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海,达赖喇嘛与当代科学家的对话

智慧之海,达赖喇嘛与当代科学家的对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客厅对话」发展成「公开对话」,
藏传佛教的高僧怎么会和当代的一流科学家持续对话三十年?
他们怎么谈那些深奥的科学和佛学知识?
怎么对待西方科学和东方佛教之间的深刻分歧和巨大鸿沟?
这样的对话对当代佛教和科学意味着什么?
对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启示?
以智慧出发,从广袤的陆地到深邃的海洋,当宗教遇上科学后激发出哲思的火花!

  达赖喇嘛:佛教科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切磋,无疑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不只我们可以从西方科学研习到不少事理,现代科学家也能从佛法的择法智慧中学习到许多知识。这样的心智交流研讨会不仅对双方非常有益,而且对于人类聪慧之提升,对于世界祥和也有帮助。

  达赖喇嘛和西方科学家的「心智与生命研讨会」,已经持续了三十年。作爲藏传佛教根本上师、藏民族的精神领袖,他倡导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交流,倡导并身体力行于东方佛学传统和西方当代科学之间的对话,倡导普世价值和普世责任,倡导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上的超越宗教的世俗伦理。

  《智慧之海,达赖喇嘛与当代科学家的对话》这本书就是介绍藏传佛教的高僧,怎么会和西方的一流科学家持续对话三十年?他们怎么谈那些深奥的科学和佛学知识,怎么对待西方科学和东方佛教之间的深刻分歧和巨大鸿沟?这样的对话对当代佛教和科学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启示?

  跨世纪的精采对话,一方面是学术探索,一方面是利益衆生,帮助大衆寻找达到快乐内心的途径。在这两个层面上,现代科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理解实在的本质,即佛教所说的「实相」,而长于「内观」的藏传佛教和浩瀚的佛学经典,能够弥补现代科学在探索人性方面的不足。

  达赖喇嘛和科学家究竟谈了什么?

  谈大爆炸

  达赖喇嘛说根据佛学,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整个宇宙在此瞬间形成,然后持续存在一个阶段,然后解体,最后一切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归于空。佛教谈论世界系统的形成、持续、毁灭、归于空,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就是「成、住、坏、空」,佛教经典中称为 「四劫」,是佛教关于世界生灭变化的基本观念。

  谈心智的本质
  达赖喇嘛还讲解了一些密宗的观点:心智的根本性质是洁净的,这种纯净的本质称为「明光」(clear light)。各种使人痛苦的情绪,如欲望、仇恨、妒嫉等等,都是条件的产物,佛教即称其为「缘」,那不是心智本身的性质。当心智的明光被各种「条件」遮蔽或抑制时,就产生痛苦的情绪,佛教称为堕入苦境。但是,运用适当的静坐冥想和修习,人可以超脱苦境,体验心智的明光性质,走上解脱和根本开悟之道。

  谈AI
  神经科学家大卫‧波特问达赖喇嘛: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有了足够多的知识能够用遗传工程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或者用工程上的晶片和电路做出一个有机体,让「他」具备我们所有的优点而没有我们的任何缺点,您会去做吗?
  达赖喇嘛笑着回答说,如果可能做得到,尽管去做好了,那省了我们好多麻烦。

  谈如何解决世界问题
  达赖喇嘛评论说,世界领袖开会,无论是G7,还是G20,都不重视人们是不是快乐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的更多人际合作。
  当今之世充满痛苦和杀戮,以及种种灾难。「灾难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尊者说,「但人们却期望上帝去解决,这不是荒谬吗?对佛教徒来说,我们佛教徒制造的问题,怎能祈求佛祖来解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丁一夫


  江苏无钖人,经历过大饥荒和文革,下乡在小兴安岭牧马几年。文革后考入上海铁道学院。1989年后移居美国,从事仓库搬运工数年。在乔治亚大学任数据库技术员直至退休。译作有《我的土地,我的人民》。

