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十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

当二十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十世纪的女性,开始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崭新风貌
  随着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与社会关注
  有关新女性的思想及言行皆不断受到捕捉
  本书透过多元蒐集的报刊史料与不同角度的言论文章
  将当时大众眼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于今日的读者眼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游鑑明

  
  现任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
  
  研究领域
  近代中国与台湾妇女史、女性口述学史
  
  着作
  《日据时期台湾的女子教育》
  《运动场内外: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
  《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
  《跃动的女性身影: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
  
  主编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年刊
  《共和时代的中国妇女》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
  《中国妇女史论集》等期刊与专书

图书目录

张序
导论

第一部分:媒体论述中的女性
第一章 千山我独行?近代中国有关女性独身言论(一九○○-一九四○年代)
第二章 近代华东地区的女球员(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以报刊杂志为主的讨论
第三章 当外省人遇到台湾女性:战后台湾报刊中的女性论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第二部分:媒体,知识建构与女性
第四章 《妇女杂志》(一九一五-一九三一)对近代家政知识的建构:以食衣住为例
第五章 从《丰年》的家政图像看战后台湾家庭生活的建构
第六章 是为党国抑或是妇女?一九五○年代的《妇友》月刊

征引书目
图像来源
索引
 

图书序言

一、前言
 
婚姻在人类史上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课题,不仅涉及男女两人的生活,也与婚姻制度、法律、社会规范、医疗卫生及男女性爱等问题息息相关。婚姻的背后既然伴随着这许多复杂的社会与文化面相,那么男女两性若不发生任何婚姻关系,各自选择独身的生活型态,是否可以让人类的生活变得单纯而平静?很显然的,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近代中国出现倡导独身的声音时,随即遭到强烈的质疑和关切,特别是女子的独身。
 
事实上,近代以前中国便有女性独身,尽管各朝代对男女的成婚年龄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甚至将不婚者的父母处以重罪,以防范怨女旷夫的产生,仍无法禁绝女性不嫁。较常见的是,因废疾而不婚、为当尼姑而出家;另是出于孝顺而不婚,战国时代齐国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便是为奉养父母。较特殊的是,因才华过人不愿婚嫁,最后被延揽入宫司教,以艺学扬名显亲,例如唐代的宋若昭;「宪、穆、敬三帝,皆唿为先生,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为之致敬」。 还有女性则是採「慕清」方式拒绝出嫁,也就是刻意嫁给已死的男子,让自己过着没有实际婚姻生活的清静日子,广东许氏女子和她的小姑便是以「慕清」名义,绝意于归。再是地方婚俗或不婚传统造成的女性结伴独身,华南地区便流传不落夫家和自梳的风俗。其中不落夫家的部分,女性为保持独身,宁愿替夫买妾,临终时才落夫家;自梳女则终身不嫁,终老于姑婆屋。由于女性独身的例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毕竟是少数,这些少数个案又多被合理化,因此未曾引起太多的争议。
 
不过,近代以来女子独身问题却备受关注,并以老处女、老姑娘或老小姐等辞汇称唿不婚女性,甚至称不婚是病态或变态的现象,与目前称不婚者为单身贵族,实大异其趣。 严格而言,在近代适婚人口中,不婚女性所占的比例有限。根据一九二○-一九四○年代对农家女性的调查显示,这段时期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十七-十八岁,以云南呈贡县为例,二十岁以前结婚的女性高达百分之九十,陈达还特别指出,这地区的女性很少过了二十五岁以后才出嫁,而三十岁以后才结婚的女性几乎不曾见。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