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2017年暑假期间第三度到访AGS1健康宅,与台湾建筑物理方面的学者,一同感受这个创新绿建筑的性能。其运用地温能量的温度调节,还有空调换气及墙体窗户断热的组合,房子的室内温度与传统RC建筑差异大,在台湾夏天建筑耗能最大的是冷房负荷,能在这方面投入研究而且有实际的成果值得肯定。
志鹏是我主持「建筑节能与照明研究室」的博士生成员,入学程至今全心投入创新绿能构造的开发,并且取得发明专利实属不易。在强烈的使命感驱使下,此次与日本自然建筑业者共同推展台湾健康宅的观念,值得与大家分享其成果。
台湾近年来在绿建筑、智慧建筑已经具备了基础与成果,但是在健康宅的定义、性能方面仍在起步阶段,鉴于台湾民众在健康建筑以及病态建筑及节能建筑等,缺乏这方面的认知与应用,深信本书具有供业者及民众参考的价值,谨此嘉勉。
周鼎金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工学博士(中国南京)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专任教授
推荐序 志鹏是我任职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所长期间,于台北科技大学授课的博士生,也是一个勇于挑战问题,创新技术与工法的建筑师。持续致力于改进建筑构法,并推广减法概念以达成节能减碳的绿建筑理想。执业期间尤其重视地域性环境特质,研发以被动式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与构法,对环境永续与节能减碳确有值得肯定的效益。
最近更研发完成的新一代住宅,以建置完整的地温绿能换气的机制,相较于一般钢筋混凝土建筑,确实有夏凉冬暖的适温环境,加上引用无毒装修,所建构出的环保健康住宅概念,确实值得台湾高温高湿型气候区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本书提供了健康宅的概念及案例,相信对台湾民众及建筑专业有所助益,故乐为提序,并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何明锦
中国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
前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所长
推荐序 台湾位处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加以海岛型气候,湿度特别的高,常常造成民众身体的诸多不适,而伴随都市化衍生的热岛效应又往往会与能源使用形成恶性循环,耗费更多能源,是以建筑的防震、防潮、节能减碳与营造宜居住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为深耕绿建筑发展,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城市与绿建筑政策,这些都是期待国人未来能顺利因应全球暖化及都市热岛效应带来的挑战。
欣闻本校设计研究所博士生刘志鹏建筑师于进修期间,对病态建筑学之居家无毒装修、健康住宅的领域有更为深刻的体认,乃庚续过去对于防灾建筑构造为主轴的产品心得,进而再聚焦于适合台湾潮湿气候、低耗能的健康住宅研发,而获得了绿能建筑构造的发明专利;依据其论述了解该项专利具有防震、防台、防火、隔热与不反潮的工法性能,以及获得能结合自然地温、窗户断热与无毒实木装修的省能验证。刘建筑师《健康宅在台湾》一书的出版,除了结合其研发的专利成果,阐述建筑节能及绿建筑改造设计的基本观念与技术,更希望能提供台湾民众了解在传统RC钢筋混凝土建筑之外,还有健康住宅的新选择,以改善恶化的住宅环境,创造舒适健康与优质的居住空间。
刘建筑师术业有专攻,对国内减法绿建筑与健康住宅的规划、设计、工程监造与施工管理等作业之实务经验与理论研究至为用心,刘建筑师将其多年研发心得出书,感佩之余,特以此序推荐之。
彭光辉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博士班教授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
推荐序 在台湾有很多建筑先进、教授们专精于绿建筑、永续建筑的研究,而我在台北科技大学的健康环境研究室,只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本质,不断深究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过程如何扣联人体健康的关系,慢慢发觉所谓第三层皮肤(建筑躯壳)与内在空间环境,也与人体的皮肤与体内环境连结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因此,在谈温热潮湿气候的设计作为时,应不仅需要隔热更要控湿,不仅需要冷气更要换气,才能回归建筑为保护人之遮蔽体的基本定义,然而身、心、灵的健康才能得到免疫与长寿,人类不应该建造会危害身体健康的建筑或室内空间,因此在2006年毅然在建筑领域启动了对健康建筑的探索与研究。
这本书是志鹏在北科大设计学院博士学程中,主修了健康建筑环境学,认知空气品质及病态建筑的专业知识,在实务实习课程中转化为「AGS1绿能建筑构造」的操作,且申请获得了发明专利,可谓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务有效整合的成功案例。
AGS1也是我多年量测的室内空气品质中,少数能在新装修完成即达IAQ(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值以下,数据显示出AGS1确实是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及採用了正确的室内装修材料与组构方式,才能拥有非常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台湾民众或业者过度以加法的观念来装修居室环境,造成病态建筑的问题相当普遍而严重,且一般民众缺乏空气品质与空调设备维护的观念,此次志鹏能将多年开发健康宅的实务经验,与日本自然建筑业者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案例相互结合,对台湾发展健康宅具有极大的贡献。
书中更着眼于「防潮湿建筑技术」的内容,确实台湾气候问题的主因在于过度潮湿,而高湿度又与通风换气在空调运作上彼此牵制与冲突,要能妥适处理并非易事,然而好的通风对流、开放式橱柜设计,加上专有除湿储藏空间与运用地温间接调湿的配套方式,确实是有效而节能的做法。
志鹏在学期间虽然公司经营忙碌尚能积极写作有成,在此给予特别祝贺。
邵文政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博士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专任副教授
推荐序 贺喜《健康宅在台湾》!
