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会感到不悦就是在意对方的证据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式各样不能用常识和惯例来衡量的人。
像是「自以为特别的任性之人」、「无法遵守期限和时间」、「异常地杂乱无章」或是「发酒疯」等,只要一接近就会觉得心情很差的这种人。跟这样的人相处,也有人会感到有压力而觉得讨厌吧!
但是,在心理学上,让自己感到烦躁的这种人,事实上也可以说是让自己抱有好感的人。
因为我们对某人抱有期待,希望对方「如我所愿」,所以当对方跟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驰时就会感到生气。
像是「本来应该理解自己的恋人却不能理解」、「本来期待能站在自己这边的父母却反对自己」或是「本来该让自己(的发型)变漂亮的美容、美发师,却技术差劲」等,当事情不如自己所愿时,就会生对方的气。
正因为对那个人抱有好感,才会有这种希望「如我所愿」的期望,如果对方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根本就不会有所期待吧!
例如,觉得上司应该「要有一点课长该有的样子,不要老是在意年轻职员的脸色」,这样的想法也是希望上司「能接近自己理想中的上司模样,然后能和自己好好相处」。
因此,会感到不悦就是因为自己抱有好感的人不能如我所愿,而感到烦躁的表现。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不感到不悦而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相处呢?
为此,首先要做的心理准备就是,「不要全盘否定与自己思考模式不同的人」。
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多少会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与想法。对某些人来说,上司或许应该是「有统率能力的可靠领导者」。但对某些人来说,理想的上司或许应该是「也会关心新职员的温柔支持者」,所以,到底孰是孰非,不也难以定论吗?
然而,一旦认为「上司非得是上紧发条的类型不可」,就会为对方抱有不同想法所产生的落差而感到不悦与痛苦。所以接受「也有和自己不同想法」的事实,不要为了让对方与自己有相同的想法而焦虑,这可说是与人相处时不累积压力的要诀。
既然有仅仅交谈几句就能互相理解的人,当然也有那种「那个人在想什么阿?完全不能理解!」的人。但即使是难以互相理解的人,也不一定是讨厌的家伙,请试着用心花点时间去理解对方!
认同「原来如此!也有这样的想法啊!」也就不会为对方感到那么生气!只要了解「奇怪的举动背后也是有原因的」,烦躁也会减少吧!就算不勉强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没关系,只要了解原因,就会开始觉得对方的存在也不全是令人厌恶的!
本书大量列举了社会上常见、作为「烦躁根源」类型的「麻烦」人群,期待本书对于建立压力较小的人际关系能有所助益!
涩谷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