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bbas Kiarostami
图书标签:
  •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伊朗电影
  • 电影理论
  • 电影导演
  • 艺术电影
  • 电影
  • 文化
  • 访谈
  • 纪录片
  • 独立电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也许影像会随风而逝 但诗意终将生生长流

黑泽明、高达 高度推崇的导演,
阿巴斯一生导演历程与人生之路的珍贵总结
一部兼具美学与实用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我喜欢半完成的电影模煳的样子。我喜欢模棱两可。我是一个要求观众比平时看电影做更多努力的导演,希望观众在暂时的困惑中思考,通过那样做来表达他们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一路走来失去了一些观众。对我来说,电影是为了引诱人们去看,去提问,并努力把电影视为一种不仅仅是娱乐的东西。」

  用电影写诗的人

  你/妳看过阿巴斯任何一部电影吗?
  樱桃的滋味,橄榄树下的情人,风带着我来,生生长流,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爱情对白......
  截取其中任意的画面,它都会是一幅诗意充满的摄影或画作。

  阿巴斯,这位曾获得坎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出版过多本诗集及摄影集的伊朗导演,
  自始至终都在把他从这块土地上、週遭人物身上,或说就是从生命本身感受到的「诗性」,
  透过故事及影像,诠释交融进他的电影创作当中。
  他屡屡强调,电影,如同诗歌及画作,必然都是艺术。

  所谓诗,所谓艺术,特色即是,它总是开放式的,
  给人一个探索的入口,却不止一个出口,且永远没有句点。
  这些同样会在阿巴斯的电影中出现:
  有时候观者甚至必须暂时按下停止播放键、必须暂时起身离开座位,
  你已然随着内心低回不止,需要时间空间让情感找到你自己的出口。

  从1970年代开始,一直至2016年离世之前,阿巴斯一直在用他的电影写诗,
  他也从1990年代开始十几二十年,在世界各城市开设导演工作坊,传递他的电影诗哲学。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这本书正是从这近二十年横跨伦敦、奥斯陆、纽约、马拉喀什等地一系列的工作坊对话浓缩而成,
  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本关于电影也关于阿巴斯本人的书。
  每次的工作坊只有七天,也成了书本的七篇结构,连理成一位导演七十七年的生命经验。

  书中谈为什么要读诗,为什么要看电影,谈生命即诗即电影,
  也谈故事的发想,谈画面的有效性,谈行动的必要性,谈掌镜,谈数位摄影的启迪,
  甚至触及阿巴斯电影向来特有的主角为非职业演员:
  一旦启发了这些本质上是在饰演自己的外行演员,会得到最令人讶异的演出成果。

  行文之中,也融进阿巴斯几乎每一部电影的拍摄片段,成了一篇篇珍贵的电影纪事:
  拍摄《爱情对白》一片,导演特地找来一位本业为歌剧演唱的非职业演员作为男主角,
  冀望他能为太专业的女主角茱丽叶.毕诺许带来影响: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创造新的挑战,
  却未料到结果超出期待:毕诺许以一种反向方式让这位非职业演员男主角擦出了光亮。

  阿巴斯在2016年离世,同年金马影展以致敬之举规划了导演特展。
  阿巴斯相信,电影如同小说一样,一旦影片完成了,就脱离了原创者,
  它的生命接下来是由每一位观影者自行完成,自行诠释。
  阿巴斯的死因此不会是一个句点,他留下的二十多部电影作品都会是个起点,
  将有无数观影者循着他留下的线索,自己进行侦探式的观影经验,自己来到各异的出口。

  做过书籍设计、拍过商业广告,最终成为电影导演,
  一位非科班出身的电影史神话。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电影书
  #它是电影技术宝典,从创作动机、拍摄技巧、演员和资金筹备,一次解说好电影诞生之谜。
  #它是观影指南,让你摆脱操控,真正找出电影中的玄机。
  #它是阿巴斯对于电影和人生的珍贵总结── 一部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电影沉思录

  在这本书中阿巴斯将告诉你

  电影是什么?──
  #电影只不过是虚拟的艺术,它从来不按照实际的样子描绘真实。
  #拍电影总是包含着某种再创造的元素。每个故事都含有某种程度的编造,因为它会带着拍摄者的印记。它反映了某种视角。
  #每个电影人都有自己对于现实的诠释,这让每个电影人都成了骗子。但这些谎言是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人性真实。

