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BUHAY 菲跃100

MABUHAY 菲跃1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菲律宾
  • 旅行
  • 文化
  • 历史
  • 风俗
  • 美食
  • 摄影
  • 游记
  • 东南亚
  • MABUHA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跨越国家、宗教、种族,无以言说的慈悲大爱!
★近三十年的深耕播种,遍洒孩子们的希望未来!

  香烟袅袅,
  香炉始终爇着,
  瘦削的、神情坚毅的年轻比丘尼,
  身着整齐笔挺的一袭长衫,
  正在满是纸箱的小房间内为信徒说法。
  楼下,鱼肉市场喧嚣依然,
  楼上,求闻法者请法心切。

  1989年,奉师命前往菲律宾弘法的永光法师,
  踏上这片热情的土地后,
  自此,没有回头的一刻。
  小小的肩膀,
  肩负起往后数十年的弘法、教育大任,
  在这片佛法贫瘠的国度散播法水,
  更擘划出菲律宾孩子的灿烂未来!

  「MABUHAY!」热情的菲律宾问候语响起,欢迎您!也祝贺您长寿、万岁!或许不同的语言,更加突显身处异乡。而身在天主教国家的菲律宾,永光法师从宿雾慈恩寺起步,为了让佛教能立足在不同的国度,独自前往马尼拉开创,从市场、酒吧、卡拉OK林立的小公寓中,植下闹区中的一朵净莲──「马尼拉禅净中心」。

  尚未成形的禅净中心,纸箱权充所有家俱,但永光法师已开始聚众说法;哪怕日后与一同胼手胝足的永昭法师,点着蜡烛吃泡面,或者铺盖着满是黑虫的薄被,到亲自上漆敲砖,从没有一刻感到辛苦,心中唯有满满的信念──「我为佛教」。

  数十年如一日,难以数计的虔诚信徒,发心立愿,几乎以寺为家。寺外,一双双天真单纯的双眼,是这片土地的另一种真实风貌──贫民窟。困窘的环境,造就一个个似乎注定未来被扼杀的无辜孩童,到底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是所有在菲律宾弘法的佛光山法师心中的执想。

  直至二○○三年,因为参与「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征曲活动」,而于日后逐渐成立了佛教音乐剧团,尝试以音乐剧诠释星云大师的着作《释迦牟尼佛传》。二○○七年,第一场佛陀传《悉达多太子》音乐剧,正式于宿雾Waterfront Hotel剧场演出。

  匆匆十年,二○一七年圆满一百场的出演,编织了孩子的梦与未来,所有的演员皆为菲律宾在地的天主教徒,无一例外。从剧中的悲欢离合里,音乐剧演员们也一步步成长茁壮,有着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光明思维,彷彿剧中演出的释然开悟,已深入他们的骨髓,以此相伴。

  而在星云大师的慈示下,从成立艺术学院乃至创办菲律宾光明大学,让天生富有艺术细胞的孩子们扩大视野,增添发挥的舞台,不仅一展长才,更希望他们能以此安身立命,开创不同以往的未来。

  二○一六年,光明大学的学生在一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面前,向星云大师诉说:「我们向您保证,十年后,所有光明大学的毕业生都会弘扬人间佛教,而我将倾尽所学,为世界和平努力。」

