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的排版桌:台湾活字排版实作工具图解纪录(博客来独家封面+「岁月静好」铅字,加赠活印图版)

老师傅的排版桌:台湾活字排版实作工具图解纪录(博客来独家封面+「岁月静好」铅字,加赠活印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活字排版
  • 台湾文化
  • 传统工艺
  • 排版设计
  • 工具书
  • 铅字
  • 印刷
  • 手作
  • 文化创意
  • 博客来独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值得玩味再三的书!
玩的不只是「文字」,还有「排版」!
活字印刷,看见的是单一的字,
唯有透过排版,才有了阅读的感受与意义……

  活字印刷排版盒+传统排版工法图解纪录书=《老师傅的排版桌》
  一本可阅读也可以真正排版的书!


  ※    博客来独家铅字:岁月静好
  随附好句「岁月静好」4个铅字,将此种闲适意象亲手印在纸上,成为分享给亲友最具特色的手作明信片与小卡。

  ※    特别加赠活印图版:可搭配文字一起排版的活印图版,将温馨可爱如橡皮章般的质感,一起印入「岁月静好」的意象中;以图文共同创造出恬静安然的活印气息。

本书特色

  ★一本前所未有的「书」


  这是一个全新的手作书概念,将「活字印刷排版盒」与「传统排版工法图解纪录书」结合成一个完整套组。书中不仅针对活字排版有着最精华的手绘图解说明,更可说是将一整张老师傅排版桌模拟缩小纳入其中。打开这本书,传统活字排版的工具以纸的形式在此呈现,让您也能模仿老师傅的技艺,亲手排版印刷出美丽且带有印痕的名片或明信片。

  ★蕴含了几世纪活字排版的艺术精髓

  实际动手排版,彷彿在玩积木般以拆解、拼合,在不断解构与结构之间,创造出个性化且独树一格的铅字版位。在每次以指尖触摸印出来的铅字凹痕,不仅满足手作卡片或名片的扎实感,也是一次与排版历史的深刻对话。

  ★金奖设计师高鹏翔专利设计

  在专辑包装设计屡次获奖的平面设计师高鹏翔,有感于传统活字印刷排版即将消逝,于是发挥个人设计专长,研发出让现代人也能轻松体验到「活字排版印刷」工法的「活印盒」。在活印盒操作配件中,最重要的是「纸铅角」零件。这些纸铅角的尺寸与传统老师傅使用的金属铅角完全相同,却因为材质变轻,让排版操作更为容易。纸铅角这项重要发明,让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带着一整套活字排版工具印制出独一无二的名片或卡片,老师傅的技艺也得以流传下去。

  ★精致手绘内页,记录即将失传的「活字排版」技艺

  图解纪录书中,包含了详细手绘图与文字记录资料,内有「排版桌的物件介绍」、「排版工具用途说明」、「传统铅角尺寸对照图」、「活字排版工具介绍」及「传统名片活字排版步骤解说」等等,图文搭配让读者清楚了解活字排版的历史、工法与实际操作的方式。

  ★印出自己排版的名片与卡片:活印与排版工具,一应俱全

  全书套组可以说是一台能随身携带并操作的活字机,也是传统老师傅排版桌的迷你缩小版。内附铅字、纸铅角、空白明信片纸、空白名片纸,所有操作工具一应俱全。只要另外再加购自己姓名的铅字,还可以随时亲手印制自己的名片,或特制文艺风格的卡片,借此展现个人特色与品味。

  ※活印盒工具内含:
  纸铅角、纸行条、框架组
  铅字:「岁月静好」4字(2号宋体)
  活印图版:1个(树脂材质)
  活印专用纸:空白名片10张、空白明信片8张(特选厚质卡纸)
  印台:墨黑色(3x3x2cm)
  排铅角专用镊子:16g,13cm
 
