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片时代的电影类型与市场现况
揭开中国电影软实力的时代轨迹与特质
中国|拆哪|拆解影像读中国
大片: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语汇。
人们把高成本、大卡司、惊人票房的好莱坞电影称为「大片」。现在,中国版大片已崛起﹗ 美国大片多年来在中国总是能够攻城掠地,不过,从二○○二年年底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谷底翻身,自二○○三年到二○一七年十五年的时间,中国电影不但在本国市场的票房多次力压好莱坞电影,也已成为瞄准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近十五年来,中国大片时代已然成型。
彭博商业週刊专文〈中国电影业 追赶好莱坞〉,直指二○一二年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可谓中国崛起的众多现象之一!此外,甚至有媒体指出,二○一七年中国电影市场将超越好莱坞!
「电影」是政治经济脉络交错下的产物,中美角力将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当中国大片时代已成事实,我们如何拆解它的内在,在华语电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本书以「看电影,读中国」揭开序幕,从主旋律到商业元素、政策规范到制作发行,涵盖历史回顾、最新脉动,介绍了百部重要华语电影与电影人,是认识「中国电影发展」及「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第一堂课。
名人推荐
白睿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陈儒修(国立政治大学广电系教授)|
郭大为(英国伦敦大学霍洛威学院助理教授)|
金正求(韩国综合艺术大学电影理论系助理教授)|
李展鹏(澳门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
徐明瀚(电影与艺术评论人)——跨国携手推荐
十几年以来,全球电影工业最让人瞩目的现象便是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崛起。自从张艺谋二○○二年的《英雄》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大片」已经经过了不同阶段:古装武侠电影、民国为背景的功夫片、和神怪电影、一直到了二○一七年的《战狼II》所代表的新动作加主旋律模式。如何理解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大片」的不同面貌?从文本到产业,李政亮的新作《拆哪,中国的大片时代》为「大片时代」的观众和电影人提供了一个最有洞见的解读。——白睿文(Michael Berry)‧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学系教授
当中国「大片时代」已成事实,由李政亮教授所进行深度解读的工作,就变得无比重要。凡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有所关切、有所期待、或有所向往的人,都值得把本书当作放大镜,用来检视中国大片荣景背后的真相﹗——陈儒修.国立政治大学广电系教授
在娱乐文化充斥的时代,作者对于当代中国电影如此认真仔细的盘点何其难得。这本书里除了细致的电影文本分析之外,更有对电影体现的历史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精彩评论﹗——郭大为.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助理教授
本书对中国大片时代的电影生产与类型进行了细读,宏观、详尽并极具洞见﹗——金正求‧韩国综合艺术大学电影理论系助理教授
李政亮的电影研究的着眼点从来不只是电影,他一直观照着一个更大的脉络——中国当代的政治社会文化。武侠片中的政治主旋律,战争片中的国族论述、鲁蛇题材的时代触觉、青春题材的社会年轮,都在诉说过去数十年的中国历史故事。电影研究不应只是研究电影,而且要有政治文化视野,这本新书作出了非常好的示范。——李展鹏‧澳门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