很高兴看到《健康宅在台湾》出版了,这是建筑师刘志鹏继第一本《幸福绿好宅》、第二本《减法绿建筑》之后的一本落实在技术与材料并结合升级的健康宅,更重要的是在本土台湾实践有成,所以名之为《健康宅在台湾》。
大家都认识志鹏致力于绿建筑及减法的推动,而这第三本的「健康宅在台湾」更是结合了日本栋匠株式会社的技术与经验,同时透过雅致健康宅的实务案例,在这本「健康宅在台湾」有详尽的叙述,让大家了解台湾也可以落实执行健康宅。
过去在台湾讨论健康建筑的建筑设计专业很少,反而是由医学界的江守山医师率先撰写「别让房子谋杀你的健康」,揭示建筑的健康和人的生活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提醒大众别让房子谋杀你的健康,以一个建筑专业的角度审视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危言耸听,反倒真有震耳之惊。
而我从结识江医师体会健康建筑的重要性外,再从已故的栋匠前石川毅会长处学会健康建筑的真实制作技术,同时与侯玫君董事长引进台湾后,同时推荐给志鹏共同弘扬发展,在台湾进行本土健康宅的实践。
因缘际会得到栋匠已故石川毅会长及现任石川忠幸社长的全力支持,这段期间双方频繁往返日本-沖绳-台北,实际参访栋匠木材生产的森林到加工的洁净能源利用的木工厂,及一贯作业的设计公司及整合的材料设备大厂有:大金空调、Panasonic、YKK、TOTO等品牌大厂共同研发以期达到节能、绿色、健康的超高标准,也支持我提出的建筑5.0(被动式建筑)、6.0(健康建筑)同时也准备发展建筑7.0(智慧、绿色、健康建筑)。
台湾湿热的气候条件,相对于健康宅的要求和施作更需要多方调节和协调,本书中阐述了相当篇幅的实务介绍,分别从台湾常见的别墅住宅群、透天连栋、及公寓的特性分别就其特性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图表的详细介绍,并从共通性的规划设计乃至于室内小至橱柜的考量都有图说的示范,脉络清晰易懂好读。
至于目前建筑必引用的科技设备亦多有介绍,但基本仍以回归健康宅的初衷,从日本栋匠的经验到台湾的实践,施工过程的图文说明范例清楚,所附平面图亦附有尺寸。
日本栋匠株式会社在台湾宜兰及屏东皆有实务经验,对台湾的气候有高度的体验,由其经验传承及技术指导的雅致健康宅在本书中亦以桃园的案例介绍其施工过程,堪称是一本对台湾本土健康宅的最佳示范大家都知道建筑不是房子而已,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健康的建筑是生活全面性的居住和生活的空间,期望大家在分享了志鹏的《健康宅在台湾》也能借镜追随力行,让台湾的住宅都是健康宅!
