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市民跑者的训练哲学:享受跑步的乐趣 我们何其有幸,身处于他活跃的年代。
他不是日本最快的跑者,却一再佔据新闻版面;生涯迄今累积超过八十次全马跑进 两小时二十分大关,创造了金氏世界纪录,而且仍在往生涯一百次「SUB 220」的路上持续奋斗着;他以独特的方式走出了仅属于自己的跑者之道,而作为世界上最着名的跑者之一,每当他被提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解读,例如:「市民跑者之王」、「一生悬命」、「现状打破」。可是对我来说能代表他的词就只有一个,而无需多余的解释或陪衬,那就是他的名字──川内优辉。
说也凑巧,在我至今参加的马拉松赛事中,有三场比赛居然就是与川内同场,分别是二○一五年指宿油菜花马拉松,二○一八年波士顿马拉松,以及同年的芝加哥马拉松。而我更是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到他在二○一八年的波士顿马拉松夺冠的壮举,使之成为一九八七年濑古利彦后首位日本冠军。
这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是数十年来天况最恶劣的一次。比赛前一天我走在波士顿公立图书馆前 Boylston 街上,如往常进行赛前的意象训练。周围挤满了穿着各色夹克的马拉松跑者,兴沖沖地跟两层楼高的终点线看台合影。这是我连续第二年来到这里,一面走着、一面在心底默念:「跑到这个转角,就可以看到终点了喔;经过这家商店,就可以展开最后冲刺;这边的看台明天应该会人满为患吧,好期待再次回到这里的那个时刻。」
突然冷风刮来,让人不由自主拉紧了衣襟。天空下斗大的雨珠缓缓飘落在脸颊上、一阵冰凉直透肌肤,才发现那一颗颗的冰珠居然是雪。在麻萨诸萨州的四月,春天是来得有点迟,而这阵小雪,无疑是为隔天的比赛蒙上一层阴影。隔日的天气也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比赛温度是摄氏五度、全程逆风豪雨,体感温度始终在摄氏零度以下。这是我唯一一次裹着三层衣服并戴着手套跑完全程的比赛,据报导有超过一千名跑者进入了医护站求援。
当我通过了终点线,裹着防风毯依旧瑟瑟发抖着,向经过的路人询问:「今天谁赢了?」而他们回答:「Kawauchi」时,我简直难以置信!不过仔细想了想,却又不禁笑了。要说谁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咬住配速、打死不退坚持到底,那除了每次过终点必倒下的川内优辉之外,还能有其他人吗?川内在冰雪中的波士顿异军突起,打败了美国、肯亚的一干好手获得冠军。赛后记者访问,川内一脸疲惫,口里却难掩自信与欢愉,说道:「没有人相信我今天会胜出吧!」
与很多大家熟知的日本长跑明星相比,川内优辉其实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选手。日本的长跑运动员养成源远流长,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的无非是一等一的菁英。然而高中时代的川内优辉并不是万众瞩目的明日之星,在他高中毕业之后,加入了非以田径着名的学习院大学。
学习院大学的津田诚一监督作为川内优辉的大学田径指导,在他的马拉松生涯的养成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此,津田监督提供了另外一套的训练哲学:「别太努力」、「享受跑步的乐趣」,并彻底改造了川内优辉作为一个马拉松跑者的养成。
起初对这套训练方式半信半疑的川内,在津田监督的训练下大致上避免了运动伤害,而能够稳健地成长。我特别喜欢津田监督不急于在一时半刻提高选手成绩的训练风格,他善于鼓励选手自主思考,除了一週两次的关键训练之外,要求选手自主决定恢复跑的距离、时间与内容。川内以往在训练中每每全力以赴的方式,也在津田监督的调整下渐渐调整为「持续以适当的固定速度来跑」、并且学会把力气留在比赛上。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我不由自主对津田监督的训练哲学暗暗感到赞同。川内现在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套方法强调稳健且长期的发展意识,对于一般市民跑者却也适用。
很多人在开始接触马拉松训练时,容易急于达到眼前的目标,而把完赛目标设得太高。可是长跑是需要时间以及耐性慢慢累积的运动,若是在有氧耐力和肌肉力量都还没有建立以前就一味进行高强度训练,如此不但大幅增加了受伤的风险,而且很不容易维持。最后往往适得其反,训练效果远较有长期规划的跑者还来得差。
除了培养川内优辉的训练以外,津田监督在书本的最后也提供了SUB400、SUB 330、以及 SUB 300 的训练菜单。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津田监督所提供的一週两次强度训练课表,对于大多数市民跑者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这是一本兼具浪漫与实用的书籍。如果你是想一窥 「市民跑者之王」 训练背后的秘密,那这本书籍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但如果你能好好静下心来,仔细体会津田监督想要传授给特别是市民跑者的训练哲学,那你最终获得的会远比想像中更多。
by许立杰(Jay的跑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