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

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两岸交流
  • 西进大陆
  • 创业故事
  • 成功案例
  • 个人奋斗
  • 中国梦
  • 时代机遇
  • 家园情怀
  • 人生感悟
  • 职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陆的改革开放、江苏的经济奋起,都离不开台资台商的倾心戮力加入开发阵容。一件件真实奋斗的案例、一件件感人的创业史诗。作家们以笔引领,走进台湾企业家的奋斗历程与心灵深处。本书为二十二位台湾人在大陆江苏成功设厂、公司经营的案例。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将其成功的原因一一道来,提供台湾企业扩厂经营的典范。
 
书籍简介:探寻时代脉搏与个体抉择 书名: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亦非冰冷的经济分析报告,而是一部充满人间烟火气与个体奋斗精神的群像速写。它聚焦于二十二位来自台湾的实干家,记录他们如何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时代浪潮中,选择“西进”——迈入中国大陆的广阔天地,寻求个人事业的突破与人生的新篇章。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成功学指南,而是对“选择”与“适应”过程的细致描摹。书中描绘的,是一群富有远见、敢于冒险的开拓者。他们或许是怀揣着对大陆市场无限憧憬的科技精英,毅然放弃台湾已有的稳定地位,投入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早期布局中;或许是传承着家族产业,试图在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中寻求传统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企业家,他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新旧规则、两岸文化差异中寻找平衡点;也可能是怀揣着文化理想的文创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他们致力于在新的土壤上播撒理念,搭建交流的桥梁。 全书的叙事结构围绕着“初识挑战—战略调整—落地生根—圆梦回望”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部分:初识挑战——机遇与迷惘的交织 这部分着重刻画了他们最初“登陆”时的情景。大陆彼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前夜,机遇遍地,但同时也伴随着制度的差异、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以及文化认同上的微妙隔阂。书中细致记录了他们如何应对初期的“水土不服”:从签订第一份合同时对法律体系的摸索,到面对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的理解,再到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微妙变化。例如,有一位半导体工程师讲述了他如何用半年的时间,适应了从台湾严谨的工作流程到大陆更为灵活、强调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一位餐饮业的创业者则分享了她如何将台湾精致的“小确幸”理念,巧妙地嫁接到大陆大众消费的“高效率、大体量”需求之上。这里的“成功”,并非指立刻的财务丰收,而是指他们成功穿越了最初的文化与商业冲击区。 第二部分:战略调整——精耕细作与本土化创新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早期的积累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这一阶段的篇章,深入探讨了“本土化”的深层含义。对于这批西进者而言,本土化不仅仅是招聘本地员工或使用本地语言,更涉及到对“中国式管理”和“中国消费者心智”的深刻洞察。 书中呈现了二十二个不同的“本土化”案例。有的企业家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深度参与当地产业链协作,实现成本的革命性降低;有的则展示了他们如何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弯道超车,避开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红海竞争。例如,一位专注于绿色建材的实业家,分享了他如何根据中国特殊的环保政策导向,快速调整产品线,将业务重心从商业地产转向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升级项目,从而在五年内实现了数倍的增长。他们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核心观点:成功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基于深厚专业知识之上的“结构性创新”。 第三部分:落地生根——情感的联结与家庭的维度 “家园”二字,是本书叙事的灵魂所在。对于长期在异地打拼的人来说,事业的成功往往需要情感基础的稳固。这部分内容转向了更私密、更具人性光辉的层面。 书中描绘了他们如何在大江南北建立起新的情感网络。有的选择了在大陆组建新的家庭,他们的跨地域婚姻面临着文化磨合与下一代教育选择的难题;有的则在新的城市中,与当地的商业伙伴和员工建立了超越雇佣关系的“亦师亦友”的情谊。一位早年西进的教育界人士回忆道,当他在一次突发疾病中得到当地员工和合作伙伴近乎家人的照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这片土地已经不再是暂时的战场,而是他生命的延续。这种情感上的“落地生根”,是他们定义“圆梦”的关键维度。 第四部分:圆梦回望——时代赋予的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事业达到一定高度后,这些先行者开始进行价值的沉淀与未来的思考。他们回望来时路,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审视与总结。他们谈论的“圆梦”,不再仅仅是财富的累积,而更多地指向了“价值实现”和“文化贡献”。 有的讲述了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反哺台湾的青年创业者,搭建起双向交流的平台;有的则致力于在大陆的特定领域内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扮演着“技术布道者”的角色。他们的经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既能以一种相对客观的、局外人的清醒审视大陆的发展路径,又能以一种高度投入的、局内人的激情参与其中。 本书特色: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多维度的、未经粉饰的亲历者视角。它避免了宏观理论的空泛,将焦点锁定在具体人物的决策树上。读者能从中看到,在宏大叙事背后,每一个商业奇迹或个人成就,都是由无数个深夜的权衡、艰难的谈判以及对未知领域的勇敢试探所堆砌而成。它为所有身处变革时代、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奋斗者,提供了关于“勇气”、“适应力”和“长期主义”的生动注脚。这二十二个故事,共同构成了一部关于跨界融合、时代机遇与个体韧性的鲜活史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01  手绘银杏湖/林铭田.周桐淦
033  岁月跋涉 步履不停/焦佑伦.鲁敏
059  阿聪/孙德聪.梁晴
091  工匠赖天富的「愚公填海」/赖天富.张晓惠
125  正将叶能魁/叶能魁.韩开春
159  魔术贴的新传奇/郑国烟.陆永基
181  静美与致和/饶静美.傅晓红
215  我有一个梦想!/任聿旬.胡弦
247  不带指南针的航行者/翁文钟.杜海
281  明亮的起跑线/角本清.徐晓华
315 「岛民」新传/刘绍民.王川
349  诚品在苏州/吴旻洁.范小青
381  谢新居和他的「新居」/谢新居.姜琍敏
411  飞驰啦,ACE/张博钧.庞余亮
447  跨越海崃的握手/吴昕达.李风宇
477  让青春骑行天下/徐明强.徐明德
507  炼药/张家铭.储福金
535  花事/黄耿达.龚正
561一只蝴蝶的颜色/刘宗岳.张文宝
589胜利之路/陈庶元.葛逊
621瞄准 4.0跑道的先行者/谢清福.子川
643一个大学教授的产学梦/杨登贵.雪静
670后记 / 汪政

