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一
★濒临极限的教育,解决方案就是犹太人读书法!★ 世界上少有像韩国人这样对教育疯狂的民族。韩国经济能发展到领先的地位,应归功于教育,而这全是父母对教育的热情所致。
我们的读书是「听、背、考试、忘记」无止境的循环。这种读书法在二十世纪是最有效的。但是对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不需要再去背诵,只要有智慧 型手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环境中,单靠背诵已经不足以让人成为伟大的人物。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极限,是该有解决方案的时候了。
我们想要的答案可以从犹太人那里找到。韩国人的平均智商是一O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以色列人的平均智商却只有九十四,在世界排名第四十五名。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画(PISA)的结果,韩国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数学排名第一,阅读排名第二,科学排名第四。但是以色列的排名只有到三十名附近。犹太人对教育也充满热情,但怎么也比不上韩国父母居然愿意为了供应孩子的教育所需,可以离开家庭独自一个人辛苦工作赚钱。再加上韩国老师的程度也是居于世界前茅。
但韩国人的学习结果并不让人满意。有史以来韩国人获得的诺贝尔奖,只有和平奖一位。但是自称为犹太人而得到诺贝尔奖的,就有将近两百人。已经颁发的诺贝尔奖中,有百分之二十二是给了犹太人。光是二O一三年,就有六名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佔了得奖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美国哈佛大学的入学率,韩国人不到百分之一,而犹太人有百分之三十。犹太人不只强在少数的领域,而是所有的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读书法:犹太人的读书法是提问、思考、讨论、实践的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方式就是两个人一起提问、对话、讨论、辩论的哈佛如塔。
这本书的作者指出犹太人的读书是心读、五感读、身读、知识读和智慧读,并且也提出针对国人身体的读书法。希望这本书让被考试扭曲、淹没在教科书和参考书中的本国教育可以因此改变。
田圣铢 韩国富川大学教授 哈佛如塔教育协会会长
推荐文二
★会读书的人的「读书方法」,有系统读书的指南★ 很高兴长期以来研究并实践犹太人教育的作者,为我们出版了这本书。
会读书的学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培养人才的学校有「好的读书系统」。本书是研究犹太人的读书法,而且针对我们实际上的情况找出具体方案,对在教育洪水中挣扎的学生与家长而言,这本书可以作为读书法和有系统读书的指南。
即使本人留学以色列十一年,也经历犹太人的教育,但读了本书之后,也会产生共鸣并且刺激想法。本书运用了塔木德和犹太格言作为理论的基础,也介绍犹太人的教育哲学与方法,相当具有说服力。这本书值得向所有为「读书」而苦恼的人推荐。
姜厚九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博士 韩国首尔长老神学大学圣经考古学教授
推荐文三
★教育、文化、历史成就不凡犹太人★ 时至今日,大多数已开发国家人民的识字率达百分之九十五至九十九。台湾识字率名列前茅,超过百分之九十八。然而,几世纪前,读写能力是少数被选中或是幸运菁英的特权,只有一个民族例外,那就是犹太民族。每一个犹太孩子,不论是农夫或商人、教师或蓝领阶级之子,都享有读书及识字的机会。他们从三、四岁起, 就在「Heder」(意为「房间」)由教师带领,品尝学习的甜蜜滋味──舔拭沾在字母表上的字母蜂蜜。
优异教育与开创性的成就并非只是正统教育系统的成效,学习并不侷限于正式课堂或讲台上的教导。这是提问文化与以色列的「虎子帕」(Chutzpah)齐力发挥的成果。虎子帕反映了果敢:拒绝接受「不」这个答案;当门看似在你面前关起时,就破窗而入。
以色列人力求顶尖表现,十分强调家庭价值观、团结一致、爱国精神与教育。辩论、冲突观点、挑战权威阶级、视长幼有序如无物等令人头疼的文化特质,形塑了「完美的混乱」,进而造就了以色列奇蹟。
在历史上饱受歧视、迫害与考验的高适应力犹太人,别无选择,只能变得更革新、具创意及科技化,实现了以色列首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所说的:「跟领土相比,以色列更是一个依赖人建起来的国家──犹太人自各地而来:法国、俄国、美国、叶门......信念是他们的护照。」
现代的以色列,由于环境之故,创建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容纳自数十国返乡的人民,带来本质不同的文化与想法,陶冶成一个大熔炉。年轻的中学毕业生必须服至少二(女孩)至三(男孩)年的兵役,这可能被认为是浪费可以在学术及专业领域上有所进展的黄金时期,但却是习得领导力及人格养成经验的机会。对以色列青年而言,中学高年级时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是大学入学考试,而是竞争进入以色列国防军(Israel’s Defense Forces, IDF)的菁英单位。