陈光雄
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
Professor Hans Hollein高级建筑研究所
圆境生态绿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推荐序 蒙志鹏兄不嫌弃,这是第二次为志鹏出书写序了。能分享志鹏兄的文采与有荣焉之余,更羡慕志鹏兄在繁忙的公司经营和北科设计博班的学术钻研下,还能不断的腾出时间写作,除了敬佩刘兄的时间运用之外,还佩服他的才华,让我妒忌的是刘建筑师算是北科设计学院博士班的才子,文采飞扬、辩才无碍。这本书是志鹏兄出的第三本书,书名《健康宅在台湾》,顾名思义是研究住宅如何才算是健康,即是一幢健康住宅的基本条件为何,住宅的外在环境与内在条件如何搭配调适。这本书应该从两个层面去看待与反思的,一是人如何能住得健康,活得快乐,也就是找到健康的硬体环境安适的生活下去,而不是懵懵懂懂的在有害环境下不明不白的牺牲了健康。另一层面谈的是建物本身如何健康的续存下去,譬如,不要长白蚁、不要发霉的墙面、不要渗水等等,这本书几乎是健康宅的指南,也可以是建筑系学子的教科书。拥有自己的住宅是华人的价值观,华人一辈子的奋斗就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当拥有的住宅却是对自己健康不利或者消耗能源的住宅,真的情何以堪。眼前看起来住的是金碧辉煌的豪宅,可能内部格局与维生系统都是不合乎科学的条理,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本书的启示正是让我们摆脱不良住宅的恶梦。
我虽然不是建筑界的人士但跟建筑是脱离不了干系,因为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是注定被建筑框着走,室内设计只是装修或装饰,并无法改变建筑的本质。我十分同意刘建筑师对建筑指标的看法,本书所提及的健康宅指标1.光;2.空气;3.水;4.音;电磁波;5.维生;6.虫害;7.进化。尤其第7项我认为尤为重要,不结露反潮壁板体构造。再好的室内装修碰到墙壁反潮经年累月再好的材料也会腐烂,尤其会造成地面或墙面的水渍,这是室内设计的梦魇。
认识志鹏兄届四个年头,他为人做事专注,大事有策略,小事有计画,在工作繁忙之余却还能抽出时间将理念诉诸于文字,能利用流畅的文字,让志鹏兄的环保建筑与健康住宅,让国人认同。生命是美好的,如果健康无病,一切愿景都可能实现。套用民间的顺口熘,「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要过好日子除了命和运之外,另一项重要的事物就是风水。以现代人的观点风水就是住宅的好坏,好的住宅似天堂,坏的住宅似牢房。刘建筑师写这本书就在积阴德,刘兄在博士班也将毕业,志鹏兄的好读书也是同学及学弟妹们的榜样,今天好风水、积阴德、好读书都给刘建筑师包了,自叹不如。祝福因这本《健康宅在台湾》为社会带来健康,为志鹏兄带来财富,为读者带来平安。
王永宁
迪医集团执行长
104年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杰出校友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华夏科技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中华产业创新竞争力协会理事长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EMBA菁英会理事长
雅致住宅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顾问
作者序
踏出台湾健康宅的第一步
刘志鹏 建筑师 我在2012年的2月出版了《爱,幸福绿好宅》这一本书,陈述台湾钢筋混凝构造的安全、环保问题,同时也完成了住宅六代工法的开发,但是在一位业主反映了夏天墙壁隔热虽好,但是室内温度一样很热,并没有改善舒适的情形,我便再投入四年的时间,详实研究了台湾的气候特性与影响居室舒适温度方面的课题,因为这个疑问,让我启动了台湾绿建筑及绿建材观念全面性辩证的动机,这甚至包括了标章与体制方面的问题,后来在2015年的11月,我出版了《减法绿建筑》一书,将这些辩证的问题与探索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同时将住宅的发展课题延伸到健康宅这个向度。
我在台北科技大学博士学程的进修期间,接触到病态建筑学领域,对于居家无毒装修、健康宅的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后,我从防灾建筑构造的产品主轴,进一步聚焦在适合台湾潮湿气候、低耗能的健康宅,在由四十位股东所组成的雅致住宅事业三年的投入下,完成了七代工法及创新「绿能建筑构造」的发明专利(证号:发明第I604166号),除了具有防震、防台、防火、隔热好、不反潮的六代工法性能外,更结合了地温绿能、窗户断热与无毒实木装修,让建筑空调耗能节省达70%外,经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健康研究室的验证,有着最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成果。
2014年雅致住宅事业,经由台湾智慧绿建筑的推手陈光雄老师的引荐下,协助日本自然建筑业者栋匠株式会社及其台湾代理金钥匙健康宅工程,在屏东的住宅工程,因为双方配合的顺利,加上密切的互动,让彼此在健康宅的志业上相互交集,也促成了共同发展台湾健康宅的合作;虽然相较于日本健康宅的发展,台湾近年来才刚起步,在台湾民间普遍缺乏了健康宅的概念与技术下,就算是空屋率已达12%,但是人们在健康宅的需求将是可以预见的会逐年提高。
其实台湾的气候、经济、法规及营造工、料条件都与日本大不同,例如台湾保险业者所要求的防火构造问题,导致了木造建筑贷款火险办理方面的困难,台湾台风级数较大或是白蚁问题、居住习性方面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到台湾健康宅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台湾适切的健康宅应该会是什么样的型态呢?未来健康宅在台湾的发展状况又会是如何?