图书序言

引言

  和南京的中山陵景区相媲美,银杏湖已经成为南京的文化新地标。2000年以后,台湾实业家林铭田「无中生有」地建成了15平方公里规模的银杏湖生态景区,景区包含有千亩茶园、千亩草地、千亩花卉、千亩树林、千亩湖水,还有千亩农业生态园区、千亩大型儿童乐园、千亩国际锦标级高尔夫球场。特别令人感佩的是,银杏湖是林铭田独资30亿元的一个人的「手绘」!
 

图书试读

无中生有
 

1926年以前的南京版图上是没有中山陵的。
 
2000年以前的南京版图上也是没有银杏湖的。
 
无中生有,1926年至1929年的3年间,当时的国民政府可谓举全国之力,建造了现代中国史上的南京地标中山陵。
 
同样是无中生有,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间,台湾实业家林铭田倾全家之本打造了当代南京的新地标银杏湖。银杏湖能与中山陵相提并论吗?
 
请看一组数字:千亩茶园、千亩草地、千亩花卉、千亩树林、千亩湖水。还有,千亩农业生态游览园区、千亩大型儿童乐园、千亩国际锦标级高尔夫球场。千亩花卉中有梅花、桂花、玫瑰、玉兰,有牡丹园、栀子林,有8万株山茶,500万株杜鹃,两公里长的樱花隧道。千亩树林中,有桃、梨、杏、柿果园,有400棵百年银杏,有单株130万元进口的日本罗汉松、西班牙橄榄树,有名贵的黑松、香樟、金丝楠木。而且,包含在银杏湖风景区大概念中的这些“千亩”元素都只是个概数,实际面积超过千亩甚至远远超过千亩。
 
中山陵呢?据钟山风景名胜区官网自己介绍,中山陵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总面积200亩,中山陵景区全部占地2000亩。整个东郊风景区,包括紫金山、灵谷寺、明孝陵、紫霞湖、美龄宫等一应景点在内,面积为31.1平方公里。
 
包含以上9个千亩景点组成的银杏湖风景区总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银杏湖理所应当增列为南京新地标!
 
