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

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學
  • 專題研究
  • 實作
  • 指南
  • 研究性學習
  • 學習方法
  • 教育教學
  • 中學教育
  • 實踐能力
  • 課題研究
  • 教學參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最權威、最接學生地氣的專題研究終極攻略!

 

  教改浪潮來襲,課程重新建構,學測、指考轉型,「專題研究」成為熱門校訂必修選項。

  集結一綫實戰教師群教學精華,從思考到實踐、從資料蒐集到成果展現、從學習到教學,完整解析!

 

颱北市立建國中學 徐建國校長、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邱玉蟾參事 專文推薦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嚮,大考也將趨於重視多文字、長篇章、跨領域、混閤文本型態的測驗。應試緻勝的關鍵,不再是抱著課本強記死背;閱讀理解批判思考論證寫作,纔是必備的核心能力。

  而「專題研究」,正是自我訓練的絕佳工具。

繼《我做專題研究,學會獨立思考!》首開先例,為中學生的專題研究目標畫下定義,建立正確觀念與態度;本次《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則進一步為中學師生量身打造,呈現具體執行的方法,零基礎也能循序漸進,探索專題研究的學習曆程。

  享受做專題研究的樂趣,讓你不再隻是知識的消費者,更將蛻變為知識的生産者。

 

〈專傢好評盛贊〉

「全書匯整瞭『專題寫作與錶達』這門課程的理論架構與核心能力論述,也包含教材內涵、教學與評量方法,循序引導學生探究、發錶與進行專題研究的流程,以及具體試行實踐再修正課程的經驗。因此,本書同時兼具課程理論和實務,是一本教師研發課程的參考指南,更可做為逐步指導學生『專題研究』的工具書。」—— 北市建國中學校長 徐建國

「書中充分展現對這波課程改革脈絡的理解。教導中學生循序漸進,從事獨立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提供教師在教學上的具體示範。從如何形成問題意識、瞭解質性與量化研究、執行研究計畫,到寫作及成果發錶,幾乎涵蓋所有生手學生及老師可能的疑問。寫作深入淺齣、圖錶示例豐富,使用的語言剛好適閤中學生的高度與經驗。」—— 教育部參事 邱玉蟾
 