在2017年7月的一次聚会中,我在雅致AGS1与石川 忠幸社长及侯玫君董事长,商议了共同出版「健康宅在台湾」一书,希望能让台湾民众认识到RC钢筋混凝土建筑以外,台湾还有健康宅的新选择,可以来改善不良的住宅建筑现状。
这本书提供了健康宅的基本观念,台湾潮湿气候与防潮技术,由陈正宏建筑师整理了雅致自力造屋住宅服务说明的内容,里头包括了服务建议书、水电与室内、装修,预算、建照、工程监造与工程施工管理等作业,此外提供了日本栋匠健康宅及台湾雅致健康宅的介绍与案例,包括图说、构材、施工纪录及相关验证,希望能在丰富的图面资料及说明中,让大家充分的认识「健康宅」。
2017年的8月我第三次造访日本栋匠株式会社,参加了该企业七十周年的感恩祭活动,活动不交给外包单位处理,公司经营者放手让公司员工分工协力来筹办整个活动,除了房屋上樑的祭拜仪式外,木作DIY、造屋机械的亲职活动、餐食制作,相当丰富而具教育意义,团队成员与业主的良性互动,整个活动气氛亲切有活力又环保又自然。当天有1500位的业主参与了这场嘉年华会,这是台湾建设营建业者难以想像的情景,让我内心相当感动。
观摩日本企业经营,能将造屋服务到建立这样的文化,没有参加这个活动,是无法想像的,在台湾建设营造与买方业主的关系,普遍不会太好,永远存在着不信任,看看别人再想想雅致的经营之道,这是雅致团队需要建立观念并努力深耕的,能够服务打造人们安全温馨健康的住家,相信这也是台湾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作者序
健康宅之介绍(中译)
石川忠幸 栋匠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 从古至今,家,担当了替人们遮风避雨及守护人们防止受于外界的侵犯的角色。回朔至遥远的古代,原本栖息在洞穴里的人们也渐渐开始在树木上建造屋顶、墙垣,这些建筑产物逐渐演变成能够对抗外在剧烈温度变化的建物,而这正就是住宅之最初原点。为了要将体温维持在36℃的恆温,人体会具有调节体内恆温的机制,无论是将外在的冷冽空气吸入体内时,进食温热的熟食时,都不会因为外来因素而快速改变体温。然而,体外(皮肤)却无法像体内如此机能性地自动调节温度,并且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人类透过衣物等其他物品来调节体外温度。特别是因为环境温度及湿度之变化所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透过现今的学术研究可了解到,透过血管的连续收缩,将可以替人体带来维持体温的效果;但相关调节温度机能的体内器官如具有疾病时,将会诱发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相关心血管疾病,进而置身险境。
上天赋予每个人最公平的一个地方,便是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请试着用心盘算一天24小时内,我们处在家中的时间到底有多长?睡眠时间、在家中放松的时间、用餐时间……等,全部的时间加总后,已经近乎要长达12小时,这之中孩童、长辈、身体不适者,处在家中的时间几乎会超过12小时以上。人类一辈子的时间,有一半以上都会待在室内,可想而知,该场域对于人类是极具重要性的。人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都会在家中度过,然而能够舒缓人们在外面环境所承受压力的空间,无庸置疑的就是,家。外出工作、赚钱养家,这是古往今来从未改变的构图。一旦人们的健康受到危害等类似情形发生时,会造成人们无法外出工作,最终将陷入经济的困窘。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发生,住宅结构就显得格外地重要。
在各式物质之中,从进入人类的口腔中数量最庞大的物质也就是空气,我们能够透过无农药的有机认证来筛选我们所吃的食材,但对于空气却别无筛选方式可施。但至少我们所在室内吸取的空气品质,必须为空气泸净器所泸净后空气并且含有睡眠中身体于自然修复所需的重要物质。在过去,环境尚未被开发的时代里,地球曾遍佈绿野,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能轻松地获得新鲜的空气;如今,在工业化及环境开发兴盛蓬勃发展的时代,想要获取一口新鲜的空气却已变成多么艰困的一件事。PM2.5的空污以及含有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建材等就是最显着的例子。在日本,因先前VOCS所导致的病态建筑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之案件频繁地爆发,虽然因应社会需求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台湾「卫福部」)制定出了一套量测标准,其实该套标准也仅只是将数值标准降低而已。