  星云大师说:「如果我活不到那一天,来世,我会再来看你们!」
图书简介:《MABUHAY 菲跃100》 致所有对菲律宾文化、历史、旅行和人民怀有深厚兴趣的读者: 《MABUHAY 菲跃100》并非一本单纯的旅游指南,它是一部深入当代菲律宾社会肌理、探索其多元文化根源,并以独特视角审视其未来走向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书旨在为渴望超越刻板印象,真正理解“菲式生活”(Filipino Way of Life)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细致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入口。 本书的结构围绕“100”这一概念展开,象征着菲律宾人民在百年沧桑中积淀下的百种风情与精神内核。我们精心策划了十个相互关联的篇章,每个篇章下设十个主题深度剖析,共同构筑起一座通往马尼拉、宿务、巴丹等地的精神桥梁。 --- 第一部分:群岛的起源与地理的塑造 (The Archipelago's Genesis and Geographical Influence) 本部分聚焦于菲律宾地理环境对其历史进程和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 1. 7641个岛屿的生态系统: 详细描绘吕宋岛、维萨亚斯群岛和棉兰老岛之间独特的气候差异、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催生了地方主义和区域认同。探究火山活动(如马荣火山、皮纳图博火山)对农业模式和信仰体系的影响。 2. 台风走廊与海洋精神: 分析菲律宾作为世界台风带核心区域的地理宿命。探讨海洋文化如何在造船技术、渔业活动以及菲律宾人坚韧不拔的“巴雅尼汉”(Bayanihan,互助精神)中得到体现。 3. 资源与地缘政治的早期角力: 追溯南岛语族迁徙的历史路径,以及早期定居点如望加锡(Butuan)的贸易网络。探讨香料贸易时代,菲律宾群岛在东南亚权力平衡中的位置。 4. 早期信仰体系的残余: 介绍西班牙殖民前本土信仰——如万物有灵论(Anitism)、萨满教(Babaylan)的实践和象征意义。这些古老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后来的天主教信仰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天主教”。 5. 语言地图的复杂性: 不仅介绍他加禄语(Tagalog)和宿务语(Cebuano)的主导地位,更深入探讨伊洛卡诺语、比科尔语、和土著语言如巴丹族的语言保护困境。讨论菲律宾语(Filipino)作为国家语言在身份认同构建中的作用。 --- 第二部分:殖民的回响——四百年的文化交织 (Echoes of Colonization: Four Centuries of Interweaving Cultures) 西班牙和美国长达数百年的统治,是塑造现代菲律宾的关键。本部分细致拆解这些影响。 6. 基督信仰的深度扎根: 考察菲律宾天主教的独特性——从巴洛克式教堂的宏伟(如维冈古城),到“圣婴崇拜”(Santo Niño)在宿务的盛大庆典,以及“圣死游行”(Senakulo)的戏剧化表达。 7. 殖民地建筑的遗产: 分析西班牙时期留下的“巴哈伊那波式”建筑(Bahay na Bato)如何融合了本土材料与欧洲结构。对比美国时期兴建的政府大楼和校园(如远东大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影响。 8. 革命的火花与民族觉醒: 聚焦安德烈斯·波尼法西奥(Andres Bonifacio)领导的卡蒂普南(Katipunan)运动,解析其秘密集会和革命口号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何塞·黎刹(Jose Rizal)的文学作品如何充当了民族主义的催化剂。 9. 美国化进程与公共教育: 审视美国人引入的公共教育体系,以及它在推广英语、建立现代官僚机构方面的影响。分析“美拉式”文化(Mestiza Culture)在精英阶层中的形成过程。 10. 战火与创伤:二战的记忆: 详述巴丹死亡行军的悲剧,以及马尼拉战役对城市肌理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探讨这些历史创伤如何持续影响菲律宾的国家心理和外交政策。 --- 第三部分:人民的韧性与社会结构 (The Resilience of the People and Social Structures) 本部分关注菲律宾社会运作的核心机制——家庭、社区与信仰。 11. 家庭为王:结构与义务: 深入剖析菲律宾大家庭制度(Extended Family System)的运作方式,包括对父母和长辈的绝对孝顺义务,以及对“菲式恩典”(Utang na Loob,内在债务)的复杂处理。 12. 信仰与迷信的交界: 探索菲律宾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信仰,如相信“阿斯瓦”(Aswang,变身怪物)和“迪瓦塔”(Diwata,自然神灵)的存在。分析这些如何与严格的宗教仪式并存。 13. “Jollibee效应”:快餐文化与全球化: 考察本土快餐巨头如何战胜国际竞争者,成为菲律宾人集体记忆和家庭聚会的象征。探讨其背后所代表的乐观主义精神。 14. 贫富差距的现实景观: 描绘马尼拉大都会中“村庄”(Barangay)与豪华住宅区(Subdivision)并存的景象。分析土地所有权、宗族政治对社会流动性的制约。 15. 菲律宾幽默感:在苦难中寻找笑声: 分析菲律宾特有的自我解嘲和讽刺幽默(如“Chismis”,八卦文化),如何成为应对生活压力的重要心理防御机制。 --- 第四部分:海外的“英雄”:OFW的时代 (The Overseas Filipino Workers: The Era of Modern Heroes) 海外劳工是菲律宾经济的支柱,他们的故事构成了当代菲律宾身份的独特组成部分。 16. “菲跃”的全球足迹: 追踪从水手、护士到建筑工人,海外劳工(OFW)遍布全球的分布图。分析他们对本国经济的贡献率和结构性依赖。 17. 情感的跨国距离: 探讨“签派家庭”(Split Families)面临的挑战——亲子关系在地理上的疏离,以及“Balikbayan Box”(归国者包裹)所承载的物质与情感意义。 18. 护士的全球专业化: 聚焦菲律宾在国际医疗护理领域的主导地位,分析其教育体系如何系统性地培养了符合西方标准的护理人才,以及这种“人才流失”的双重性。 19. “身份的稀释”与归属感: 研究在国外长大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菲律宾裔(Fil-Am, Fil-Can等)如何努力在“异乡”和“母国”身份之间寻求平衡。 20. 汇款经济的副作用: 批判性地审视巨额汇款对国内消费模式、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所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 第五部分:艺术与声音的表达 (Expressions in Art and Sound) 本书深入探索菲律宾当代艺术、文学和音乐如何反映社会变迁。 21. 文学中的民族精神: 分析尼克·若奎(Nick Joaquin)和阿尔弗雷多·奎松(Alfredo Q. Gonzales)等作家的作品,如何通过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后殖民创伤和地方色彩。 22. 电影工业的转型: 考察“新菲律宾电影运动”(New Philippine Cinema)如何挑战主流叙事,关注社会边缘人群,特别是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认可。 23. 流行音乐的演变: 从早期的“OPM”(Original Pilipino Music)黄金时代,到如今融合了嘻哈(Pinoy Hip-Hop)和电子乐的多元曲风,揭示音乐如何成为社会评论的载体。 24. 视觉艺术中的身份政治: 探讨当代艺术家如何运用传统符号(如纹身图案、原住民织物)进行后殖民语境下的创作,挑战既有的美学标准。 25. 饮食的地理学:酸、甜、咸的交响: 详细介绍标志性菜肴——Adobo(酸咸平衡)、Sinigang(酸汤的哲学)、Lechon(庆典的象征)。