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车联网时代:汽车科技的未来样貌

迎接车联网时代:汽车科技的未来样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车联网
  • 智能汽车
  • 自动驾驶
  • 汽车科技
  • 未来汽车
  • 汽车智能化
  • 车载系统
  • 5G
  • 人工智能
  • 汽车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黑莓、微软、Linux、苹果、Google圈地汽车生态系统!
  底特律三巨头比拼车载系统!
  电信运营商,不甘做管道?
  4G与车联网,日子怎么过?
  保险+车联网+电商,杀手级产品来了?
  车联网与大数据合谋商业模式?
  中国自动驾驶,路在何方?

    本书展现了汽车由功能机迈向智能机、由代步工具迈向行动交互终端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是第一本对于车联网进行系统梳理的非学术专着。这些故事生动、鲜活,不完整,杂乱,甚至看起来不真实,但他们的确就发生在眼前,而且还没有结束。明天你再看它,可能已经不是这样。这就是汽车在未来的奇妙之处。是的,汽车在未来可能不再是汽车了。   
本书特色

  汽车在未来可能不再只是汽车了。
  我们已经进化到网际网路和数位化时代,
  汽车开始成为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超级移动载体和终端,
  这必然会带来全新的使用者体验和价值感受,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
 
穿越迷雾: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变革与伦理困境 一部深入剖析当代社会在技术飞速发展浪潮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著作。 作者:[此处留空,或用一个虚构的、符合专业性的笔名]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技术领域,而是以宏大叙事视角,审视了人工智能(AI)作为核心驱动力,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人类社会的结构、经济模式、文化形态乃至个体存在的意义。它拒绝陷入技术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以审慎的、跨学科的分析框架,揭示了这场技术革命的复杂性、内在张力以及我们必须正视的伦理深渊。 第一部分:智能涌现与社会重构的底层逻辑 本章首先回溯了人工智能从早期符号主义到当前深度学习范式的演进历程,重点分析了算力爆炸、大数据积累和算法创新这“三驾马车”如何共同催生了当代AI的“智能涌现”现象。作者认为,当前的AI不再仅仅是工具,而开始扮演“系统重组者”的角色。 1.1 算法的权力边界:从优化到决策 深入探讨了推荐系统、信用评分模型和司法辅助决策系统中算法的实际运作机制。强调了“黑箱问题”的社会后果——当决策的逻辑无法被人类完全理解和追溯时,问责制如何被稀释?我们如何确保算法的决策路径是公平、透明且可解释的?本书通过对多个真实案例的剖析,展示了算法偏见(Algorithmic Bias)如何固化甚至加剧现有的社会不平等,例如在招聘筛选或贷款审批中对特定群体的系统性歧视。 1.2 劳动力的重塑:创造性工作的消亡与新生 本书并未简单预测“机器人将取代所有工作”,而是细致区分了“任务自动化”与“职业颠覆”。它分析了那些以往被认为是人类专属领域——如基础编程、合同起草、甚至某些形式的艺术创作——正被生成式AI迅速接管的过程。更关键的是,作者探讨了这种重塑对“中产阶级技能价值”的冲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如普遍基本收入UBI的争论)在面对大规模结构性失业时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1.3 认知基础设施的迁移:注意力经济的终极形态 考察了社交媒体和内容聚合平台如何利用AI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公众心智。本书引入了“认知基础设施”的概念,指出当我们的信息获取、观点形成过程完全依赖于由商业利益驱动的优化算法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公共讨论的空间正受到挤压。深入分析了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对“何为真实”这一哲学命题带来的现实挑战。 第二部分:新兴伦理疆界与治理的滞后 随着AI能力的增强,本书将焦点转向其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伦理与治理难题,这些问题超越了简单的技术错误,触及了人类价值的核心。 2.1 道德主体性与责任的稀释 讨论了自动驾驶系统在面临“电车难题”时的程序设计哲学。更进一步,本书追问:当一个高度自主的AI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时,法律责任应归属开发者、部署者、拥有者,还是系统本身?作者主张,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新的“代理责任框架”,以适应机器决策的不可预测性。 2.2 数据的“殖民化”与主权危机 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全球数据流动的权力结构。大型科技公司通过聚合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数据,构建了超越主权国家边界的信息壁垒。这种数据的单向流动和集中,是否构成了一种新型的“数据殖民主义”?书中详细阐述了数据主权的概念,并对比了欧盟GDPR、中国的数据安全法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实践效果与内在矛盾。 2.3 超越人类智能的预设风险(Existential Risk) 尽管作者对过度恐慌持保留态度,但本书仍严肃对待了关于超级智能(AGI)失控的潜在风险。探讨了“目标不对齐”(Goal Misalignment)的理论,即一个能力超群的AI,如果其目标函数与人类的整体福祉不完全一致,即使是无恶意的执行,也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本书呼吁,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同步投入资源研究“AI安全工程”。 第三部分:重建信任与人性锚点 面对技术侵蚀带来的不确定性,本书的最后部分旨在探讨如何在新的技术环境中,重建社会信任和维护人类的能动性。 3.1 “可信赖的AI”:一个动态的社会契约 作者认为,“可信赖的AI”不应被视为一个单纯的技术标准,而是一个持续的社会谈判过程。它要求技术开发者、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之间建立透明的反馈机制。本书提出了“反脆弱性设计”(Antifragile Design)的原则,主张系统设计应能从错误和攻击中学习和增强,而非仅仅追求完美。 3.2 面对遗忘的必要性:数字足迹与“选择性失忆”的权利 在一切都被记录和分析的时代,人们对永久性数字档案感到焦虑。本书探讨了“被遗忘权”的深层社会意义,认为个体需要有能力去定义和控制自己的数字叙事。它分析了遗忘在人类心理健康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并呼吁设计出允许“数字衰减”的系统架构。 3.3 科技人文主义的回归:重新定义人类的价值 本书总结道,技术进步最终的衡量标准,不应是效率的提升,而应是人类福祉的增进。在机器接管重复性工作之后,人类必须重新锚定那些难以被量化、难以被复制的核心价值——同理心、批判性想象力、以及对美的非功利性追求。本书倡导一种新的“科技人文主义”,要求技术教育必须与伦理、哲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能够驾驭复杂性而非仅仅适应技术的下一代公民。 总结: 《穿越迷雾》是一部对当代技术加速主义的冷静反思之作。它强迫读者直面一个核心问题:在一个由算法塑造的未来中,我们愿意放弃多少确定性,以换取多少便利?本书为政策制定者、技术工作者、以及每一位渴望在技术洪流中保持清晰思考的普通人,提供了一张不可或缺的路线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车云网