总理本‧古里安曾说:「在以色列,为了当一个务实的人,你一定要相信奇蹟。」的确,年轻的以色列在立国至今短短六十年期间所达成的各项成就,可说是人为奇蹟。他们将问题变成挑战:境内严重的缺水问题,促使以色列研发先进的用水科技,从海水淡化、滴水灌溉、废水处理到工程解法,让以色列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高效使用水资源的国家。因缺乏石油与天然资源,以色列转而研发太阳能与替代能源科技。医学器材、生物科技与软体 ──所有大型世界级的跨国企业来到以色列,建构研发中心。
我在此恭贺作者,成功地为台湾读者打开一扇窗──让读者了解以色列教育的内涵为何,使教育如此独特、活跃与富含创意。
何玺梦 Simona Halperin 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
前言
让每个人幸福的终身读书法 ★死胡同中的教育★
在我们社会中最受瞩目又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我们一样,在教育政策方面摇摆不定。教育政策有权力决定国家的命运。教育的问题如果获得解决,诸如校园暴力、补习费用、低生产力、就业率、单身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我们的教育现况非常糟糕。大部分的老师只重视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也以进入好大学的升学率为评价的标准。跟不上的孩子都归咎于父母。父母就必须寻求课后的私人教育来补救。私人教育的发达是国内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就可以解决问题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在学校读不好的孩子,到了补习班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补习班、家教和远距教学等都自称可以为孩子的学习负责,但都只是暂时的。
大部分擅长读书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法。他们不会依赖学校或补习班,而是靠自己读书。除了这类佔了大概百分之一到二的学生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孩子都必须依赖补习班、家教或远距教学提供的讲义,而且仅只能勉强跟上进度。
更大的问题是老师与家长都知道这样的事实,却没有更好的对策,只能顺着潮流走一步算一步。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昂贵的费用,效果却非常有限。所以有些人选择出国留学、自学、或私人办学等,但却也都不容易,而且风险很高。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把书读好,孩子当然也希望能符合父母的期待。但现实中却是不容易达到。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师长与孩子都难以看到光明的前途。
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迷途中徬徨的家长与孩子们不知有多少,他们的处境令人感到心疼。更大的问题是,即使从学校毕业之后,仍然没有解决问题。读书是一生的功课,人生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从学校毕业、出了社会,成家立业之后就不需要读书了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前面等着的,是比起求学阶段的读书更具有挑战性的人生学习。许多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前辈都说「求学阶段是最容易的」,这是他们经历一切之后的结论。读书并不是个人或特定阶段的问题,而是国家大事。读书不因毕业而结束,而是与一个人的一辈子扣连在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法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寻找好的读书法★
每个人都会经历「出生-幼儿-幼年-少年-青年-长年-老年-死亡」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週期系统,每个人的时间或有些微差别,但阶段是一样的。读书也是。如果想把书读好,就必须先了解读书系统。会读书的人知道如何透过读书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法,但大多数的人没有系统,是「随性」的读书。
如果知道读书系统,读书就很轻松快乐,有效率、也有趣。读书系统一旦建立起来,一辈子都可以享受读书乐趣。
我们到如今都还没有一套有系统的读书法。「哪需要什么系统,只要努力就可以的」,这是大部分人过日子的原则。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要认真读书」,以致于孩子整天坐在桌前,却没有发挥读书的效果。父母不断叮咛孩子要读书,孩子却是愈听愈不想读书。人们虽然持续地读书,却没有人指导该如何读书。人们常常不指导读书的方法,只是一味强调要读书。从读书的立场来想,只是让人觉得无奈。读了半天的书,总是无法理解。想认真跟上学校的进度,却不如想像中简单。人们愈来愈对自己感到不满,如此反覆,读书根本快乐不起来。「为何如此乏味的读书要持续下去呢?」若如此自问,就会更进一步产生自责和烦恼。
