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婉拒的谎言……大人都可以说谎,
为什么孩子一说谎,大人就暴跳如雷?!
做错事怕被责备、作业联络簿不带回家、
偷拿同学的东西、有心事不愿意说……,
说谎不一定是孩子叛逆、调皮或想故意和你作对,
发现孩子在说谎行为背后的问题症结,比责骂更重要。
用坚定、肯定、淡定的态度,陪伴孩子跨越情绪、心理、学习与成长的关卡。
★恭喜你,孩子开始会说谎了!能说出一个谎言,除了代表孩子的大脑认知功能发展完善之外,同时也是孩子成长与社会化的必经过程!
★孩子说谎时,除了将焦点放在「说谎」的行为上,我们会更深究孩子在谎言背后保留的真相吗?为什么做错事不敢说、功课不想写、在学校真的没有被欺负吗?……当发现孩子用说谎、逃避、装没事面对你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办?
★谎言可以被侦测吗?如何跟孩子拉近距离?善用开放式提问+突击式提问,避免「攻击式沟通」,提高亲子沟通效能!
★资深临床心理师继《弄懂6~12岁孩子的内心x情绪x行为问题》、《我想陪你长大》等书后,再度以深入温和的视角带领家长贴近孩子,看见在行为背后孩子的真实内在。
【给爸妈的谎言小测试 】 ( ) 1.一个人必须要大脑发育完全、具备足够的心智理解力、自我控制力,才能说出一个「品质良好」的谎言。
( ) 2.社会化,其实就是说谎能力的培养过程。
( ) 3.孩子说谎就是该打,不趁早教训很容易学坏。
( ) 4.哪个小孩没说过谎,调皮嘛!长大自然就会好了。
( ) 5.说谎是可以看出来的,网路上都有说,只要眼神闪烁、讲话结巴、表现紧张……八成就是在说谎。
事实上,「说谎」,是人类不断在历史中上演的故事之一。矛盾的是,大人几乎每天都在欺瞒中生活,但同时却又对孩子的说谎感到怒不可言,这种矛盾又冲突的现象,是怎么来的?
品皓临床心理师在学校服务多年,最常遇到让家长头痛的教养问题──孩子「说谎」怎么办?
尤其是,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总是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仿佛孩子一脚踩中爸妈最恐惧的地雷──孩子的人格品德会被炸出一个大大的窟窿。但事实上,说谎真的令人不可接受吗?说谎难道就是道德跟人品的瑕疵?若是如此,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生活中许多人跟人之间有意或无意的欺瞒呢?
好比说:
「帅哥~~~今天红牌商品全部特价,买了绝对不会后悔!」
「美女来来来!这是美国进口纯天然驼羊绒毛被!」
「蜂蜜一瓶二百五,不纯砍头!」
当阅历久了,我们都能够笑看这些操弄的动机与手段,但为什么对于孩子说谎这件事情,家长却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说谎,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本书将带领读者探讨下列问题:
说谎是人类先天具备的能力,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跟孩子的人格发展有没有必然关系?
孩子在什么状态下会说谎?欺骗才算说谎吗?当孩子因为逃避责任、塑造形象、对赞美有需求却得不到……,而表达出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时,算是说谎吗?
当发现孩子不愿意表达真相时,我们可以如何发现并陪伴孩子面对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及问题?
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孩子说谎?诚实可以培养吗?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有没有什么技术或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孩子是否正在说谎?