  车云网是中国第一汽车科技网站,专注于汽车的电子化、资讯化、数位化和智能化,探索在行动网路时代新的汽车科技、产品发展潮流和消费时尚。车云网报导汽车商业社会中的明星公司、人物、产品、事件,但更聚焦于「汽车科技」的微观视角;关注行业趋势,更试图发现在产业上行创变的明日之星。力图提供行业内幕、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营销思想、人车生活的全新视野与解读,展现在行动网路时代汽车产业革新的图景。
 

图书目录

1  互联汽车驾到
网际网路入侵汽车业    1-5
网际网路是否可主导汽车未来?    1-5
汽车×网际网路思维,三破而立    1-8
汽车+网际网路=车联网?    1-12
车联网,行动网际网路下一个必争入口    1-12
透析车联网前世今生    1-16
商用车联网与乘用车联网    1-19
车联网生态系统解剖    1-26
什么是车联网服务?    1-26
车联网技术、资源、应用、服务四维生态系统    1-30
车联网产品方法论    1-36
四项基本原则    1-36
两个基本点    1-39
一个中心    1-42

2  重新定义汽车    
汽车工业,该换换脑袋了    2-2
开放原始码汽车时代到来,认识一下这四个开发平台    2-2
探密硅谷汽车实验室:汽车巨头的「XLab」    2-5
底特律三巨头车拼车载系统    2-15
福特:用AppLink转型科技公司    2-16
通用:联网汽车的大生意    2-22
克莱斯勒Uconnect:IT思维下的蛋    2-27
自主品牌的觉醒    2-31
中国上海汽车inkaNet:第一个安卓车载系统    2-31
广汽T-box,「装」什么呢?    2-34
比亚迪智慧化战略,以手机为中心    2-36
观致:靠SocialCar征服世界    2-38
纳智捷THINK+:智慧车载系统的自主研发样本    2-40