现在教育的所有问题都与读书紧密相关。只要建立起自我学习的能力,大部份的教育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此看来,教育问题是读书的问题,读书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建立起自我学习的方法。
「怎么做才能把书读好?」
每个人都有关心的事物。许多读书达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读书秘方。但这一类读书法,都是个人的独特经历,并不适用于不同背景条件的人。想直接模仿这些读书秘方,却没有效果,于是就另寻他方,如此反而进入恶性循环里。这一类的读书法多半是为了提高学科成绩,或是进入国内或美国知名大学的一些技巧,只是停留在取得知识的方法层次上。这些方法或许可以对读书有些许助益,但真正的读书并不如此简单。人们可以使用一辈子,甚至可以传承给后代的读书法,才是我们需要,却是我们还没有的。
★让全民都成为天才的蓝海读书法★
作者为了寻找读书的民族,找到了犹太人的读书法作为学习的榜样。犹太人的读书法并不是选拔百分之一天才的红海读书法,而是让百分之百全民都成为天才的蓝海读书法。
世界上没有其他像犹太人的读书法一样,是有数千年传统保证的国民读书法。更重要的是犹太人读书法超越了一般学科的学习,是让人一辈子都能受用的全人读书法,是不论小孩大人都可以使用的全方位读书法。这本书的目的即在找寻犹太人上千年的读书原理,期待能在我们的教育中使用。
塔木德里提到:「给一条鱼让人饱餐一顿,还不如教人捕鱼可以受用一生。」这是介绍犹太人教育时最常用的一个例子,也是代表犹太人读书法特点的一句话。人们不可能把持续不断产生的一切知识读完,但只要能够取得读书法即足矣。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读书法,大都是西式的。本书介绍的犹太人读书法却是融合了东方和西方。这个读书法不同于以知识和理性为中心的希腊式西方读书法。犹太人读书法是心、五感、身体、知识和智慧的全人读书法。一个人即使从学校毕业之后,一辈子都可以使用,而且是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的系统,可以世代相传。
★为了自己的幸福读书★
我们的读书法是在累积知识和取得技术,但犹太人的读书法却是从人自身来学习。这种读书法不是为了进入好学校或把考试考好的方法,而是为了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方法。犹太人的想法不是为了成就什么,而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读书,以致于其他的好处也都跟着而来。如果我们能善用这种读书法,就能够摆脱以入学或学科学习为中心的读书,而能够真正让人享受这种终身学习的读书法。
★超越犹太人的读书法★
这本书不单只是介绍犹太人的读书法,或介绍某种读书秘方。作者希望国人的读书法可以超越犹太人读书法,并且传承下去。虽然一开始是在介绍犹太人的读书方法,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让一个国家社会能够健康的读书方法,也就是找出读书的问题和解答。
当然犹太人的读书法并非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忽略了自己本国的文化背景差异,直接接受这种方法是更不恰当的做法。作者要特别指出,在这本书中,不适合的部分已经排除了,而所挑选的部分是与本国的条件吻合的。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把犹太人没有,却是本国人特有的优势勾勒出来。
这本书虽有不足,却是希望能够协助受困于读书方法的人,指引出读书的方向。所有的人应当是为了幸福开始读书,却因读书而让更多人变得不幸。希望这本书可以解决教育的难题,并且成为所有人都幸福的读书出发点。到目前为止,我们把读书视为竞争、获得胜利、进入好学校或找到好工作的手段,也就是不把读书当成享受,而是视之为功成名就的工具。但这本书重点在透过读书来了解人的本质,并且学习生活技巧,让人幸福。
不要跟书读书,要跟人读书。不要与书争斗,而是要与人沟通。不要找背景,而要找真理。这是犹太人读书法与这本书的核心精神。透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知道真正的读书是什么。并且知道怎样将读书用在生活中,有一趟幸福的读书之旅。尤其是被忽略和濒临瓦解的弱势家庭,可以透过这本书来编织希望的梦想。特别感谢给我更多挑战与鼓励的亲爱家人(我的妻子、儿子Sam、女儿Joy)。
后言
寻找自己的终身全人读书法 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犹太人读书法的各种特征、教育哲学、教育文化等,其中很多部份相信读者都可以认同,但要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这就好比向很会读书的人学习,即使对方愿意传授读书的秘诀,也很难把同样的方法用在自己的身上。为了找到稳定且适合我们的读书法,需要许多的观摩、努力学习、并且变成习惯。
学习所有事物都一样要有方法,过生活也同样需要方法。能够正确学习到「正面思考」的人,不论在怎样辛苦的情况下,都可以很快乐。没有建立「正面思考」的人,一点辛苦就会抱怨、生气或迁怒他人。作者之所以要这么热衷推广读书法,是因为已经体验到这种读书法的快乐。人如果有一直到死都还要读书的力量,怎么可能会活得不快乐?
