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讀者(十週年增訂版)(三版)

越讀者(十週年增訂版)(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閱讀,是在密林裏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裏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瞭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

  《越讀者》初版於2007年,廣泛地探討瞭網路時代如何跨越多種媒體、感官、領域的閱讀,在華文世界獲得廣大迴響。十年後,作者基於自己新的發現與體悟,除瞭調整架構,並新增內容,也全麵修訂瞭所有文章。

  作者郝明義,雖然是長年在齣版業工作的人,但是他寫這本書,卻純粹是迴到一個普通讀者的立場所寫的。

  郝明義生長在中文閱讀貧瘠的韓國社會,高中畢業後來到中文閱讀資源豐富的颱灣求學。這一路,他曾努力跨越環境的局限設法多讀,也曾飢渴地什麼都讀再感到空洞無比。大學畢業後,他因緣際會地在不同類型的齣版公司與雜誌社做過各種性質、職階不同的工作,不論就身為讀者的需要,還是齣版者的工作需要,對閱讀到底是怎麼迴事,一直有著越來越升高的睏惑。1990年代,網路齣現。網路與書籍的界限,以及相互越界的混沌,把他的睏惑攪動得更混亂瞭。

  他一直到在齣版業工作瞭二十多年之後,纔找到一個齣口,接下來一麵迴顧一麵繼續往前摸索。2007年,他迴到一個十八歲少年的心情,來整理瞭自己的心得,希望就一個不斷進行一些越界嘗試後的讀者身分,給同樣睏惑的彆人,一些或許可供參考的看法。

  十年之間,郝明義一邊觀察著網路上的閱讀如何更快速成熟地推展,並因為社群與協作的齣現産生瞭新的生命;同時他也長時間思索紙本書存在於網路時代的意義,設法重新解釋閱讀紙本書的價值。於是在20017年,《越讀者》有瞭增訂版,架構和章節的調整,就是為瞭體現這兩點變化。

  《越讀者》增訂版架構如下:
  Part 1 跨越學校的記憶
  Part 2 跨越四種閱讀飲食
  Part 3 跨越網路
  Part 4 跨越紙本書
  Part 5 跨越方法與工具
  Part 6 跨越七道階梯
  Part 7 跨越夢想

  郝明義認為,在颱灣成長的人時常被一些閱讀界限所捆綁。他在書中提醒讀者:我們身處於人類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豐饒的閱讀時代;網路時代的閱讀是不斷突破界限的「越讀」,讀者應跨越不同界限,提升閱讀層次,憑藉著閱讀追尋夢想。

  颱灣讀者時常麵對著考試教育築成的界限、社會現實壓力施加的界限,還有對「網路」與「書」的刻闆印象與使用習慣構成的界限,有不善掌握閱讀時間、空間、工具、方法的所形成的界限,也欠缺對閱讀的意、與想像而劃地自限而形成的界限。

  本書正是要協助讀者突破這些界限。

  郝明義在書中整體檢視因為中學階段考試教育的影響,探討其對大學階段及齣瞭社會之後所産生的後遺癥,以及應有的心理準備。

  他將閱讀比喻為給心智的飲食,經由這種比喻,引導讀者重新認識閱讀的四種分類與可能,恢復對閱讀的胃口。

  他闡述網路閱讀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解釋為什麼今天一方麵可以不需要文字和書,另一方麵也說明文字、書籍、網路配起來的話,能如何像插翼的跑車飛馳遠奔。

  他分析,相對於網路閱讀所代錶的各種動態與白晝的特質,紙本書及其主要承載的文字內容,如何代錶一種靜態與黑夜的特質。並探討如何透過詩、哲學、小說、曆史等不同門類的閱讀,來體會這種特質。

  他也以如何創造閱讀的時間,加上閱讀的「五加一力」為主要核心,介紹各種閱讀的方法和工具,方便讀者摸索前進。

  他說明瞭閱讀旅程的不同階段,鼓勵讀者拾級而上,跨越閱讀的七道階梯,打開更遠大的眼界。

  他更點齣瞭閱讀與夢想的不同關係,解釋閱讀能如何協助我們提升人生層次,引領我們往夢想與理想前行。

  《越讀者》搭配瞭漫畫傢張妙如的插畫和各式圖像,希望不論內外都以豐富的圖文編排呈現越界閱讀所可以有的樂趣,來獻給所有曾經以及正在因為閱讀而掙紮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郝明義


  1956年齣生於韓國。1978年颱大商學係國際貿易組畢業,次年開始進入齣版業工作。曆任長橋齣版社、《2001月刊》、《生産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1988年任時報齣版公司總經理,1996年離任。同年鞦,創立大塊文化。1997年初接任颱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1999年底離任。2001年創立Net and Books。2010年創立ChineseCUBES中文妙方。其所發想的中文妙方産品榮獲2013年德國iF設計大奬的傳達設計奬(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2013)。

  現任大塊文化、Net and Books 董事長。著有:《工作DNA》(增訂三捲)、《故事》、《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越讀者》、《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如果颱灣的四周是海洋》、《大航海時刻》、《尋找那本神奇的書》。譯著:《如何閱讀一本書》、《2001太空漫遊》。

  個人網站:rexhow.com
  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rexhow.dna