3  庄家之争
五大生态系统圈地汽车    3-2
黑莓:QNXCar平台    3-3
微软:从WindowsCE到Windows8CC    3-4
Linux汽车工作群组:TizenOS    3-9
苹果:iOS渗入车载系统    3-13
Google及其Android帝国    3-15
GoogleVS苹果    3-16
如何降住「车载」,Google和苹果各有策略    3-16
iOSintheCar侵佔车载系统?汽车企业没那么容易沦陷 3-18
深度剖析CarPlay:苹果如何冲击后市场    3-21
Google「开放汽车联盟」:绝不仅是阻击苹果    3-26
iCar对战Google自动驾驶,亲密敌人的下一个战场    3-31
科技公司插足    3-36
TCL:家电巨头探寻新「活法」?    3-36
易立信:「云图」战略浮出    3-41
甘做「生产线」?论华为的车联网算盘    3-46
阿里巴巴入股高德地图,落子O2O佈局车联网    3-49
支付宝:你不赚钱没关系,我开「钱柜」等你    3-53
诺基亚HEREAuto:色衰志坚,尚能饭否?    3-56
腾讯路宝:车联网还是手机导航?    3-59
电信业者:不甘的生产线    3-61
从车连网到车联网,电信业者处于什么角色?    3-61
中国移动:车联网安全需经过「保险-法律-技术」闭环验证    3-66
命中註定「生产线化」?看中国联通对车联网服务的反思    3-70
中国电信:先聊观念,再谈服务    3-75

4  车联网、巨量资料与商业模式
4G车联网,千亿新蓝海    4-2
4G,车联网变革序幕    4-2
新婚燕尔,4G与车联网怎么过?    4-7
无4G不头条,看欧美汽车大佬过招    4-11
飞越OBD    4-18
OBD车联网产品的功能、技术、商业模式与趋势    4-18
保险+车联网+电子商务,杀手级产品来了?    4-22
车联网如何与巨量资料合谋?    4-27
车联网与巨量资料    4-27
IBM的汽车巨量资料丛林法则    4-32
OBD车联网如何在巨量资料上做文章?    4-36
难解的商业模式    4-41
不仅是行销噱头,车载APP盈利模式初探    4-41
6个好汉一个帮,中国首个车主O2O电子商务跨界
实作——「VECAR」    4-46
生存or灭亡,车联网终端软、硬体面临「选择岔路」    4-49
车企密谋4G车载应用,投石问路探索新商业模式    4-55
美国汽车APP大会:车联网收费前的冷思考    4-57

5  自动驾驶:车联网终极之战
自动驾驶75年演进史    5-2
自动驾驶撬动大经济    5-13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5-22
富豪:以安全之名    5-23
奥迪:让汽车变成城市助理    5-32
日产:瞄准2020    5-39
宝马:1%的手动    5-45
福特:联盟大学,V2V先行    5-48
宾士IntelligentDrive:S级的无限潜力    5-51
博世:为他人做「嫁衣」    5-57
大陆集团:低调潜行    5-60
Google:跨界选手No.1    5-64
中国大陆自动驾驶的后进之路    5-71

6  连结汽车未来
改变汽车,光靠网际网路还不够    6-2
安全与互连的反思:汽车被「骇」离我们还有多远?    6-4
骇客大会:不黑电脑改黑汽车    6-4
汽车是如何被骇掉的?    6-5
汽车厂商的文字游戏    6-7
「汽车被黑」离我们还有多远?    6-8
小结:当IT思想用来造车之后    6-8
烧钱与掏钱的博弈:中国车联网在预设中等待黎明    6-9
「烧钱」的预设期    6-10
「掏钱」很难    6-11
产品如何破局?    6-13
苦寻盈利模式    6-15

 

图书序言

前言

我们的这一年

车云网创始人 程李


  汽车业的巨变或许不会来得这么早,但这个历经120余年累积的传统工业显然也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临界点,其推动力来自资讯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以及行动网际网路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
  
  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推动汽车企业往智慧化的未来去发展。汽车的资讯化、互连化、智慧化也将被更多的车厂以及新兴公司重视,它不再是概念,而是表现为产品和服务,将会印证我们对于企业趋势的判断。
  
  在这一年,我们看到汽车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兵家必争的第四个领域。无论是汽车业市场还是汽车改装服务市场,无论是车厂、零组件公司、车联网公司、售后服务公司,还是虎视眈眈意欲进入汽车企业的Google、苹果等科技巨头抑或新型科技公司,都在为汽车的互连化和智慧化谋划和佈局,汽车企业开始呈现从未有过的热闹景象。
  