事实上人类更进一步的需求,像是温度、湿度的变化也必须设定出一套标准,将之变化限制在微小的合理范围内。举例来说,在幼儿的保温箱当中,箱内环境必须要维持在温度37℃及湿度50%的状态,将湿度保持在50%左右是最切要的条件。霉菌对人体所带来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当水分和空气中的菌体结合之后就会产生霉菌。换言之,湿度就是霉菌发生的根源。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唿吸道黏膜会变得容易沾黏菌体,因此将空气湿度维持于50%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湿度具有潜热性。潜热是物质在相变化(固态液态气态)过程中,温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因此相较起控制温度,控制湿度会耗费较大的能量。高温潮湿的台湾气候,必须使用最少的耗能来达到最佳的湿度维持。
为了要达到低耗能、高效能之维持机能,仅凭家电是无法达成的,但我们可以透过提高住宅所具备的性能(断热性、气密性、遮阳性),并借由高机能性换气系统的运作,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缜密地换气,即可使用最低耗能去执行室内温度与湿度之调整。然而,提升气密性能可以增加室内温、湿度控制的精密度,但为了严格把关室内所使用相关建材(VOC的产生量),建材所使用的天然素材即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此外,室内气流的流动性也对于居住的舒适性有相当大的关联性,由此可知,气流流通性也是设计环节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凡事皆为核心要点,但放眼建筑之全盘规划性,在所有事物上取得一个平衡点才是一个良好建筑所该具备的特点,各要点如缺少其一,则无法称为一栋合格的健康宅。人们常说财富买不到健康和时间,所以为了防止健康的恶化,我们必须有所相关的行动,开启您幸福人生大门,我们将之视为己任。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防止地球暖化等关议题上,如果能为美丽的地球尽一份心力,我们将会欣喜地付出。
健康宅的起源可以从我的祖母(82岁)说起,年长的祖母独自一人居住,为了要让独居的祖母能够健康地养老并且长命百岁,我们于1994年起着手进行健康宅的开发,耗时两年,于1996年完工了第一栋的健康宅。在此之后,我们不断地进行开发改良,时至今日已竣工了2000栋的健康宅,但我们还是不曾间断地进行住宅设计的改良及进化。2008年,我们开始进入日本离岛的沖绳县,至今已具有78栋健康宅的成绩,我们仍秉持改良及进化向上的精神,继续为沖绳县的人民服务。因缘际会下,2013年,接到了台湾当地的工作,对于初次海外事业的扩展,虽然日夜都感到不安,但对台湾人民特有的性格,却让我感到非常具有亲近感,并且在台湾的每一天我都感到非常的幸福。本人也于1999年开始入住健康宅,经过岁月的变化,透过亲身的体验,我能清楚感受到健康宅与一般住宅的差异性。这是本人透过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所实际体验到的感想。
作者序
健康宅的爱恋(中译)
侯玫君 金钥匙健康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因为做旅游业,年轻时我在日本住过二十几年,一直忘不了每晚抬头看见木天花板,往两旁层层堆叠有序,心胸开阔的疗癒了一整天辛劳的感觉。
还有一进门闻到满室芬芳桧木香,以及寒冷冬天,手脚却尽是温暖木头的触感。后来孩子大了迁居回台唸书,我找了顶尖的木工师傅,工班也用尽了方法,还是无法原味呈现,我当时在日本居住时身体愉悦的感觉。我才惊觉,日本建筑工法与人文精神真是有智慧,利用围绕着中央的大圆柱,一路精准榫接至屋顶,像极了挑高的一棵树,把两厅开枝阔叶般的打开,形成了一个像被大树包围的家。
这正是让一栋房子,彷彿有人的眼耳鼻舌身一样经典之处,那如同巧夺天工的优雅、细致处理,精算刚刚好的轻巧精炼,屏除了多余的湿度,注入了律动的换气能量,全室同一温层的舒适,连室内一棵十几年的树,都能绿意盎然健康的长到二楼栏杆扶手之上,让再度回到日本参观栋匠样品屋的我,与当时同行的建筑师友人叹为观止,于是才兴起了我与栋匠会长的一席话。
我跟栋匠会长石川毅先生说,请问您是怎么办到的?40年来我看到您始终如一,坚持盖健康会唿吸的好房子来造福人群,我除了感动之外,也好想向您看齐。我们认识也快三十年了,如果您对我足以信任,您愿意接受我的委託,让我代理栋匠的房子,也能在我的家乡出现吗?因为,我好想有一天终老的时候,有机会在台湾也能住上这样一栋健康会唿吸的房子啊!
