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是妳的风景: 罗叶诗选﹝二〇一八 增订版﹞

我愿是妳的风景: 罗叶诗选﹝二〇一八 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叶
图书标签:
  • 诗歌
  • 现代诗
  • 罗叶
  • 文学
  • 情感
  • 爱情
  • 人生
  • 散文诗
  • 女性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罗叶诗选,已发表及未发表遗作选集,二〇一八年增订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叶


  本名罗元辅,1965年生,台湾宜兰人,早在建国中学担任校刊《建中青年》编辑时期,开始大量阅读现代诗,从痖弦到余光中,并开始创作,写下〈蝉的发芽〉,「…时间正潜沉如壳如罈之胸怀/我在时间的胸怀中隐隐膨胀,默默数听/默默中我将在冷冷之上/更高的秩序中生长」。

  1983年进入台大后,逐渐展露才华。大三时,主编台湾大学法学院刊物《台大法言》,并投身台大学运,创办地下刊物《自由之爱》,其创刊词「让我们尝试检验真理的体质/就在土生土长的这块土地上/我们什么都该重新认识/百分百的自由与/没有仿冒的爱」,揭示他对社会正义的坚持与追求。

  罗叶先后任职于《南方》、《民进报》、《新新闻》、《自立晚报》、《香港明报》等,并曾于华冈艺校、永和社大、宜兰社大,作品散见于各报艺文版,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大奖、中央日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新诗奖、林荣三文学奖新诗首奖等。

  1998年,罗叶因遗传性宿疾併发脑中风,脑部手术后,返回乡宜兰养病,再回到教室,教授阅读和写作。最后,用仅剩余的生命参与创办宜兰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国民中小学,用锄头、用文字,耕耘出一处朴质、自由的校园,直到2010年初病逝。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再版序

请转告他们我去哪里:罗叶诗选《我愿是妳的风景》

杨佳娴


  穿越迢迢惨雾凄云
  冬阳终于也赶抵芹壁
  在午后沙滩断堤
  为我铺蓆,美如丧礼     (罗叶〈风干的鱼〉)

  罗叶(一九六五–二〇一〇)作为诗人,早慧,多样,丰满;而作为一与你我同样渴望享受生命、为所爱奋斗的常人,则是过份颠簸了。他生前共出版三本诗集,《蝉的发芽》(一九九四)、《对你的感觉》(一九九八)、《病爱与救赎》(二〇〇二),去世后,由友人合作编选《我愿是妳的风景:罗叶诗选》(二〇一三),如今又在这一册诗选的基础上,编辑了增订版。对罗叶诗艺陌生的读者,当可从本诗选入手,能同时读到抒情诗缠绵,社会诗锐利,还有那些写进台湾深处,从生活面穿透到家国隐喻的作品,既显现了罗叶的多般诗貌,也披露了他的心灵是如何的有稜角,那凹陷处又是何等柔软。

  一九八○年代解严前夕,罗叶为台大学运地下刊物写下了宣言诗〈自由之爱〉,要在「土生土长的土地上」,「尝试检验真理的体质」并「慷慨将自己献上」,且无惧于时间流沙的威力,坚信:

  年轻时的真理情热
  终将如鬼魂般回来追索

  他之后的人生,也确实实践着当年写下的誓语,以诗证明那慷慨奋斗之心,从未因为踏入中年而削减。所以,我们读到了〈铜像〉里的反省,「那些权威的树立多艰难/……而太阳不认识他们/公平地将光热投射/且照出背后的阴影」,还有〈被背叛的年代〉(一九九九)里为机会主义者画像:「昨日失志当左派/今朝得意变右派/不好不坏的时候/装聋作哑/不表态」,〈我的国家〉(二〇〇九)为这块土地写传:「我的国家住在一个拥挤的村落/村民们多半认识他又经常故意叫错/而他自己也很苦恼于釐不清自我/他顶着父亲的姓氏,与母亲相依为命/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却拿不到继承权/像一棵树无法拥抱真实的土地」。