  面对此波资讯革命的浪潮,一向淡定的汽车从业人员,从车厂到经销商再到媒体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噩梦或许不会来得那么快,但先知先觉者显然嗅到了气氛的变化。网际网路与汽车的同步将逐步打破汽车业一切建立在资讯不对称等非市场化因素层面的商业模式,企业在未来一定会逐步洗牌,谁又能保障自己不被淘汰。
  
  我们已经进化到网际网路和数位化时代,汽车开始成为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超级移动载体和终端,这必然会带来全新的使用者体验和价值感受,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
  
  汽车由功能机向智慧机发展的趋势将是不可逆的,以汽车这个行动终端为基础的资讯娱乐互动需求将促使汽车进入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到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我们将看到不同思维的产品在一个市场上共同存在,各自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由于汽车产品的复杂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註定这个过渡时期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像手机企业那样快,我也不相信汽车业现行的商业模式会在一夜之间被颠覆,但谁先领导消费需求抢得先机谁将更有可能赢得未来。
  
  本书为我们展现了汽车由功能机迈向智慧机、由代步工具迈向行动互动终端的初步探索与实作,这些故事生动、鲜活,不完整,杂乱,甚至看起来不真实,但他们的确就发生在眼前,而且还没有结束。明天你再看它,可能已经不是这样。这就是汽车在未来的奇妙之处。是的,汽车在未来可能不再是汽车了。
  
  本书由车云端网路的编辑团队以及特约作者撰写完成,是我们一年来对车联网企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我要感谢他们对于本书编撰的辛苦付出。同时我也要感谢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副总理辛克铎、博泰公司CEO应宜伦对本书的友情支援,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团队的高效工作。更要感谢一路上给予我们支援的朋友们和车云端网路的广大使用者,是你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关于汽车的未来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董事长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热议一个话题,汽车公司在未来是否会被网际网路等新兴科技公司颠覆。我的回答是,汽车公司不会那么容易被颠覆,但汽车公司必须拥抱网际网路,与网际网路相关相生、携手共进。汽车企业在过去很多年内是相对封闭、保守的,未来,汽车公司必须要破除窠臼,走向开放,以全新的思维迎接资讯革命的挑战。
  
  因为汽车的本质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十多年前,我曾笑称汽车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但现在汽车已经从机械的1.0时代和电子的2.0时代,迅速步入智慧化的3.0时代。未来的汽车是:“四个轮子+一颗电池(绿色环保的能源和动力)+一部电脑(网际网路+巨量资料)”,这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汽车,不再单纯追求动力和制造制程等传统概念,将更多聚焦时尚、健康、灵活、自由、科技和工业间的融合,也不仅仅依赖传统的市场研究来了解客户潜在需求,而是从“使用者超级体验”和“消费者梦幻般的需求”出发。底特律所代表的传统汽车工业正在面临挑战,硅谷所代表的新型汽车工业正在崛起。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网际网路时代对汽车业创新模式的冲击。除了全新的产品战略、业务模式,它所推崇的网际网路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也值得汽车企业学习。汽车与网际网路的融合,不是谁PK谁,而是一起为人类共建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汽车不再污染环境,并且能够对环境产生正面帮助,汽车不但能避免发生交通伤亡,而且还能给人类带来健康。
  
  针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是:模组化的灵活架构,灵活的动力系统,抛弃大排气量引擎,取而代之的是E驱智慧动力,最后实现“零排放,零伤亡”。只有这样,才能把汽车与网际网路高度融合起来,而非简单的“车载资讯娱乐系统”与网际网路的沟通。富豪认为,自动驾驶是引发汽车真正系统性变革的基础,是一个更广阔的生态空间,自动驾驶技术将把车主从对路况的被迫关注中解放出来。
  
  本书充分展现了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的发展状态,它让我们看到了网际网路对于汽车企业的推动,以及汽车公司在与网际网路融合过程中所做的探索。书中所列举的案例平均值得后来者思索。都在做这方面的佈局,我相信,汽车智慧化将完全颠覆人们对于汽车的想像。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未来的汽车不仅将打破企业的界限,也将打破国家的界限。未来的汽车在唿唤一种“全球型企业文化”和复合型人才的出现。伴随着全球化和新兴国家市场的崛起,新的全球型企业组织形式正在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种超越国界、宗教信仰、语言和本土文化特点等因素、全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其核心特点是尊重与平等、开放与融合,最后目标是达到合作共赢和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并为全球市场的使用者带来福祉。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杨景
  
