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以利他、同理心为出发点,以沟通建立共识,达成目标! 从事国际物流经营与管理迄今已三十载有余,凡是关于「人」的领导与管理,一直是我这位专业经理人致力学习的终身课题。在物联网、大数据及智能环境、虚实整合的大趋势架构下,科学家与企业经理人试图不断地以尖端科技及人工智慧,欲彻底或有效率的解决人为因素的挑战!即使今日电脑与机器人等资讯化、自动化设备已经可以取代部分人类的思维与决策,但人与人族群之间的沟通(Communication)、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llaboration)仍是极为重要,实为社群与企业经营的成功关键。因此,如何学习、精进修为,建构社交平台与人脉资源,是值得大家深思熟虑的!
领导是情感的连结、向心力的驱策,管理是资源的整合、效率效能的提升与极大化!以利他、同理心为出发点,沟通建立共识,谈判获得支持、赢得成果。协调、合作建立高效能团队,整合内、外部资源,这些做「人」的规画都比做「事」更重要。企业经理人对上需周全、对下需照顾,如何取得天平两端的平衡,就是学习的聚焦!学习没有捷径,但绝对有方法!如何清楚定位(Positioning),借力使力,事半功倍,有赖读者的智慧。
很难得在坊间看到一本运用实例、故事及英文连结作为全书架构铺陈的专业书刊,以情境为述说重点,聚焦思维,引领读者细细品味箇中奥妙;就如同咖啡品尝,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找到人生的乐趣与目标!让我们携手支持这一本好书与好朋友!
中菲行国际物流集团 集团副总裁 周建文
推荐序 沟通看似非常容易,但真的是不简单! 曾经有人说:若能把观念或想法移植到他人身上,做得很好的称之为老师;若能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说服他放到你的口袋里,做得好的称之为商人;前面两项工作如果都能做得到,那只有老婆了。这个比喻虽然博君一笑,但也意喻着沟通/说服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自诩为沟通大师,在媒体上开讲,在公开场合传播,在私下见面时交换意见,在小团体聚会中讨论……,其目的多在于说服别人接受想法,然而,真正能达成沟通目的者,恐怕不容易估算;有的看似达成沟通目的,实际却没有达成,亦即很多状况,都是有沟,但不一定有通。
沟通,在英文中是Communication,它有传递讯息、交换意见/传播/通讯/交通……等等意思。Communication若将之解释为沟通亦可,在学术上就有人际沟通Human Communication、政策沟通Policy Communication、商务沟通Commercial Communication……等学术名词。
在多数的情况下,所谓沟通,对于从是沟通者而言,就是期待被沟通者能接受沟通者的意见,进而完成说服目的;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沟通,真正的沟通在于沟通双方的平等立场,透过一连串的意见交流,可能互有讨论争执、互有立场退让、互有某种程度之共识,亦即经过一段时空的讯息交换,方才是沟通。它是一段过程,这过程并不保证成功,或可能沟通失败,毕竟沟通的过程残是真正的沟通本质。
敝人从事传播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工作地点遍及国内外各大学,深知沟通传播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显学,不论在大学殿堂里,或是在企业教育训练议程中,都把沟通传播视为热门学科。然而,能将此一科目传授极好的师资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不外乎沟通的过程,涉及非常实务的技巧,也是精致的科学艺术,光以理论层次说教,无法应证其功效。
敝人有幸得识刘志霖先生,友人称Michael,是一位全才型的企业顾问讲师,同时也在大学里授课,长期投入商业经营管理、投资理财专业,并具有多项专业证照资格,娴熟于商业沟通与人际沟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志霖兄是一位具有三P特质的沟通者,Passion热情、Positive正向思考、Persistence坚持理想,这三项也正反映出志霖兄在专业领域的成功。
近日,志霖兄将其经验与功夫,整理编撰着述成为《沟通就从分享开始》,非常幸运地有机会先拜读大作,认识了他以英文二十六个字母所组成的智霖大法,不吝分享其经验与技巧,亦能适时引用行销管理/心理学等理论,验证书中所提的案例,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趣味性与可读性。我读完全书后,深受启发,深感必要向大家推荐,并以为序!