  如何拍电影?──
  #我从未受过任何正式的电影训练,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当我作为电影一份子起步时,我并没意识到这个行业如何运作,这意味着我不害怕。
  #太多人花费了四年来学习可能用四个星期就能消化和理解的东西。我总是认为最好的电影学校是你自己建造的那一座。

  什么是诗意电影?──
  #当我谈论诗意电影时,我是在思考那种拥有诗歌特质的电影,它包含了诗性语言的广阔潜力。它有稜镜的功能。它拥有复杂性。
  #它像未完成的拼图,邀请我们来解码讯息并以任何一种我们希望的方式把这些碎片拼起来。

  ⋯⋯以及所有,关于电影、观影、诗意、人生等问题的思索方向。

名人推荐

  推荐人=

  侯孝贤、房慧真、刘梓洁、魏德圣、郑有杰  ──共同推荐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高达 导演

  阿巴斯是罕见的对于世界有着特殊认知的艺术家。──马丁.史柯西斯 导演

  当阿巴斯温和地指导我们时,他最终让我们每个人找到通向我们自身真理的道路。──麦克.李 导演

  阿巴斯的电影总是简单、缓慢却充满生命的韧性。──魏德圣 导演

  原本我以为只是要读一本书,没料到读完后,像是上了一学期的专题课。
  读着,彷彿我也是座下学生之一,迷惘有时,懒散有时。
  而阿巴斯示范与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热情与纪律。
  ──刘梓洁 作家、编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阿巴斯.奇亚洛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1941-2016


  着名导演、诗人、剧作家,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阿巴斯的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最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极简且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受到黑泽明、高达等电影大师的一致推崇。电影代表作有《樱桃的滋味》(1997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9年卢卡诺影展铜豹奖)、《橄榄树下的情人》(1994年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影片)、《风带着我来》(1999年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爱情对白》(女主角朱丽叶.碧诺许以此片获得2010年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员)等。一生拍摄二十多部电影、并着有多本诗集、摄影集的阿巴斯,于2016年离世。

译者简介

btr


  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评论人。出版有《迷走.神经》《迷你》《意思意思》等。译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及《冬日笔记》等(以上着作皆简体中文版)。
 

图书目录

前言
沙漠里的人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译后记
 

图书序言

前言

  每个独立导演都乐于认为他或她是独特的,而我们中不少人可能的确是,相当不少。但没有人比我的好朋友阿巴斯.奇亚洛斯塔米更独特了。

  作为我们所有人中的最伟大者之一,他是极简主义史诗的先驱和大师;是有远见的人,把人性电影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纯度;是害羞的老师,谦逊地让我们领会深刻的真理,那闪耀的洞察力令人目眩;是卓越的挑衅者,极具煽动性地宣讲他的思想和方法,它们如此惊人,你很可能会吼叫起来,尽管是以一种欢快的方式。

  阿巴斯智慧的片段和来之不易的洞见遍布于这本启发灵感的书中,如同布丁上的李子。无论是私人的、实用的、职业的、幽默的、情感的、哲学的、艺术的还是技术上的,它们对于有抱负的电影人而言皆极为有用。但当阿巴斯温和地指导我们时,他最终让我们每个人找到通向我们自身真理的道路。因此,这本书一定能成为电影文学的奠基石。
 
──麦克.李__英国导演

编序

沙漠里的人


  在过去二十年里,阿巴斯.奇亚洛斯塔米——拍摄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的情人》、《特写镜头》、《樱桃的滋味》、《随风而逝》《十段生命的律动》、《希林公主》、《爱情对白》 和《如沐爱河》的伊朗电影导演——经常出现在电影节和校园里,他在那儿与青年电影人一同密切工作,引领他们和他们的案子,让他们带着摄影机出门,然后放映并讨论拍摄成果。本书由十多年来一系列工作坊(伦敦、马拉喀什、波坦察〔Potenza〕、奥斯陆、纽约、钖拉丘兹〔Syracuse〕)的笔记拼合而成,与之并置的是与阿巴斯多次谈话时积累的材料,有些在他德黑兰的家里,有些是在工作坊课间休息时记录下来的。

