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清代中期世情小说研究

红楼梦后:清代中期世情小说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探讨干隆56年(1791)《红楼梦》程甲本问世后之嘉庆、道光朝世情小说生产情形。它的问题意识在于:如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同时也是明清世情小说创作的高峰,那么在它问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世情小说生产究竟是什么样一种光景?书名题作「红楼梦后──清代中期世情小说研究」,意在凸显此系「后」《红楼梦》时期的世情小说研究。

  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独创型、续书型世情小说:前者有《蜃楼志》、《痴人福》、《清风闸》、《雅观楼》、《玉蟾记》共五部;后者包括《三续金瓶梅》,以及《红楼梦》主要续书《后红楼梦》、《补红楼梦》、《红楼复梦》、《绮楼重梦》、《红楼幻梦》等等。此外,为了替这批世情小说找到可兹对看的作品,讨论的触角另深及此时期狭邪小说《风月梦》和《品花宝鑑》,以及根据《金瓶梅》改编的曲艺作品南词《绣像金瓶梅传》、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两部大型戏曲作品《红楼梦传奇》。最后则以晚清具有「新小说」色彩的《花柳深情传》收尾,一来验证旧的文学时代已然结束,二来凸显传统世情小说至此画下句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胡衍南


  ◎学历:
  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
  ◎任职: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专长:
  明清小说、现代小说
  ◎着作:
  主编《金学丛书》、《红楼文荟——第三届全球华文作家论坛文集》等,着有学术专书《饮食情色金瓶梅》、《金瓶梅到红楼梦——明清长篇世情小说研究》、《金瓶梅饮食男女》、《现代文学》(合着),以及非虚构写作《知识的推手──面对当代学人心灵》。
 

图书目录

导言:清代中期与世情小说

辑一.独创型与续书型世情小说
清代中期世情小说的类型特征──论《蜃楼志》、《痴人福》、《清风闸》、《雅观楼》、《玉蟾记》
《红楼梦》早期续书的承衍与改造
《三续金瓶梅》的俗雅辩证

辑二.世情小说的对照:狭邪小说、戏曲及曲艺改编
《风月梦》——狭邪小说、城市小说或世情小说
《品花宝鑑》——狭邪小说或世情小说
南词《绣像金瓶梅传》对原着小说的接受
两部《红楼梦传奇》对原着小说的接受

辑三.附录
明清「狭邪笔记」研究──以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为范围
《红楼梦》续书中的风月描写

尾声:晚清「时新小说」《花柳深情传》研究

参考书目

后记
 

图书序言

导言

清代中期与世情小说


  一、清代中期:嘉庆与道光朝

  本书讨论清代中期的世情小说,有必要说明关于清史分期、乃至于清代小说史分期的立场。

  许多清史研究的前辈学人,都曾对清史分期提出过看法。郑天挺《清史简述》把清史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前期(1644-1723年)系从清兵入关到摊丁入亩;中期(1723-1840年)是从摊丁入亩到鸦片战争,并且凸出最具指标性的白莲教之乱(1796年);后期(1840-1911年)则是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则把清史分成四期:统一时期(1644-1683年)系指清兵入关至统一台湾;鼎盛时期(1684-1795年)是由康熙统一全国至干隆让位;由盛转衰时期(1796-1840年)则指白莲教起义至鸦片战争;最后则是鸦片战争以后。两位学者最大的共同点有二。一是把白莲教起义的1796年,也就是嘉庆元年,视为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后人即便把清史分期做得更细,也普遍标举1796年是清朝的中衰时期。二是主张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界,将清史分成前、后两期──前期为清朝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也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后期为清朝衰落进而灭亡时期、但另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畴。后者这个倾向,可以在各式中国通史的编纂看出,包括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等等,大抵都只写到鸦片战争;其他如郑天挺挂名主编、由中国大陆官方召集学者编纂的《清史》,一样也只写到鸦片战争。在古代史、现代史以外另辟「近代史」,是中国大陆学者习惯性的思考,不过近来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反对意见,「因为社会历史的分期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这就割断了清史,造成干嘉、道咸史之间不能通贯研究及清代通史的割裂」。

后记

  升等教授前后几年,陆续听到好几位与我同辈的学界友人说:一旦升上了教授,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小说,总之不要再依循学术规范去发表论文了。前几天,我检视一下这些同好或朋友的近况,发现他们多半没有去做原本以为想做的事、读以为想读的书、写以为想写的小说,依然埋首投稿学术论文或出版学术专着,似乎全忘了当初有多渴望叛逃出学术生产机制。

  于我,也是如此。

  2009年,我以《金瓶梅到红楼梦──明清世情小说研究》升等教授,大约就在那前后,不知不觉踏进了清代中期世情小说的研究,直到今日累积出这本小书。回首过往,我想起了《世纪末的华丽》:「米亚愿意这样,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开始也不是要这样的,但是到后来就变成唯一的选择。」究竟是缺乏改变的勇气,或者发现学术其实迷人?如今也说不上来。总之在既非情愿也无反对的情况下,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这本书的内容,系以连贯的十篇论文组合而成,结集成书前复经过比较严密的汇整工程。它们几乎都先以会议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而后才投稿至期刊或选入专书,平均下来每篇大概要经过三到四位专家批评赐教。感谢每一位曾经釜正拙文的学界先进,也感谢在投稿《国文学报》、《淡江中文学报》、《成大中文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东亚汉学研究》、《金瓶梅研究》及其他论文集过程中提供审查意见的学者专家,不管当初在领受这些建言时多么感动或委屈,他们终究是我在那条不知所以的路上唯一驱逼前进的力道。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