分析其风味如何反映了历史上的食材获取和口味融合。 --- 第六部分:政治光谱与治理的挑战 (Political Spectrum and Governance Challenges) 本部分冷静分析菲律宾民主进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6. 从独裁到民主的反复: 回顾马科斯时代的“戒严法”的运作机制,以及“人民力量革命”(EDSA People Power Revolution)的全球意义和局限性。 27. 地方宗族政治(Political Dynasties): 剖析庞大的政治家族在地方和国家层面如何通过联姻和资源控制,持续影响选举结果和政策制定。 28. 司法体系的信任危机: 探讨菲律宾复杂的法律体系,包括宗教法与世俗法并存的现象,以及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普遍质疑。 29. 反腐败的持久战: 分析“Pork Barrel”系统(议员可自由支配的预算拨款)等腐败机制的运作方式,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在推动透明度方面的努力。 30. 穆斯林南部的自治之路: 聚焦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域(Bangsamoro Autonomous Region in Muslim Mindanao, BARMM)的建立及其面临的和平建设挑战。 --- 第七部分:科技前沿与数字菲律宾 (Tech Frontiers and the Digital Philippines) 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数字经济中,菲律宾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31. 社交媒体的全球影响力: 探讨菲律宾如何成为世界上社交媒体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分析其在政治动员和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32. BPO产业的兴盛: 深入分析呼叫中心(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如何成为现代就业的主力军,以及其对城市规划和中产阶级的塑造。 33. 移动支付的普及: 考察菲律宾在移动金融(如GCash, PayMaya)领域的创新,以及这如何弥补传统银行服务在偏远地区的不足。 34. 电子游戏与创作者经济: 聚焦菲律宾人在游戏产业(如电竞、独立游戏开发)中的活跃度,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在线平台构建新的收入来源。 35. “数字巴雅尼汉”:危机中的信息传递: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社交网络如何迅速成为民间救援协调和信息发布的生命线。 --- 第八部分:教育与人才的全球竞赛 (Education and the Global Race for Talent) 教育体系是菲律宾社会向上流动的关键通道,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问题。 36. 英语教育的优势与负担: 分析菲律宾作为全球第二大英语使用国的地位,及其在跨国企业中的竞争优势。 37. 高等教育的私有化趋势: 审视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对普通家庭的影响。 38. 技工教育与行业脱节: 探讨技术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培训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39. 教师的角色与挑战: 聚焦菲律宾教师在资源匮乏环境下,仍需承担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师等多重角色的现实。 40. 知识产权与本土创新: 分析菲律宾在科技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以及如何将本土人才转化为全球创新力量。 --- 第九部分:生态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Ecological Challe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为一个气候变化的前沿国家,菲律宾的生态环境面临多重压力。 41. 珊瑚礁与海洋资源的枯竭: 重点考察巴拉望(Palawan)和图巴塔哈礁(Tubbataha Reefs)等世界遗产地所面临的过度捕捞和珊瑚白化问题。 42. 城市化与垃圾危机: 分析马尼拉大都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困境,以及从“露天垃圾场”到现代循环经济转型的艰难步伐。 43. 森林砍伐与生物多样性丧失: 探讨非法采伐活动对吕宋岛北部和棉兰老岛雨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地方社区在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44. 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与障碍: 评估地热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的开发前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和政治意愿如何制约了清洁能源的推广。 45. 土著土地权与环境正义: 关注卡林加(Kalinga)等原住民部落为保护祖传领地,反对大型水电站或矿产开发项目所进行的长期抗争。 --- 第十部分:展望未来:构建新的“菲跃” (Looking Forward: Forging the New Filipino Leap) 本书以展望性的视角,探讨菲律宾在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关键转折点。 46. 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 分析菲律宾在东盟(ASEAN)框架下的战略定位,及其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关系中的微妙平衡。 47. 城市规划的未来: 探讨“大建特建”(Build, Build, Build)计划对国家基础设施的重塑,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过度拥堵和低效建设的覆辙。 48. 健康与全民医保的实现: 评估《全民健康关怀法案》(Universal Healthcare Act)的实施进展,以及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资源短缺问题。 49. 年轻一代的政治觉醒: 考察Z世代选民对传统政治精英的质疑,以及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推动的社会议程。 50. 重新定义“Mabuhay”: 总结菲律宾精神的核心——在混乱与挑战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忠诚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希望。“Mabuhay” 不仅仅是“万岁”,它是一种深刻的生存哲学,这本书旨在让读者真正体会到这种哲学的重量与光芒。 --- 《MABUHAY 菲跃100》 是一部面向严肃研究者、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文化爱好者和所有希望理解当代菲律宾复杂性的读者的重要参考作品。它以严谨的资料考证和充满同理心的叙事笔触,揭示了这个东南亚岛国丰富而矛盾的灵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永光法师


