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兼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农村阵线前理事长、惜根台湾协会理事长。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学士及硕士、美国德拉瓦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政治学系硕士、都市事务及公共政策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政策、都市计画,及第三部门等。强调沟通实践及行动参与,认为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需要有蓬勃发展的公民社会。《土地正义:从土地改革到土地征收,一段被掩盖、一再上演的历史》获得2017年文化部图书金鼎奖。
Beck的《风险社会》(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指出,当代高科技社会存有非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包括各种环境污染、核子辐射与灾变、生物科技、医药用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的风险,与传统工业社会所认知到的风险不同。Beck 的风险社会定义:「一种有系统必须处理来自现代化本身产生的危害和不安全性」(Beck 1992: 21)。顾忠华与郑文辉(1993)分别从情境、追求、理想与生活动力等四面向,比较了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差异(请参见表0-1)。他们指出,工业社会对于「平等」价值的肯定以及着重于个人正面利益、物质生活及社会福利提升的追求,反面来说,就是对于财富分配的「不公平」集体焦虑是工业社会本质。然而到了「风险社会」时代,必须加入对于各种环境风险之忧心以及企求规避、免于风险之社会价值,反过来说,就是对风险分配「不安全」的集体焦虑,变成了「风险社会」的本质。但这并非可以推论风险社会的特质只担心「不安全」,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阐释,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其实是系统性地「不公平分配」给社会中的强、弱和富、贫的个人、群体、阶级和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