工匠的技艺,时间的留痕:一窥活字印刷的精妙世界 本书并非关于台湾活字排版实作工具的图解记录,也未收录任何关于“老师傅的排版桌”的具体内容。它是一部深入探讨活字印刷这一古老而精湛技艺的图文志,旨在唤醒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记忆与敬意,并展现其中蕴含的哲学与美学。 我们的目光将聚焦于活字印刷术的起源、演变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我们将追溯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轨迹,从早期的泥活字、木活字,到金属活字的标准化与工业化进程。这不是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编年史,记录着工匠们如何用双手与智慧,将文字从泥土、木材和铅合金中解放出来,使其得以在纸张上永恒定格。 第一章:文字的诞生与活字的萌芽 本章将从人类文明早期对符号记录的需求谈起,探讨雕版印刷的兴盛及其局限性。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活字概念的诞生。这里的重点不在于台湾特定的工具结构,而是探讨早期匠人如何构思出“可重复使用”的字模。我们将介绍中国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分析其材质特性、制作难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对于泥活字的制作过程,我们将侧重于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平衡,而非具体的现代复刻步骤。 接着,我们会转向木活字的兴起。木材作为一种易于获取且相对容易加工的材料,使得活字印刷得以在更广阔的地域传播。本章将详述木活字的雕刻技术,包括字体选择、笔画粗细的处理,以及如何确保字模的精度以适应密集的排版需求。我们还会讨论木活字在特定历史时期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出版方式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金属的革命:铅字铸造的精密科学 金属活字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本章将聚焦于欧洲古腾堡时代所确立的标准——尤其是铅合金活字的铸造技术。我们将详细解析活字合金的配方,探讨为何铅、锡、锑的特定比例能造就出兼具硬度、熔点适中的理想字模。 深入探讨活字模的制作流程:从母模(Punch)的雕刻到铸字模(Matrix)的冲压,再到铸字机的运作原理。我们将通过精细的插图和描述,展现如何通过微米级的调整来控制字体的边角锐度、字高的统一性,以及字肩的平整度。这些细节决定了最终印刷品的质量,体现了早期工业设计与工匠精神的完美结合。读者将了解到,一个金属活字,本身就是一件精密的工程艺术品。 第三章:排版的艺术:从字架到印版 排版,是将散乱的活字组织成有序篇章的过程,这需要极高的空间感和对文字流动的理解。本章将介绍构成排版工作台的基本元素,如字架(Type Case)的结构分类,以及不同字体、字号的收纳逻辑。我们会解释为什么字架的布局是全球通用的,这种布局如何帮助排版匠人实现快速、准确地取字。 重点将放在“排版”本身的动作与逻辑上。我们将描述如何使用排字钳(Composing Stick)将活字一行行拾取,如何运用铜条、铁条(Leads and Furniture)来控制字距、行距(Quadding and Justifying)。排版过程中对“对齐”的执着,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松紧度来确保版面的整体平稳性,都是本章探讨的核心。这些技巧是印刷成品美感的基石。 第四章:油墨与压力:印刷机的进化 活字排版完成后,需要借助印刷机才能实现信息的大规模复制。本章将回顾从早期的木制手压印版机(Platen Press)到后来的凸轮式、滚筒式印刷机的演变历程。我们不会着重描述特定年份的台湾工具,而是展现印刷机械在动力、效率和承压能力上的系统性进步。 油墨的研发也是关键一环。油墨如何从早期的基于煤烟和亚麻籽油的混合物,发展到能够迅速干燥、色彩饱满的现代油墨,直接影响了印刷品的清晰度和保存性。本章将讨论墨辊的制作、上墨的均匀度,以及印版滚筒对纸张施加的精确压力如何确保每一个字迹都清晰地转移到纸面上。 第五章:活字的生命周期与文化遗产 印刷完成后,活字通常需要被拆版、清洗并归位,准备下一次使用。本章探讨活字的“生命周期管理”。我们将讨论金属活字在长期使用中会遇到的磨损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打磨和维护来延长其寿命。 更深层次地,本章将探讨活字印刷在信息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活字印刷如何影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宗教文本的传播,以及现代文学的成熟?它与手抄本时代和后来的胶印时代的区别在哪里?本书旨在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探讨这种看似“老旧”的技术所蕴含的、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赞颂那些默默耕耘的匠人精神,他们以严谨、耐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塑造了我们今天所阅读的世界。 本书将以严谨的考据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活字印刷世界图景,强调技术背后的思考、美学与传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鹏翔


