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虚拟实境和人工智慧齐步走 :从现实、科幻、产品、企业到未来的影响

当虚拟实境和人工智慧齐步走 :从现实、科幻、产品、企业到未来的影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虚拟现实
  • 人工智能
  • 未来科技
  • 科技趋势
  • 产业影响
  • 科幻
  • 创新
  • 数字化转型
  • 元宇宙
  • 技术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科技大厂争相投资、技术玩家废寝忘食,VR/AR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VR不只是头盔,是结合AI人工智慧、颠覆工作与生活的科技革命。将带给我们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新未来。从科幻电影到最新技术,从产业现况到未来投资,透过本书,真正看懂VR!

  说到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多数人都会想到如Oculus Rift、HTC VIVE、Google Cardboard这种头戴式装置,但其应用的范围已日渐普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虚拟实境除了上述的装置外,像初音未来演唱会、虚拟试衣间、模拟手术、AR眼镜等,都是应用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与混合实境(Mix Reality)的技术,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更是企业未来研发与投资的重点。

  本书作者为来自美国硅谷和中国的资深VR/AR技术专家,以全球的观点,分别从科幻、技术、产品、商业、投资等多重角度切入,带领读者从全方位领略VR立体世界的多采多姿。本书资料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无论您是科技宅、创业家、投资者、技术开发者或只是单纯想了解VR,都可以从本书获得您想要的知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寒


  苹果平台资深开发者。曾任职于三星电子全球採购中心。
  2009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参与创办成都云创新科技,负责行动装置平台上数十款儿童互动娱乐及音乐游戏产品的开发。
  2013年开始接触虚拟实境技术,对目前主流的虚拟实境开发3D引擎和交互输入相关的技术及解决方案有一定的了解。
  2013年创办赛隆网,为中国比较早的VR/AR兴趣社区和专业测评媒体之一。
  2015年联合创办赛隆空间科技,旨在打造一个在《星际大争霸前传:凯布卡》里面才有的虚拟世界。

卿伟龙

  曾在华为任职10年,拥有5年的数据通讯产品研发经验和5年海外市场拓展经验。2013年创立深圳市明致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对物联网和智慧硬体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015年联合创办赛隆空间科技。

王赵翔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电脑科学硕士毕业。曾在语音识别公司NuanceCommunications 实习,现在Amazon美国总部工作。

蓝天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毕业。现为华盛顿大学的人机互动与设计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从哲学社会角度研究人机互动的未来。
 

图书目录


前言 缘起──虚拟实境的涅槃生

第1章 现实篇:虚拟实境的革命浪潮
1.1 虚拟实境发展简史
1.2 虚拟实境与扩增实境
1.3 虚拟实境与人工智慧
1.4 虚拟实境时代即将来临

第2章 科幻篇:让我们共同仰望星空
2.1 星空的旋律:人类科幻之旅
2.2 科幻中的虚拟实境
2.3 幻想世界中的人类命运

第3章 技术篇:虚拟实境的根基
3.1 立体显示技术:戴上头盔就是另一个世界
3.2 多感知自然交互技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都在这里
3.3 3D建模:二次元世界是如何炼成的
3.4 3D全息投影:天涯咫尺,尽在眼前
3.5 脑机介面:虚拟和现实,从此再难分开

第4章 产品篇:那些炫酷的革命性产品
4.1 引领时代的VR头戴设备
4.2 另辟蹊径的AR头戴设备
4.3 虚拟实境不只是头盔

第5章 企业篇:虚拟实境时代谁主沉浮
5.1 Oculus和Facebook:少年英雄,惺惺相惜
5.2 Samsung和Oculus:完美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碰撞
5.3 HTC和Valve:跨越太平洋的牵手
5.4 Sony:游戏主机世界霸主不改初衷
5.5 Microsoft: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6 Google:虚拟实境也可以开放
5.7 Magic Leap:不神秘,毋宁死
5.8 Autodesk、Epic Games 和 Unity:虚拟世界的建筑师
5.9 Nokia:木马屠城之后亦有春天
5.10 苹果:永远等待完美的那一刻
5.11 多感知交互技术先锋:科技时代的魔法师们
5.12 中国互联网巨头佈局VR:下一个30年还是我们的
5.13 中国VR创业团队的逆袭梦想
5.14 Meta:小公司的大梦想

第6章 产业篇:下一个浪潮之巅
6.1 虚拟军事:谈笑间灰飞烟灭
6.2 虚拟航太:群星在你的指尖缠绕
6.3 虚拟医疗:实习生也能成名医
6.4 虚拟教育:终将消失的校园
6.5 虚拟社交:下一代社交平台即将诞生
6.6 虚拟购物:升级版的电子商务
6.7 虚拟旅游:天高海阔任你游
6.8 虚拟游戏:手游之后是否是VR的天下

