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掌握思考,使你拥有无憾的人生 这是我回台后翻译的第五十一本书,我从来没有翻译任何一本书像翻这本书这样快乐,也从来没有像翻译这本书一样,后悔自己不会中文打字,要逐字的写。我的原子笔心是论打去买的,不知写掉多少枝,我一早爬起来,就坐在桌子前面写,六亲不认,猫咪绕着我的脚一直转,也无暇理牠,迫不及待想把它译完,介绍给读者看。
作者的睿智深深吸引了我,他做的实验都很简单,却有力地证明了人不是理性的动物,很容易被直觉和偏见诱导去犯错。其实,这本书中所说的决策错误,我都犯过,比如说,因为非常喜欢这本书,就完全忽略掉它是厚厚一大本,三十多万字,签合约时,没有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到后来赶得不得了,勤奋程度只有当年大学联考可以比。幸好to err is human,人本来就会犯错,只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再犯第二次错就好了。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在做决策时,一定会避开系统一的陷阱,使自己成为更有智慧的人。
康纳曼和特维斯基的合作奠定了他拿诺贝尔奖的基础,特维斯基却在他得奖之前过世了,这是他一直引以为憾的事。在书中,处处可见他对特维斯基的推崇。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其实朋友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我们初识一个人时,不知他的人品如何,但是只要看他的朋友是谁就知道了,所谓「物以类聚」,这揣测通常是八九不离十的。好朋友决定你一生的成败,康纳曼自己说,没有特维斯基,就没有这个诺贝尔奖,朋友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人真的是互相影响的。
康纳曼是传统心理学训练出来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在1973年所写的《注意力和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是我念研究所时的教科书,也是我后来出来教书时的教科书,他那时已是非常有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但是他毫不犹疑地拜比他小三岁的特维斯基为师,因为特维斯基有的是他所缺的数学心理学专业。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真是没错,他们两人一拍即合,从此开始合作,在早期还没有团队的概念出来,所有的论文都是尽量单一作者,以免论文的份量被稀释,他们两人却一直都是合作无间,不理外面人家说谁是leader、谁是follower,当然,他们会开风气之先也跟当时的心理学界的气氛有关。
从上个世纪初,心理学家就一直想用硬科学(hard science)的实验方法把心理学带进科学的领域,摆脱早期心理学给人那种非科学的印象[我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员时,实验室主任利伯曼教授(Alvin Liberman,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就说,愈不是科学领域的学门愈是想得到科学的头衔:政治学明明是讲权谋的学门,却叫Political Science,图书馆学叫做Library Science,最离谱的是社会科学叫做Social Science,社会是人的集合,人是天下最说不准的动物,哪有一致性可言?],所以当时可以准确测量的行为主义、心理物理学很盛行,大家都希望能找出可准确预测人行为的方式。康纳曼他们想用数学公式找出人类做决策的内在机制,验证传统经济学中,人是理性的核心假设,他们的努力把经济学和心理学联结在一起,开创了这个新领域。
实验心理学家对科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实验,我们懂得如何去除混淆变项(confounding variable),使实验结果干净可用。以前我们上实验法(methodology)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这是你们将来吃饭的家伙,要好好学」,实验法不及格就当掉了,有点像医学院的病理学,考不及格便无法升级。如果这门课修得很扎实,它的确可以帮助我们马上看到新实验有漏洞。前一阵子有人说母乳可以增加孩子的智商,报纸大大宣传了一番。但是仔细一看,实验者并未控制基因和后天环境这两个对智商有大影响的变项。因此这个实验必须重做,他们找了332对来自同一家庭的孩子,如果一个吃母乳,另一个就是吃牛乳,一比较起来,现象消失,立刻破解了迷思。其实孩子要的是关怀,只要有营养,吃什么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父母不需要花双倍的钱去买益智奶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东西。
这本书中的实验个个都像母乳实验一样,一发表出来就打破迷思,非常的精彩,尤其是康纳曼心胸宽大,对打击他的人,不出恶言,还邀他一起做研究,两人各自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合写一篇论文,共同发表。这当然是非常辛苦的事,但是它的确是消弭成见最好的方法。国内常有学者打笔战,或鄙视另外一派的成就,这种一山难容二虎的心态,令人不敢恭维。这本书对年轻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看看别人的风范,想想自己的行为,能不惭愧乎?
这本书书名叫《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两个系统在主宰着我们的思考与决策,只是自己不自觉而已。快的叫做系统一,就是各种直觉的思考,它是整个自动化的心智活动,包括知觉和记忆,康纳曼说「直觉就是辨识,不多也不少」;慢的他把它叫做系统二,是要花力气去思考的,通常在系统一失败后,系统二才会上场。系统二其实就是「你」,套句佛洛依德的名词就是ego,而系统一是id,它在你不自觉的情况下主宰着你的选择和判断,这些心智活动当然有上限,所以人会犯错。但是若能把统计知识加进去,它就迫使你在思考时,同时考虑很多讯息,这时系统一只好退位,因为它天生就不是设计来做这种事的。在统计数据的帮忙下,逻辑的思考就使我们能做出较正确的判断,这时的你就是佛洛依德的super ego了。
我在翻译这本书时,觉得很有趣,因为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向都是水火不相容,想不到,以数学公式为核心的数学心理学家和专门研究注意力的认知心理学家在探讨认知领域的「思考」时,会得出社会心理学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出来。知识是相通的,没有任何一个例子比这本书更有说服力了。
书中的各种效应,如框架效应、锚点效应、小数效应每天都在生活上看到。的确,同样一件事,换个说法民众就较能接受。台中监狱附近的居民拉白布条不要法务部在旁盖性侵治疗所,美牛案闹了那么久,耗损了不知多少国力,这些都是书中的好例子,法务部和卫生署的官员们应该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对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人都会有用,绝对不只是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而已。
沟通是个艺术,但是沟通不只是艺术,它更是智慧,好的沟通者一定要知道人的心理,尤其是系统一的本质,因为系统一是直觉的,我们只有在系统一走不通时,才会劳驾系统二,所谓「閰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系统一放行,后面就没事了。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奥地利和德国是同文同种,但是在器官捐赠上,奥地利的捐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德国只有12%;瑞典和丹麦都属于北欧语系,文化和人种也相似,丹麦还被瑞典统治过,但是瑞典的捐赠率是86%,而丹麦只有4%。追究原因,原来表格的设计不同。高器官捐赠国家的表格是你不想捐,请在格子中打勾,不然假设你愿意捐;低器官捐赠的国家表格是你必须在格子中打勾,你才会成为捐赠者,就这么一点点的差异,造成捐赠率这么大的差别。人真是个说不准的动物,谁会想到表格勾选的方式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执政者在民怨这么高时,应该好好的来看一下这本书,检讨一下为什么做了半天,老百姓不但「无感」,还「怒感」。
我们常感叹人老得太快,成熟得太慢,等累积到人生的智慧时,人生已过去了。其实不必悲观,良书益友就是成熟的催化剂,这本书更是其中的翘楚,阅读它使你拥有智慧无憾的人生。
中央大学讲座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