没想到令我惊讶的是,隔天会长送机时就允诺我了,并在他去世之前积极促成了他对我的承诺,因此我感念至今,这一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关于健康宅的书而已,而是关于如何让更多人,因为住对了房子,而远离病痛延年益寿的书。也是为了纪念他,我愿意好好传承当时亲口听见与看到他的理念,用这份感恩的心情,用我也想爱台湾,用我自己能做到的方式,来好好回馈台湾这片土地。
我相信,爱无国界,健康也可以无所不在的日子,就要从此在台湾展开了,写至此处我彷彿看见会长在微笑了,我也微笑以报并双手合十的谢谢他~永远像亲人一般的朋友。
作者序
专业的BIM服务作业
陈正宏 建筑师 对于盖房子这件事,深深感受到,一般人在决定要盖一间自己能够参与造屋的房子,除了将自己的理想实现,圆自己及家人的梦以外,从规划、设计、选材、施工甚至到完工入住,很多的琐碎的事都要一一的讨论过,这个过程说起来其实是很辛苦的。
雅致住宅团队服务自力造屋,为了避免业界常出现的起厝按半价的窘境发生,我们建立了雅致住宅造屋服务标准流程,其中服务建议书的精神,就是在设计的初期,就可以依照我们的施工案例、经验,提供业主整个造屋过程所需准备的概算以及时间的规划,避免房子盖到一半因为预算问题而进退两难的局面。
雅致团队是台湾住宅工程界中,极少数成熟运用BIM处理作业的公司,而我是这个团队系统化建置的负责人,BIM(建筑资讯化模式)的运用,从早期的手绘到2D到现在的BIM运用,设计阶段因为可利用透视图与剖面协助沟通,3D模型能够清楚快速的解决业主对于空间没有概念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绘图平立面兜不起来的问题,当平面讨论出来了,立面图几乎也完成了一半,而且可以延伸到水电、结构,装修等项目及预算制作,工程进行时如果有图面变动相关资料也能连动的调整。
在工程上,传统的施工方式总是作错了再敲敲打打,这样不仅多花业主的钱,对于建筑物当然也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在使用BIM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作物件的冲突检查,因为这些时间成本几乎业主看不到,但是在案件的执行上,能有效的协助工程问题的及早发现处理。
在专案管理上,我们以bimAir进行系统化架构、标准化流程来达到专案合理控制。设计的作业过程中业主往往会想到什么就提出问题,在各个联系的过程都会被纪录,不会因为人员的事情多就忘记,透过事件的每一个个检核点,达到一个人的失误多人可以协助检查的优点。工程的变动透过bimAir管理资讯平台将所有事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避免各部门联络沟通不一致;工地即时性的工作管理及现场核对,工地人员需要掌握现场问题,现场拍照直接上传云端,内部人员透过照片再次检核工程问题及协助解决方案。
多数人一辈子可能就只会有一次的造屋经验,我也希望借由建筑专案管理系统及BIM资讯技术运用,在造屋设计、施工过程中,让每个业主都能快乐的完成自己的梦想,一栋温馨、幸福、安全、健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