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论

物流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物流
  • 供应链
  • 运输
  • 仓储
  • 配送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
  • 商业
  • 管理
  • 工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配套建构了网上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网路课程中的电子教学资源;体现问题驱动、任务引领;课后同步测试,着重考察学生分析并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应用导向;理论与应用并重,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书中穿插了大量较新的案例,增强了可读性,并配有大量物流实务图片,增强了直观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环球航运与多式联运前沿》的图书简介: --- 环球航运与多式联运前沿 导言:全球化浪潮下的复杂脉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已不再是宏伟的愿景,而是日常运转的基石。驱动这一融合的核心动力,正是跨越山川湖海、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复杂物流网络。然而,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动、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日益重视,传统的、相对线性的运输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 《环球航运与多式联运前沿》并非停留在对基础运输原理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供应链的“神经中枢”——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如何通过精妙的衔接,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柔性且具备韧性的全球货物流动体系。本书的视角聚焦于网络化、数字化与绿色化这三大核心驱动力,为行业决策者、研究人员及专业人士提供了一幅关于未来十年全球货物流动的深度透视图。 第一部分:海运霸权的重塑与新挑战 全球贸易中,海运依然是承担绝大多数货物周转量的“主动脉”。本部分将海运的视角从传统的装卸效率提升,转向更具战略意义的层面。 1. 航运格局的再平衡与地缘政治影响 贸易走廊的重塑: 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经济协定对既有东西向贸易航线的影响。重点剖析特定海峡(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和关键港口的战略地位变化,以及如何应对局部冲突可能带来的绕航成本与时间延误。 运力结构调整与超级船队: 探讨超大型集装箱船(ULCVs)的运营经济学及其对港口基础设施提出的严苛要求。分析租赁市场、融资结构与船公司联盟(如THE Alliance, 2M, Ocean Alliance)的动态演变,揭示其如何影响即期运价的波动性。 港口群的“内陆化”趋势: 传统以单一港口为中心的模式正向多港口协同作业转变。本书详述了区域港口群如何通过共享资源池、统一信息平台来增强抵御单一节点中断的能力。 2. 绿色航运:脱碳的强制转型与技术路径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减排目标已成为航运业最紧迫的议题。本书全面考察了实现深度脱碳的复杂技术路线图: 替代燃料的竞速: 对甲醇、氨、氢能以及LNG(液化天然气)作为未来船用燃料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Well-to-Wake)。重点分析了氨燃料的毒性管理、储运安全以及全球加注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性。 船舶能效设计与运营优化: 探讨船体空气动力学改进(如风帆辅助推进系统)、智能船舶技术在实时航线优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速度下的燃料消耗曲线,实现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碳排放交易机制(ETS)的冲击: 欧盟ETS在海运领域的引入,对远洋航线成本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及船公司如何通过“绿色溢价”策略应对成本转嫁。 第二部分:多式联运的集成与智能化 多式联运是解决“最后一英里”与“内陆腹地连接”的关键。本书将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高效衔接。 3. 铁海联运与欧亚大陆桥的深度融合 中欧班列的成熟度评估: 不仅关注班次的增长,更侧重于返程平衡率、通关效率和全程可视化的瓶颈分析。探讨中欧班列如何从传统应急通道转变为与海运竞争的常态化选择。 内陆无水港(Inland Ports)的角色: 阐述无水港如何通过提供海关查验、仓储、集装箱堆场等延伸服务,实现与沿海港口的功能分流,降低主干港口的压力。 轨道交通的数字化编组: 介绍基于AI算法的列车编组优化系统,如何根据不同货物属性(如温控需求、危险品隔离)动态调整车厢顺序,最大化装载率并缩短等待时间。 4. 供应链可视化与区块链的信任构建 在多式联运中,信息的同步性比货物本身的移动更具挑战性。 数据孤岛的打破: 详细分析了不同运输环节(如码头操作系统TOS、船公司订舱系统、内陆卡车调度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如UN/EDIFACT向API的迁移)。 全程可信追踪: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提单数字化和货物所有权转移中的应用潜力。重点解析智能合约如何自动化触发保险理赔或支付流程,从而减少人工干预和欺诈风险。 端到端预测建模: 引入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整合天气数据、港口拥堵指数、边境口岸处理时间,对“门到门”的预计到达时间(ETA)进行概率性预测,取代传统的固定时刻表。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韧性与人力资本 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性往往伴随着更高的系统性风险。本部分关注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系统性地增强供应链的抵御能力。 5. 韧性供应链的设计与压力测试 库存策略的再思考: 从传统的“准时制”(JIT)向“以防万一制”(Just-in-Case,JIC)的回摆分析。探讨如何在安全库存的持有成本与断供损失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和医疗物资领域。 替代路径网络的构建: 介绍如何利用网络科学工具,模拟单一节点(如港口、关键生产基地)关闭时的货物重路由方案,并预先锁定备用运力合同。 保险与风险金融化工具: 探讨新型的供应链中断保险产品,以及如何利用衍生品工具对运费波动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6. 数字化转型中的人力资本挑战 技术的引入必然带来对人才技能结构的要求升级。 操作人员的角色转变: 从单纯的体力操作转向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与异常干预。分析自动化码头、无人集卡对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重塑需求。 数据科学家的需求: 探讨物流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具备运筹学、优化理论和复杂系统建模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支撑高级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 结论:面向未来的生态系统 《环球航运与多式联运前沿》总结认为,未来的物流图景将不再是孤立的运输模式竞争,而是由数据驱动、高度协同的全球运输服务生态系统。成功者将是那些能够最快整合绿色技术、数字化平台,并构建出能够快速适应突发事件的柔性网络的企业。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以应对这一复杂而激动人心的转型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流概述(1)
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1)
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分类(8)
第三节 现代物流的价值 (11)
第四节 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 (13)
第五节 现代物流的特点 (16)
第六节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17)