第7章 未来篇
7.1 一切的开始:人机交互的历史与虚拟实境技术现状
7.2 技术极点的来临:当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煳
7.3 发展展望:数位化人类的诞生

第8章 投资篇:虚拟实境金矿等待挖掘
8.1 资本市场热潮涌动
8.2 产业佈局与升级加速
8.3 广泛的投资空间
8.4 新兴领域的机会与挑战
 

图书序言

前言

缘起:虚拟现实的涅槃重生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实境设备Oculus Rift的制造商Oculus VR。以此事件为标志,自20世纪九○年代如流星般划过天际而后沉寂二十多年的虚拟实境领域,特别是沉浸式虚拟实境领域再度满血复活,涅槃重生。一时间,众多科技巨头纷纷涌入这个新兴市场,或参与对创业团队的投资,或自己组建强大的产品团队。VR和AR这两个拗口的科技名词迅速风靡全世界。

  目前除了苹果之外,国际上知名的科技公司几乎无一缺席这场盛宴,Facebook、Google、微软、Samsung、Sony、Intel、Nvidia、Nokia、LG、HTC等公司都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几款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尚未上市就已经受到消费者和产业的狂热期待,包括 Facebook 旗下的Oculus Rift、Google的Google Cardboard和Google Jump、微软的HoloLens、Samsung的Gear VR、Sony的Playstation VR、HTC和Valve 联手推出的HTC Vive等。

  到了2015 年下半年,在经历了史上前所未有的股灾之后,传统行业和新生的互联网行业都受到沉重打击,国内互联网巨头、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下一个可能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计算平台──虚拟实境。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从2015年10月开始疯狂佈局VR/AR领域,而传统行业以奥飞动漫和顺网科技为代表也密集投资VR/AR的创业团队,期待在这个未来平台的大蛋糕上分一杯羹。

  问题──迷茫和困惑

  VR/AR在极短时间内的火爆让我这个爱好者目瞪口呆。

  但遗憾的是,除了科技媒体和极客们在各种展会上如同打鸡血一般表达兴奋激动之情外,普通大众仍然离这些设备十分遥远。即便是偶尔有机会得以体验,在小小的激动之余,都会问一些目前还没有被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东西究竟能做些什么?虚拟实境究竟能解决什么需求?我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

  还有些人会问:究竟什么是虚拟实境?什么是扩增实境?

  有些非文化娱乐行业的兄弟会问:这东西除了看电影、打游戏等比较明显的用途之外还有什么用?戴在头上又重又沉,谁会没事找罪受?

  有人会问:虚拟实境是不是就是虚拟实境头盔?那个看起来很酷的万向跑步机究竟是干嘛的?

  极客们和学校的同学会问:虚拟实境这么酷的东西,究竟是怎么实现的?体验过的尝鲜者会问:我戴上头盔会晕会吐,这问题能解决吗?什么时候能解决?

  想创业的、想投资的和想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兄弟们会问:虚拟实境行业都有哪些公司、哪些产品?还有哪些商机可以去尝试?虚拟实境技术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商机?什么样的虚拟实境公司值得投资?虚拟实境这东西仅仅是一项技术,究竟能满足大家的什么实际需求?如果满足不了需求,光靠技术能赚钱吗?

  有些心怀未来的朋友会问:虚拟实境未来究竟会怎么发展?现在的虚拟实境行业是不是泡沫般的虚荣繁华?会不会出现20世纪90年代的虚拟实境行业大

  崩盘?再过30年虚拟实境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这个行业究竟什么时候能爆发?现在的火热究竟是虚火,还是说行业真的开始引爆了?

  思考──答案在哪里

  看到上面的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打开百度和谷歌,的确有很多有用的讯息,但这些资讯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特征,过于碎片化、商业化,或是明显的商业广告,或是暗黑的悲观打压,或是长篇废话中夹杂着些许精辟的真言。但不管怎样,这些资讯还是部分回答了我想知道的一些问题。为此,我要点1000个赞。

  然后我想到了找国内外的相关书籍,首先是国内的书籍,零零星星还是找到了一些,大部分都是由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老师撰写的。看完后我感到很佩服,国内一直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一些商业机构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但是

  遗憾的是, 这些书籍里面的内容(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商业角度)很多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至于近几年虚拟现实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里面更是鲜有提及。同时,因为这些书籍主要是由科研人员撰写的,普通大众看稍显晦涩。

  接下来我又找了国外的相关书籍,出乎意料的是国外关于虚拟实境的书籍竟然也不多。当然有那么一两本还是很给力的,如 Infinite Reality: Avatars, Eternal Life, New Worlds, and the Dawn of the Virtual Revolution,已经翻译成中文, 书名是《 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不过这本书的内容更多是对未来的一种畅想,并没有真正给出我想要的那些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去了Quora、知乎,还有国内外的一些论坛、讨论群和社交网站,发现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资讯宝藏。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资讯太过于碎片化了,而且基本上只是涵盖了一两个问题的一两个方面而已。

