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发展120年
西洋镜、覗眼镜、演戏大幻灯、电灯影戏、影灯戏、自动幻画、幻灯映画、活动写真、映画……都是电影在台湾发展120年的关键字,也是一出又一出的紧张刺激、赚人热泪又开怀大笑的时代悲喜剧
十九世纪末德国、美国与法国不约而同发明电影机,1894年德国摄影师阿舒莱(Ottomar Anschütz)在柏林公开放映大银幕影片,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sison)的「西洋镜」此年也在纽约收费放映;翌年法国卢米埃兄弟(Auguste Marie Louis Nicholas & Louis Jean)在巴黎大咖啡馆(Grand Cafe)电影机并放映《离开工厂》、《水浇园丁》等短片,当来到最有名的《火车进站》时,观众纷纷惊吓走避,成为电影开始那年最津津乐道的场面。短短几年,从静态影像到活动写真的转变,1895年以后,电影开始了奇幻旅程。
1895年大清帝国割让台湾,与电影公开的年代有极为巧合的相遇,台湾在日本领台后隔年,大稻埕建昌街、台北城内文武街与艋舺祖师庙前都出现「覗き眼镜」这种新奇玩意,头一年的军政过后,台北逐渐出现游乐场与戏剧表演场所,大稻埕与艋舺在1899年开始有商人巡回放映「西洋演戏大幻灯」活动影戏,不久北门街十字馆剧场即引进爱迪生发行的《美西战争》等影片放映,电影逐渐成为剧场空间之中一种崭新的娱乐型态。
本书从现代电影发明之始为起点,论述台湾电影自1895年到2017年的进展与沿革,针对过去史料阙漏的部分,透过历年来各界业已整理出土的新资料,此次重新梳理,运用视觉图解方式去芜存菁、引人入胜,看见台湾电影史迹的重要历程,让电影在台湾发生之种种故事与情节再度一一搬演。
本书重点 1.自从电影发明以来,电影可说是近代娱乐效果最强大的媒介之一,百年以前电影传入台湾后,由于影响层面广泛,除了休闲娱乐,且被不同政权当成治理的的意识形态工具,直至今日,随着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的成功,电影也成为娱乐经济的主要金鸡母。台湾电影随着世界潮流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可说台湾近代文明发展的缩影,因此在台湾史上电影主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台湾电影虽处处受管制,但一方面与各时代的社会发展仍然有脉络可循。解严后台湾也因为多元文化的基础以及世界经济市场的变动,让台湾电影有复甦的机会。台湾电影走过百年,伴随多少人喜怒哀乐、哭笑嘻骂,或者怀抱一个孵蛋的梦,电影与观众反应、票房之间,以及与社会的互相连结,值得一一纪录台湾的电影年代。
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述说百年来台湾电影兴衰起落,适合作为电影史的教材与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