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讲义

宪法讲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宪法
  • 法律
  • 政治
  • 教材
  • 法学
  • 理论
  • 学习
  • 考试
  • 大学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共分18章,分别依宪法总纲、统治机构论以及基本人权论之顺序,依次讲解,着重于宪法基础概念与体系之建立。每章节之末并附有重要司法解释、延伸阅读之重要参考文献与学习评量试题。期待本书能提供给读者进一步研习宪法与评量学习成果之更大助益。
 
宪法导论: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石与人民权利的保障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张文远,王晓峰]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法学前沿出版社] 出版年份: [虚构年份,例如:2023年] 定价: [虚构价格,例如:98.00元] --- 内容简介 《宪法导论: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石与人民权利的保障》是一部系统、深入、面向当代社会实践的宪法学教科书与前沿研究参考读物。本书旨在超越对宪法文本的简单罗列与历史的枯燥回顾,着重于剖析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当代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活态功能、解释论的张力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宪法学的核心领域,从宏观的国家理论基础延伸至微观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宪法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宪法的起源、本质与现代国家构建 本部分致力于奠定读者对宪法学的基本理解。我们首先探讨了宪法的历史演进,从早期成文法到现代宪政主义的蜕变,重点分析了启蒙运动、社会革命对现代宪法理念的塑造作用。 随后,本书深入解析了宪法的本质属性与功能。我们讨论了宪法在形式上作为“规范体系的顶层”的地位,以及其实质上作为国家权力分配、限制与社会价值承载的复合功能。特别关注了“宪政主义”这一核心概念,阐释了它如何从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发展成为一种深植于社会共识的政治文化。 在国家构建方面,本书详细剖析了国家形态的演变,从主权国家的形成到全球化背景下主权观念的调整。重点研究了根本大法的地位与效力,包括宪法解释权力的归属、宪法规范的位阶性以及其在多层次法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我们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法域对宪法原则的渗透,揭示了宪法价值如何渗透到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底层逻辑。 第二部分:国家权力结构与制衡机制的深度剖析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宪法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规范和约束国家权力。 一、国家机构的职权与关系: 本书对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对职权列表式的描述,本书着重分析了权力交叉与制约的动态过程。例如,在立法权部分,我们不仅讨论了议会的代表性和立法程序,更探讨了在复杂社会议题下,行政部门通过授权立法、解释性指导等方式对立法权的“侵蚀”与“合作”,以及司法部门在违宪审查中对立法意图的“被动干预”。 二、联邦制与地方自治的实践智慧: 针对不同国家结构形式,本书提供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对于联邦制国家,重点探讨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事权、立法权限上的冲突与协调机制。对于单一制国家,则细致考察了地方自治的程度与边界,分析了“下放权力”与“中央集权”之间的张力,以及这种权力分配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 三、宪法监督制度: 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宪法监督体系是保障宪政的生命线。本书详细评述了违宪审查制度的类型(如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德国式的宪法法院模式、以及其他混合模式),并探讨了其合法性基础与实践困境。重点分析了在社会争议性议题上,法院作出违宪裁决所引发的“政治反弹”及其对司法能动性的限制。 第三部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权利的边界与实现 本部分从个体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现代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体系,并将其置于当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审视。 一、政治权利与参与: 本书深入探讨了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实质平等原则,超越了单纯的年龄与国籍限制,关注选举制度设计(如区划、投票方式)对政治结果的潜在扭曲效应。同时,对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的界限进行了细致的论证。特别强调了“公共领域”在数字时代的重塑,分析了互联网平台在行使“私人权力”时对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潜在限制,以及宪法原则应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二、社会经济权利的“可诉性”挑战: 这是本书最具思辨性的章节之一。我们探讨了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劳动权、健康权)从“宣言式原则”走向“可操作性规范”的艰难路径。通过分析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司法实践,本书论证了“最低核心标准”的内涵,并探讨了在财政资源有限的现实下,司法机关如何平衡国家应尽的“积极义务”与“合理克制”之间的关系。 三、平等原则的深化理解: 本书将平等原则置于反歧视和实质正义的框架下进行考察。不仅分析了基于种族、性别、宗教的传统歧视,更引入了对结构性不平等的宪法反思。例如,探讨了累退税制、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对宪法平等原则的实质性违反。 第四部分:宪法的发展、解释与未来走向 本部分关注宪法作为“活的文本”的动态特征。 一、宪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系统梳理了主要的宪法解释流派,包括原旨主义、活的宪法论、目的论解释等。重点分析了在社会快速转型期,法官如何运用解释工具来填补或更新宪法规范的内涵。书中引入了“宪法文本的社会接受度”作为解释合法性的重要考量因素,讨论了司法能动性与民主合法性之间的永恒张力。 二、宪法修正与续存的难题: 宪法修正程序被视为国家适应社会变革的“安全阀”。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修宪程序的严格程度及其背后的政治考量。特别关注了那些“非正式修宪”的现象,即通过长期判例积累或政策转变,实质性地改变宪法原意的实践。 三、宪法与全球化、技术治理: 本书的结尾部分,前瞻性地探讨了超国家法秩序(如国际法、区域性法律体系)对国家主权的渗透对传统宪法学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个人权利(如隐私权、身份权)的根本性冲击,并提出了现代宪法需要在“数字主权”和“数据治理”领域进行何种范式创新,以确保人民的基本自由在数字时代不受侵蚀。 --- 本书特色: 1. 强调实践关联性: 每一章节都紧密结合当代国内外最新的重大宪法判例与社会热点事件,使理论学习具有即时反馈。 2. 跨学科视野: 吸收了政治学、社会学、法理学的洞见,使读者能从更广阔的维度理解宪法的运行逻辑。 3. 鼓励批判性思维: 本书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辨析不同学说、不同判决背后的价值冲突,培养独立判断能力。 目标读者: 宪法学专业学生、法学研究人员、公务员、立法与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注国家权力边界与公民权利保障的社会公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程明修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德国敏斯特大学法学博士