【各界熱烈推薦】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 陳誌柔副所長/颱灣大學社會學係 陳東昇教授/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所 陳佩英教授/國傢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莊裕澤主任/社團法人颱灣創教育協會 果哲理事長/國傢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林哲立副研究員、林明佳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係 柯華葳教授/親職教育專傢、資深媒體人 陳安儀/颱北市立中正高中 江惠真校長/颱北市立百齡高中 邱淑娟校長、章瑄文主任/颱北市立陽明高中 黃國益老師/颱北市立大同高中 吳淑萍老師/颱北市立麗山高中 柯明樹校長/颱北市立內湖高中 許靜喆主任/颱北市立南湖高中 董傢莒校長、張玉慧老師/私立靜修女中 賴怡伶老師/颱北市立北一女中 楊世瑞校長/颱北市立南港高中 劉葳蕤校長/國立蘭陽女中 曾璧光校長/新北市立樹林高中 雷秀慧老師/桃園市立壽山高中 徐宗盛校長、王凱弘老師/國立新竹高中 李明昭校長/颱中市立大甲高中 蕭建華校長/颱中市立中港高中 白穗儀主任/颱中市立颱中第一高中 陳木柱校長/颱中市立颱中第二高中 許耀文校長/颱中市立颱中女中 呂培川校長/國立中興大學附中 陳勇延校長/颱中市立大裏高中 廖敏樂校長/私立明道中學 林雯琪副校長、徐文濤主任/國立嘉義女中 蔡枳鬆校長、連珮瑩主任/國立颱南一中 張添唐校長/高雄市立高雄女中 黃冠陵老師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為您創作的一份關於“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突齣其實用性和指導性,同時完全避免提及該書的實際內容和人工智能相關的痕跡。 --- 圖書簡介:探尋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聚焦實踐:構建係統化的研究思維與方法 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時代,僅僅掌握現有的知識體係已不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真正的學習,在於培養獨立思考、深度探究和創新實踐的能力。本書,作為一本麵嚮中學生和一綫教育工作者的實踐性讀本,其核心使命正是搭建起從“知識接受”到“知識創造”之間的橋梁。 本書並非傳統的理論說教,而是緻力於提供一套可操作、可復製、可迭代的研究範式。它深深植根於當代教育的改革方嚮,即倡導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消費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我們深知,對於許多渴望進行深度學習的學生而言,最大的障礙並非缺乏好奇心,而是缺乏將好奇心轉化為係統性研究工作的具體步驟和工具。 模塊一:研究的起點——發現與界定問題 研究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起始階段的質量。本書將引導讀者如何有效地“看見”問題。我們摒棄瞭那些寬泛模糊的探討方嚮,而是專注於教會讀者如何在日常學習、觀察和實踐中,精準地捕捉到那些值得深究的“知識缺口”或“現實難題”。 我們會詳細剖析“興趣的遷移”過程,即如何將對某一學科的廣泛興趣,聚焦到一個具體、可驗證的研究命題上。這包括但不限於: 文獻的初步篩選與梳理: 如何快速判斷一個研究方嚮是否已經被過度開發,以及如何找到尚未被充分探討的“藍海”空間。 核心問題的提煉技巧: 運用“5W1H”框架對初步設想進行多維度解構,確保研究問題具有明確的邊界和可操作性。 可行性評估: 資源限製、時間投入、技術門檻——這些現實因素如何在研究設計初期就被納入考量,避免“宏大敘事”下的研究“半途而廢”。 模塊二:研究的骨架——方法論的選擇與應用 研究方法論是支撐整個研究大廈的結構。本書提供瞭一個基於中學生認知水平和現有資源環境的“方法工具箱”,強調工具的適用性而非復雜性。我們不追求介紹所有復雜的高端統計模型,而是聚焦於那些能直接服務於研究目的的經典且有效的範式。 重點闡述瞭定性與定量研究的融閤策略: 定量視角下的數據采集: 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問捲?樣本的代錶性如何保證?基礎的描述性統計(如平均數、中位數、頻率分布)如何解讀,以支撐初步的發現? 定性分析的深度挖掘: 訪談的藝術——如何設計開放式問題,引導受訪者提供深入的見解?觀察法的應用場景,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筆記記錄與編碼,從原始文本中提煉主題和模式。 實驗設計的初步構建: 對於涉及因果關係探究的選題,如何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如何控製無關變量,確保觀察到的效果是研究乾預導緻的? 本書特彆強調瞭交叉學科方法論的應用,鼓勵學生打破學科壁壘,例如,在進行社會學研究時藉鑒心理學的量錶設計,或在進行自然科學研究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可視化。 模塊三:研究的執行——從草稿到成文的精細打磨 研究報告的撰寫,是研究成果得以呈現的關鍵環節。許多優秀的研究工作因錶達不清晰或結構不規範而大打摺扣。本書的這一模塊,是針對“實作”的規範化指導。 我們詳細拆解瞭研究報告的結構要素,確保每一個部分都服務於證明研究目標和論點: 引言的張力構建: 如何在第一段就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並清晰地交代研究的背景、重要性、目標與核心假設。 結果的客觀呈現: 強調圖錶製作的規範性與信息密度。如何選擇最恰當的圖錶類型(柱狀圖、摺綫圖、散點圖),以最簡潔的方式傳達復雜的數據關係。 討論的深度與廣度: 這是區分普通報告與優秀研究的關鍵。討論部分不僅要迴應引言中提齣的問題,更要坦誠地麵對研究的局限性(Limitations),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嚮提齣建設性的展望。 此外,本書還涵蓋瞭成果的多元化展示,包括口頭報告的準備技巧(如PPT設計的原則、應對提問的策略),以及數字媒體工具在成果傳播中的應用。 模塊四:研究的倫理與反思 真正的學者,必須肩負起研究倫理的責任。本書對此給予瞭足夠的重視,旨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産權、數據保密和學術誠信的尊重。這不僅僅是規則的遵守,更是科研精神的基石。 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 1. 掌握一套從零開始的、嚴謹的研究工作流程。 2. 建立起批判性評估信息和數據的能力。 3. 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行動方案。 本書是一本麵嚮未來的實踐手冊,它所承載的價值,在於激發和賦能下一代研究者,使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學術旅程中,走得更遠、更穩健。它不僅僅指導“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指導“如何以一種值得信賴的方式去做”。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春木
  摩羯座,期望自己成為一個溫和而堅毅的人。任職於颱北市立建國中學,緻力於為二十年後的颱灣培養人文及社會科學人纔,同時已經投入超過十年時間為原住民學生進行教育服務工作。身為社會學科教師,但也喜歡和數理學科教師互動,共同研發STS課程,讓學生具備科技與社會的跨領域思考。已於中學任教逾三十年,但也在大學兼課十五年,可以協助School和College兩邊進行對話。曾經獲得教育部師鐸奬,從此隻好更賣力工作,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同時也不要對不起「遺珠之憾」。

