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护孕育的力量

居家照护孕育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原来回家是一件这么美好的事情,
居家护理师可以改变社会!

  社区整体照顾支援中的护理师、照管师、到宅医生、居家照服员等跨专业合作,日本过去18年来的历程,秋山正子护理师亲身走过的实验与革新之路。

  抹去医院、社区、居家之间的界线,朝「护理能为在地社会做些什么?」的方向思考。怎样让人可以在地终老?病患不只是病患,他同时是一个在地生活者,我们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过他们想要的生活,并选择在哪里善终。而居家医疗与护理的评量基准,将在于病患的生活品质,以及对于「想在家生活」、「想在家迎接临终」,满足了多少病患的期待。

  秋山正子以护理师的身分,参与在地照护,她发现居家护理师不仅扮演专业的医疗照护及福利的照护角色,更重要的是,协助家属与各专业人士建立面对面的关系。从建立面对面的关系所带动的这股「力量」中,看到居家照护伙伴的成长,就像飘散在空中的蒲公英种子,悄悄地萌了芽、开了花,努力地在这片土地上向下扎根。她把这股前进的力量称之为「居家照护孕育的力量」。
 
本书特色


  1.秋山正子提出「居家照护」就是将对方所拥有的能力极大化的一种赋能(empowerment)工作,而「居家照护孕育的力量」怎样开始发挥作用呢?她说,当居家照护开始正视使用者或家属的存在时,自然会在瞬间成长了许多,同时变得更加谦卑。

  2.居家照护工作要从医学模式切换成生活模式,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倘若护理师过去受的教育是以医院为核心的医疗,学习的是如何管理病患,而未来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有自主意识的病患形象」,亦即「孕育能够独立思考个人健康问题的病患」。

  3.居家医疗的目标在于提升医疗与生活两方面的品质。换句话说,为了提升生活品质,民众要的是对医疗有所期待的同时,找到医疗与生活两者之间各退一步的折衷点。做法要从用心聆听对方的想法开始,体认「民众即是拥有个人生活自主权的人」,追求更贴近有自主意识的病患照护。

  4为了脱离以医院为核心的医疗照护,如今日本政府全面朝居家医疗的方向调整,然而,许多事情并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就。个人非常期待能借由这本书让大家了解,各界对居家照护的转型所做的努力,和第一线照护工作中所发生的事情,以期能带动居家照护的思考,创造更多助力。

  5.本书很可贵之处,是秋山正子分享她创立「生活保健室」和「白十字居家护理所」的过程,和成立至今的种种经历,和多位使用者的个案,而这样的在地居家照护资源,也是台湾正开始热烈讨论的。

  【本书包含一个参访,两个对谈】
  参访:
  和荷兰「博祖克」的执行长勃洛克先生,谈「荷兰的在地照护」
  (以护理师为主的高自主性独立团队,提供长照与护理一体化的服务机制。)
  对谈1:
  和出院协调护理师──宇都宫宏子女士共同探讨护理的未来
  对谈2:
  造访在居家护理的处女地,开办居护所的横山孝子社长

专家推荐

  【本书推荐序,特别邀请台湾照护与社福领域共六位专家】
  余尚儒/在宅医疗学会理事长
  涂心宁/社团法人台湾居家服务策略联盟名誉理事长
  高靖秋/中华民国护理师护士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
  陈柔谦/耆乐健康生活家及社区保健室经营者
  黄雅萍/旺福居家护理所所长、台湾在宅医疗学会监事
  杨婉萍/高雄市立大同医院(委託高医经营) 院务顾问
  刘炳熹/台东新港教会牧师、台东县心驿耕新关怀协会理事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秋山正子


  出生于秋田县。一九七三年毕业于圣路加看护大学。「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在妇产科病房累积临床经验后,在大坂、京都从事护理教育的教职工作。一九九〇年经历过姐姐癌末临终的经验后,一九九二年开始在东京新宿区,从事居家护理的工作。二〇〇一年成立CARES,担任「白十字居家护理所」暨「白十字居家照护服务中心」督导长。担任「新宿区长照服务事业单位协议会」、「新宿区在地护理业务联络会」的委员。「思考三十年后的医疗形象之友会」会长、NPO法人「白十字居家志工之友会」理事长。二〇一〇年三月NHK电视节目「专业工作的风格」,播出「居家护理师秋山正子」的单元。二〇一一年开办「生活保健室」,此经营模式荣获二〇一二年日本第六届「创新医疗模式」奖。

  主要着作有《居家照护的神奇力量》、《居家照护带动的力量》(医学书院) 《系统护理学讲座「整合领域」居家护理论》(医学书院、共着)