  现任
  菲律宾佛光山总住持

  历任
  佛光山教育院院长
  佛光山丛林学院院长
  佛光山传灯会执行长
  佛光山普门寺住持
  佛光山兰阳别院住持

陈菽蓁

  《大树下》作者,《人间福报》专栏作者,喜爱文字及其他。
  向往一个安静、没有喧嚣的世界。学佛后在内心里寻获,大喜。
  自认:
  佛法是永恆的归宿,文字是归家的舟楫。
  字里行间若能分享感动并与人欢喜,理当─―合掌、谢恩。

图书目录

序 翻转生命的那双手/永光
序 戏梦人间/陈菽蓁

第一章 人间‧成佛
大地为我见证
美好的一刻
敲响那一口钟
一念人间音缘
佛在人间的脚步
漫长的等待

第二章 期待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台前台后的唿吸
大师送给菲律宾的礼物
为另一层次的爱 拭泪

第三章 悉达多!悉达多!
走过那些失去的日子
在菜市场被捡回来的
一句阿弥陀佛
你是独一无二的那颗星
小小的谢意
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人
破铜烂铁也成钢

第四章 出城
无常已悄然掩至
我决心跟随他
阿兰计市场的菩萨
马尼拉的天空
纸箱上的艰难时刻

第五章 转身
佛陀在微笑着
公寓里的诵经声
苦行林的修行者
你们是「少林寺」来的吗?

第六章 超越
往更长远的路走去
「答案」就在自己心中
孤单中超越自己

第七章 归城
心中的光明
长久不灭的法光
佛光普照三千界
佛光照亮回家路
我永远支持你

第八章 法雨缤纷
贫民区的「阿弥陀佛!」
佛陀说法
Wow!Perfect!
微笑的描戈律

第九章 莲花铺地
一步一莲花
听我殷切哭诉
佛法开启我的生命
你我之中

第十章 净土
Mabuhay Temple
我能为你做什么?
二十年前的梦
照破山河万朵

第十一章 平等
孩子!你想读书吗?
超越生命的侷限
爱的宣言

第十二章 别离
大手和小手
一百场的祈愿
光明优美的天空
怡朗佛光缘

第十三章 天空
佛教史上新页
始终不曾回头
We Are One
好苗子

第十四章 止息
面临最大的挑战
蝴蝶飞走了
百场演出前后

后记 歌 未央
幕开启
幕落下

图书序言



翻转生命的那双手
◎ 永光


  二○一六年对我来说,是殊胜的一年──是佛光山五十週年,星云大师九十华诞,佛光山在菲律宾弘法二十八週年,《悉达多音乐剧》十週年、演出满一百场。

  感谢香海文化的协助,将我们在菲律宾的弘法史,在这一年做一个汇整,为佛光山海外弘法留下历史,为人间佛教使者更添一笔。

  是谁  翻转我的生命
  是谁  给我翅膀飞翔
  是谁  带我遨游世界
  是谁  让我生命多彩
  是您──星云大师

  当光明大学的学生唱着这首歌曲时,内心是多么澎湃,是的!是星云大师用教育翻转了这群孩子的生命,圆了贫困孩子就读大学的美梦,并打开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心胸。

  二○一七年八月八日,欣逢万年寺二十三週年庆,举办了马尼拉弘法二十五週年回顾展,在分享会中,信众们表述:万万没想到当年从零开始的宿雾、描戈律、怡朗,以及首都马尼拉,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佛光山在天主教国家的菲律宾,拥有十二楼层、庄严雄伟的马尼拉万年寺外,还有正式立案的光明大学、宿雾艺术学院、描戈律佛学院,更培养了走向全世界的「悉达多音乐剧团」。