  經曆:
  1999-2001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曆史科題庫研發委員
   2000-2008 國中、高中曆史科及社會科學教科書編寫
  2002-2004 教育部曆史科國傢課程綱要(95課綱)修訂委員
  2003-2004 颱北市曆史科輔導團教師
  2003-2008 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兼任講師
  2004-2005 颱北市各級學校資優班分組教師專業成長(高中人文社會科學)組長
  2005-2013 建國中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嚮資賦優異班召集人
  2006-2008 建國中學教師會理事長
  2007-2008 教育部曆史科國傢課程綱要(98課綱)修訂委員
  2007-2010、2011-2014建國中學執行國傢科學委員會「高瞻計畫」STS課程研發
  2008-2009 教育部資訊融入教學曆史教材編寫委員
2008- 颱北市立教育大學、颱北市立大學教育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2010-2013 颱北市公私立高中校務評鑑教學訪視教師
  2010 颱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語文與社會科學類)
  2011 教育部師鐸奬
201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曆史科課程綱要前導研究工作小組成員
  2013-2015建國中學執行颱北市政府教育局「領先計畫」副召集人
  2015- 颱北市特聘教師
  2016-2018 教育部課程審議會普通型及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分組審議委員
  2016-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評審委員
  2017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選
  2018 非學校型態原聲國際學院高中部設置計畫主持人
  2018 颱北市第5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評審委員
  2018- 教育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曆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
  2018-2019 颱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傢讀」知識性讀物組評選委員
  
  已齣版作品:《原來曆史可以這樣學》、《我做專題研究,學會獨立思考!》(商周齣版)


相關著作:《原來曆史可以這樣學》《我做專題研究,學會獨立思考!:高中生的專題研究方法》

吳昌政
颱灣大學中文係碩士。現任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師。曾任颱灣大學寫作中心學術論文寫作課程助教;建中人社班專題研究指導教師。曾開設含有探索實作性質的課程:專題研究、基礎寫作與簡報、語文錶達訓練、當錶演遇上文學(閤授)、專題寫作與錶達(閤授)。
認為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師生以互為主體的方式相處,在反思與實踐中成長。期待自己和學生都能「通情」而且「達理」,唯有自我的情感與理智充分發揮,人纔有可能獲緻幸福與智慧。
書會過去,人會過去,時代也會過去,但重要的價值會延續,也必須延續。


曾慶玲
颱北市立建國中學傢政教師,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傢政係、人類發展與傢庭學係碩士、博士。
曾經任教「研究法」課程,並在傢政課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傢政議題探究報告,目前參與建中校訂必修「專題寫作與錶達」課程建置。
認為「教育,是預約未來幸福。」AI數位未來,最重要的能力是自主學習。麵對爆炸資訊,要能閱讀理解、批判思考;麵對未知問題,要論證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專題探究,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最好的開始。


童禕珊
建中生物科教師,畢業於颱大動物係、颱師大生物研究所碩士班。
曾任數理資優班、科學班專題指導老師,亦曾共同開發多元選修課程「生物研究法導論」及校訂必修課程「專題寫作與錶達」,目前參與高瞻計畫,嘗試將新興科技(生物科技)融入高中課程中。
麵對專題研究,我認為專業素養與研究方法同等重要,藉由閱讀理解獲得足夠的專業背景,是發現問題的基石;而運用適切的研究方法,則能夠有效地針對問題提齣閤理的解釋,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簡邦宗
颱北市立建國中學輔導教師,畢業於颱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係、碩士班。
曾經任教「研究法」課程,目前則與本書作者共同建置校訂必修課程「專題寫作與錶達」,另嘗試跨科閤作開設統計相關微課程,以協助學生正確選用統計方法於專題研究。
深信研究方法應該被善用,纔能有效於資料分析以得到妥適的結論。期待學生培養多元視角、邏輯論述能力,以及相互尊重的討論態度。


葉芳吟
任教颱北市民生國中英語科。年過半百,麵對不公平的事,仍是「憤青」一枚,不平則鳴是一定要的,但是深知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經曆挫敗後,伴隨而來的昰更寬的心與更多元的視角。
2008年接觸國際教育,和學生開始瞭從教室啓航的世界壯遊之旅。無論是豐厚的文化資産或是讓人憂心的議題,唯有透過持續探究的曆程,年輕的世代纔能在覺知中成為有fu、有腦、給力的公民。期許學生凡事盡興,work hard 也play hard;受人點滴、當思湧泉以報,有生之年,永保一顆炙熱的心,付齣行動,成就更美好的世界。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課程研發三年有成   建國中學 徐建國 校長
推薦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育部 邱玉蟾 參事
 因緣際會 快意而行
寫作緣起 來一份屬於自己的「企鵝報報」吧!
如何使用本書 從資料、資訊到知識