李江琳

  江西南昌人,现居美国。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1987年获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88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得波士顿布兰戴斯大学犹太历史硕士和纽约皇后学院图书馆学硕士学位。2004年开始研究西藏问题,2007年以来持续研究西藏流亡史,亲赴印度和尼泊尔访问将近二十处西藏难民定居点、超过三百位来自西藏三区的难民。先后在《明报月刊》、《开放》、《人与人权》、《中国人权双周刊》、《动向》等杂志发表多篇关于西藏问题和流亡藏人社会文章。已出版作品有《1959:拉萨!达赖喇嘛如何出走》(联经,2010),是重建1959年达赖喇嘛流亡史实的重要作品;《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祕密战争》(联经,2012),首度揭露六十年来中共不敢公开的西藏血腥镇压史实;《藏区祕行》(联经,2014)叙述作者及友人在2012年夏天祕密进入四川、甘肃、青海藏区,亲身访查藏族反抗中共统治的历史场景之过程。
 

图书目录

达赖喇嘛尊者序

缘起
1 因缘际会
佛学与科学对话的发端
科学是谦卑的
卡尔‧冯‧魏柴克开讲第一课  
和戴维‧鲍姆的对话
卡尔‧波普

2 轻柔之桥
达赖喇嘛遇到佛朗西斯科‧瓦瑞拉博士
科学方法和验证(一九八七年第一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佛教徒佛朗西斯科‧瓦瑞拉
罗伯特‧利文斯顿谈大脑的发展

3 在十字路口上
大脑科学与世界和平(一九八九年第二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多数科学家的唯物论观点
佛学方面的回应
大脑研究和精神病学

4 情绪、大脑和健康
西方伦理观(一九九○年第三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世俗伦理概念的产生
情绪和健康的关系
压力、创伤和精神健康

5 东西方心智科学比较
哈佛心智科学讨论会
拙火瑜伽
赫伯特‧班森的心身科学研究
佛教的心智观
实相与空相
心智与唯物论信
达赖喇嘛和哈佛大学
西藏的心理学,即佛学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

6 探讨意识的来龙去脉
佛教的慈悲心建立在知识和理性基础上
睡眠、梦和死亡(一九九二年第四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查尔斯‧泰勒主讲西方的「自我」观念史
佛朗西斯科‧瓦瑞拉主讲睡眠中的大脑
佛教对梦的认识
梦和无意识
死亡观

7 人的利他本性
利他心、慈悲心之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五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神经科学家和喇嘛们的科研合作
西方科学和慈悲心
经济学家谈利他行为

8 新物理学和宇宙学
人对外界自然本质的认识(一九九七年第六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新物理学「新」在哪里?
物理学家为什么来达兰萨拉?
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物理学的哲学意义
量子物理学的时间和空间
科学知识和人类经验的关系
宏观空间和天体
两大心智传统认识论的比较(一九九八年第七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9 怎样克服破坏性情绪?
意识和情绪的探索(二○○○年第八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什么是破坏性情绪?
达赖喇嘛谈经验与情绪
保罗‧艾克曼和情绪的脸部表达编码
文化对心智的影响
大脑神经可塑性的科研
心智、大脑和情绪的转变(二○○一年第九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10 物质的本质和生命的本质
物质─生命─意识(二○○二年第十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基本粒子有多真实?
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发现还是发明?
复杂性的出现和生命的复杂性

11 达赖喇嘛在麻省理工学院
从私下对话到公开对话(二○○三年第十一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面对西方科学的藏传佛教
注意力和认知控制
心理意象
旁听者评价

12 锻鍊心智改变大脑
神经可塑性:改变大脑,转变心智(二○○四年第十二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大脑对经验作出反应而发生结构变化
经验诱导出基因表现的改变
大脑成长阶段的可塑性
依恋心、慈悲心和利他心
笑怎样调节血糖值和基因表现
佛朗西斯科‧瓦瑞拉和神经现象学

