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与《今天》

往事与《今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芒克
  首度出版畅谈《今天》文学杂志创办历程和停刊始末,
  收录多帧未曾公开的珍贵照片,一窥中国当代诗坛众声喧譁的原点!

  生活中的流浪、饥饿与困顿,都无法挫伤的滚烫理想;
  即便在最艰困闭锁的时代里,依然保有最自由的灵魂;
  这些坚持,让他们的「今天」成为永不退流行的当代经典。


  诗人芒克回首青春,回望《今天》文学杂志诞生的历程。

  历经文化大革命,下乡劳动,流浪的生活,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相濡以沫,在饥饿与困顿之中结下深厚情谊。他们是年轻的诗人、画家、小说家、艺术家;他们拥有最自由的灵魂,即使在最封闭的言论环境,依然压制不住他们萌发滚烫的理想。

  一九七八年的严冬,芒克、北岛、马德升、陆焕兴和黄锐等人联手催生了《今天》文学杂志。芒克说:「我的脑海里当时忽然闪现出『今天』二字,我认为也唯有『今天』能够说明我们所办的刊物和作品的当代性,以及我们作品的新鲜和永不过时。」

  从长安街西单民主墙,到八一湖畔松柏树林里的诗歌朗诵会,再到「星星美展」的抗议游行,《今天》杂志的编辑群不仅努力开辟众人创作发表的园地,同时也为艺术与言论自由争取更大的空间而持续奋斗。

  一九八○年,《今天》被当局勒令停刊。然文学的根系未被斩断,这一群献身文学的信徒,仍旧终日埋首创造一个文学盛放的世代;而繁花亦渐次盛开,「今天文学研究会」和「倖存者诗人俱乐部」相继成立。透过芒克诗人之眼,回首往事,在记忆的长河中,文学灵魂的光芒,熠熠闪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芒克


  诗人、画家。七○年代初开始写诗,一九七八年底与北岛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曾在国内外出版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没有时间的时间》、《今天是哪一天》、《芒克的诗》等,并着有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作品被翻译成十三种外文,曾应邀访问过多个国家。现居北京,从事写作和油画。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十五
 
一九七八年的下半年,尤其到了九月分之后,北京城每天聚集人最多也是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东北角了。那里原先有一道长长的灰色砖墙,有一人多高,大墙的后面是一处北京公共汽车的大停车场。这道砖墙从西单路口一直延伸到电报大楼,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也需要用些时间。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冤枉迫害致死的人太多,什么冤假错案更比比皆是。从全国各地来北京上访伸冤和要求平反的人不约而同地每天都聚集在西单的这道墙下,他们用大小字报写下各种被迫害的事件、经历和诉求,又用五花八门的纸张和字迹贴满了这道墙上。人们都认为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连中央政府都这么宣布,那些有冤的人都趁着这时机来到北京,毕竟北京是中国各个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
 
北京的市民和很多的年轻人也到这里凑热闹,他们除了看看大字报和小字报什么的,也常能在这里听到一些情绪激动的人面对着人群在激昂地演讲。这道西单墙是越来越喧闹了,已自发形成了一处公众聚会和宣洩的场所。再后来这西单墙干脆就被大家称为「民主墙」啦!
 
有传闻说「民主墙」这称号还是出自邓小平的嘴,他那时正在重返中共最高权力的路上,有一次外国记者採访他提到西单墙的情况,他老人家张口就这么说了。不管这是真是假吧,反正「民主墙」这名字算是叫开了。进入十月分的时候,赵振开已把筹办文学杂志最初的编委人员找齐了,他告知我这些人要在一起碰个面开个会,一是相互之间有不熟悉的,二是商讨一下办刊的宗旨和给刊物起名。
 
第一次全体编委碰面会是在张鹏志家。说实话我至今都不太了解这个人,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他初次给我的印象肯定是个书没少读的知识分子,戴着眼镜,岁数只会比我大。另一个与张鹏志同样我不太了解的人叫孙俊世,他外表倒不怎像知识分子,但似乎学问很深,说话谈吐言辞犀利。另外三个编委是黄锐,刘羽和陆焕兴。当天在场的好像还有陈佳明,他跟振开和我都是朋友,但正式组成编委会没有他。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