繪者簡介

張妙如


  是作傢也是漫畫傢,擅長用圖文書寫的方式自由揮灑,1998年起與徐玫怡兩人首度以《交換日記》手寫體而大受喜愛,因而開啓兩人聯手交換日記的閤作創作。自從遠嫁西雅圖之後,她用漫畫傢的角度寫繪《西雅圖妙記》係列,目前共計七本,幽默呈現瞭一位颱灣女子的美國觀察,以及她和挪威籍美國先生阿烈得(大王)共同經曆的喜怒哀樂。妙如另有偵探小說係列《妒忌私傢偵探社》,目前共齣版:《妒忌私傢偵探社:活路》、《妒忌私傢偵探社:鬼屋》、《妒忌私傢偵探社:姊妹花之死》、《妒忌私傢偵探社:女神》等,小說第一集曾改拍成電影《活路》。

  張妙如個人網站  www.miaoju.com
  張妙如個人噗浪  www.plurk.com/miaojuchang

圖書目錄

增訂版序
一本期待瞭很久的書/洪蘭
學校沒教的事/吳繼文
前言:從一艘新奇的太空船談起

Part 1 跨越學校的記憶
被考試浸得腐朽的木頭 
中學的「我考故我在」
「由你玩四年」的大學
進瞭社會再閱讀的好處與壞處 
潘朵拉盒子裏的最後一個禮物

Part 2 跨越四種閱讀飲食
把閱讀當飲食來談的理由
享受香噴噴米飯的主食閱讀
品嘗一條鮮魚的美食閱讀
閱讀是有助消化的蔬果
提拉米蘇的甜食閱讀
中學教科書與參考書是什麼飲食
不值得付齣那麼多時間的書

Part 3 跨越網路
無辜的網路
為什麼不必是文字與書
網路上的閱讀飲食
一種無中生有的閱讀可能
跑車插瞭銀翼之後
有十四種外語的可能
網路時代的雙重風險

Part 4 跨越紙本書
思索瞭十三年的問題
當紙本書是一個黑夜
與人邂逅的詩
為什麼要讀哲學
小說是三十萬字寫三十字
換個角度讀曆史的時候
圖像與漫畫的作用
經典與Fashion
當白晝與黑夜力量匯閤時

Part 5 跨越方法與工具
創造閱讀的時間
掌握閱讀的速度
閱讀的五加一力
怎樣閱讀一本書:陶淵明、諸葛亮、硃熹和蘇東坡的方法
怎樣閱讀一本書:艾德勒和範多倫的方法
主題閱讀沒那麼深奧
做筆記的方法
怎樣算是讀懂一本書
記憶與CPU
如何使用實體和網路書店
買書的理性與感性
有關書架與藏書
我的圖書館

Part 6 跨越七道階梯
金字塔理論的先決問題
第一條路或第一桶金
「有目的」與「無目的」的相互作用
密林裏尋找一片樹葉
新層次與新領域
閱讀的七道階梯
Reader Takes All:越讀者通吃的時代
建立個人知識架構的可能

Part 7 跨越夢想
閱讀與夢想的關係
拒絕齣獄的人
最好有一個心儀的對象
孤獨之用

結語:第三類文盲及Leonard Cohen的歌
初版後記
初版附錄:兩位老師的來信
 

圖書序言

〈無辜的網路〉
 
*人類一直有一種方便瞭,就不想閱讀的根性。
 
有一次演講結束後,聽眾交流的時間,有兩位女士先後發言。
 
先發言的顯然是一位母親,她為孩子日益偏嚮於使用網路而不接近書籍而煩惱;後發言的則似乎是一位當姊姊的人,她認為毋須為孩子操心那麼多,他們自有齣路。就像我們自己,父母也曾為我們操心很多,但我們也走齣瞭自己的路子。
 
兩位針鋒相對瞭一陣,令我印象深刻。
 
閱讀本來就是各說各話的事情。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談、談瞭這麼久的時間,結果還是得不斷地談。
 
網路風行之後,給我們新添的一個苦惱是,給「閱讀」這件事情增添瞭更多容易講不清、分辨不清的麵貌。
 
所以,對於網路,最常聽到的一個說法,就是網路使得人遠離瞭書。甚至,遠離瞭閱讀。
 
但,真的是這樣嗎?
 
翻開人類的曆史,我們總是拚命想把閱讀這件事情變得比較容易,比較便利些。
 
文字和圖畫,從早期刻在石頭上、動物甲殼上、竹子上,到寫到皮革上、紙張上,到印刷、裝訂成冊,再到轉化為電子與數位型態,可以用電腦、手機與其他行動載具來顯示,我們一直希望把閱讀這件事情變得越方便越好。
 
從最早隻有和神界可以溝通的祭司纔有資格閱讀,到王公貴族壟斷閱讀的權利,再到民間富有之傢也可以閱讀,再到推廣給更普及的人民,終於成為人人皆須接受國民教育,我們一直希望閱讀的能力與機會,能推廣到越多的人手上越好。
 
但是,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想把閱讀推廣與普及的力量越大,吸引我們不想閱讀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大。
 
在中國,公元十一世紀的宋代,印刷術大盛,突破瞭過去書籍隻能用手抄的,費時又少量的侷限,於是各種書籍的種類和數量都擴大,「莫之不有」。但也就在這時,蘇東坡寫瞭〈李氏山房藏書記〉,感嘆過去書籍取得不易的時代,大傢願意韆裏迢迢追尋一本自己想讀的書,但到瞭什麼書都有瞭的時候,卻反而大都不愛讀書,隻顧得「遊談無根」(愛八卦)。到瞭清朝,書籍齣版得更多瞭,袁枚寫〈黃生藉書說〉,感嘆就比蘇東坡的時代又多瞭一層。
 
在西方,也有類似的情況。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