13 佛教与神经科学合作的可能性
神经科学家学会及其年会
科学和冥想的临床应用(二○○五年第十三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14 单粒原子中的宇宙
从「达赖喇嘛的科学自传」说起(二○○七年第十四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达赖喇嘛阐述科学对话的意义
科学希望佛学提出挑战
科学和佛学的一致与分歧
达赖喇嘛谈佛教和科学
安东‧翟林格再次主讲量子力学
从量子力学到宇宙学
生命科学

15 与尊者对话
注意力、慈悲心和忧郁的治疗(二○○七年第十五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静坐冥想的临床应用(二○○八年第十六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心智与生命研究所和达赖喇嘛的内部对话(二○○八年第十七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注意力、记忆和心智(二○○九年第十八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教育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公民(二○○九年第十九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经济系统中的利他和慈悲心(二○一○年第二十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健康心智研究中心(二○一○年第二十一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向印度大众公开的对话(二○一○年第二十二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生态问题和文化的关联(二○一一年第二十三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年轻科学家的冥想修行研究(二○一二年第二十四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冥想和健康:实验室的发现和真实世界的挑战(二○一二年第二十五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16 千年之变
南印度三大寺
古印度佛教那兰陀学院
心智、大脑和物质(二○一三年第二十六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17 如沐春风
渴求、欲望和成瘾(二○一三年第二十七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滥用毒品和成瘾机制
欲望与痛苦
佛学对欲望的思考
毒品泛滥的应对策略
佛教认为欲望产生于无知
中世纪基督教的修行传统
怎样帮助成瘾者?

18 探索自我
伦理、教育和人类发展(二○一四年第二十八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心智成像(二○一四年第二十九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感知、概念和自我:现代科学和佛教的观念(二○一五年第三十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
 

图书序言

5 东西方心智科学比较

拙火瑜伽

A:拙火瑜伽是源于印度的一种瑜伽修行,随佛教传入藏地后,成为寺院喇嘛的一种传统修行。拙火瑜伽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人体内有一种潜在的能量,平常处于潜伏状态,可以透过修行唤醒。这种修练的关键是调动人的心智,用打坐冥想的意念来影响人体,有点类似中国的气功,但是它在藏传佛教中更为系统化,是佛教修行的一部分,有严格的师承,一般人是不知道的。班森是怎么得知西藏喇嘛修练拙火瑜伽呢?

B:说来话长,班森是从亚莉珊卓‧大卫-尼尔(Alexandra David-Neel, 1868-1969)的着作中得知的。

A:亚莉珊卓是西方藏学界无人不知的人物,她是法国人,着名探险家、东方学家、藏传佛教徒。她极其注重灵性(spirituality),特别迷恋东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她在印度、越南、钖金等地旅行游学,一九二四年到达拉萨,这在当时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因为当时的西藏政府不向外国人开放,交通又非常困难。亚莉珊卓之所以能成行,主要依靠她精通藏语文和藏传佛教。她返回法国后出版的着作,成为西方人了解西藏必读的书。她所描述的西藏,西方人闻所未闻,难以想像。

B:班森就是从亚莉珊卓的书得知西藏喇嘛修练的拙火瑜伽。在《西藏的魔力与神秘》(Magic andMystery in TiBet)一书中,她描述了在严寒冬天看到的情景:

新学僧们赤身盘腿坐在地上。把床单在冰水里浸湿,然后围在每个人身上,他们必须用体热把床单烘干。干了的床单立刻又放到冰水中浸湿,再拿来围在身上烘干。如此反覆一直做到天亮,谁烘干的床单数最多,谁就是比赛的冠军。

除了烘干床单之外,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测验,用来鑑定新僧侣发热的功力。其中之一是坐在雪地里,由他身底下融雪的数量,以及身体四周有多大范围的雪融化,来衡量他的能力。

低温下让人体发热,一般人知道的方式是活动身体。而这些喇嘛在练拙火瑜伽时是静坐不动的,他们调动的是他们的意念,即用心智来影响身体。班森想要知道他们怎么修练? 在修练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