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管理的逻辑

个人管理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个人成长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自我提升
  • 目标设定
  • 习惯养成
  • 思维模式
  • 职场技能
  • 情绪管理
  • 行动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在写作上主要以「系统思维」和「管理职能论」 为铺垫,从一种管理哲学到管理内容,从现代的组织管理职能升华到个人管理职能的层面,主要强调在个人管理方面,我们需要从自我领导、自我沟通、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四个角度全面认识自我管理,并且在各章节中展开了「道术」的讨论。「道源太极,术无定式」,正如Dropbox的创始人德鲁休斯顿所言:「看管理类书籍不会使你成为优秀经理人,但能推动思考最重要理念。」笔者的写作更多地倾向于抛砖引玉,以启发读者对于个人管理的思考,希望读者在横向上能够多角度、全面系统地思考现实问题,在纵向上能够以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个人的成长。
《时间之河与效率之锚》 本书导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漂泊的扁舟,被无数待办事项、突发事件和无休止的通知所裹挟。我们渴望掌控方向,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之河与效率之锚》并非一本教条式的成功学手册,而是一次对现代人如何与“时间”这一终极稀缺资源建立可持续关系的深度探索。它旨在提供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灵活适应个体差异的系统性框架,帮助读者从被动反应转向主动构建,锚定自身的价值航线。 第一部分:重塑时间观——从线性流逝到可塑结构 本书首先挑战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传统认知。时间并非一条单向、匀速、不可逆转的河流,而更像是一个由投入、产出、休息和反思构成的、具有弹性的结构。 第一章:时间的“原子化”与“重力场”理论 我们通常将时间视为一个连续的背景。然而,效率的提升始于将时间分解为最小、可感知的“时间原子”——那些不被干扰的、高专注力的时间块。本章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并保护这些时间原子,并引入“时间重力场”的概念:那些你最重视、投入最多精力的事情,会自然地产生强大的引力,吸引你的注意力资源,从而抵御外界的干扰。 第二章:效率的“熵减”法则 在物理学中,熵(混乱度)总是倾向于增加。在个人管理中,信息流、任务列表和责任的累积正是熵增的表现。本书提出,持续的效率管理就是一场持续的“熵减”工程。这并非意味着要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到僵硬的地步,而是要建立有效的过滤和清理机制,确保精力不被低价值事务无谓消耗。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任务的去中心化”和“决策的预设化”来降低日常运行的摩擦成本。 第二部分:锚定与导航——建立你的核心价值系统 没有清晰的目标灯塔,再好的航船也会迷失方向。《时间之河与效率之锚》的核心在于,高效不是盲目地做更多事,而是专注于做那些真正能将你推向核心目标的事。 第三章:价值矩阵的构建与校准 不同于传统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模型,本书引入了“价值矩阵”,它要求读者首先明确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领域(如专业精进、家庭连接、身心健康等),并为每个领域定义清晰、可衡量的价值指标。随后,我们将日常任务映射到这个矩阵上,系统地剔除那些在价值矩阵中得分过低的任务。 第四章:心流的触发机制:从“工作流”到“沉浸流” 心流状态是效率的最高境界,但它不能被强求。本章深入剖析了触发心流所需的三个关键要素: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反馈,以及挑战与技能的平衡。我们提供了一套“目标降维分解法”,将看似艰巨的任务拆解成刚好能激发专注力的微小挑战,从而更容易进入沉浸状态。 第五章: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时间是有限的,但精力是可再生的。本书强调,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为关键。我们详细分析了身体精力(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精力(人际关系质量、压力缓冲)和心智精力(专注力、认知负荷)这三大支柱,并提供了一套日常的“精力审计工具”,帮助读者识别并修复自己的精力漏洞。 第三部分:工具与实践——构建适应性工作流程 理念的建立需要可靠的实践支撑。《时间之河与效率之锚》拒绝推荐单一的“万能工具”,而是提供一套可根据环境和个人习惯灵活组合的“流程组件”。 第六章:任务处理的“三层过滤系统” 面对汹涌而来的输入信息(邮件、会议、请求),本书提出了一个三层过滤系统: 1. 零秒反应层: 立即删除或委派的清单。 2. 每日清零层: 集中处理,确保日清日结的轻量级任务。 3. 深度处理层: 专门安排时间块处理需要复杂思考和产出的核心工作。 第七章:会议与沟通的“效率瘦身” 在现代职场,会议常常是时间的黑洞。本书提供了详细的“会议设计蓝图”,包括如何预设“决策点”而非仅仅是“信息分享”,如何设置时间到期自动结束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异步沟通工具来替代低效的同步会议。 第八章:习惯的自动化与“摩擦力设计” 高效并非依赖意志力,而是依赖强大的系统。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环境设计(物理环境和数字环境)来降低好习惯启动的摩擦力,同时增加坏习惯形成的阻力。例如,通过设置特定的“启动仪式”来触发深度工作模式,或使用工具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社交媒体的访问权限。 第四部分:周期性反思与迭代 任何管理系统若不随环境变化而调整,终将失效。《时间之河与效率之锚》的终点是持续的自我校准。 第九章:周度回顾的“三问循环” 我们提出了一个结构化的周度回顾框架,其核心不在于清点完成了多少任务,而在于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1. 我的产出是否与我的核心价值目标保持一致? 2. 我在哪方面浪费了最多的“精力原子”? 3. 下一周,我需要删除、简化或自动化哪个流程? 第十章:应对“新常态”的灵活性 生活充满了不可预测性——疾病、危机、灵感迸发。真正的效率大师不是那些从不偏离计划的人,而是那些能迅速将“偏航”修正回航道的人。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如何建立一个具有韧性的系统,允许暂时的中断而不导致整体失控,确保你的“时间之锚”能在风暴中依然稳固。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所有在追求事业成就与生活平衡之间挣扎的专业人士、管理者、创业者以及知识工作者。如果你厌倦了永无止境的待办清单,渴望将注意力聚焦于产生最大价值的活动上,并最终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质量,《时间之河与效率之锚》将为你提供结构化的思维工具和实用的操作指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人人都是管理者
疑惑与选择002
你至少领导着你自己009
认识比选择更重要012
从思考走向「研究」015
何谓管理019
走向自我管理022
尝试系统思维031
远离疯狂,杜绝迷恋037