第二章 现代包装与集装单元化技术(22)
第一节 现代包装概述(22)
第二节 现代包装标志(28)
第三节 集装单元化器具(33)

第三章 储存保管 (39)
第一节 储存保管概述(40)
第二节 仓库(49)
第三节 自动化立体仓库(54)
第四节 储存保管技术(58)

第四章 运输与配送 (66)
第一节 运输 (67)
第二节 配送 (81)

第五章 装卸搬运(91)
第一节 装卸搬运概述(92)
第二节 装卸搬运作业(94)
第三节 装卸搬运合理化(98)

第六章 流通加工(105)
第一节 流通加工概述 (105)
第二节 流通加工的类型与作业(108)
第三节 流通加工合理化 (111)

第七章 物流信息(117)
第一节 物流信息概述(117)
第二节 物流信息技术(120)
第三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30)

第八章 物流系统(139)
第一节 物流系统概述 (139)
第二节 物流系统分析 (145)
第三节 物流系统设计与评价(148)
第四节 物流系统工程简介(151)

第九章 企业物流(156)
第一节 企业物流概述 (156)
第二节 採购与供应物流(159)
第三节 生产物流(167)
第四节 销售物流(182)

第十章 第三方物流(195)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概述(196)
第二节 物流外包与第三方物流(200)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209)

第十一章 物流组织与管理(216)
第一节 物流组织机构(216)
第二节 物流服务管理 (221)
第三节 物流质量管理(230)
第四节 库存管理(235)
第五节 物流成本管理(249)
第六节 物流标准化(260)

第十二章 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268)
第一节 物流中心概述(268)
第二节 物流中心网路佈局 (271)
第三节 配送中心 (273)
第四节 物流园区(280)