  从事平面设计多年,多以专辑封面包装设计为主,作品曾获2011年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奖,以及2016年美国独立音乐奖专辑包装设计奖。2014年起,钻研制作活字排版印刷盒(简称活印盒),让活字排版技艺的精髓可以走进生活,并记录传统活版印刷产业。2016年设计出《老师傅的排版桌》图解工具书,是目前台湾仅有记录活字排版的专书,并荣获2017年金蝶奖台湾出版设计大奖铜奖。
 

图书目录

•排版内盒页+纸铅角
•排版桌的物件介绍及工具用途说明
•传统铅角尺寸比对图
•活字排版工具名称介绍
•传统名片活字排版步骤解说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老师傅的排版桌:台湾活字排版实作工具图解纪录》时,我其实是带着一种考古的心情,又夹杂着一丝丝的怀旧。毕竟,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铅字排版几乎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更多时候只存在于老电影或者博物馆的展柜里。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就被那些精美的图片和老师傅们专注的神情吸引住了。那些古老的印刷机、形态各异的铅字、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排版工具,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承载了一整个时代的记忆和智慧。 从书中的插画和照片里,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老师傅们在油墨的香气中,用手指一点点校正字间距,用鼻尖嗅着纸张的质感,用经验判断油墨的干湿。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是现代印刷流程中难以想象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工具,更是在讲述一种近乎失传的手艺,一种在流水线作业下被淡忘的匠人精神。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便捷,背后是无数前人无数汗水和智慧的堆叠,而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珍藏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博客来独家封面”和“‘岁月静好’铅字”这两个噱头吸引的,但阅读之后,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排版工具的图鉴,更是一部关于台湾印刷史的微观记录。书中所展示的工具,有些我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见过,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却仿佛在诉说着上个世纪印刷业的辉煌与变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工具的展示上,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解和文字说明,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活字排版的原理和技巧。每一个工具的使用方法,每一个排版步骤的考量,都梳理得非常清晰。这种严谨的态度和专业性,让我作为一个读者,感到非常安心和信服。这本书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体会到,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些奠基性的技艺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工坊。我一直对那些老物件有一种莫名的喜爱,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情怀。《老师傅的排版桌》不仅仅是记录了活字排版所使用的工具,更是一种对历史的致敬,对匠人精神的赞颂。 书中那些工具的特写镜头,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它们所承载的时间痕迹,仿佛每一个划痕,每一处磨损,都讲述着一个属于过去的故事。作者的描述非常细腻,他没有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贴近生活的方式,把活字排版这门古老的手艺,变得生动有趣。我甚至能从文字中感受到老师傅们在排版时那种专注和投入,那种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认真对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那些手工技艺所蕴含的智慧和魅力,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充满手作温度的东西情有独钟,所以当我在博客来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简直眼前一亮。台湾活字排版,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且,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那种复古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打开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里面的图片质量非常高,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各种排版工具的细节,甚至连工具上的划痕和锈迹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本身就是一种时间的印记,非常有故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活字排版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把字摆在一起,里面有太多我之前从未想过的门道。比如,字与字之间如何安排,行与行之间的高低如何调整,甚至每一个字的重量和形状对整体版面的影响,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让你从零开始,一点点地去理解和感受排版的魅力。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古籍修复和印刷史充满好奇,所以当看到《老师傅的排版桌》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台湾活字排版世界的大门。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节,从那些饱经风霜的铅字,到精巧设计的排版工具,再到老师傅们娴熟的操作手法,都仿佛带我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油墨香气的年代。 最让我惊叹的是,这本书的图解部分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密的技术动作,通过清晰的插画和照片,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步骤的要领。作者的文字也同样精彩,他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充满情感的语言,讲述了活字排版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些老师傅们的坚持与传承。读这本书,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传统工艺和匠人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