  菲律宾所有僧信二众,秉持大师教诲「为大事也,吾往矣」的弘法精神,在菲律宾创造了许多奇蹟:佛教在菲律宾历史上,设立第一所大学「光明大学」,这也是佛光山在全球的第五所大学菲律宾光明大学、宿雾艺术学院(演出《悉达多音乐剧》)是第一个在美国百老汇剧院演出的佛教团体。

  感谢二十五年前慈容法师将我带到宿雾慈恩寺,开启我在菲律宾弘法、建寺的先端。此外,马尼拉万年寺的前身「苏联大使馆」如果没有长老慈庄法师特地前来筹谋,就没有今日的万年寺;如果没有觉培法师的助成,《悉达多音乐剧》就无法跨台演出,乃至后来心保和尚,以及美国西来寺住持慧东法师,成就剧团至美国演出,而后踏上国际。一切的一切,都是佛光人「集体创作」的无私奉献,回首只有合掌感谢四重恩。

  悉达多音乐剧 

  《悉达多音乐剧》从二○○七年在宿雾首演,十年来演出一○八场,遍及美国、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纽西兰、日本、澳洲等十个国家,将近四十万人观赏,有人哼唱主题曲「We Are One」走出剧场、有人看完首句话:「原来佛陀是个人!」,一个澳洲女士更兴奋地直喊:「I  Love Buddha」……

  宿雾一位神父很好奇地询问:「一个佛教团体,在天主教的国家是怎么做到的?」

  《悉达多音乐剧》几乎是菲律宾艺术界的奇蹟 ,在当地艺术界被传述着……

  跨越时空与佛相见

  因为星云大师撰写的《释迦摩尼佛传》,让许多青年学子因而认识佛教,也让我们思考到大师给菲律宾弘法的方向──「用教育培养人才,以音乐艺术弘扬佛法」,因而有了「演戏」的发想,透过一群热爱音乐、舞蹈、戏剧的宿雾青年,将师父的着作以音乐剧的方式,让菲律宾人认识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认识佛光山星云大师,乃至佛陀的教理,于是有了《悉达多太子音乐剧》。感谢长老慈惠法师当年策划的「人间音缘」──星云大师歌词征曲比赛,让最初的《悉达多音乐剧》有了歌剧最重要的元素──歌曲,也奠定了今日《悉达多音乐剧》在世界各地演出时,观众合掌默拜,甚至频频拭泪,宛如佛陀在世那般地感人。

  人间佛教使者旁的小螺丝钉

  常有人问我:「你在菲律宾弘法一定很辛苦吧!」

  思惟着:如果跟二十三岁,两袖清风由大陆到台湾,种种艰辛之后,创建佛光山这片佛国净土,那种大雄大力的星云大师类比,所谓辛苦怎么是我们所能拟比的? 

  我常自喻是人间佛教的小螺丝钉,是大师那双手翻转了我的生命,最想説的是──

  师父,有您真好!

  感谢佛光山弟子们,在菲律宾长期的无私奉献,一棒接一棒,棒棒相传。

  最后,我想唿吁——

  让我们紧紧追随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脚步!
  请大家多多支持教育 !
  请大家多多支持艺术!
  让我们在弘法的路上有你相伴。

  一切的时节因缘,倘若有一点点的功德,愿:

  光荣归于佛陀  
  成就归于大众
  利益归于常住  
  功德归于信徒



戏梦人间
◎ 陈菽蓁


  心里扛着一本书,那是十分沉重的。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下午)我和香海文化主编滢如通电话,我们在校对文稿。

  除去书写当中,文稿随时往返传送、讨论之外,这是完成文稿后的第八次校稿。她在香海办公室,我在家中,我们展开第八次的细部讨论──或争执。像往常一样,时间又不够用了,傍晚近七点总算走到最后一章了!

  「妳快下班吧!我再想想……」我对滢如说,因为还有几个字句还没达到我们两人的严格标准。

  挂断电话,倦极的我躺地上不想移动,让字句和情节在心里转着……

  当晚九点四十,我又去烦滢如。执拗的我又传去修改的部分,但她对其中某字句还是不满意,于是两人又是一番脑力激盪。

  不死心的我们还在线上奋斗,天可怜见,终于达成「协议」,双方总算合作写出满意的句子了。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晚上十点零二分)全部文稿校完。距离我们开始筹画《MABUHAY菲跃100》这本书的第五个月。

  (二○一七年五月十六日晚上十点五十七分)我再一次看过全部文稿,这一晚,在复杂但踏实的心情中很快睡去─―如果当时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月书稿还要经过几次全面的更动,我断不会睡得如此安稳……