  阿巴斯知道,作为学生,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与我们彼此之间学习到的一样多;制作一系列作品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错综复杂的导演工作的最佳方式是身处于那种环境下,与一群热切的、有创造性的、乐于接受的及有纪律的人共同努力。在最好的时候,他的工作坊就是这样的地方,想法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发展,短片可以迅速完成。没有直接的说教。相反,团队(最好有一定经验)组成了,培育出多样的观点和包容性,经历了一连串朝向未知的飞跃。正如在这些现场授课中所做的那样,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在相对较早时便发生,因为正是在最初几天的互动中,想法来得更多更快。一旦定了某种基调,形成了某种节奏,学生们便被派出去进行课外拍摄,实施工作坊里产生的想法,最终形成成果。随后是批评和议论的环节,这时阿巴斯——通过一名翻译,描述他或许会如何做——帮助我们清洁隐喻的眼镜,以崭新的视野开展未来的工作。

  毫无疑问,这一切以前都有人做过,某个具有相似专业水准的人,或某个同样熟练、有魅力的导演做过类似的事情。我决不会强调阿巴斯的工作坊是唯一的,也不是说他提出的想法或解释的方法有多特别。但直截了当对人们而言总是新鲜而令人振奋的,值得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清晰表达(如何与某些学生的一腔热诚争论呢?),阿巴斯的方法令人难以抗拒。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赞赏之处:他的视野,摆脱条条框框的决心、热心和自给自足,宁静、神祕的特质——漫游者,沙漠里的人——以及不会变化无常的个性。所有这些特质完全适合我,帮助我与生命中某些无形、无限的东西重新建立联系。而谁又不羡慕阿巴斯如此深入地投入自身的创造性中——性情和地域仁慈地让他隔离于世,然而他是那样多产——以至他很少被其他艺术家、导演、理论家和评论家所触动?这是一个只能做自己的事的人,他可以对他者不理不睬,满足于独自度过余生,处理他大脑里的内容。

  同样迷人的是他作为艺术家的敏感和作为导演的技巧。手法敏捷熟练,阿巴斯的电影那表面上的简洁很有欺骗性,掩饰了编排上复杂、错综和精确的设计。他的作品背后的大胆观念和技术成就 几乎从未立刻显现,这意味着这些电影可能显得随意而不加控制,有时甚至业余。再看一次他近乎隐形的过程,更仔细地看他的电影——从虚构到非虚构缓慢地来回切换——并伴随着这本书里的评论,你就会有不同的评价。我欣赏有人能够通过仅仅展示海浪冲击岩石——有三个蛋不加保护地置于其上——的画面,就教会我们所有人关于悬置这一关键概念所需知道的一切。观赏阿巴斯十七分钟的电影《海鸥蛋》,我们知道接下来有可能发生什么,但何时及如何发生仍悬而未决。在众多成就之中,阿巴斯的电影是动态的召唤电影,由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所驱策,卡缪一九三八年写的话总结了这种精神:「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说得少的那个。」

  我们这些参加了阿巴斯课程的新手和追随者——幸运地与阿巴斯一同旅行并沐浴在他的光芒中——如同玛琳.黛德丽 与奥森.威尔斯 共度时光后所作的回应:「当我和他说话时,」她兴奋地说,「我感觉就像被灌溉了的植物。」就在你认为对于眼下的主题再也没什么有趣的想法可说时,阿巴斯会说出一些有趣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接近某个想法,在它首次被阐述数天后回到它那儿,并始终加强着核心概念。在我加入工作坊期间,他像一个无尽的源泉,坚持以微妙的时机和口吻引导着他的思考。而且,在与我成为朋友的那些学员中,显然有好几个被逼上梁山,在极少数时候被要求自己破译一切。他们突然而震惊地面临一种做决断的需要,回答他们或许不会考虑、甚至出于困难而刻意回避的问题。通过回应这种情形,这些学生——受到阿巴斯课程的滋养——逐渐变得更有胆量,充满鲜活的欲望和野心,开始新的自我实现、自我探寻和自我意识。我发现见证这一切是那样令人兴奋,并期待着其他人也和我一样,包括阿巴斯,他也同样陶醉于他人的努力和成功。如同十四世纪的波斯诗人哈菲兹 告诉我们的,心中总是带着火并确保热泪盈眶,其余皆不足道。