译者简介

陈湘媮


  全职自由译者,具10数年的口、笔译经验。长年专职从事长照、保健、药证、生技、太阳光电等领域的口、笔译工作。担任社团法人台湾居家服务策略联盟、台湾在宅医疗学会特约口译。译有《不用再收!随意丢 不会乱的定位丢丢收纳法》、《50岁起,为了过得更好的断舍离练习》。

  合作信箱:connie8168jp@gmail.com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活保健室」的挑战
1-1在高龄化社区开办「生活保健室」
愿以低廉租金,出租闲置店面的屋主
如何与罹癌的友人互动?
在居家医疗合作据点示范计画下,管销费有了着落
招到心灵契合的志工后,开张
夏天预防中暑活动
1-2门诊以上、住院未满──如何站在主导方,守护自己的健康
「生活保健室」的启动
糖尿病的控管,现阶段可自行掌握,却对未来感到忧心
透过资源连结感到放心、透过健康指导找回自信
1-3三一一东日本地震灾区的支援会议
重大灾害后,心力交瘁的现实
接下来仍需长期抗战
灾区里关上门咬牙忍耐的病患
1-4「施行胃造廔术推手」──脱水!!
聚焦在过度克制使用冷气引发的中暑问题
紧急住院者中,以七十五岁以上的脱水病患人数最多
如何避免造成抽痰、胃造廔等重度失能状态
挑战对经口饮食的坚持
【专栏:「生活保健室」──迷你在地居民讲座】
 
第二章 借「出院准备」衔接医院与居家
2-1I先生确诊患有食道癌之前──居家转衔期更要「着眼于病患的日常生活」
请面对我、放大声量、慢慢说话
提供方便吞嚥的餐饮建议,为病患连结医院和诊所的资源
找出病患的生活困扰,例如喝哪类饮品要注意、该吃哪类食物
出院准备或转衔协调时,居家照护团队到医院的意义
2-2失智长者S女士奇特的独居生活──以长远的眼光支持长者的生活
「留长者单独在家,我会担心不已」的心理
拚命活下去的能力「比小说更神奇」
老伴离世后,S女士的失智症快速恶化
S女士为何睡倒在玄关旁
相信长者的能力,借助众人的智慧
2-3生命末期,在安宁病房过世的Y女士──对于「在地生活」的坚持
「在地论坛」的举办模式及乐趣
在安宁病房过世的独居长者Y女士
2-4出院协调中往生的B先生──听了广播节目「广播深夜便」
「老伴,想回家了是吧!」
在地家庭医师和专业居家医师之间的居中角色
根据B先生的想法,凝聚众人的力量,完成任务
医院对「居家」选项的支持
2-5因心脏衰竭反覆进出医院的S先生──新年期间在家善终
没安排好出诊医师就出院?
这里好,医院太寂寞了
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如何照护心脏衰竭末期的病患
2-6来自对抗大肠癌的护士长小川香代子的遗言
节录自小川香代子女士的《再度披上白袍》
居家照护资讯,未能有效传达到急性期医疗单位
【专栏:20项「愿护理师在面对癌症病友时实践的护理工作」】

第三章 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1接获一通年轻居服员拨来的紧急电话
遭问「我该怎么办?」
遵照当事人的意愿,在家度过生命末期
反省自己,未能好好面对居服员的惊慌失措
3-2每个人都能参加的居家照护读书会
试着让居服员与居家护理直接对话
当居服员感到焦虑不安时,成为支持居服员的力量
回归原点──为「当事人」而设立的「介护保险」
3-3在寒河江市认识的居家护理朋友
就是不愿成为包尿布的人
使用者家属也一起参与的悲伤关怀
深化彼此的情谊,成为在地的坚强盟友
透过认识各地的伙伴,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
3-4期盼未来的照护,能同时顾及急性期和慢性期
怕被病患问问题?
如何引导病患说出真心话
逐一对话、掌握需求、提供照护
我不觉得有这么糟
3-5试图找回送终的文化
病患期待的告别聚会,因住外地的女儿反对遭挫
是「至亲好友一起参与的人生大事」,还是「关起门交给专业人士处理的事情」
「送终」是一场生命的接力
3-6生有时、死有时
A老爹失踪,遭警方侦讯
回到母亲等着我的秋田──「享尽天年」
在照护领域中,灵活运用现实中的亲身经历
【专栏:与荷兰博祖克(BUURTZORG)的相识】
 