特别需要介绍的是,这座南京新地标是林铭田单枪匹马一个人的「手绘」!
 
歪打正着
 
林铭田说他是个相信感觉、说干就干、说走就走的人。
 
1989年,他在台湾创立了中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卫星天线,也就是我们常在楼顶或建筑物上见到的「小锅子」。林铭田说,其实,有小锅子还有中锅子、大锅子。卫星天线应合了互联网技术和电信革命的蓬勃发展,一问世就如火如荼,中卫科技一下子全球开花,林铭田多次向人介绍,世界上有电视的地方,就有中卫的产品。或者说,地球上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中卫的产品。
 
正是带着这样的自信,林铭田在1992年新一波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潮涌中,欣然接受邀请到大陆观光。这是林铭田第一次跨过海崃,头等大事当然是饱览河山,然后才是选择投资。一圈转下来,林铭田感到广东受港澳影响太重,不大容易插得进;上海人说话总要跟着个「翻译」,语言交流有障碍;北京的生活又不太习惯,总不能天天下馆子。到了南京,不知怎么有了种归家的感觉,话能听懂,饭菜可口,气候也适应,更重要的,南京有多家部属、省属、市属的无线电企业,一到南京就「对口」交流了起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这本书,我特别想推荐给那些对“大陆发展”感到迷茫或好奇的台湾朋友们。它用22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无数种可能性。其中一位在大陆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台湾青年,他的故事尤其让我感到振奋。他并没有选择传统的行业,而是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与大陆巨大的市场相结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书中描绘了他如何将台湾的文创理念,与大陆的流行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和服务。他遇到的困难,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比如如何吸引投资,如何打造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他凭借着年轻人的锐气和对梦想的执着,一步步攻克了难关。他所说的“家园”,是他在大陆找到的创作灵感,是他在事业上不断突破自我的成就感,更是他将自己的创意和热情,融入到大陆的文化生态中,贡献自己力量的这份融入感。这本书让我看到,台湾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在大陆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是如何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的。

评分

这本《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的书名,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些复杂的。台湾的读者,在听到“西进大陆发展”这样的字眼,多少会有一丝距离感,甚至是带着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都让我们习惯性地将“大陆”视作一个遥远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然而,“圆梦的成功故事”,这个词组又极具吸引力,它承诺着希望、机遇和实现的可能。我很好奇,这22位来自台湾的同胞,究竟是怀揣着怎样的勇气和怎样的梦想,踏上了这片土地,又在这片土地上,如何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我尤其想知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遇到了怎样的挑战?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是如何克服的?他们的“成功”二字,背后又蕴含着多少汗水和泪水?书名中“家园”二字,也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居住地,更是心灵的归属。我想知道,他们是否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真正的“家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这种“家园”的意义,对于一个背井离乡的台湾人来说,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刻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开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的“大陆”,更让我看到,即使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台湾人的韧性和创造力,是如何闪耀的。

评分

这本书《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大陆发展浪潮中,那些鲜活的个体生命。其中一位在大陆从事农业科技的台湾学者,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巨大力量。他带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来到大陆,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种植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如何与当地的农民建立信任,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理论付诸实践。他曾经因为推广新的种植技术,而遭到农民的质疑和抵触,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实际的成果说话,用耐心和专业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他告诉我,大陆的土地广阔,潜力无限,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耕耘,就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他所理解的“家园”,是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那些勤劳淳朴的农民,是他在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人的智慧和创新,如何能够为大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

坦白说,在读《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之前,我对“西进”这个词,总是有一些保留。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让我看到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的机遇在等待着有心人。我被一位投身于文化产业的台湾青年深深吸引。他看到了大陆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结合方面的巨大潜力,毅然决然地选择在那里发展。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中,摸索前行,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他遇到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比如如何跨越地域的文化差异,如何赢得当地的认同,如何在高压竞争下保持自己的特色。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越战越勇。他将台湾的创意和大陆的广阔市场巧妙地结合,最终打造出了享誉业内的文化项目。他所理解的“家园”,是他在大陆找到的文化知音,是他在事业上获得的成就感,更是他将台湾的文化精髓带到大陆,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那份自豪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家园”,是可以跨越地理界限,可以是在心灵深处,是自己努力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

