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大全套书

质性研究方法大全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套书精选自本社已出版的学术书籍,请读者注意不要重复购买。

  本套书共八本:《质性研究的设计》、《访谈研究法》、《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焦点团体研究法》、《质性研究的视觉资料运用》、《质性资料的分析》、《对话、论述研究法与文件分析》、《质性研究的品质控管》。

  1. 质性研究的设计

  本书是SAGE出版社「质性研究方法大全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这一套丛书总计有八本,针对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提供最广泛而且最深入的介绍。

  本书针对如何策划出有效率的研究设计提供广泛的指导,乌文.弗里克深入探讨设计质性研究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包括形成研究设计、挑选合适的策略、概念架构以及资料来源、以及资料的蒐集与分析。除了讨论诸如质性研究之资源等实务问题外,本书还将涉及诸如质性研究之质性等方法论议题以及伦理上之议题。不同于本丛书其他着作只针对特定质性研究之研究设计作讨论,本书加入了比较性的观点。比方说,本书对于抽样之讨论牵涉到不同的层次(族群、地点、文件或内部资料、访谈等等层次)。本书还强调如何从比较概括性研究兴趣与个人或政治背景,进而进展为研究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工作所需之资源与门槛也是本书关注之议题。因此,在使用本书时,读者可搭配这一套丛书中的其他七本,作为对于质性研究方法的整体介绍的一部分,读者更可以独立使用本书,作为设计质性研究的入门。

  2. 访谈研究法

  访谈是质性研究收集资料的重要取径,本书根据可瓦里先生(Steinar  Kvale)长久累积的访谈经验,细致地讨论访谈会遭遇到的种种处境。本书触及如何做访谈、学习访谈的技术,以及关于访谈的知识论、伦理等议题。在对访谈有基本的认识后,更进一步地详述完整访谈研究过程的步骤,从最初的研究发想,到最终成果发表,除了指导如何利用访谈来收集质性资料外,亦探讨访谈后的分析阶段。本书章节包含访谈研究简介、访谈研究规画、进行访谈、访谈誊本制作、分析访谈、提升访谈品质等主题,内容深入浅出,带领读者按部就班一步步深入探索访谈方法,是初学者最好的入门指南。

  3. 民族志与观察研究法

  本书可以与该丛书的其他部分共同使用,以提供整体性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也可以独立阅读,作为进行民族志和观察研究法的入门书。本书内容涵盖作者精心挑选的个案、观察、访谈以及录音资料,并考量到伦理议题,透过民族志的田野工作与观察研究法,引介读者进入取得研究资料的实务世界。

  4. 焦点团体研究法

  本书可以与该丛书的其他部分共同使用,以针对质性研究方法提供整体性的介绍;也可以独立阅读,作为进行焦点团体研究的入门。焦点团体研究向来系社会科学中十分受到欢迎之搜集质性资料的方法。本书提供实事求是的建议,帮助读者规划并组织成功的焦点团体。作者探讨了使用焦点讨论的优缺点,并且展现出如何能有效地搜集并分析资料。

  5. 质性研究的视觉资料运用

  本书主要阐述视觉资料的运用、分析视觉资料的方法取径、田野调查实例与最后的呈现方式。在质性研究中,视觉资料除了提供立即的感官冲击之外,其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往往成为研究分析中所特别关注之处。本书在简要介绍视觉资料的历史沿革之后,为研究者与读者提供相关论述、术语解释,并实际阐述质性研究採用视觉资料时可能遭遇的问题,以及必须深入探讨的相关议题。研究者所选择的方法取径,将产制出不同的分析角度与观点,本书简要地摘述例证,并分别探讨静态摄影、电影与纪录片等不同媒介所产制的影像内容,进行系统性比较与论述。当视觉资料再现某些议题时,往往隐含许多肉眼无法立即辨识的议题,研究者在产制或创造视觉资料时,必须时时反思,而观者在解读视觉资料时,更应明辨这些资料所隐含的概念与观点。

  6. 质性资料的分析

  《质性资料分析》说明了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该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分析工具,以及在分析概念性以及具有主观性的质性资料过程中,研究者所会遭遇到的独特挑战。作者在书中呈现了质性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资料蒐集、编码与分类,对于不同类型资料例如传记、叙事的分析方式、如何利用图表对资料作比较性的分析、发展主题性编码与资料分类,以及最重要的,电脑程式在质性资料分析上的应用。

  作者强调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不同处在于,资料蒐集与分析的不可分。研究者应该在资料蒐集的过程中,借由撰写各种笔记、备忘录,以及研究日志,以期在资料蒐集的阶段就开始对于编码概念的发想、与其他研究者互相交流协助;持续的撰写能够帮助研究者确立资料蒐集的方向以及适当的分析架构。作者并且提出在质性资料分析与研究报告的呈现上,研究者必须要思索的研究品质与伦理议题。适当的匿名化以及质性资料保存的正确方式,是研究者保护研究对象、提供后续研究资料的责任与义务。