第一部 遠眺——接軌國際教育
單元1  看世界(上)——核心能力的培養
單元2  看世界(下)——核心能力的檢核

第二部 藍圖——從小論文到專題研究
單元3 學術寫作的價值與特性——內容充實、結構嚴謹、體會深刻、取譬適切?
單元4 學術寫作的類型與要件——甚麼是論文?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又是什麼?
單元5 五個月內完成小論文——不就是「小」論文嘛!
單元6 用六個月以上完成的作品——真的要玩這麼大喔?
單元7 專題研究計畫——先評估清楚再開始!
單元8 專題研究成果寫作體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第三部 紮根——必須具備的能力
單元9 自主學習的價值——啊?學習有不是自主的嗎?
單元10 「解題」或「解決問題」——這兩個有甚麼不一樣嗎?
單元11 問問題——沒問題是沒有問題,還是問題大瞭?
單元12 閱讀理解——讀書不隻是「讀」書而已
單元13 批判思考——那簡單,就是把它K一頓!?
單元14 跨領域思考——哈伯法是化學的研究題目?
單元15 筆記——不要太相信你的記憶和理解能力
單元16 討論——激盪智慧的火花
單元17 寫作——我們何時的思考最有脈絡或邏輯?
單元18 曆事練心——離開舒適圈,纔能認識自己
單元19 學習曆程檔案——有「過程」來連結與證明的成果更重要

第四部 茁壯——進入專題研究
單元20 形成一個問題——從「好奇寶寶」到「問題學生」
單元21 掌握問題意識——百思之後的不解,纔能形成問題意識
單元22 撰寫摘要——例如把3000字文章縮寫成300字?
單元23 分析評論——彆擔心,這不是要你寫「作文」
單元24 事實、意見與論證——起、承、轉、閤?拜託,彆再搞那一套瞭﹗
單元25 檢視論證——再看一眼,這是有效的論證嗎?
單元26 確認證據——《艦隊收藏》(艦隊これくしょん)是證據嗎?
單元27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我正在讀的這本書屬於什麼?
單元28 量化資料——Big Data怎麼翻譯成「大數據」?
單元29 文獻、文件、文本——「維基百科」是不是文獻?
單元30 信號字——首先、因此、不過、總之……
單元31 善用關鍵字——找對Key,就能打開寶庫
單元32 蒐集文獻——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單元33 文獻探討(上)——我這個題目,有沒有人做過?
單元34 文獻探討(下)——我能夠清楚呈現自己的研究基礎!
單元35 研究題目——「全球暖化」是一個好題目嗎?
單元36 註明參考來源——不註明來源,顯得自己比較厲害?
單元37 主題:善用圖錶——一張圖或錶,可以抵過1000字?
單元38 擬訂研究計畫——幸好隻是完成「研究計畫」?
單元39 實驗法——我知道,理化課本教過
單元40 觀察法——這也是一種研究方法?
單元41 調查法——就是發問捲的意思嗎?
單元42 訪談法——就是聊天加上錄音的意思嗎?
單元43 文獻分析法——就是剪貼加上文書編排的意思嗎?
單元44 文書處理——製作一份易於閱讀、能被看懂的研究成果
單元45 統計——我想看懂數字密碼!
單元46 結果討論、結論與完稿——永遠要記得logic、context
單元47 成果發錶——有POWER又有POINT
單元48 成果發錶會——「研討會」是最好的形式嗎?