  行动网际网路资讯服务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智慧终端机的迅速普及,加快了第四代行动通讯服务的部署,让使用者的体验更加丰富,创造了上百亿美金的APP产业。它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传媒业和零售业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汽车业和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地搭上了车联网的浪潮。
  
  尽管电子资讯技术早已深入到汽车业和交通业的各个环节中,提供资讯服务的汽车联网和智慧交通也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行动网际网路对汽车和交通的革命性影响才刚刚开始。车联网的影响不仅是技术的,更是产业层面的。从表面上看,这种影响是透过向汽车的“第四个萤幕”提供行动网际网路的服务开始的,但是它的深层次意义是资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改变汽车产品形态、汽车产品生产方式,改变汽车控制功能和交通控制的关系,直到改变交通模式和出行方式。
  
  变革的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未来汽车的发展道路是由创新者铺设的。未来汽车产业的创新将是资讯通讯业、汽车业和交通业的协作创新,形成共同的愿景。建设协作的创新产业环境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在阅读本书中丰富的实例、观点和理念后,加入车联网的创新行列,运用行动网际网路的创新思维推动汽车业和交通业的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图书试读

网际网路是否可主导汽车未来?
 
传统汽车公司与新兴科技公司谁将主导未来的汽车业?这是最近半年热议的话题。
 
在汽车「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发生新一轮的质变前,汽车业必定牢牢被传统汽车公司主导,汽车公司决定产品的改朝换代速度,其他公司处于从属与被支配地位。但是,当汽车日益发生的量变累积并演化成质变后,汽车业的规则将被重新改写,谁将处在产业链的上端将充满变数,毫无疑问,此时传统汽车公司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如果说把卡尔.宾士在1886年发明三轮汽车当做现代汽车的发明之年,那么到1908年福特发明T型车、建立大量生产的生产方式则是汽车业的一次质变。其核心在于,它让汽车不再是富人的玩物,普通民众也能买得起它。自此之后,尽管汽车的效能和技术每年都在变化,生产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包含丰田创立精益生产方式,大众最近几年提出的模组化生产,但汽车的形态和内涵均没有发生质变,它依然是一个代步工具,把人们从一地送到另一地,只是在不同的市场,标签属性的强弱不同而已。
 
不得不说,资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革新和汽车的联网让汽车的属性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以前每一辆汽车都是独立存在的,资讯的传输是单向的,我们只能收到广播,无法与广播互动,顶多也就衍生出几个车载BB|Call,进行有限范围内的资讯交流。一旦汽车能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互联,车与交通设施等外界环境以及远端终端机的互联,汽车将不再是现在的汽车。当然,汽车的联网现在只是初现端倪,业已推出的产品都很初级,技术与效能远未成熟,甚至很多尝试遭到使用者大量的投诉,但没有人否认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汽车业已进入下一个蜕变即将发生的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过渡期是5年,10年,15年,抑或更长,无法预测。在这段时期,传统汽车厂商依然会掌控每一款汽车的生命週期,决定产业链的气候。Tesla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搅局者,它让通用、福特、宾士、宝马这些传统的汽车豪门意识到了危机甚至是恐慌。其意不在于Tesla是否会颠覆它们,而在新的技术和模式会颠覆它们,没有Tesla也会有其他。

用户评价

评分

聽到《迎接車聯網時代:汽車科技的未來樣貌》這個書名,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是不是一本關於「智慧交通」的書?畢竟車聯網的核心就是讓汽車「連網」,而連網之後,最直接的應用就是讓交通變得更智慧、更有效率。我特別想知道,書裡會不會提到,透過車聯網的技術,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用車體驗」變得更加便利?例如,未來找停車位會不會變得輕而易舉?或是,車子能不能主動預測路況,然後幫我們規劃出最佳的行車路線,避開壅塞?而且,我對「人車互動」的部分也很有興趣,書裡會不會提到,未來的汽車會不會像一個貼心的管家,能理解我們的指令,甚至能主動關心我們的健康狀況?像是偵測到我們疲勞,就提醒我們休息,或是根據我們的行程,預約餐廳、旅館等等。這聽起來就像是電影《霹靂五號》裡面的機器人,但現在要應用在汽車上了!這本書如果能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來剖析車聯網,那對我來說會非常有吸引力,讓我知道未來的汽車,到底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评分