陈清秀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台湾大学法学博士

胡博砚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副教授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

宫文祥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Maurer法学院法学博士

范文清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副教授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

范秀羽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法学院法学博士

杨奕华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文化大学法学博士

 

图书目录

二版序/程明修

第一篇 宪法总纲

第一章 宪法成立之法理/程明修
第一节 宪法之概念/3
第二节 宪法之制定与增修/4
第三节 宪法制定之法理/9
第四节 宪法前言/10

第二章 宪法之基本原则/陈清秀
第一节 民主国原则/17
第二节 法治国原则/26
第三节 社会国家原则/45

第三章 宪法修改与变迁/程明修
第一节 宪法之修改/55
第二节 宪法之变迁/61

第二篇 统治机构论

第一章 中央政府体制/胡博砚
第一节 国家组织的基本原理/73
第二节 内阁制、总统制与双首长制/75
第三节 我国之宪政机关/78

第二章 总统与行政/胡博砚
第一节 总统的职权/87
第二节 总统的选任、离职及保障/91
第三节 行政院职权/93

第三章 立 法 胡博砚
第一节 立法院之职权/97
第二节 立法委员的产生方式/106
第三节 立法院的组织与执掌/108
第四节 议案审议/110

第四章 司法与违宪审查/宫文祥
第一节 司法与司法权/115
第二节 司法部门之组织与职权/116
第三节 司法之违宪审查/125
第四节 司法独立/139

第五章 考试与监察/胡博砚
第一节 考试院/145
第二节 监察院/147

第六章 中央与地方分权/宫文祥
第一节 地方自治之意义与理论/153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156
第三节 自治监督/162
第四节 自治事项争议之司法审查/168
第五节 地方自治团体之权限与争议/170

第三篇 基本人权论

第一章 基本权利之功能与体系/程明修
第一节 基本权利之发展/183
第二节 基本权利之功能/184
第三节 基本权利之主体/198
第四节 基本权利之保护领域/200
第五节 基本权利之干预/202
第六节 基本权利干预之正当化/203

第二章 平等权/范文清
第一节 平等权之意义/207
第二节 平等原则的违宪审查/210
第三节 特别平等权/220
第四节 违背平等权的法律效果/224
第五节 不法的平等?/226