  时间从二○一六年十月十七日《悉达多音乐剧》在台中惠中寺演出,我到现场观摩并开始构思写这本书开始算起,本书酝酿时间已过九个月。九个月的长考、思量和构筑文字情节终至成书,过程不敢言苦。三十年来在菲律宾,有多少的人间行者,他们的付出与他们辛劳,其中所遭所遇、千难与万难,又岂是个人拙笔所能略述于万分之一?诚然将採访之所见所闻以一腔真情尽付文字而已。

  心里扛着一本书同时也是幸福的。

  从动笔到书付梓十个月,这段时间因为专注投入几乎无法兼顾其他,是佛菩萨化作许多人,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关口扶我、助我、鼓励我、安慰我、给我提策,也不厌其烦、不计其他的和我一起努力。这本书写完了─―是大家和我合力完成的。

  承受的恩德无法一一言谢,除了深深放在心中,唯有无尽祝福─―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悉达多音乐剧》第一百场演出前,菲律宾宿雾SM-citycebu表演厅后台)

  饰演净饭王的舍奇(Cerj Micheal)马上就要上台了,他穿着剧中国王服装接受採访,同样的诚挚眼神、同样的激动泪水,採访的人和受访的他都沉浸在感恩又感慨的氛围,坐在他右侧的我非常明显感受到他的疲累和紧张,当即放下心里更多的问题,决定提早结束访问─―他真的很累了:「恭喜您!百场圆满!」「还有一场!」他笑了,泛红的眼眶还没消褪、泪水是蓄满的「这是一个沧桑的、满腹心事的国王」送走他的背影,我忽然有几分沉重。那份沉重来自于对自己的警策:「但望不负所託!」

  (二○一六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台湾基隆文化中心后台)

  那位穿着戏服的年轻男孩在后台来回走动,他身体止不住地颤抖、拚命擦拭他无法控制的泪水,后台不断有人拥抱、安慰他,我抑制住自己上前拥抱他的冲动,看着他上台,看他卖力而出色的演出,看他顺利下台。昏暗中那哭泣的影子始终在我心里徘徊─―他为了什么而哭泣?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晚上,菲律宾宿雾南洋大饭店Water Front Hotel)

  我终于在「百场圆满庆功宴」宴会厅外头找到「哭泣的车匿」,答案也在书里向读者交代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故事,不断交织出这本醇厚的、耐人寻味的书中情节:一群天主教徒的年轻孩子,十年来如何突破困难演出佛教音乐剧《释迦牟尼佛传》?三十年来,星云大师如何在这个天灾人祸、贫富差距悬殊的菲律宾,一点一滴地洒下佛法的甘露?佛光山在全世界的五所大学、菲律宾第一座佛教大学「光明大学」,如何让外岛偏乡的孩子重新改变了生命?

  「车匿的哭泣」是众多菲律宾孩子之中的一个,在许多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这些孩子就像这样的以汗水和泪水一点一滴地构筑着未来和梦想。

  把这样的事蹟记录下来,为的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创造自己的人生?

  访谈超过五十位当事人,出现在书里的主要人物超过百位,从二千六百年到现今,从佛出生、成道的印度到台湾,又从台湾到菲律宾,从宿雾到描戈律、怡朗、薄荷等外岛到马尼拉……从一九六三年星云大师初抵菲律宾到二○一七年长达五十年的播种,从无到有、从第一场到第一百场的佛陀传、从第一年到第三十年的佛法弘传、从陌生到熟识、从观察到投入、从微笑到热泪盈眶、从激动焦虑到融合欢喜、从发现梦想到蔚然成林。时空交错,古今同台,台前和幕后,真人与角色的结合,凡夫与菩萨的行迹,我都将它们一一写进一出戏里,整个世界都是舞台,而我们,都身在其中――

  佛陀传是一出戏,三十年佛法深耕菲律宾是一出戏。而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我们也投身其中表演着属于自己的戏。宇宙是一个变幻无定的大舞台,我们都在这里粉墨登台穿梭演出、同时也在观赏着,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如同互通互融、重重无尽的华严法界,彼此互不相识却又息息相关,在无尽的轮回中有缘相逢在天涯,在戏梦一般的人间演绎自己的虚实人生。

  但──我又希望我们不要太入戏,留一点清明给自己,好觑向那无穷无边的法界,并在虚妄的现实中,看见真实的虚妄─若果再能「同台演出」就是无法言喻的深厚情分了。

  深情厚意啊――欲说已忘言

  感恩香海执行长妙蕴法师慈悲成就,是他给我这大好因缘;感谢香海同仁们的亲切关爱;主编滢如陪着这本书一路冲锋,最感谢她一夫当关的细心与坚持,也难忘记那坚韧不屈的身影,一直到最后她仍然是那个尽责的守门人;美编紫婕是我的资料库和加油站,像个出手奇快的侠女,永远都能给予我快捷又详尽的资料;好友宋述田、张早夫妇,这两位佛光会督导,义不容辞陪我赴菲採访,并义务担任翻译,深情厚意自当铭谢于心!摄影何曰昌老师在採访与写作期间诸多协助,本书的摄影大部分是他的专业之作,是书中另一精采与可观之处。