  后面的内容并不是传统的访谈录或导演手册,更不是伊朗电影调查或阿巴斯电影研究。相反,这些文字是技巧和工作方法的精华,试图捕捉神祕体验的核心。这是一种建构、一种诠释,小心浓缩和过泸的片段,它们形成了某种方法论,以第一人称,从阿巴斯的视角书写。本书反映了对其讲故事的艺术方法、生活哲学及周围世界的主观理解,并详述了他朝向简洁的洞察力和审美取向。它是理论范式,是关于创造和电影意义的论文,表达了阿巴斯美学鉴赏力的各个面向。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系列实用的、围绕宽泛原则制定的路标。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导演麦克.李谈及他相信「你无法真正地拍摄或在银幕上展示这个创造性的时刻……你可以唤起它,你可以暗示它,你可以呈现图像的解释,但真正的创造本身是难以实现的,而我会说,严格地讲,是无法拍摄的。」这类事物,大概同样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尽管如此,这本书仍然尝试在文字间传达思考,以及阿巴斯作为导演、摄影师和诗人的创造性时刻背后的推动力。也许,我希望,有点神祕的是,它向读者要求阿巴斯——讨人喜欢地,令人敬佩地,以一种永远渴望和发现的模式——向那些观看他电影的人要求的东西,即让他们自己拆解它,按照他们自己的时间。就像他的电影,本书相较于回答问题,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它永远无法被认为是作出最后定论。

  阿巴斯作为工作坊领导者的形象在我脑中浮现。在义大利南部下雨的路上,透过飞驰的汽车车窗拍照。在每顿晚饭上分享红酒。散步,手里拿着摄影机,走上马拉喀什的山。一个冰冷的曼哈顿早晨,站着,面无表情,在一条偏僻街道上,剧组正在拍摄短片。有四段记忆特别难忘,每段都准确表现了令人好奇及印象深刻的特质:他灵敏的视觉及听觉,他的技艺,他表面上的宁静,拥有在其他人很少会想到去看的地方发现美好的能力。二○○五年伦敦工作坊期间,在南肯辛顿一间宽敞的房间里共度时光的某刻,当阳光射进窗户,他提醒我注意地毯上那奇异的图案,并说道:「多么非同寻常的影子!」那年稍晚些时候,在马拉喀什工作坊的一天下午,他希望放映他的电影《伍》给马丁.史柯西斯看,后者作为客座讲师短暂停留。在放映电影的房间里,有人用黑色的纸遮住窗户以阻隔光线。阿巴斯对效果不太满意,于是纸被拿了下来,他亲自上阵,首先从几英尺外研究窗户的形状,随后剪裁并折好了贴窗纸。当他最终把纸放上玻璃时,贴合完美。另一个工作坊,在纽约北部,七十五岁的阿巴斯讲述了四十多年前在布拉格度过的三个月。他为我背诵了市区电车广播里播放的通知,那是他听了好几个星期但此后再也没听过的东西,甚至到如今他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在德黑兰,我在艺术家的工作室度过了一个夜晚,望着阿巴斯盯着一台巨大的工业印刷机,正一毫米接着一毫米缓慢地将他的一幅摄影作品「发送」到世上。几小时后,仍然只完成了一半。修士般的阿巴斯坐着,专注地看着,沉默不语,看着画面不断滚向地面。关注过程对他而言,是一种冥想的方式。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从何处来?来自对他的电影、 摄影和诗歌(终有一天将完全能够纳入当代波斯诗歌经典)的迷恋;来自对阿巴斯「重新培养观者的凝视」的想法的兴趣;来自多年来对他的工作坊的热爱以及相应的兴奋感及奇妙的困惑;来自一种或许有点自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责任记录下这些有挑战性的、转瞬即逝的讨论;来自阅读一些对阿巴斯最有激情及洞察力的倡导者的着作时感受到的热情;来自对阿巴斯自己拍的《十段生命的律动》(10 on Ten, 2004)的不满,在全片的九十分钟里,他通过谈论电影方法行使了说教的冲动。在与他共度了那么多时间后,我觉得有更有效的方法来表现那些想法,这些想法的核心是他想对一般学电影的学生有帮助,而这也是本书的希望。

  最后还有三个想法:第一,任何钟爱阿巴斯电影,以及想进一步思考他的拍摄方法的读者,或许会对接下来的内容感兴趣。但要欣赏这本书,并不需要对阿巴斯的作品特别熟悉。其实,说得更远些,人们或许可以不太关注甚至不关注电影世界,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东西;第二,不停歇的、精力充沛的阿巴斯继续在拍电影,漫步,帮助世界各地举办工作坊,这意味着尽管这本书以一种完成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但它是个仍在进行中的项目;第三,沉浸在阿巴斯的世界里不仅需要研究他的电影,而且需要研究他抒情诗般的摄影和意象派的诗歌,这一过程揭示了三者之间令人信服的唿应,并揭示了他闻名于世的电影的源头:古代及现代波斯诗歌。因此在出版《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的同时,我们还出版了一系列可视为附录的出版物:《阿巴斯原创诗文集》的译本以及他编选的一系列波斯诗人——包括尼玛 、哈菲兹、萨迪 和鲁米 的诗。