「迎接車聯網時代:汽車科技的未來樣貌」,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好權威!我一直覺得台灣的汽車產業雖然有不錯的代工能力,但在尖端科技的研發上,好像還是跟國外有點差距。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解析,台灣在發展車聯網這塊,有沒有什麼獨特的優勢,或是潛在的機會?會不會介紹一些台灣本土的科技公司,在車聯網領域的努力和成就?我很想知道,除了國際大廠之外,台灣有沒有可能在某些特定領域,像是車載軟體、數據分析,或是AI應用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另外,我也很好奇,車聯網的普及,會不會對台灣現有的交通環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像是智慧交通號誌的建置、充電樁的普及率、或是5G網路的覆蓋率,這些基礎設施的配合,是否會成為車聯網發展的關鍵?這本書如果能從台灣在地化的角度,來分析車聯網的未來,那就太有價值了!而不是只講一些遙不可及的國外技術,卻忽略了台灣本身的現況和可能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些具體的啟發,讓我們知道台灣在未來的汽車科技浪潮中,可以如何立足。

评分

哇,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超有未來感!「迎接車聯網時代:汽車科技的未來樣貌」,光是聽到就覺得好像已經坐上那種可以自動駕駛、車子裡有超智慧AI助理的未來汽車了!我對這個主題一直都很有興趣,畢竟現在的汽車已經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越來越像一個移動的電子產品。想想看,以後開車可以邊看新聞、追劇,甚至在車上開視訊會議,這根本就是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場景,竟然要成真了!我很好奇書裡面會不會講到,車子跟車子之間、車子跟基礎設施之間,像是紅綠燈、路標等等,要怎麼互相溝通?有沒有機會讓塞車的問題大幅改善?或是讓交通事故的機率降到最低?我還蠻擔心萬一系統出錯,或是被駭客入侵,會不會造成什麼危險。不過,書名聽起來就是會深入探討這些可能性,讓人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清晰的解答。而且,我也很好奇,除了自動駕駛之外,車聯網還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像是醫療、購物、娛樂等等,會不會都跟車子產生連結?這本書真的讓人充滿想像空間,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書裡到底描繪了怎樣一個令人興奮的未來了!

评分

這本《迎接車聯網時代:汽車科技的未來樣貌》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對於「未來」的憧憬!我對這方面一直很著迷,尤其喜歡看科幻電影裡那些充滿想像力的汽車設計和功能。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車聯網時代對我們「開車」這個行為本身,會帶來怎樣的改變?以後開車是不是就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需要全神貫注的勞動?像是,車子會不會具備學習我們開車習慣的能力,然後主動調整方向盤、油門和煞車的力度,讓駕駛體驗更舒適、更安全?而且,我也想知道,在完全自動駕駛的時代,我們還需要考駕照嗎?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卻是蠻實際的問題。還有,書裡會不會描寫到,汽車的內裝設計會不會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駕駛座的設計可能不再那麼重要,取而代之的是舒適的休憩空間,或是更具互動性的娛樂設施?總之,我對這本書所描繪的「未來樣貌」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讓我對汽車的未來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這本《迎接車聯網時代:汽車科技的未來樣貌》聽名字就覺得內容肯定非常扎實!「車聯網」這個詞最近真的越來越常聽到,但老實說,除了自動駕駛之外,我對它的實際運作和影響還不是那麼了解。這本書應該就是個很棒的入門磚吧?我特別好奇它會不會探討到,當汽車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懂」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個人隱私會不會受到更大的威脅?像是我們的行車習慣、常去的地點,會不會被記錄下來,然後有其他的用途?另外,從技術層面來看,要實現車聯網,需要克服哪些重大的挑戰?像是網路訊號的穩定性、軟體系統的更新、還有各種感測器的精準度等等,這些都是我比較不懂,但又覺得非常關鍵的地方。希望書裡能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些技術原理,讓像我這樣非科技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看得懂。而且,我也很想知道,車聯網的發展,會不會對傳統汽車產業帶來很大的衝擊?像是修車廠、保養廠,未來的角色會不會改變?甚至連我們買車的模式,會不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像是一張關於未來汽車世界的藍圖,真的非常吸引我深入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