2 学会自我领导
领导从此告别「高大上」040
领导自己044
意识与行为的辩论047
自我领导所必备的四种思维054
我们为什么需要选择061
寻找「黑天鹅」067
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069

3 重视自己
沟通是这样的074
被曲解的泰勒076
沟通有何不同078
「难」与「不难」082
灵魂真的能够出窍吗? 088
重要的不是方法097
成为一个拥有幸福感的人101

4 控制的「点」与「面」
控制的本质106
控制的关键点109
控制的维度114
成为一个拥有健康的人135

5 成为那个可能的自己
自我激励的逻辑141
激励最基本的问题143
需求分析146
个人期望的实践150
目标激励152
切记: 别轻易自我暗示155
做你自己157
自我激励力的产生160
成为一个拥有梦想的人164
结束语167

图书序言



  在今年年中接到冯君的邀约为此书做序时,我内心感到诚惶诚恐ꎬ总认为帮一本书作序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加上许久生疏于中文的文章写作,曾一度想打退堂鼓。后被冯君多次邀请的诚意所打动,且自己内心一直有一份对年轻研究者的关爱与寄望,也期待作者能在管理学的领域继续研究与发展,特作此序,以兹鼓励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学科从几乎为零到大量引进西方的管理学思想。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管理思想的发展几乎是西方现代管理学近百年来的缩影。在借鑑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同时,近些年开始有学者针对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和总结,并运用西方的科学研究方法、范式与西方学者对话,慢慢凸显出中国古人管理智慧的重要性。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学理论直接来源于管理的实践活动,并且直接为管理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只有能够用于指导实践的管理学才有生命力;管理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它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已经运用到现代管理中,许多管理学大师对自我管理做过阐述,彼得􀅰德鲁克的着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 提出了自我管理的步骤,史蒂芬􀅰柯维的着作«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讨论了自我管理的7个习惯。而本书的作者冯君提到将自我管理系统化运用到个人管理是他写作«个人管理的逻辑» 的动机,他希望能够全面地阐述个人管理,系统化地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ꎮ

  人总是对自己无法做到或是想做却还没做到的事情产生敬佩之心,至少我是如此。对冯君能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来创作管理学的书籍,我感到敬畏,也特别为他以兴趣当做老师的坚持感到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有思想的人,需要有勇气去领受前所未有经历的年轻人。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个人管理的逻辑》这本书,我是被它“逻辑”这个关键词吸引住的。我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太多零散的信息,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会提供一套清晰的思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抓住重点,并且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用的行动。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给我一些指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管理”你的学习过程,让学习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深度思考”的启发,让我能够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人在对话,不断地被点醒,被启发,并且开始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新的认识。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来说,《个人管理的逻辑》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认为,个人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时间,更是管理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状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亲切,读起来不像是枯燥的学术理论,反而像是一个朋友在分享他的人生经验。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问题时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提供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事情做不好,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方法不对,或者说是缺乏一套清晰的逻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去改进,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表现。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并且指引我如何变得更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个人管理的逻辑》,光听名字就觉得很实用,尤其是我这种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做不完的人,真的非常需要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个人管理的逻辑》这本书,我是在一家诚品书店偶然看到的,当时就觉得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方,很吸引人。翻开来看,里面的排版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读起来不会有压力。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目录和一些试读章节来看,它似乎能提供一套很有条理的方法,帮助我们梳理头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效率提升之道。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解答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比如如何更好地规划工作和生活,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在高压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生活体系。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希望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实用的技巧,让我的生活不再那么混乱无序,而是充满条理和目标感。

评分

最近工作真的有点喘不过气,每天醒来就想着要做多少事,然后一天下来,好像什么都没做好,又觉得累得不行。当时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个人管理的逻辑》这本书,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拿到书的时候,觉得它的设计很低调,但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感觉很舒服。虽然我还没有把整本书都看完,但我已经从中找到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让我觉得这些理论都是可以落地的。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时间管理的部分,感觉找到了很多过去自己没注意到的盲点,比如那些看似微小但实际消耗大量时间的“碎片时间”。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过去是不是一直在用一种低效的方式在生活,没有真正地去“管理”自己,而是被各种事情牵着鼻子走。现在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节奏,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掌控感,而不是每天都在被动地应对。

评分

拿到《个人管理的逻辑》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一段低谷期,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生活也一团糟。这本书就像是及时雨,它不是那种空洞的鼓励,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际的方法论。它的结构很清晰,每一章节都像是在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觉得很有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建立系统”的部分,感觉自己过去一直在“救火”,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我们有多努力,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对方法,有没有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系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并且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个人管理体系,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有方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并且给了我勇气去尝试改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