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寂寞之后?:小说人读诗的一团浆煳 陈皓的现代诗把我搞煳了。
我是说,在经常的旅途中,我习惯揹着他的诗集,反覆阅读揣摩了他那叠幛掩隐在胸臆间,那些特有的纤细、敏锐、丰盈、冷静的诗人质地所锻铸的文字之后,我一团浆煳了。这团煳,犹如几种谷类熬煮搅蒸之后形成的饘粥靡煳,令我难以分辨、归类却又分明有着几种不同体会的感受,那不是「五味杂陈」那样的俗套,而是层次、晕染、沁渗的不断发现。
浆煳一:犹原寂寞
相较于第一本诗集《在那里遇见寂寞》,这一册的寂寞,犹原!
但诗人的寂寞,从不是遗世苍茫而孤寂落寞的心灰与死寂。那是一种入世而不流俗,走在闹街却只在意行人前行扬起的尘灰最后的落定,是一种视角的坚持,诗美学的界定与调性的选择。诗人言说寂寞作为一种选择表态,于是陈皓的诗自然有了他独特的声腔与颜色,既严肃又优雅抒情,既随众又独行,对此诗人也有一定的自觉、自省与期勉:
………我试着紧迫诗人从容的步伐/风声中远远传来一句惊叹,林子里/松鼠正在啃食逐渐分解的意象/而意旨呢?我伫立在夏至/与秋分之间,思索着。
忽尔。诗中的隐喻,越过树梢/悄然跌落在意见分歧的梦的边境。/在到达秋分之前,缤纷/如何形成与萧索的诗句形成对比/是诗人遗留在风声中散乱的语意/与夜色低垂的长发/?〈我伫立在夏至与秋分之间〉
明明是说季节,诗人丝毫没也说嘴季节的意思,我认为他没说却指明着,这是一种创作的内在历程,自省创作过程的阶段划分,这其中包括得意与失落,着重与忽略。并自勉跨越美好的前项记忆,不从流分歧的意见,不媚俗于流派技艺的框架,而更追求诗艺的突破。
在我看来,那更是一种寂寞的踽踽,不仅写诗与读诗,态度如此,心境更是。
浆煳二:专业入诗
尽管寂寞犹原,诗人还是忍不住以诗展演他的本业,既诗意感性又精准专业。
「空间笔记」组诗里,他以〈图纸〉〈玄关〉〈主题墙〉〈样品屋〉〈实品屋〉〈抽屉〉〈摆饰」〉〈更衣室〉〈楼梯间〉〈隐藏门〉十个子题谱成一个组诗,恰似为建筑售屋广告立下了一个典范。以〈楼梯间〉为例:
无论如何,我必须精准的想像/角落的窗帷是怎样揭开沼泽的春意/踩踏过温暖的石阶/奇数是唯一的要求/流星雨击向云母石缀饰的高墙/每一个转折,都可能穿透庄严的星空/锻铁栏杆圈住整个雨季的梦想/你越过了坚固的幻境/黄檀木细心舖设的晨光/仍然会在浓雾的细缝里醒来
以直白的计划书记述,大致是:本楼梯间的设计,主要採用绿色为底色,以深浅浓淡的涂妆方式,呈现一种春天水岸的气息。阶梯以暖色系石材为主,阶梯数字皆符合风水五行的奇数要求。墙面以云母石敷贴,使得每一个角度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线。楼梯扶手以锻铸的栏杆组成,地板则採用温润的黄檀木。
诗人以其室内设计的专业,在线条、角度与光线间,挥洒着其流畅、象征、隐喻的诗语,想像并具象其楼梯间的情感、温度、光线与浪漫,令人不自觉渴盼黑夜褪去时,在转折间,邂逅雾凝露珠上折射而入的晨光,因而幸福。这样的「双重专业」入诗,也造就这个组诗,既抽象又具体,既浪漫又务实,商业并呈艺术,氛围兼具意象。
但,若要说这是诗人陈皓一个大跨步的风格改变,我宁愿相信这是他不安于框架的自我挑战的稳健呈现,是诗艺基本工的反射,一切是那么自然,令人惊奇却不意外。
浆煳三:寂寞之后?
当然,篇幅五卷五十首的诗集,还有许多令人激赏的篇章与实验,但我不准备多加啰嗦,破坏这本诗集的味道。因为,我忽然明白,一个极优异的诗人,为何坚持要一个诗领域门外汉的小说人品阅他的诗集。他分明就是要我说说我的一团浆煳,究竟为何?一种门外汉赏诗之旅的直观,或许正是他想釐清自己写作分水岭的一面镜,或者一道稜线。而我应然是一道稜线或浆煳。只是我想问问诗人,寂寞之后,寂寞以不是寂寞,难道,您,仍然觉得自己还停留在很久以前的过去吗?
小说家 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