  如果想让更多国内的朋友真正接触和了解虚拟现实以及它的巨大潜力,这些 资讯是远远不够的。

  在更深入接触虚拟实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非但我自己想知 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朋友在体验了哪怕是仍处于原型阶段的虚拟实境产品(如Gear VR、Oculus Rift、Leap Motion等)后,也都对虚拟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兴趣归兴趣,他们想要知道的那些问题,并没有人给出答案。于是很快兴趣消退,大家把虚拟实境产品当成了极客的玩具。好玩归好玩,但好像没什么用。一两天过去后,一两周过去后,一切好像都成了一个梦,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当然,要解决虚拟实境的内容问题非一日之功,但大众对于虚拟实境的诸多误解、诸多疑问没有得到解决却是当下真实的情况。

  答案──《虚拟实境》带你真正了解虚拟实境

  我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曾求助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想让他推荐几本书。杨兄很热心地推荐了几本书,但看完后很遗憾地发现,这些书也不是我想要的,没太大用处,更不能解决我的种种疑问。于是在2014年上半年的时候,我萌生了写一本介绍虚拟实境的科普类书籍的想法,并开始收集整理相 关的资讯和资料。

  在经过了大半年的行业观察和储备后,我和杨兄达成了一致,计画在2016年出版一部关于虚拟实境的科普书籍,向极客、创业者和投资人、管理者以及最普通的大众消费者全面介绍虚拟实境,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和了解虚拟实境。

  未来──虚拟实境革命浪潮已然来袭

  在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一书中曾经提到,100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 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来临。

  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当年宣佈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时曾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要远远超过了战术。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

  在PC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平洋彼岸的苹果、微软和Intel发迹于草莽之中,并成就「帝国伟业」。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亲历了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从只有数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今天拥有数千亿美元市值,改变了整个经济生态的产业巨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目睹了曾经濒临破产的苹果在约伯斯的带领下上演王者归来,江山二分;同时也对Nokia、Motorola这些公司未能把握好时代浪潮而走下昔日神坛感到惋惜。

  2016年1月,在苹果发佈的最新财报上,i Phone  的销量相比2015年同期首次出现近乎零增长的可怕现象。这意味着,以苹果为首的整个移动互联网行 业已经走到了拐点,即将步入增长停滞,甚至是逐渐衰退的时期,就如同当年的 PC 市场一样。

  那么,有望如智慧手机一样打造下一个计算平台,撑起下一个十年的技术革 命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是人工智慧和机器人, 君不见AlphaGo最近完胜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的战绩让对围棋不感兴趣的大叔大妈都为之胆寒。然而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特别是强人工智慧的发展还处于极其早期的阶段,弱人工智慧凭借强大无比的计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演算法可以在各种专业领域超越,但因为脑科学发展的滞后,AI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期。我坚信二三十年后人工智慧和机器人会掀起真正的革命,但现在似乎还为时尚早。

  有人说是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听起来也有几分道理。但物联网的问题在于各种智慧设备之间群龙无首,很多所谓的智慧家居家电设备只不过是传统的电子设备配上个移动APP进行操控而已。物联网和智慧可穿戴设备的真正崛起其实和AI人工智慧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本质上说,需要人手动进行操控的智慧设备并不是真正的智慧设备,这和传统设备配个遥控器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许我的话有点偏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计算平台必须有一种主导设备。至少在物联网上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更多的只不过是移动互联网的延伸而已。

  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唯有虚拟实境技术(VR和AR)最有可能打造下一个计算平台,并形成一个堪与移动互联网相提并论的产业。

  在接下来的5年内,VR(沉浸式虚拟实境)技术会首当其沖,通过游戏、娱乐、影视和各类行业应用深入千家万户。 AR 技术在这段时间内会快速做好技术储备,并初步展示它的惊人潜力。

  随后的5~10年内,逐渐成熟起来的AR(扩增实境)和MR(混合实境)技术则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娱乐、社交、设计、工作等。就如同电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曾经对人类生活做出的巨大革命一样。

  我们经历了「电脑+」时代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正站在「虚拟实境+」时代的门槛上。 不管你是一个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游戏迷,还是一个喜欢磅礴气势的电影迷,还是喜欢宅在家里跟人线上交流的二次元迷,还是一个正在寻找未来方向的创业者,还是正在寻求在新兴行业布局的产业资本家,都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点虚拟实境。因为不管我们是否相信,虚拟实境的时代大门已经开启。我们可以选择去主动拥抱这场技术革命,也可以选择故步自封,流连于往日的技术繁荣。