  这本书是未经计画的三部曲的一部分,这个三部曲将探讨三位导演的工作方法及教育哲学(韦纳.荷索 和亚历山大.麦肯里克 是另两位),他们因寻求荷索所说的「足够的意象」而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阿巴斯总是寻找着不熟悉的东西,始终没有对我的计画太兴奋,尽管他还是仔细看了这本书的波斯文版,此时我相信他渐渐看见了它的价值和实用性,并毫无疑问地正式批准了它,以及我们的诗歌项目。

  这个计画得到了英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和帮助。摄影为神祕莫测的普莱斯利.帕克斯(Presley Parks)。感谢史黛西.尼赫特(Stacey Knecht)为文字润色。如果说我在工作坊的经历是本书最基本的部分的话,那么去伊朗旅行以及与阿巴斯在他家共度时光为这一百多页手写笔记增添了必需的资料。特别感谢德黑兰的可靠参谋奈津.法泽里(Negin Fazeli)如此引人入胜地为我们介绍波斯社会文化。在把本书翻译成波斯文时(与英文版同时出版),博学的苏赫拉布.马达维(Sohrab Mahdavi)为本书主题提供了重要评论。他的贡献及对于苏菲派词汇的知识巩固了整个阿巴斯计画。渊博的伊曼.塔瓦索利(Iman Tavassoly)为我打开了波斯诗歌的光辉世界,对此我深表感谢。与伊曼合译此书使本书改进良多。还要感谢阿巴斯,热情的引路者,他展示了一种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的电影教学模式,他是旅程中那个总是提着明灯的人。传神达意是智慧的成就,这种智慧绝不奢求持久。
 
  ──编者 保罗.克朗宁(Paul Cronin)

图书试读

谁会因为不理解一首诗而批评它呢?甚至「理解」一首诗是什么意思?我们能理解一首乐曲吗?我们能理解一幅抽象画吗?我们对于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门槛,在那儿理解模煳了,这时困惑来临。对于诗歌来说,无法期待即刻的、完全的理解。这种东西需要努力才能获得。
 
以电影来说,太多电影只是在灌输。观众被引领着不断期待清晰统一的讯息。他们消费而不思考,因而习惯于反对有开放式结尾的电影,反对我的这种电影。太多好奇的人似乎买了一张电影票后便失去了那种好奇心。出于习惯,他们不加质疑地接受提供给他们的东西——过量的讯息、命令或解释——而没有兴趣自己发现事物。他们希望能够直截了当地看一部电影并立刻完全理解它。如果有一个瞬间是模煳的,整部电影都会变得令人困惑。
 
我喜欢半完成的电影模煳的样子。我喜欢模棱两可。我是一个要求观众比平时看电影做更多努力的导演,希望观众在暂时的困惑中思考,通过那样做来表达他们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一路走来失去了一些观众。对我来说,电影是为了引诱人们去看,去提问,并努力把电影视为一种不仅仅是娱乐的东西。
 
*    ****************
 
在只允许一个版本的现实的那种电影里几乎没有什么尊严。一个希望作品被观众一致接受的导演,错在忽略了观众的潜能。个性和不同观点是我想从观看我的电影的那些人那儿获得的东西。一致的观点让人厌倦。
 