世新大学 传播学院 蔡念中 教授
推荐序 掌握正确的沟通姿态,乐在对话 随时保持一颗学习的心,自是开启悦乐泉源的法门。当一个人能以学习的心态,不论是面对生活中、工作上或人际间的何种事物,只要因学而获得新知、或因领悟而放下烦恼,如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则所谓脑内吗啡的多巴胺就会不断增加分泌,而让人常感悦乐。沟通的目的本来就是要达成思想观念或讯息知识的交换,如果在进行沟通时,能够抱持分享的姿态,乐于付出,自然流露和善不迫的表情,透过精准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先确定对方的说话内容,再给予适当的回应,必能在相互学习的快乐互动中,达到彼此都被了解的契合效果。良好沟通可以比喻像一场如木柴燃烧般的过程,开话之后,听与说的互相往来交错,就宛如点火燃烧的一根根木柴,在相互交叠中不断的升高过程,最后自能燃烧起熊熊烈火,因为不断交换式的沟通结果,双方或多方均收获增加,知识经验甚至于智慧都将因此而增长,乐在其中矣;相反的,不良的沟通一般是各持己见,或是一方强势性的一直说,一方被迫性的一直听,毫无交流可言,没有达到真正的交流,获得新知识新资讯的学习作用无法产生,最后不是彼此演变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结果,就是会造成一方避之唯恐不及的尴尬场面。
投契的对话是一种享受,因为是畅快的相处互动,容易忘我,对时间的感觉也就特别快速,举一个开车族常有的经验而言,如果车上两个人是在听说问答彼此交替中开着车,常让人感觉很快速地就到达目的地,反之,如果是一人开车一人睡觉,就会发现开车的驾驶特别累也特别想睡,开车的人也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另一个是经验是我在课堂上课的时候发现,如果我与学生能在互动中进行教学,又有实作加以验证,常发现学生都学的超开心,我也感到特别享受。本书作者以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单字,将如何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关键是的整理出最适合掌握沟通技巧的要领,且各举实例加以延伸,深入而浅出,让读者非常易于阅读、理解与练习。与人交往如能掌握正确的沟通姿态,多增加同理心、关心、幽默与赞美,且积极的倾听,选择适当的内容做简短精确的回应,自然能乐在对话。
沟通能力的提升几乎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感谢作者Michael老师的邀约为本书写序,借此我也获得诸多沟通观念上的提升,在此特别表示感谢,也乐于推荐读者,将本书收藏,成为生活上的工具书,随时可以参阅,透过不断演练而成为沟通上的赢家。
台湾鑑识科学学会 理事长 张维敦
推荐序 沟通是职场晋升的敲门砖 更是无往不利的万用钥 今年年初,刚刚完成一场外商企业的讲座,在接获邀请之初,主办单位的人资部门主管,还郑重其事地邀请我到位在台北101大楼的总部先行沟通题纲,并向我说明挑选此一主题的思考。这才让我惊觉,原来「沟通」对这家外商企业赠成的管理困扰,竟是如此至深至鉅,不得不透过讲座的安排,让主管习得一些沟通的技巧,期使未来工作推动上能更为顺遂。
谈到沟通,诸多心法;在讲道沟通技能,亦有不少虚拟实境的作为,可供实务上运用。例如:沟通常讲的,「肢体沟通」、「语法沟通」、「形象沟通」等等,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心理学教授Albert Mehrabian所提出的沟通经典7/38/55定律:当一个人说话时,若语调(tone of voice)或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与说话的内容(word)不一致,人们倾向相信语调或面部表情,而不是他所说的话,极为切入重点。
沟通之法,方方面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在经纬万端的日常事务中,如何能像取用工具盒的剪、镊、槌、斧一般,找到是用于解决某单一问题的良方呢?刘智霖老师的《沟通就从分享开始》正可化解此一烦恼!
