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

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东坡诗
  • 焦尾本
  • 宋诗
  • 古籍
  • 善本
  • 四函
  • 珍本
  • 诗词
  • 文学
  • 古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八百年来国宝级文物  首次公开面世  限量景印
  国家图书馆‧大块文化  合作出版  


  稀世秘笈的六大传奇

  ●传奇的人 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洋溢、旷达不羁,喜欢交友、品茗、美食,亦雅好遨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从初试啼声、名动天下、四朝为官,又因新旧党争、遭人诬陷,数度被贬官谪居至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苏东坡在逆境中懂得随遇而安,一生嬉游自得其乐;就是这种既落拓又富浪漫情怀的独特魅力,让他成为中国文人喜爱与仰慕的名家。

  ●传奇的注释
  苏东坡病逝不久,注释苏诗的风气兴起。南宋施元之、施宿父子以及顾禧合力完成的《註东坡先生诗》,不但保留了相当多的宋代史料,解读了东坡诗发思古幽情、意在言外的微言大义,还评比臧否北宋新旧党争以来的时政与人物,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光影。

  ●传奇的版本
  宋版书素有一页一黄金之珍贵价值。国家图书馆珍藏的《註东坡先生诗》,刊刻于宋嘉定六年,当时的泰州常平盐茶司是以公费付梓,因资金充裕聘请了善书欧体字的书法家傅穉手写上版,书法蕴意秀美,刻工精雅明净,堪称宋椠之殊绝者。这套书距今已八百年,原书前后黑色护页上的题记和画作颜料,系用「金液银液」调制,历经岁月侵蚀、诸多劫难,依旧暧暧含光,被誉为宋版书中之神物。

  ●传奇的祝祭  
  此书最早由明代的安国、毛晋收藏,清初由宋荦、揆叙递藏,干隆年间大书法家翁方纲购得此书,视为镇宅之宝,得书的第三天正好是苏东坡生日,特邀来桂馥、伊秉绶、姚鼐、钱大昕等好友,焚香设宴题跋赋诗,此后每年此时都对此书举行祝祭之礼,形成传奇。

  ●传奇的题记、印章
  明代至今,辗转经过十二位收藏者的品题鑑赏,歴代咏叹的名人印章,各卷前后「遍钤印记,至无隙地」。且自翁方纲开始,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便邀集同好、儒彦焚香设宴,一起鑑赏歌咏赞叹,不仅为这套书留下丰富的作品,也共同成就此书非凡的艺术价值。

  ●传奇的劫后「焦尾本」
  清末,此书归袁思亮所有,因其藏书楼失火,情急之下打算以身相殉,家人只得冒死将这套书救出。神奇的是,书的版口虽被火烧过,然而主体内文和歴代留下来的名人题记、印章等,却损伤轻微。从此,这部带着烬余痕迹的嘉定本,就又多了个「焦尾本」的传奇雅称。

  ●国宝文物首次限量景印公开面世
  八百年来,嘉定本《註东坡先生诗》被视为拱璧,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得以在每年一次的祝祭中一睹风貌。民国年间,经良工重新装裱后另有精雅古朴风貌;收藏家张泽珩于抗战时期赠予国府的中央图书馆,从南京迁至陪都重庆,之后历经国共内战,再跟着国民政府到了台湾,历经诸多劫难,辗转迁徙珍藏至今。

  如今,嘉定本《註东坡先生诗》首次限量景印,公开面世,一则让所有喜爱苏诗、欲穷究其深意的读者能够追索精研,也让久闻其名没有机会一睹真面目的人能够饱览典藏;而国宝文物古籍的面世,无疑也是当今汉学界和文化界的盛事。

  ●少蕴堂  
  「少蕴堂」,由大块文化成立的新品牌,专门复刻出版历史上珍贵的古籍,有计划地做三件事情:(一)为这些特殊又珍贵的出版品重新赋予生命,和当代的读者接触。(二)在当代数位阅读日盛的氛围下,让读者可以体验中国文化所留传下来的顶尖出版品的价值,因而对纸本出版的艺术与未来有新的想像与期待。(三)可供学术研究的专家有方便的参考、有可能的收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轼/撰文


  苏轼(1037─1101),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二十一岁中进士,不久名满京华,声震天下。苏轼是着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更是一位全才型作家,兼擅各种体裁,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流传至今的诗、词、书、画作品,数量之巨、质量之优,皆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施元之、顾禧、施宿/合註

  由当代人注当代诗,在注释中保留了相当多的宋代史料,书中的题下注精辟翔实,题左注则为施宿补注人物小传,因在南宋时期所注,去东坡未远,是历代学者颇为重视的第一手资料。。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古籍的流通包含了俗本、孤本、秘本以及藏本,而所谓的「焦尾本」系因火烧余烬损伤之书的雅称。一般古籍的刻印以宋代为最早,因此宋版书素有一页一黄金之珍贵价值。而嘉定本不只是宋版书,其珍贵之处更在于:从明代至今经过十二个主人的递藏和品鑑,出尽锋头,但又遭受虫、霉、水、火劫数;书中的题咏网罗了清代士林名流,印章则「遍钤印记,至无隙地」。
 