一部诗意的电影首先由导演、随后又在观众脑海里完成,因此我无意解释任何东西。如果观众看我的电影并以非我的意图诠释它,那么我们都从中获利,这时我会闭嘴。一旦一部电影完成了,它的创作者就应该让开。自尊的观众不会理会我对自己的作品说了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愿意自己看电影。他们为正在观看的人物和色彩、正在聆听的嗓音和声响注入自己的想法、信念、喜乐和厌憎。通过这样做,他们完成了电影。大部分观众拥有非常丰富且充满创造性的想像力,这意味着我不必做所有的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引人入勝的魅力,讓人聯想到電影中那些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以及導演如何在鏡頭下將其化為藝術。我對阿巴斯導演的作品一直都非常著迷,他的電影總是有一種寧靜的力量,能夠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本書的出現,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次與電影大師近距離對談的機會,讓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他獨特的電影哲學和創作理念。我還沒有機會仔細閱讀,但可以想像,書中一定充滿了阿巴斯導演對於電影藝術的深刻見解,他如何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如何運用鏡頭語言去表達情感,以及他對於電影的未來發展的看法。對於我這樣一個熱愛電影,並且對電影的內涵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為珍貴的寶藏。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他如何處理電影中的時間感,或者他對於「留白」藝術的運用。總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代表著一種對電影藝術的極致追求,我期待著能夠在其中獲得啟迪,讓我的電影觀賞之旅更加豐富和深刻。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電影充滿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最近偶然在書店翻到這本《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和誘人的氣息,讓我不禁想一探究竟。雖然我還沒有機會仔細閱讀,但光是書的封面設計,就讓我覺得相當有質感,那種簡約而帶有故事性的構圖,仿佛在預示著書中將會有一場場深入人心的電影對談。我對阿巴斯這位導演的名字並不陌生,他的電影總是有著一種獨特的節奏和細膩的情感,總能在平凡的生活片段中挖掘出動人的深度。想像一下,透過這本書,能夠窺見他創作的種種思緒,了解他如何捕捉生活中的靈光乍現,如何透過鏡頭去呈現人性的複雜與美好,光是這個想像就足以讓我期待不已。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通往電影藝術殿堂的窗戶,讓我能夠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理解那些令人魂牽夢縈的影像背後,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他如何處理兒童演員,或者他如何看待伊朗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這些都是我一直都很感興趣的話題。總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種下了一顆好奇的種子,我迫不及待地想用我的時間去灌溉,去發掘它所蘊藏的豐富寶藏。

评分

這本書的出現,對於我這樣一個在電影世界裡尋求深度與觸動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這個書名,就已經在我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它不僅讓我聯想到阿巴斯電影中常見的,那種帶著淡淡憂傷卻又充滿希望的基調,更讓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電影藝術的本質。我還沒有機會翻開書頁,但從書名和作者的名氣,我已經可以預感到,這將會是一場關於電影的深度對話,一次對電影創作奧秘的探索。我對阿巴斯導演的電影,一直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總能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最動人的情感,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不斷反思生命的意義。因此,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他創作的獨特視角,他如何看待電影與現實的關係,以及他如何用鏡頭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情感瞬間。我甚至可以想像,書中可能會有關於他如何指導演員,如何運用光影來營造氛圍的詳細闡述。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並且能夠帶來深刻啟發的電影入門。

评分

看到《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阿巴斯那些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畫面,那種樸實無華卻又直擊人心的力量。我一直覺得,電影藝術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夠透過虛構的故事,反映出真實的生活,而阿巴斯導演恰恰是這方面的翹楚。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了哲學意味,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了無限的想像。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一定會帶給我很多啟發。我猜測,書中可能會談論到他如何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如何構建電影中的人物,以及他對於電影敘事手法的獨特思考。對於我這樣一個熱愛電影,並且時常思考電影背後意義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就像是開啟了一個寶箱,裡面裝滿了關於電影藝術的智慧結晶。我尤其好奇,他是否會分享他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那些意想不到的困難,以及他是如何克服的。或者,他對於兒童在電影中的角色,是否有著特別的詮釋。總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電影大師,在藝術道路上留下的珍貴足跡,我期待著能夠在其中獲得更多關於電影創作的啟示。

评分

這本書的出現,對我而言,就像是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意外撿拾到的一塊溫潤的玉石,散發著溫和卻持久的光澤。我對阿巴斯的電影一直懷著一股莫名的親近感,那種不疾不徐的敘事,對日常細節的敏銳捕捉,總是能輕易地勾起我內心深處的共鳴。而《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這個書名,更是讓我聯想到他電影中常出現的,那種既酸澀又甘甜的複雜情感,彷彿置身於一場關於生命、關於藝術的深刻體驗。我還沒有機會細讀,但我可以想像,書中必定充滿了阿巴斯導演對電影語言的獨特見解,他如何從生活中提煉故事,如何運用鏡頭去表達那些難以言喻的情緒。或許,他也會分享他創作過程中的點滴,那些充滿挑戰與靈感的瞬間。對於我這樣一個對電影製作流程略知一二,卻又渴望更深層次理解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我特別期待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如何運用象徵手法,或者他對於「現實主義」與「詩意」之間平衡的看法。這本書,在我心裡,不僅僅是一本談論電影的書,更像是一場與一位偉大電影藝術家心靈的對話,一次深入探究電影之美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