志霖累积了多年的企业经营、英语教学、资产管理及社团运作之丰富经验,创新提出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开头的单字,勾勒出全面向的沟通之术,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志霖的用心,在编纂的过程中,显露无遗;每一个章节中,都包含有具体生动的实境故事、有效运用的执行方法、提纲挈领的嘉言金句、深入细节的状况研析,乃至化繁为简的图示说明,真可说是:集合书市中沟通专书于一册,去芜存菁的葵花宝典。
以个人从事媒体传播、人力资源及职业媒合近卅年的工作经验,志霖的新书书名《沟通就从分享开始》,破题般的点出了沟通最最重要的关键「你」!没错,之所以会进行沟通,无非是希望我们自身的工作,能获得顺利的推动,但如果不是从「你」、也就是对方的角度出发,相信在沟通的过程中,必定是困难重重。因此,「分享」这种「呷好倒相报」的作法,站在对方立场出发的态度,相信沟通就已经成功大半。
一本书的好坏,特别是具有工具书性质的书籍,先求能否唤起阅读者的感知体悟,再求能否在日常工作中具体可行;志霖的这本书,就具备这两点基本元素,从你打开作者序开始,相信就会兴致昂然的一路往下看,因此,不须我做推荐,因为,打开它、看完它,不管是企业主、主管们、上班族、求职者,你都会是这本书最好的推荐者。
前TVBS、年代新闻主播;现任1111人力银行副总经理 暨11TV网路电视台总经理 何启圣
自序
沟通,从分享开始 分享在哪里,沟通就在哪里。
Where there is the sharing, there is a communicating.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们始终都在群体中生活、互动,所以,沟通的重要性毋庸待言,其实我们不必在意如何进行完美的沟通, 因为分享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完美沟通的起点。沟通,建立在分享的基础之上;有来有往,渠道畅通,不管交流的是心意、想法还是内容,一切都从分享开始。简言之,沟通就是彼此的分享,分享彼此的一切;唯有表达能告诉你一切,唯有倾听能体验一切,唯有用心能感受一切,唯有良好的沟通能美好一切。
安迪•葛洛夫曾言「我们沟通有多好,不是决定于我们说的多好,而是别人懂了多少。」当我们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就能做到:每到人前必有分享,每次分享必是完美沟通。我们分享的越多,结识的朋友也越多,人脉的建构也更深、更广、更大,沟通能使人脉产生飞轮效应,达到在人际关系的链结上产生复利的效果。
人际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人际关系不是今天我在人际网络上面拼命摆上人名,就永远存在那里,人际关系是以一种变动的有机态势存在,影响的变因很多,如同一粒种子落地,遇到合宜的环境、土壤、气候、水份等等,自然就会发芽、成长、茁壮,但若不加以细心地照顾维护,怠于施肥、除草、浇水等,那么不但无法长成茂密成荫的大树,反而会枯萎凋零。正如同笔者在第C篇〈关心〉——「你」比我重要【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中所希望分享的,如果我们都愿意多用一点心思沟通,多花一点时间去认识、结交、关心他人,用良好的沟通灌溉呵护人际网络,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更美好。
因此,我们要能沟通,但,更要能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同理心,这也是笔者在第E篇〈同理心〉——将心比心,我懂你的明白【原来我们这么近】中所强调的,要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别人的眼来看,用别人的耳来听,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用别人的心来体会。当然,也不要忘记像笔者在第F篇〈友善〉——友善是打开心房的key,【全家就是你家】中与读者分享的,要能适当的准备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特质,让自己更为「可爱」,具备可以爱人与可以被爱的能量,同时学习适当的沟通方法,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交流,那么,人生旅途自然有友常伴、有情长流。
沟通不仅在人际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管理上同样地影响深巨。总结笔者多年在管理学上的学习与领悟,可以分享给各位读者的最精华的一句便是:「无沟通即零管理」。因为贯穿企业管理的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项的其中一条主轴就是沟通,也就是说,沟通实为体现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与途径。
没有沟通,管理的效能是零;没有沟通,管理只是一种理想。因为沟通是企业组织中的生命线,就如同身体中的血管一样,贯穿全身的每个部位与环节,以促进体内循环,提供并补充各式各样身体所需的养分,形成生命的有机体。也就是说,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举例来说,行销部门在研拟行销策略或销售活动时能借由沟通,了解顾客需求,提供顾客所需服务,便能协助组织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人资部门在协助组织,做好「双因理论」(Two-factor Theory)中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各项措施,员工产生正常的努力(normal effort),可发挥出50%的产能,倘若以「说对方听得懂的话」来沟通,从「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强化,则不仅可长期提高员工的产能,甚至可以激发出115%的高潜能。当然,作为一位领导者,责无旁贷,更需借由持续的沟通,招贤纳士,拔擢干才,不断激励、提高员工士气,启发团队,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挑战现况、创造组织成长。
在杏坛树人多年,英语、餐旅服务、管理学方面的教学经验以及参与扶轮社公益活动的经历,使笔者深谙沟通的重要性,并体悟沟通的影响力深入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无论是在人际上或是管理上,懂得沟通的技能就等于拥有了仙丹妙药,沟通是仙丹,可以打通人生每道关卡的任督二脉,只是这个仙丹要靠自己来炼,常常让人不得其法而感到挫折,笔者将长年领悟与读者分享,希望大家都成为沟通的高手,分享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