  7. 对话、论述研究法与文件分析

  雷普利(Tim  Rapley)所主笔之《对话、论述研究法与文件分析》(Doing  Conversation,  Discourse  and  Document  Analysis)为赛吉出版社「质性研究方法大全」此一系列丛书中第七本。该丛书总计八本,对于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提供最广泛也最详尽的介绍。本书则是将此种关注的焦点,扩展到与分析对话有关之不同类型的资料。在本书中关注的焦点包括现有之资料,记录日常对话,以及追溯论述的踪迹。因此,对于所谓实务的议题,包括诸如建立档案、誊写录影资料、以及如何将此种探讨之资料类型加以分析其论述等议题,尽管在本系列其他单册中关于访谈、焦点团体等涉及对话的讨论中均有所着墨,但本书将提供格外深入并且有系统地介绍。特别是引领读者了解这些研究方法对于处理社会科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实用性。作者逐一罗列出在搜集与分析这些类型资料时所可能面临之特殊挑战,以及特别相关的伦理议题,内容广泛,相当具有可读性。

  8. 质性研究的品质控管

  品质议题对质性研究而言相当重要却经常遭到忽略。《质性研究的品质控管》一书旨在探讨如何定义与评估研究品质的问题。作者检视了在教学、计划、评估和出版质性研究时,应该如何辨别研究品质优劣的方法。他先从如何处理研究品质的问题开始谈起,包含各种标准、效标、审核表、指导方针与策略。接着论及多种三角交叉验证法的概念,涵盖方法论的、民族志的、量化及质性研究中的三角交叉验证法,并举实例说明如何使用它们来控管研究品质。此外,作者也谈到品质、创意和伦理议题的关联性。最后,以探究研究过程与透明度来总结这一连串的讨论。本书可以与赛吉出版社《质性研究法大全》系列丛书对照使用,也可以作为专书独自运用。相信对于任何参与社会、健康、商业与教育等研究领域的读者来说,阅读本书皆可获益良多,从详实的阐述中学习到各种实用策略,大力提升读者分析与改善质性研究品质的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佛利克(Uwe  Flick)


  德国柏林应用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教授。专长在质性研究方法、实证社会研究法,研究领域包含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社会再现、日常生活的技术变革,另外还有老年学、医疗、照护、社会心理学等。出版多本质性研究书籍,其中《质性研究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一书,是该领域的重要着作。

可瓦里(Steinar  Kvale)

  丹麦奥胡斯大学(University  of  Aarhus)教育心理系教授,并于赛布鲁克学院(Saybrook  Institute)兼任,同时担任奥胡斯大学质性研究中心主持人。可瓦里出生于挪威,毕业于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毕业后于海德堡大学继续进修,当时便已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参访过匹兹堡迪尤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  Pittsburgh)、卡罗敦西乔治亚大学(West  Georgia  University,  Carrolton)以及和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  Norway)。可瓦里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诠释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的辩证,曾研究过的主题为考试和评分制度等议题。研究经验丰富,对质性研究尤有专精,曾编辑《质性研究的效度议题》(Issues  of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1989)一书。

Michael  Angrosino

  一九七二年取得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人类学博士(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一九九九年取得圣玛莉森林学院(Saint  Mary-of-the-Woods  College)牧会学(Pastoral  theology)硕士。一九八二年迄今于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人类学系担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身心障碍、公共政策、世俗社会中有组织的宗教、多元社会中之种族认同、符号互动论、心理人类学、民族志、口述历史、生命史等。

Rosaline  Barbour

  丹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公共卫生与基层照护学系教授(Professor  in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  ),并兼任丹迪大学「肥胖症研究团队」(The  Obesity  Research  Group)成员。其研究兴趣涵盖医疗与社会服务。参与编辑《戏弄神话:爱滋病以及知识的社会建构》(Meddling  with  mythology:  AID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并曾于诸多社会科学与医学期刊上发表着作。

Marcus  Banks

  现任教于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人类学、民族志电影、文化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等。着有《欧洲的心国族主义》(Neo-nationalism  in  Europe)  、《社会研究中的视觉方法》(Visual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种族关系:人类学建构》(Ethnicity:  anthropology  construction)

Graham  R.  Gibbs

  作者在大学时专攻数学并且在电脑公司工作,之后回到肯特大学取得哲学硕士以及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学士后学位。于1979年起在哈德斯非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任教,主要研究电脑辅助学习以及电脑在社会科学上的运用。

雷普利(Tim  Rapley)

  现任教英国纽卡索大学健康与社会研究所(Institute  of  Health  &  Society Newcastle  University)。其研究兴趣为医学实务与研究之经验研究,特别是找出、描述、并了解医疗与研究工作中那些属于日常生活中视为理所当然的层面。其研究论点强调,相对于人们口头上的主张,人们实际上的作为更能提供独特、切合实际、而又合适的解决之道。其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民族志研究方法与对话分析、社会科学知识之社会学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