读完《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我最大的感触是,人生没有“不可能”,只有“你想不想”。书中有一位在大陆从事公益事业的台湾女士,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大爱无疆”的力量。她放弃了在台湾安稳舒适的生活,来到大陆,致力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书中详细记录了她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如何与当地社区建立联系,如何组织志愿者团队,如何一点一滴地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她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资源的匮乏,更是如何让更多人理解和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但她凭借着一颗善良的心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她所说的“家园”,是她用爱心和行动,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搭建的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是她在帮助别人实现“圆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心满足和精神升华,更是她在这片土地上,找到的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人的同胞情谊和奉献精神,在任何地方,都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评分

《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启示是,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拥有怎样的背景,只要你有梦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实现。其中一位在大陆从商的台湾阿姨的故事,尤其令我动容。她年轻时随家人来到台湾,后来又将事业的重心转移到了大陆。她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只是凭借着勤劳、诚信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书中描绘了她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店面起步,如何一点点拓展业务,如何面对市场的起伏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她那种朴实无华却又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由衷地钦佩。她提到,在大陆发展最让她感动的是,她感受到了那种“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的踏实感。她所说的“家园”,不仅仅是她打拼下来的事业,更是她在这片土地上,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的安稳生活,是她所赢得的社会尊重,更是她心中那种“我属于这里”的归属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人的奋斗精神,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熠熠生辉。

评分

读完《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成功”的定义可以如此多元,而“家园”的涵义也可以如此宽广。书中的每一位主人公,他们的故事都像一颗独特的珍珠,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我尤其被其中一位科技创业者的经历所打动。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何在大陆的一线城市,凭借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科技帝国。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创业初期的资金困境、技术瓶颈,以及在快速变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他如何调整策略,抓住机遇。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到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一个通宵一个通宵地写代码,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最终,他心中的那团火并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坚持。而他口中的“家园”,不仅仅是他建立的商业王国,更是在大陆结识的合作伙伴,是他在异乡建立的温暖家庭,是他在事业上获得的成就感带给他的归属。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智慧,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都能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评分

初读《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的书名,我曾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满宏大叙事的报告文学,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人物传记的合集,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其中一位在大陆做房地产开发的台湾企业家,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敢想敢做”的力量。他看准了大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机遇,带着台湾的建筑理念和管理经验,投身到大陆的房地产市场。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如何在一片荒芜中,规划城市,建设家园。他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比如如何处理复杂的土地问题,如何协调政府部门,如何应对市场波动。但他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强大的执行力,一步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地产项目。他所理解的“家园”,不仅仅是那些高耸的建筑,更是他为无数大陆家庭,提供安稳居所的成就感,是他在城市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自豪感,也是他在大陆落地生根,建立自己事业和家庭的那份踏实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人的商业智慧,是如何为大陆的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

评分

《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大陆”这个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地理名词,而是充满了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和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故事。其中一位在大陆从事旅游业的台湾创业者,她的经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她看准了大陆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台湾的服务业经验,在大陆创办了一家独具特色的旅游公司。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她如何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创新旅游产品,如何提升服务品质。她曾经面临过资金短缺、政策变动、竞争对手的挤压等诸多挑战,但她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并且不断学习和适应。她所说的“家园”,是她在大陆结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她为大陆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时收获的笑容,更是她在事业上不断突破,实现自我价值的那个充满活力的“家”。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台湾人的灵活变通和卓越的商业头脑,在大陆这片沃土上,同样可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评分

《两岸家园:22位西进大陆发展圆梦的成功故事》,这本书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它没有浮夸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将一个个真实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位在大陆投身教育事业的台湾女士的故事。她放弃了台湾优渥的生活,来到大陆一个偏远的地区,创办了一所希望小学。书中描绘了她如何克服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如何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孩子们,如何一点一滴地改善教学环境。我看到了她面对家长的质疑,面对孩子们的顽劣,是如何用坚定的信念去支撑自己。她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播撒希望,在点亮未来。当她看到那些曾经贫困的孩子们,通过她的教育,考上了大学,走上了人生新的道路时,她脸上的笑容,比任何成就都更加灿烂。她所说的“家园”,不再仅仅是她自己的小家庭,而是那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是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是她用爱心和智慧浇灌出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平凡的个体,也能在大地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