註解的份量恰到好處,不會多到讓你覺得是另一本書,也不會少到讓你覺得不夠。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對於想要深入了解歷史,卻又沒有太多時間去查閱大量史料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賞它對於人物關係的梳理,以及國家之間戰略佈局的分析,常常能讓我恍然大悟。 而且,這套書在裝幀設計上也相當用心。紙質優良,觸感溫潤,而且內文排版舒適,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一點也不吃力。整體而言,這套《新譯資治通鑑》不僅是一本翻譯作品,更像是一份精心打造的歷史讀物。它讓原本可能令人卻步的經典,變得觸手可及,充滿了吸引力。如果你跟我一樣,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充滿好奇,又希望能夠有一個優質的閱讀體驗,那麼這套書絕對是值得你收藏的。

评分

我一直覺得,《資治通鑑》是中國史學的瑰寶,但要真正讀懂它,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晦澀的典故。這次接觸到《新譯資治通鑑》,真的讓我找回了閱讀經典的樂趣,而且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方式。這套書的譯文,就像是為古老的史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讓它們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這套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它對歷史事件的「情境還原」。它不只是單純地翻譯文字,更是將當時的人物、事件、甚至是情感,都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描寫出來。在閱讀魏紀的部分,我彷彿看到了曹操那種雄才大略、殺伐果斷的形象,也看到了他晚年所面臨的權力挑戰。而後面的幾位魏帝,他們的統治風格和面臨的困境,也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那段時期的動盪不安。 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人物關係和政治角力時的細膩。魏晉時期,權臣篡權、朝堂鬥爭是常態,但這套書的翻譯,讓這些複雜的關係變得清晰可見。例如,作者在處理司馬氏家族如何一步步蠶食魏國權力的過程,就非常有條理,你會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個環節的推進,以及背後的人物互動。這種「解讀式」的翻譯,讓讀者不僅能知道「發生了什麼」,更能理解「為何會發生」。 而晉紀的部分,則讓我看到了新的朝代是如何建立,以及初期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作者在翻譯時,並沒有迴避歷史的複雜性,而是將每一個事件都清晰地呈現出來,並透過註解,為讀者補充必要的歷史背景知識。這些註解,就像是為你準備的「歷史小百科」,讓你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隨時補充知識,加深對史實的理解。 總而言之,這套《新譯資治通鑑》是一部非常有誠意的作品。它不僅是一本翻譯書,更是一份導讀,一份引導讀者進入中國古代史殿堂的鑰匙。它讓《資治通鑑》這部偉大的經典,變得更加 accessible(易於接觸),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我認為這套書絕對是值得每個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想要深入了解魏晉時期的人,擁有的一套「必備」讀物。

评分

我一直認為,《資治通鑑》是一座史學的寶庫,但要真正地深入其中,卻常常需要一番努力。市面上翻譯的版本不少,但許多翻譯過於拘泥於字句,或是太過學術化,總讓人覺得有點生硬,讀起來總有隔閡。這次偶然接觸到這套《新譯資治通鑑》,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讓我可以輕鬆地進入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 這套書最讓我讚賞的是它的「解讀性」。它並非只是單純的直譯,而是透過精準且流暢的白話文,將原文的意涵、歷史事件的脈絡,以及人物之間的互動,都清晰地展現出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許多過去覺得難以理解的歷史事件,在這套書的引導下,變得豁然開朗。例如,在處理魏晉之間的權力交接,以及後續司馬氏家族的崛起過程中,作者巧妙地透過翻譯和註解,將錯綜複雜的關係梳理得井井有條。 我特別喜歡它對話部分的翻譯。歷史上的記載,常常是簡略的對話,但透過這套書的翻譯,那些歷史人物的對話變得更加生動,彷彿真實地呈現在眼前。你可以感受到人物的語氣,揣摩他們的心思。在閱讀魏紀的部分,我彷彿看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後繼者們在權力鬥爭中的掙扎。而進入晉紀,又感受到了新的時代開端所帶來的希望與挑戰。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套書的註解系統相當完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典故,或是可能讓讀者產生疑惑的詞彙,都有深入淺出的解釋。這些註解就像是隨身攜帶的「歷史百科」,隨時能夠為我補充背景知識,確保我不會因為某些細節的遺漏而影響對整體史實的理解。這種「解讀式」的翻譯,讓閱讀變得既有深度,又不失樂趣。 這套《新譯資治通鑑》不只是一本翻譯書,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歷史導覽。它讓《資治通鑑》這部鴻篇巨著,變得更加平易近人,讓更多人能夠輕鬆地領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對於想要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史,卻又擔心文言文閱讀障礙的讀者,這套書絕對是首選。我認為它極大地降低了閱讀經典的門檻,讓歷史知識的傳承變得更加廣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