  这些昂扬、讽刺、忧思的诗以外,罗叶的情诗写得也好。他的情诗里,总是反覆咀嚼一个意象,正面反面忽左忽右且虚且实地试探,诗句辗转,有似滚油翻煎的心。〈从你眼里走来的我〉,以眼睛里彼此映现的影像为焦点,写你眼里的我,我眼中的你,彷彿有话要说,彷彿重新睇视,然而,情人之眼难道不也是一种牢笼?「关我在狭小牢房中/给予所需的足够自由/任我在黑色里摸索/不设防而无从逃脱」。还有〈如果你来〉,从「如果你来,我请你/书房里坐」,去喝茶,去体会茶叶在温热水中的渐次开展,释放内在味道,到结尾时说「如果你来,我请你/心房里坐」,体会「我」如同上好茶叶般的甘醇和余韵。

  情诗中我尤其喜欢〈遗情书〉,叙述者则以苦竹自况,那走进生命僻壤的女子正以格物的眼神审视,这审视让苦竹强烈意识到自身--崎岖的节,虚寂的心--

  幽居的日子群鸥不来,
  也无春水绕宅。这么孑然一身
  吹两袖清风,吃三餐
  不继,偶尔率性狂饮寒雨,
  在阳光中站干溼透的心情……
  坚持的发色随风诱落
  无非丝连飘摇人世的牵扯,
  背影微驼不怪岁月太重,
  祇是傲首后甘于向平凡低头,
  凝看自己很矮的高
  很高的矮……

  这「很矮的高/很高的矮」,或也可以视为罗叶在诗坛的写照;他如此早慧,理当受到更多重视。我这一代诗创作者中,罗叶不太算是大家时常讨论的对象,可是,只要读进去了,就永远记得。

  师琼瑜在本诗选初版的追念文章里,说他的诗「以小击大」,如同岛屿的抵抗史。除了慨叹台湾「亚细亚的孤儿」般的历史遭逢,除了也看不起那些忽左忽右、天赐良机或趁火打劫的家伙之外,罗叶在思索台湾社会的诗里,还发展出一种幽默感。我尤其对〈槟榔妹妹〉感受深刻:

  妹妹啊妹妹!艳阳下我看见你
  亭亭玉立成一株裸露的槟榔
  正对着车水马龙挥手送笑;
  在街头、路口、人行道,
  在交通流量丰满盈盪的好望角,
  你挺胸、摆臀、甩发如情慾解放的
  铜像,教所有过客们减速瞻仰。

  从以往代表权威的高耸铜像,到春风摇曳的性感「铜像」,台湾转过几轮,从密封、半裸到全开,槟榔(妹妹们)在华南文化的胃囊、原住民的木盘、卡车司机口中、农家灯火映照里,「为头昏脑胀的岛屿降火解渴」,却也可能被夹料盒装出售,「咀嚼,尽情吸吮青春的汁液/再一口吐掉!」写槟榔,还是写妹妹们,还是写台湾?形影相叠,混声合唱。

  吴晟说罗叶「对自己的诗作有充分自信,近乎自负」。罗叶不在了,而这些诗仍能让我揣摩他那「很矮的高/很高的矮」,苦竹般密刺的心。二十几年前写给马祖的〈风干的鱼〉,离岛如此多风,穿过云雾的冬阳理当珍贵温暖,诗人却说,这阳光为他铺蓆,美如丧礼。托尔斯泰曾在小说里问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如今,罗叶却在诗里回答,不必要太多,也无须远求,就在那阳光为我铺蓆之处。至美,与温暖,死亡,原来可能是同一件事情。另一首早年作品〈遗书〉,也强调「我们的友谊无关乎生命存在」、「也许为我出薄薄的诗集/但不必写长长的序」,或可当作他写给所有曾与他并行的读者们,一张亲密的纸条--

  若有久别的朋友来寻
  请转告他们我去哪里
  此后可有人间的消息已无妨
  我只是挂念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