映照历史的微光
《註东坡先生诗》是南宋施元之、施宿父子以及顾禧的合力之作。自清朝康熙、干隆年间重新面世以来,因註释中保留了相当多的宋代史料,颇为学者所重视,因为一般的註释是为了解读且趋近作者的原意而作,注家难免有其主观色彩,甚至负载了所处时代的观点及文化涵养,而《施顾注》是宋人註宋诗,不但解读东坡诗发思古幽情、意在言外的微言大义,还评比臧否北宋新旧党争以来的人物,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光影。
 
宋版书的珍贵价值
国家图书馆珍藏的《註东坡先生诗》,距今已有八百年,不仅注释详尽在版本学的研究上具有极高价值,且在印刷方面也以书写秀美、雕版精工着称,被誉为宋版书中之极品。此书最早由明代大藏书家安国和毛晋收藏,清初由宋荦等士林名流递藏,干隆年间大书法家翁方纲得到此书,视为镇宅之宝,将书斋名为「苏斋」,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时,都邀集好友鑑赏此书、吟诗题词歌咏赞叹,因此书上名人的印鉴几乎盖满,护页上还有精美的书画;而这部书也因这些雅好金石、书画的文人或题诗作画或点评题跋,而共同成就此非凡的艺术价值。
 
历经祝融辗转迁徙
清朝末年,此书归袁思亮所有,因袁氏的藏书楼失火,被主人视为珍宝的这部书就在其中,情急之下打算以身相殉,家人只得冒死从火中将此本救出,可惜书的版口全都过火,但每册的封面、封底和名人的墨迹题跋及图绘仍保存得相当完整,这就是流传鲜见的焦尾本《註东坡先生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见到《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它的“四函”包装就足够吸引我的目光,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当下许多书籍追求轻薄、便捷的趋势下,这种厚重、完整的呈现方式,反而显得尤为珍贵。“21册不分售”的设计,让我觉得非常贴心,因为这样一来,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保证,不会因为分册而打断思绪。当我拿到书,翻开内页时,更是被它的细节所打动。纸张的触感、字体的排版、注释的清晰度,都显得十分用心。我尤其欣赏它注释的详尽程度,很多我原本以为理解了的诗句,在详细的注释下,才发现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典故。这套书让我觉得,编纂者不仅仅是在整理苏轼的诗歌,更是在努力还原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作品。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馈赠。

评分

我对《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的初印象,可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尤其是它那种“四函”的包装方式,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书房的门。我一直认为,对于经典作品的呈现,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21册不分售的设定,保证了阅读的完整性,避免了断裂感,让我能够更完整地体验苏轼诗歌的起承转合。翻开书页,那精心选用的纸张,细腻的触感,以及排版布局的考究,都透露出一种对待文化的敬意。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被注释吸引,那些细致入微的考证和解读,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更让我了解到许多诗句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对于一个喜爱苏轼,却又常常苦于古籍注释不详的读者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文化项目,让苏轼的诗歌得以在现代以一种更庄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被传承下去。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了《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这本书的装帧就足够让人惊艳,四函的包装,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有一种古朴沉静的气质,彷彿穿越了时空,触碰到了苏轼那个时代的脉搏。我特别欣赏它“21册不分售”的设计,这让读者能够完整地沉浸在苏轼的诗意世界里,不被打断,也少了挑选个别分册的烦恼。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以及注释的排版,都透着一种对经典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细致考量。我喜欢在午后阳光斜照的时候,泡上一壶茶,翻开这套书,让自己的思绪随着东坡先生的诗句飘荡。那些或豪迈、或闲适、或愤慨的词句,在精心的注释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我对苏轼其人其诗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完,但仅从其外在的呈现,就足以感受到编纂者的用心和对苏轼诗歌文化的传承之意。这本书不单是一套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慢慢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被《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吸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焦尾本”这个名字本身所带有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觉得,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最考验一个出版方的诚意和实力。《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从四函的包装,到内里的21册,整体的质感都非常扎实。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释的详尽程度和考据的严谨性,让我深感佩服。有些诗句,看似平淡,但在深入的注释下,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典故,这对于我这种并非古典文学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觉得,能够将苏轼的诗集以如此考究的方式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我特别喜欢它在字体选择上的用心,既易于辨认,又不失古韵。而且,“不分售”的模式,让我想起过去书籍的完整性,有一种回归传统阅读的仪式感。这本书的价格可能不算便宜,但考虑到其内容和装帧的价值,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

评分

《註东坡先生诗 焦尾本:〈四函‧21册不分售〉》这套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的“诚意”。从“四函”的包装,到“21册不分售”的坚持,都传达出一种不惜成本,只为呈现最完整、最精美的苏轼诗歌经典的决心。我一直觉得,好的图书,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它带给读者的整体体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纸张的质感、字体的清晰度、以及注释的详略得当,都让我感受到编者的专业和用心。我尤其喜欢它注释的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人情怀,让我在阅读苏轼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注释者对苏轼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鸣。对我来说,能够拥有一套如此考究的苏轼诗集,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它不只是摆设,更是我沉浸在苏轼诗意世界里的重要媒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