这些都是家长心中的大问号,透过本书,将从家里和校园中孩子常见的说谎问题,更深入的探讨。并且提供当面对孩子说谎时,家长可具备的观念态度、沟通方式,以及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推荐 (依姓氏笔划)
Henry罗宝鸿 AMI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认证教育家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欧人豪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书
曲智鑛 陶玺特殊教育工作室创办人
吴佑佑 宇宁诊所所长
卓惠珠(花妈) 《当H花妈遇到AS孩子》作者
凯若妈咪(Carol) 作家
彭菊仙 亲职教养作家
廖芳珍(澐妈) 《一闪一闪亮晶晶》共同作者
苏益贤 临床心理师
各界专业推荐
「孩子总是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内心讯息,说谎则是其一,让父母与老师深感头痛,却又莫可奈何。现在透过这本书,将让你一窥说谎的心理学意义,获得清楚的解析,找到相对应的教养策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孩子的谎言里,其实藏着大大的学问。跟着品皓清晰易懂的思路,学习如何「靠近」孩子们的谎言,找到那把可以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让谎言不只是谎言,而能摇身一变,成为拉近亲子关系的素材。」── 苏益贤/临床心理师、作家
「改善孩子说谎之完全攻略!」── Henry罗宝鸿 / AMI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认证教育家
「『恭喜你!孩子会说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没说过谎,因为『说谎」』是二到四岁孩子的正常发展阶段。在书中,作者用清楚的科学研究让爸妈『放心』,原来自己和孩子,都是『正常』的!要孩子『完全』不说谎简直就是违背人性,但建筑一个孩子『不需要说谎』的环境,却是对他们极其重要的。
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说谎的爸妈!」── 凯若妈咪(Carol)/作家
「从许多寓言故事就可以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从古至今,在教育上我们鼓励孩子诚实,希望孩子说实话!不然皮诺丘的鼻子不会因为说谎而变长,也不会有《放羊的孩子》、 《金斧头与银斧头》……等故事。
谁没有说过『谎话』,我们真的想听实话吗?我们的社会鼓励我们说实话吗?你的孩子愿意与你说实话吗?当你发现他对你撒谎,你可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解析呢?说谎不只是逃避处罚,同时是希望维持表面的形象!说谎能立即得到实质的好处,但说实话的好处多半是无形的!品皓这本书引领我们用更完整的角度去理解『谎言』,推荐给常和孩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爸爸妈妈及教育工作者!」──曲智鑛/陶玺特殊教育工作室创办人
「在一般有教养的家庭里『说谎』被看成是要不得的负向行为!
怎么可以说谎呢?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说谎的情形,身为父母便上紧发条备战,为了教养出孩子良好的品行,眼睛便紧盯着孩子的举止言行,百密也绝对不能一疏,绝不能放过孩子说谎的可能性,到最后气急败坏,我的孩子怎么老爱说谎呢?而这其中的征结,被陈品皓心理师点出来了『要成为一个东方文化中的「好孩子」,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包袱,这个包袱大到几乎不太能够拥有犯错的权利。对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为了要维持这个形象,于是就用「谎言」来弥补身为一个被放在好孩子框架里的正常人,因为好孩子不犯错,正常人才犯错。』
不只是点出来,在此书里,也从各方面,有层次地让我们看待「说谎」这件事有全面的认知理解及对应方式的选择,也不再只是停留在纠出孩子说谎,使用处罚威逼不再发生!而是面对「说谎」这件事时,真正有益处的解方。其实家长只是希望孩子有良好品行而已,引导时能走在对的方向也是家长所寻觅的,全在此书里!诚心推荐!」──廖芳珍(澐妈) 《一闪一闪亮晶晶》共同作者
「我的工作跟自闭症特质者有高度关联,自闭症孩子几乎没有说谎的能力,即使有说谎也是很容易就被拆穿的程度。孩子的直白口无遮拦,常让家长尴尬万分,因为孩子的特质如此,我很早就感受到能说谎是个能力。但也深知直白无隐跟说谎之间,其实还需要间距缓冲。
这本书除了提供问答给家长思考谎言发生的成因之外,我更欣赏的部分是,还提供了很多深植人心的实验结果,后续推翻该实验或补述的论证。让读者重新思考过去曾经深受启发的结论,被新的实验颠覆。原先的铁证成了错误。新的实验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更细腻的看清行为背后的成因。而非一开始片面的解读而已。」── 卓惠珠(花妈) /作家
沟通的艺术:构建真诚亲子关系的基石 内容简介 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而有效的沟通则是维系这段关系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家庭中亲子沟通所面临的普遍挑战,并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沟通策略与技巧,帮助父母打破僵局,建立起基于理解、尊重与信任的深层联结。我们关注的不是如何“管理”或“纠正”孩子的外在行为,而是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和情感驱动力。 本书摒弃了空泛的理论说教,专注于提供可操作的、适用于日常情境的沟通框架。内容涵盖了从零岁到青春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沟通特点,系统地指导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真正的“倾听者”和“合作者”。 第一部分:理解沟通的本质与误区 第一章:告别“无效沟通”的陷阱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有在和孩子说话”,但孩子却感觉“父母从不理解我”。本章首先剖析了当前亲子沟通中最常见的五大陷阱,包括:预设立场式的提问、急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倾向、带有评判性的语言模式,以及忽视非语言信号的表达。