  菲律宾总住持永光法师在採访期间的大手牵引、小处关照,还有对採访团队的全力支持,是这本书能顺利完成的关键。万年寺住持妙净法师、觉林法师、有霖法师的鼎力协助,我们才能获得丰富完整的採访内容,尤其是觉林法师亲自陪伴我们在宿雾、描戈律、怡朗和薄荷岛之间风尘仆仆,让我们见识到了法师们开疆辟土的艰辛和宏愿;当然,在永宁法师、妙心法师、妙润法师和知颐法师身上,我们更体会到慈悲与智慧的真正意义。而所有在菲律宾道场採访过的义工信徒是菩萨的另一面貌,他们的护法情操与坚定信仰,时常让我心虚且惭愧。

  前往澎湖採访永昭法师获益甚多,传说中「少林法师」的超能力果然名不虚传,感谢法师提供珍贵的原始资料,为这本书更添厚实。灿烂的海上花火和温暖的照护情谊更是澎湖採访行的难忘记忆!

  觉培法师是促成佛陀传回台演出的重要推手,有幸在佛陀纪念馆巧遇又幸而能获允当即採访,是另一个感谢与惊喜。

  在马尼拉贫民窟、在宿雾街头、在描戈律、怡朗或是在薄荷等外岛,菲律宾人温和的微笑是我最深刻的记忆,离开描戈律临上飞机前在空桥上瞥见的彩虹,也提醒我别忘了给菲律宾人真诚的祝福:这个多灾多难却开朗乐观的国家,以渗透生命底层的宗教情操等同的接受了佛的教法,并从中展开更开阔的人生。

  如果这本书有些微感动了您,请和我一起感恩我的师父星云大师,因为书中的每一字句,都得自大师对我的启发!书里,大师说:「我们一起来爱他们!」这句话,时常唤起我对这世间的热情!

  我期待,并确信─―在这个无限广阔的世界,致力于一处和平与安乐的净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胸怀。

图书试读

美好的一刻
 
成道的释迦牟尼佛对世间升起无比的悲悯:一切万象都是缘起,流转的十二因缘是苦的主体,而愁忧悲苦的人们啊!终日在轮回生灭中沉沦。
 
佛从百宝光中睁开双眼,面对大地、熙怡微笑。祂要向所有人宣扬离苦得乐、解脱苦痛的正法。
  
潮水般的掌声从四周漫起,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喜悦的光明中。场内挤满了前来参与盛会的人,他们为这期待已久的场面,一起欢唿、共同见证。
 
佛陀步下莲花座,手持接引印,面向大众。有人激动掩面、有人欢喜落泪。
 
前台与后台都流下感恩的泪,在灯光倾泻的尽头,守在后台的演员们难抑心中感动……各种心情交集在前台与后台间,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刻。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SM-citycebu表演厅,这是佛陀传《悉达多音乐剧》(SIDDHARTHA The Musical)第一百场演出。
 
下午六点SM-citycebu表演厅外已大排长龙,许多人都提前到来,长长的队伍里大都是结伴携手、满脸喜悦与期待的人,因为知道这是一场特别的、别具意义的演出。神父、修女、学生还有各个阶层、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将七百个座位都坐满了。他们都是为了《悉达多音乐剧》来赴今晚的盛会!
 
演员们最敬爱的大家长─―菲律宾总住持永光法师就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每一场演出他总是坐在同样的位置,双眼发亮带着一贯慈和的笑容,神情专注紧盯着台上。他想起昨天第九十八场演出后饰演佛陀的骏睿(Junrey Alayacyac)说的话:「师父,我看见您又哭了!」「你表演不表演,看我哭做什么?」永光法师哭笑不得念了他。
 
永光法师常问演员们:「我在不在场有那么重要吗?」「有您在当然不一样啊,师父!」听到孩子们固执地回答,他笑了,也流泪了。十年一百场演出,不敢相信这群好孩子们真的做到了。
 
「孩子们!你们真的做到了!」永光法师望着台上这群「永远感动他的孩子」心中充满感恩。跟着他默默执行剧团事务的觉林法师,心想:「任务总算完成了!」但此刻没有太多时间照管心情,因为他们永远有许多要关切的事情。