前一阵子SBS电视台和首尔大学学生生活研究所共同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进入首尔大学的学生能把书读好的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学校、补习班、老师或家教等外部因素,而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有自己的读书法。认为是借由自己导向的力量,发挥读书的作用力,这样子把书读好的学生比例是最高的。读书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力量。只要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任何教材都可以读得很好。无论是谁,若有自我导向的力量,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仍可以终身读书。这比起哪一所学校毕业更加重要。
本书是为了养成自我导向的力量而写的。犹太人从小就以建立自我导向力量为目标来学习。相反地,我们的学校让学生去捕捞很多的鱼,却不教学生可以一生受用的捕鱼方法。犹太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提示。
为了掌握犹太人可以把一生投入学习的方法,我整理出几个有助于实践的基本原则。
一、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
根据OECD的全球PISA评比,韩国学生的排名是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在学习兴趣、自我评估、动机等部分,韩国学生的表现却相当的差。数学能力检定考试原本只是为了确认进入大学学习的能力,只要达到基本的能力水准就够了。但是一旦将检定的成绩当成是入学的成绩,数学能力检定就成为具有排名性的考试。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了这个考试,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准备。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以进入大学为目的,应该还要去培养能够解决人的一生问题的能力。
二、不要独自学习,要共同学习
个人学习会形成竞争,但共同学习是共生的学习。独自学习虽可获得知识,但不能得到智慧。个人学习或许可以把知识背下来,却难以培养创意。独自学习容易疲累,但共同学习可以产生力量,并且也更有乐趣。如同犹太人的读书法,他们是以小组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答和讨论,是我们可以效法的方向。真正的读书不是一个人躲起来埋头苦读,而是应该透过彼此对话与分享,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
三、不要跟着书学习,而是要跟着人学习
一提到读书,首先想到的就是书本。读书的焦点在于读了几本书。大量阅读当然很重要,人能从小就经常接触书籍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把书仅仅看成只是书,就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书里面涵盖了人们的思想与生活,书就是人。由于我们无法见到每一个人,只好透过书来见面。读书就是为了见到书所代表的那个人。所以,书其实不是书,而是人。如果孩子喜欢书更胜于喜欢人,就把主客顺序颠倒了。与人接触,透过提问、讨论和辩论来学习,会比自己阅读更有意义。总而言之,人是学习的重要对象,没有比跟着人学习更好的读书法,与人见面和对话,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如此才能够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并且为其他的人服务。否则愈读书就愈骄傲,看不起其他的人,只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四、从小在家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人的生活是由习惯构成的,读书也是习惯之一。一开始建立起来的读书习惯,就会造成后来不同的读书方式与结果。从小建立起好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通常这个习惯是在家开始培养,但是问题在于父母亲并没有接受过读书方法的训练。因此,大部分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小就接受家教。家教愈多,教育支出就愈沉重,会使得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从小养成在家读书的习惯虽然会比较辛苦,但孩子却可以自然自主地学习。这里所谓的读书不是去学认字、英文或数学,而是与读书有关的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发表与辩论等基础。没有比具备这些基础更好的读书习惯。
五、制订家庭日,让家庭读书文化扎根
我们的社会中,大部分的家庭是双薪家庭。孩子到了晚上还得留校唸书或上补习班,没有时间。考量时间的因素,要订定家庭日似乎很困难。但是为了建立起比学科读书更重要的学习态度,这个时间还是必要的。有创意的学习是从休息开始的,而孩子的品格教育却是从与家人共处的时间开始的。这与父母的决心有关。全家在一起的时间要比父母的事业和孩子的学业更加重要。
六、要找到可以一生受用的读书法
学校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真正的学习应该要从学校毕业,找到工作,并且建立家庭之后才开始。韩国有世界最高的教育热情和成绩,却也有最高离婚率和自杀率,这是非常讽刺的一件事,也显示教育的极端性。探究其中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读书法出了问题。
我们的读书全部是学科,读书的目标是提高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学科原本是为了了解人生的过程,但是如果只为了进入大学,学科成绩愈高,人生成功的机会就愈低。
犹太人读书是终身的读书,读书法也可以一辈子使用。我们需要的读书法,是从小在家使用的学习方式,并可以用在学校的学科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在毕业之后,一生也都可以使用。成家之后可以传承给后代、退休之后直到死都可以使用的读书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读书法。
如果有这样的读书法,人人可以过幸福的人生。读书愈多,幸福愈多。学多少,人生的享受就有多少。人如果没有学习,就会变得顽固、无知和愚笨。为了有智慧的生活,读书是必要的。为了终身读书的读书法,要建立起一套新的读书系统。要去找寻适合自己的读书法,要去开发运用。并且为了这样的读书法,要彼此学习。
如果有了如何过生活的读书法,就不会再害怕世上的生活。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多的难题也不怕,反而能够在苦难中享受,也能梦想去逆转处境。如此将不需要与他人竞争,相反地,在困难中可以相互帮助。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生就更有意义,人们也会更感到幸福。
在这本书中所提出的,是不论在学校、家庭、社会、乃至于人的一生,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读书法。如果能运用这个读书法,像犹太人一般可以世代相传,那该有多好。期待透过这样的读书法,人人都可以自由地享受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