我们将探讨这些无效沟通模式如何潜移默化地筑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高墙。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能量流动,而非单方面的说教灌输。 第二章:情绪的罗盘:读懂非语言信息 沟通的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调传递的。本章强调了“情绪共振”的重要性。父母需要学会“阅读”孩子身体发出的信号——紧张的肩膀、回避的眼神、紧握的拳头,这些都是孩子内心状态的直接反映。我们将教授一套“观察-命名-确认”的技巧,帮助父母准确识别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从而给予恰当的回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话语层面。 第二部分:深度倾听与共情的力量 第三章:超越言语的倾听艺术 深度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石。它要求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将全部注意力投射给孩子。本章细致区分了“听到”和“听见”的区别。我们将介绍“积极倾听”的四大支柱:保持开放的姿态、适度的沉默等待、避免打断和评判,以及使用复述和总结来确认理解。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父母如何通过简单的复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全然接纳。 第四章:共情:架起理解的桥梁 共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共情”——即不带评判地进入孩子的感受世界,并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们提供了一套“共情回应句式库”,教会父母如何将“你应该……”转变为“我看到你现在一定很难过,因为……”,这种语言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孩子的防御心理,为后续的深入交流打开了大门。 第三部分:有效表达与冲突管理 第五章:使用“我信息”:表达需求的艺术 在家庭冲突中,父母常常习惯使用指责性的“你信息”(例如:“你总是把房间弄得一团糟!”)。本章的核心是教授父母如何使用“我信息”来清晰、非指责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将拆解“我信息”的三个关键要素:客观描述事实、表达自身感受、说明行为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并最终提出清晰的期望。这种表达方式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第六章:建设性地处理分歧与争论 争吵在所难免,但处理争吵的方式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质量。本书提供了一套“五步冲突解决流程”,引导父母和孩子在情绪平静时,共同面对问题。流程包括:设定共同目标、轮流陈述观点、集思广益寻找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达成共识并执行。重点强调了在冲突中保持对彼此的尊重,即便意见不合,也要认可对方的情绪价值。 第四部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沟通策略 第七章:学步期与幼童期的“行为对话” 针对年幼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沟通往往表现为行为上的挑战。本章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玩耍式对话”和“正面肯定”来引导。介绍“限制性选择法”,即在提供有限自由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感,并将负面指令转化为积极引导(例如:不说“不许跑”,而说“请放慢脚步走”)。 第八章:学龄期的逻辑构建与规则协商 随着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寻求自主权和公平性。本章指导父母如何从“命令者”转变为“顾问”。核心是引入“家庭会议”的概念,教会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讨论后果,让孩子真正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从而内化责任感,而不是仅仅因为害怕惩罚而服从。 第九章:青春期的界限与情感独立 青春期是沟通难度激增的时期。孩子对隐私的需求和对父母干预的本能反抗是核心矛盾点。本章着重探讨如何在新环境下重建信任。关键策略包括:尊重物理和信息边界、学会“适时退出”的关键时刻,以及在孩子寻求独立时,用支持性的提问代替建议,例如:“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而非“你应该这样做”。 第五部分:构建持久的亲密关系 第十章:建立日常的“情感连接时间” 沟通不是等问题发生时才启动的“危机处理模式”,而是日常的点滴积累。本章强调了“特殊时间”(Special Time)的价值。这是一种无目标、无指引的、完全由孩子主导的亲密相处时间。通过每天固定的短时间高质量互动,持续为亲子关系注入情感储备,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自然而然地向父母敞开心扉。 第十一章:自我觉察:从父母的内在开始 真正的沟通改变始于父母自身的成长。本章引导父母进行深度的自我反思,识别原生家庭带来的沟通旧模式,以及自身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如何影响了与孩子的互动。通过正念练习和情绪复盘,父母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在面对孩子时,能够保持心理上的稳定与清晰,成为孩子情绪稳定的锚点。 结语:持续学习,拥抱不完美 亲子沟通是一个动态、终身学习的过程。本书提供的工具和理念是起点而非终点。我们鼓励父母以开放、宽容的心态接纳自己在实践中的不完美,并始终将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作为所有沟通策略的最终指导原则。通过持续的练习和真诚的自我调整,每一位父母都能显著提升亲子间的理解深度与情感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