  时代的浪潮会推动着我们向前进。「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于技术革命来说,还不会涉及生死存亡,但紧紧跟随时代的浪潮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有力,也更加顺畅。

  致谢

  能够顺利完成这本书首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高婧雅和孙海亮。特别是杨福川,对本书从选题、立项、目录撰写和内容修改方面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让整本书的品质大大提升。

  其次要感谢本书其他几位作者,第1章的作者卿伟龙、第4章的作者王赵翔(Ryan)、第7章和第8章的作者蓝天。没有大家的共同思考和努力,这本书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还要感谢对本书内容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的朋友,包括在2015年SVVR(硅谷虚拟实境大会)上热情接受访谈请求的诺亦腾科技的戴若犁博士;来自Crytek的市场负责人,南京睿悦的CEO赖俊崧;Archiact Interactive的创始人Frank和Derek;联络互动的薛有光;深圳有来科技的CEO刘勇;创景未来科技的CEO王文俊;深圳侨城汇的张晖;TII谘询的CEO艾永亮;深圳创云方科技的CEO邹大明及周艮芳、台优怡;上海红柚资讯的CEO潘敏;多 尼卡互联的邱达;Cos Beauty公司的创始人黄万富和王洪涛;台湾巨新管理咨询的创始人连裕兴和阙雅萍;UploadVR 的创始人Taylor Freeman;成都云创新科技的CEO刘德文;四川航空公司的余言兵。当然还有众多其他的朋友,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感谢UploadVR、RoadToVR、Reddit等VR媒体社区为本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行业资讯资讯,感谢 Wikipedia提供的无穷无尽的知识。

  当然,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要特别感谢Facebook创始人祖克柏和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没有这两个天才,虚拟实境行业可能仍然在黑暗时代中蹒跚而行。

  感谢通过赛隆网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vrlife中为本书提供回馈建议的VR/AR爱好者们,包括谭凯、张啊吉、Hyh、维意有你、hongqp、谢文君、暗夜随风、桂桂桂、嘎、 Jason、斑斓的花、玄霄、朱疆、六特尔、微巫、金属风 暴、高翔、 Melody、蓄之、1知行合一、晓明、镇、阿迪、不存在、吴昊宇、roundy、过思良、易科比、蔡say、robinlee、耳石、小跑、肖峰,因为时间、精力和篇幅限制,你们提出的很多宝贵建议并没有全部体现在书中,但这些建议无疑是我们顺利完成本书的巨大动力。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写作期间给予的无条件支援,你们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图书试读

2.2 科幻中的虚拟实境
 
在科幻的世界中,虚拟实境是除了时空穿梭、冬眠技术和恆星际航行之外最酷炫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人类关于科技伦理道德、人性本质、哲学思考的一项技术。因为低级程度的虚拟实境可以用来炫技,而终极程度的虚拟实境则实现了人类从未奢望的一个梦想—永生。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外,我们都期望有无数种更精彩的活法。除了习惯性地低头看看手机上的资讯,也需要时不时仰望一下灿烂的星空。打开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欣赏一部科幻影视作品,让我们来看看科幻中的虚拟实境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吧。
 
《星际大战》中的3D立体投影
 
在《星际大战》这部科幻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效莫过于3D立体投影。在《星际大战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复仇》这部电影中,被破格提拔为绝地武士(Jedi)长老议会成员的安纳金因为和议长(实际上是西斯大帝)的关系亲密,而得以参加长老议会的决策大会。在大会上,来自银河系各个角落的Jedi长老们用3D投影的方式齐聚一堂。这种3D立体投影技术,将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会议。
 
影片中大受小朋友欢迎的R2D2机器人,也具备投影通讯功能,可以随时随地将重要的资讯用3D立体投影的方式呈现在主角眼前。
 
《星际大战》电影中的全息投影效果
 
如今最主流的3D投影技术是将影像投影到透明的全息膜上,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成本高昂,且需要提前布置,达到Jedi长老大会的效果还有可能,但是较之R2D2机器人的本事就差远了。
 
有两种产品有望实现《星际大战》中随时随地的三维全息投影效果,那就是2015年刚公布的微软黑科技产品HoloLens,以及号称今后甚至不需要配戴眼镜的Magic Leap。当用户配戴HoloLens眼镜后,可以看到现实世界场景和虚拟场景的完美融合。而Magic Leap的效果更加神奇,更加类似R2D2的3D投影技术,但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对外开放样品的测试。
 
除了HoloLens和Magic Leap技术,目前还有一项在空气中进行3D投影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雷射发射器加热空气分子使其电离,从而创造出漂浮的等离子体,而这些等离子体可以发出白光。这项技术的投影设备比较小,今后可能会应用到智慧手机或其他行动装置,如Apple Watch,甚至是传说中的Magic Ring。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