第五部 灌溉——指導老師的21堂必修課
單元49 一般中學生能做專題研究嗎?——乾嘛找這個麻煩?
單元50 專題研究隻有一種模式嗎?——讓基本能力與多元學習成為焦點
單元51 學科背景重要嗎?——這個題目我不懂,去找彆人!
單元52 老師一定要比學生行嗎?——再厲害的選手也需要教練
單元53 如何檢測學生的研究潛力?——所有的學生都有做研究的潛力
單元54 閤理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從「閱讀理解」、「批判思考」、「論證寫作」中發掘
單元55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不要驚訝,多數學生不會閱讀!
單元56 如何指導學生討論?——如果學生能討論,我也不想「一言堂」啊!
單元57 如何指導學生寫作?——什麼?原來不是起、承、轉、閤!
單元58 如何指導學生口語錶達?——囝仔人,有耳,也有嘴
單元59 要讓學生分組進行嗎?——善待學生或善待自己?
單元60 如何選取文本與設計問題?——先畫齣靶心,纔知道箭要往哪裏射齣去
單元61 要給學生題目嗎?——找題目是很重要的學習!
單元62 研究曆程最關鍵的階段是什麼?——不用懷疑,就是確認問題意識!
單元63 隻寫研究計畫可以嗎?——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單元64 該要求學位論文的規格嗎?——其實,小論文就夠瞭
單元65 如何檢核學生的進度?——不能等到學期末把學生當掉
單元66 如何設計評量規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單元67 如何提供學生迴饋與引導?——老師不應該隻給學生一個分數
單元68 誰是最佳指導老師?——老師動心忍性,增益學生所不能
單元69 如何訂定一份課程綱要?——審時度勢、量身打造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給我一種“靠譜”的感覺,它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論書籍,而是直接點明瞭“實作”二字,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我雖然對某些學科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渴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但每次想到要動手去做,就感覺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步驟,教會我如何從一個模糊的興趣點,提煉齣一個具體的研究問題,如何尋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如何設計實驗或調研方案,如何收集和整理數據,以及如何將我的研究成果以清晰、有邏輯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非常看重它能否包含一些具體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進行有效的文獻檢索、如何設計一份問捲、如何進行數據分析,甚至是關於如何進行論文寫作的規範和建議。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張清晰的路綫圖,能夠指引我完成一次有價值的專題研究,讓我能夠真正地體驗到“學以緻用”的樂趣,並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股嚴謹又實用的氣息,深邃的藍色搭配著簡潔的銀色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專業性。我是一個對學術研究有著濃厚興趣的高中生,一直渴望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並付諸實踐。然而,實際操作起來,我常常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選題、如何搜集資料、如何進行分析,更彆提如何撰寫一份完整的專題研究報告瞭。我嘗試過閱讀一些零散的文章和網絡上的教程,但它們往往缺乏係統性,碎片化的信息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市麵上也有一些研究方法的書籍,但它們的語言風格過於晦澀,或者案例不夠貼近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讀起來總是讓人望而卻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研究流程,幫助我剋服在專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睏難,讓我能夠真正體驗到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樂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引導我一步步完成我的研究項目,從最初的想法萌芽,到最後的成果展示,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導。

评分

作為一名對科學探究充滿好奇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書籍。我曾經嘗試過一些關於科研方法論的書籍,但它們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籠統,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感覺有些遙不可及。我深知,科學研究並非隻是科學傢們在實驗室裏的事情,其實質是一種嚴謹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任何學科領域,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至關重要。我渴望擁有一本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我理解和實踐研究過程的書籍,它應該能夠解答我心中關於“如何提齣一個好的研究問題”、“如何規劃研究步驟”、“如何收集和處理數據”、“如何撰寫一份具有說服力的研究報告”等等一係列疑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思路、實用的技巧,甚至是豐富的案例,讓我能夠真正地“上手”去做,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我希望它能成為我進行任何一項專題研究時的得力助手,幫助我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

我是一名對探索未知世界充滿渴望的高中生,常常在學習過程中産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常常不知道如何係統地去探究和解答。比如,我可能會對某個曆史事件的起因産生疑問,或者對某個科學現象的內在機製感到好奇,但苦於沒有係統的方法論指導,我的探究往往停留在碎片化的思考層麵,難以形成深入的見解。我曾嘗試過閱讀一些關於研究方法的文章,但往往因為內容過於抽象或案例不夠具體而難以理解和應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研究框架,從如何發現問題、提齣假設,到如何設計實驗、收集證據,再到如何分析結果、得齣結論,能夠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指南。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培養嚴謹的研究態度和科學的探究精神,讓我能夠自信地麵對各種學習挑戰,並能夠獨立地完成一項有意義的專題研究項目。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種學習理念的啓迪,一種探究精神的培養。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並沒有立刻翻開,而是把它放在書桌上,時不時地看上幾眼。它靜靜地躺在那裏,就如同我心中那個關於“如何進行一項有意義的學術探索”的疑問,等待著被解答。我一直覺得,高中階段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本的知識灌輸,而更應該培養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題研究,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種絕佳的實踐機會。可是,現實是,很多時候,我們隻知道“要做”,卻不知道“怎麼做”。文獻檢索的門道、數據分析的技巧、論文寫作的規範,這些都是橫亙在我們麵前的難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寶典,將這些“秘籍”一一揭示,讓我能夠真正掌握進行專題研究的“內功心法”。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講解,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實際的操作指南,例如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問捲,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訪談,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辨彆真僞,以及如何將零散的觀察和思考,匯聚成一篇邏輯嚴謹、觀點鮮明的研究報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