第三章 人身自由与居住、迁徙自由/范文清
第一节 人身自由/233
第二节 居住及迁徙自由/246
第三节 迁徙自由/248

第四章 表现自由/范秀羽
第一节 言论自由/259
第二节 讲学自由(学术自由)/267
第三节 着作及出版自由/273

第五章 秘密通讯、信仰宗教与集会结社自由/范秀羽
第一节 秘密通讯自由/279
第二节 信仰宗教自由/281
第三节 集会结社自由/284

第六章 经济自由/杨奕华
第一节 生存权/293
第二节 工作权/300
第三节 财产权/306
第四节 结语:问经济自由为何物?/311

第七章 应考试服公职权与参政权/范文清
第一节 应考试服公职权/315
第二节 参政权之一:选举权/320
第三节 参政权之二:罢免/325
第四节 参政权之三:创制、复决权/328

第八章 请愿、诉愿及诉讼权/程明修
第一节 请愿权/333
第二节 诉愿权/334
第三节 诉讼权/335

第九章 概括基本权、国际公约权利与基本义务/陈清秀
第一节 概括基本权/349
第二节 国际人权公约规定之人权/375
第三节 基本义务/381

 

图书序言

二版序

  《宪法讲义》是由东吴法律学系公法研究中心宪法小组成员杨奕华老师、陈清秀老师、程明修老师、胡博砚老师、范文清老师、宫文祥老师与范秀羽老师共同编写的宪法讲义教材。

  宪法,国之大法。但凡规定国家组织与国权作用之原则均属之。本书于此范畴共分18章,分别依宪法总纲、统治机构论以及基本人权论之顺序编排体系。每章节之末并附有重要司法解释、延伸阅读之重要参考文献与学习评量试题。期能借由本讲义,提供读者进一步研习宪法与评量学习成果之助益。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公法研究中心
宪法小组召集人
程明修 谨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宪法这种东西,感觉总是很枯燥、很抽象,很难真正与生活产生联系。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宪法概念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结合了许多台湾的实际案例,让宪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例如,书中对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就结合了台湾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社会议题,让我对言论自由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解宪法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宪法的精神,以及宪法对于保障我们权利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工程师,平时很少接触法律方面的知识,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社会制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能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宪法不仅仅是法律,更是一种社会契约,它维系着我们共同的生活秩序。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宪法的书,感觉就像是走了一趟台湾民主运动的时光隧道。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是从条文的堆砌开始,而是从台湾社会现实的切入,讲述了宪法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回应民众的诉求,又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面貌。书中对于戒严时期的宪法变迁,以及解严后修宪的讨论,都相当深入,让我对台湾民主化进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争议性的议题,例如对于中华民国宪法与台湾主权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于修宪方向的不同观点,都做了客观的呈现。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试图灌输某种政治立场,而是在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去探索宪法对于台湾未来的意义。我本身是学历史的,所以对这本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特别感兴趣,作者的观点常常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台湾政治、法律,以及社会发展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宪法教材,更是一部台湾民主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个人化,作者常常会穿插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篇充满温度的随笔,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学术著作。我个人很欣赏作者这种直率、坦诚的写作风格,它让我觉得作者不是在居高临下地讲解宪法,而是在与读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书中对于台湾的政治人物、社会运动的评价,也相当犀利,这让我对台湾的政治生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作者的观点并非总是与我一致,但即使我不同意作者的某些观点,我也能理解作者的思考逻辑。这本书对于那些对台湾政治、社会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宪法教材,更是一部台湾社会观察录。我是一个在媒体工作的记者,平时需要关注台湾的社会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有特色,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总-分-总”结构,而是将宪法的内容与台湾的政治文化、社会思潮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可能让一些初学者感到有些陌生,但对于那些对台湾政治、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却能更容易地理解宪法的深层含义。书中对于台湾的多元文化、族群议题的讨论,也相当深入,让我对台湾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在分析宪法条文时,常常会引用台湾的判例,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指南。我本身是法律系的大学生,平时阅读了大量的法律书籍,但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宪法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集合,更是一种活的、不断演变的制度,它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本书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参考的教材。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宪法精神的诠释。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条文的字面解读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宪法的价值理念,以及宪法对于实现社会正义、保障人权的重要性。书中对于台湾的社会弱势群体,例如原住民、新移民、性少数等,的关注,也让我深受感动。作者认为,宪法不仅仅是多数人的游戏规则,更应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多元性。这种观点与我一直以来的价值观非常契合。我是一个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社工,平时需要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这本书让我对宪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有动力去为社会正义而奋斗。这本书对于那些关注社会议题、致力于社会公益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宪法教材,更是一本社会行动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