第四章 跨越医院和居家照护的界线
对谈Ⅰ 和出院协调护理师──宇都宫宏子女士共同探讨护理的未来
相识──卓越的护理师!
原点──想让居家疗养者享有护理服务
转变中的急性期医疗──从病房转向门诊和社区
生活也好、人生也罢,借助团队会议的力量
即便无望治癒,人生中的重要时光依旧会继续向前走
非医院门诊──「生活保健室」、玛姬癌症关怀中心、健康促进门诊
迈向未来──照护不分医院或居家
对谈Ⅱ 造访在居家护理的处女地,开办居护所的横山社长
在「居家护理是什么?」的「处女地」拓展服务
乐于居家领域的「无处闪躲」
参与居家医疗的第一步
扮演好「协调」的角色──把建立在地人际网视为「初期投资」

图书序言

台湾余尚儒医生的前序

  二〇一六年二月,一对来自台湾的夫妻,带了两个不到五岁到娃娃,造访东京都新宿区户山新村「生活保健室」。第一次见到秋山正子,和蔼可亲的欧巴桑,和志工一起招唿我们两大两小,接受我们访问的时候,孩子们自在的在保健室内玩耍,期间不时有社区民众进出,也有谘询电话打进来,证实这间「保健室」,这样的「据点」包容性很高,可以接纳社区的任何人。

  生活保健室室长,白十字居家护理所负责人秋山正子女士,活跃于日本在宅医疗界,俨然是当今日本「居家护理」的代言人。

  二〇一六年到二〇一八年之间,我们全家陆续造访日本各地的「生活保健室」。二〇一一年,秋山正子在户山新村开设第一家「生活保健室」之后,模仿「生活保健室」为概念的「据点」,在日本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长出来,多半是居家护理所、在宅医疗诊所、居家服务单位,自己花钱经营的据点。我们发现,多数的生活保健室灵魂人物都是「欧巴桑」,可以说「生活保健室」这一种体制外操作的据点,是欧巴桑营造的「居场所」也不为过。

  位于新宿区户山新村楼下的据点,一开始没有人懂什么是「生活保健室」,所以秋山正子从举办「预防中暑脱水活动」开始做起,又透过大众媒体宣传,提供「谘询服务」,举办针对居民的「迷你讲座」,成为居家医疗合作据点,与医院的出院准备单位,与公部门社区整体支援中心连结,秋山正子娓娓道来「生活保健室」发展的过程。

  日本政府正大力推动「在地整体照顾」,提出公助、共助、互助、自助,四助原则。「在地整体照顾系统」要营造让每个人可以生活到最后的社区。「生活保健室」可以视为是一种桥梁据点的概念,属于社区内欧巴桑自发性的参与,后来也受到政府或财团的支持,「生活保健室」属于「互助」的范畴。

  「生活保健室」可作为体制内服务,与社区居民建立连结的重要桥梁。据此,我曾建议台北市政府,以「生活保健室」的概念在社会住宅一楼营造类似据点。这项提议成为柯文哲市长任内的「社区整合性照护计画」,俗称「石头汤计画」的原型。

  秋山正子这一本书,有助于认识日本介护保险、在宅医疗,转衔照护的实务上发生的各种问题。有了谘询中心之后,发现日本从医院回到社区的过程,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例如「还没找到居家医师,就出院?社区的家庭医师与专门做居家医疗的医师如何配合和、如何支援居家照顾服务员?试着让居服员与居家护理师直接对话。」日本的问题,其实也是台湾的问题。

  在台湾,从报章媒体看见我国长照财源不足、人力不足、专业不足,之外,体制内存在「联系不足」的问题。即便是日本,有医疗保险与介护保险,「联系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制度永远存在有不足的地方,我们期待建构更好制度的同时,思索社区内据点可以做什么?让体制内服务运作得更有效率。好的「生活保健室」扮演这种连结的功能,连结力才是王道。(未完,全文请见书本)

日本「野之花诊疗所」德永进医生的推荐文

「医院满床、家里空床」


  现在是极不平衡的时代。
  无论医疗人员、人民、政府官员,
  大家都迷失在「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中,
  慢慢放开「家」的充实感,
  把一切带向「家以外」的机构化社会。
  人的脸上,没了表情,
  欢笑也不知去向。
  真要走到这种地步吗?
  这位和蔼可亲的作者,
  正站在这个危机的转捩点上。
  以非常简单明了的方式,
  跟大家分享居家照护的长处,
  又指出这是超越人际网络的连结,
  进而成为互相教学、共同成长的文化。
  秋山正子,
  正是开创这股新潮流的重要人物。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