第十三章 国际物流(287)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288)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业务(293)
第三节 保税制度与保税物流 (301)
第四节 国际物流运作(304)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309)
第一节 供应链概述 (309)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315)
第三节 供应链的设计(321)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策略 (325)
第五节 第四方物流(329)
参考文献(335)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GB/ T 19680-2005) (337)

图书序言

序  

  物流活动是社会经济基础活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物流活动处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次要地位,进入20世纪50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产品数量膨胀,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为了降低流通费用,人们开始研究物流活动的规律,物流科学应运而升,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们购买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已进入个性化时代,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对物流的准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的内涵逐渐深化,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形成并迅速发展,全面拓展了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时代,物流作为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在供应链整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对商业运作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物流概论》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将看似杂乱无章的商品流动,描绘成一幅精密运转的商业图景。书中对“需求预测”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其在整个物流链条中的“定海神针”作用,一个准确的需求预测,能够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库存水平,乃至最终的运输和配送安排。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批次生产”与“连续生产”在物流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分别适合的场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包装在物流中的作用”的论述,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关乎商品安全、降低运输成本、便于搬运的重要载体。书中对“绿色物流”的探讨,更是契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让我认识到物流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机遇。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商业世界,物流不再是简单的搬运工,而是连接生产与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物流概论》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满术语的书。然而,它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叙述逻辑清晰,将原本可能艰深晦涩的物流理论,讲得如同故事一般引人入胜。书中对不同运输方式(海运、陆运、空运、铁路)的优缺点分析,让我得以从宏观层面理解它们的战略定位。尤其是在讨论“多式联运”时,作者通过举例说明,让我看到了不同交通方式如何巧妙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对我理解“为什么有些商品运费看起来很高,但却比想象中便宜”有了很好的解释。我对书中关于“库存管理”的章节印象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多进少出”,而是涉及到了需求预测、安全库存、订货点等等一系列精细化的操作,读来让人不禁感叹管理者的深谋远虑。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际案例,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物流活动联系起来,理解起来更加直观。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物流的刻板印象,它是一门关于效率、关于优化、关于连接世界的学问,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评分

我购买《物流概论》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对我们公司业务中涉及的仓储和配送环节有一个更系统性的了解。而这本书,无疑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本实用指南。书中关于“仓储布局优化”的内容,详细介绍了不同的仓储模式(如通用仓库、保税仓库、冷链仓库等)以及如何根据商品特性进行科学规划,这让我对我们现有仓库的效率提升有了很多启发。特别是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描述,让我看到了未来仓储发展的趋势,充满了科技感。在配送方面,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配送网络设计”的要素,以及如何平衡成本、速度和服务质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最后一公里”挑战的讨论,它揭示了配送过程中最复杂、最耗时的一环,并提出了多种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理论扎实,而且非常贴近实际操作,让我能够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公司的物流管理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

坦白讲,在接触《物流概论》之前,我对物流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快递员”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物流的殿堂。书中对“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的讲解,让我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从订单管理系统(OMS)到仓库管理系统(WMS),再到运输管理系统(TMS),这些信息流是如何高效地支撑起庞大的物流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物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供应商中断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让我对物流行业的韧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还对“国际物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商品是如何跨越国界,连接世界各地的。这本书不仅知识量大,而且阅读体验极佳,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物流这个看不见的庞大网络。

评分

这本《物流概论》简直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我一直以为物流就是简单的“送货上门”,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它背后蕴含着如此庞大、精密的系统工程。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到仓储、运输、配送,再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挑战。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一一拆解,让我这个完全的“小白”也能轻松理解。比如,书中对“准时制生产(JIT)”的解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高效运转的齿轮系统,每个零件都在恰当的时间点发挥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浪费。还有对“第三方物流(3PL)”的阐述,更是让我惊叹于专业化运作的优势,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幕后英雄,是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商品流通如此顺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供应链管理”的探讨,它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各个参与者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市场的变化。这本书让我对“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物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们就像是驱动整个物流体系运转的血液。读完之后,我对每一次收到快递都充满了敬意,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