漫长的等待
 
西元一九八八年菲律宾天主教徒吕希宗、吕林珠珠夫妇,谨遵慈母遗命,用千余坪土地发心建寺并命名为「慈恩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MABUHAY 菲跃100》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的“重量感”。不一定是纸张厚度,而是那种内容扎实、信息量丰富的预感。书名中的“MABUHAY”给我一种菲律宾特有的热情呼唤,而“菲跃100”则暗示着一种高度浓缩的精华,或许是一百个关于菲律宾的精选故事、观点,甚至是地方的缩影。我不太确定这是否是一本旅游指南,但它肯定会触及旅行的元素,只不过我猜测它会更侧重于文化的深度挖掘,而非仅仅是景点罗列。 我特别好奇“100”这个数字背后到底承载了什么。是100个不为人知的冷知识?100个影响菲律宾历史进程的人物?还是100种让你瞬间爱上这个国家的理由?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单,却透露着一种沉稳和力量,让我觉得作者在内容上也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打磨的。 我相信,作者一定是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菲律宾,可能不是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的那些刻板印象,而是更贴近当地真实生活的观察。 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对菲律宾产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不再仅仅是“知道”菲律宾,而是能“理解”它,甚至能“感受”到它。

评分

拿到《MABUHAY 菲跃100》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 “MABUHAY”——这个词带着一种温暖的、有生命力的感觉,像是一声来自远方的招呼,让人心生向往。“菲跃”则让我联想到菲律宾的活力与跳跃,仿佛书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而且“100”这个数字,我直觉上就觉得它代表着一种完整性,或者是一种精选的、值得细细品味的百态。 我不太清楚这本书具体会讲些什么,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不会是那种流于表面、空泛的内容。封面上的视觉元素,虽然简约,却透露出一种别致的设计感,暗示着书中的内容同样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菲律宾的内在世界,去感受那里的人文情怀,去聆听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去品味那些充满地域特色的风味。 或许,这本书会用一种非常 personal 的视角,来展现菲律宾的某个侧面,让我能够更贴近地去了解这个国家,而不仅仅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我希望,《MABUHAY 菲跃100》能够成为我认识菲律宾的一扇窗,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光鲜表象之下的真实与美好。

评分

《MABUHAY 菲跃100》这个书名,真的太有吸引力了!“MABUHAY”听起来就充满了热情和生命力,像是一种亲切的问候,瞬间就能把我拉到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场景里。“菲跃100”更是让我脑洞大开,100个关于菲律宾的跃动瞬间?100个让你惊叹的发现?还是100种让你爱上它的理由?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完全是基于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书名和封面设计。那个封面,色彩大胆,构图新颖,一看就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嘴角上扬的书。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菲律宾,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旅游攻略,而是能触及到菲律宾最深层、最真实的一面。 我期待它能讲述一些关于菲律宾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却又闪光的故事,那些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传统,甚至是那些让他们坚韧前行的力量源泉。 我相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对菲律宾有着深刻理解和热爱的人,他/她会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菲律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趣,那色彩的搭配,还有那个带着点复古又有点现代的字体,第一眼就吸引了我。书名“MABUHAY 菲跃100”本身就充满了异域风情,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肯定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会带我进行一场充满活力的旅程。 MABUHAY 这个词,我有点印象,好像是某个国家的问候语,透着一种热情和活力,再结合“菲跃100”,总觉得是要讲述一段关于菲律宾的、充满跳跃和精彩的故事。 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展现菲律宾独特的文化魅力,可能是那些色彩斑斓的节日庆典,或是充满故事的老街巷弄,又或者是那些令人垂涎的街头小吃。100这个数字,或许代表着某种纪念意义,或者是100个让你惊叹的瞬间,100种让你难忘的体验。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到菲律宾的灵魂深处,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地人的生活百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和坚持。 读一本好书,就像结识一位新朋友,我希望《MABUHAY 菲跃100》能够成为我认识菲律宾的一位热情好客的朋友,带我深入了解这个国家,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份独特的“MABUHAY”精神。 翻开书页,我期待的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的思绪随书中的文字和画面一起飞跃,去探索那个遥远而迷人的国度。

评分

我看到《MABUHAY 菲跃100》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菲律宾的画面:碧海蓝天、热情的人民、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MABUHAY,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感染力,让人感觉充满了生命与活力。而“菲跃100”,则给我一种高度浓缩、精华荟萃的感觉,仿佛书中包含了100个关于菲律宾的精彩瞬间、独特见解,或者是值得深入探索的主题。 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是一本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读物,它或许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领域,而是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展现菲律宾。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超越一般的认知,去发现菲律宾更深层的美丽与复杂性。 想象一下,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菲律宾朋友,带着我穿梭于历史的长河,感受现代的脉搏,品味地道的文化,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体验。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菲律宾的故事,无论是关于它的过去、现在,还是对未来的憧憬。 读完《MABUHAY 菲跃100》,我希望自己能够对菲律宾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印象,而是能够触及到它灵魂深处的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