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四运动百週年纪念版

  钱穆先生毕生重要代表作
  以「人」为主轴,细查清代学术思想之沿革
  用语简洁,指涉深远
  以史学家深邃的目光
  力图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自立自强的力量


  钱穆先生自序开端,提及成书始末:「民国二十年秋,余始任教国立北京大学,为诸生讲近三百年学术史,因撮记要指备诵览……」,文中又载「斯编初讲,正值九一八事变骤起,五载以来,身处故都,不啻边塞,大难目击,别有会心……」。

  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
  以史学家的智慧来解读
  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和演变,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
  周详地分析了清代学术思想之全貌。


  五四运动后,学术与思想正经历巨大的改变,
  也正因战乱,北平各界罕见文本盛行,
  钱穆先生接触到的书籍,较前人更为丰富齐备,
  先生以人为脉络,重新打造清代思想学者的全神堂:
  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戴震、章学诚、龚自珍、曾国藩、陈沣、康有为…… 等。

  本书为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重要作品,书中共叙述五十一位学术人物的思想,涵盖整个清代的学术发展,以思想史大师为主,规模有如一部「清儒学案」,指出汉学家对于天下治乱的用心所在。引证广博,考证精深,堪称中国近代最重要学术史着作之一。与梁启超先生的同名着作各领风骚,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教授专文导读~~

  班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一文中,借用了保罗・克利的一幅画〈新天使〉(Angelus Novus)阐释他对历史的看法:「历史天使的脸望向过去,身体前进到未来。」 历史的研究即带有这个特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八十多年的书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思想史的写法已有相当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阅读钱书时,彷彿是新天使移动的脚步。譬如杨树达日记里说:「阅钱宾四(穆)《近三百年学术史》。『注重实践』,『严夷夏之防』,所见甚正。文亦足达其所见。佳书也。」杨树达读此书时在1943年,此时「历史天使」的身体前进到了对日战争,但他的脸望向过去、望向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所看到的重点是「注重实践」、「严夷夏之防」,与之前之后的读者都有所不同。我个人相信未来不同时代的读者,也都将在这本书中看出不同的重点与意义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


  钱穆先生字宾四,历史学家、儒家学者、教育家。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美国耶鲁大学赞誉钱穆先生为:「一个古代文化的代表人和监护者」。

  七岁时入私塾读书,十八岁任教于无钖三兼小学,开始教学生涯。1918年,第一本着作《论语文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年,任教江苏省无钖第三师范学校。1930年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1931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中国通史,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及北师大兼课。1937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根据任教北京大学中国通史课程讲义,开始撰写《国史大纲》。1935年,出版《先秦诸子系年》,1939年完成《国史大纲》书稿,1939年夏,至香港亲自面交书稿给王云五先生,1940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史大纲》。1950年,在香港成立新亚书院。1960年赴耶鲁大学讲学,获颁耶鲁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赴欧访问。1967年,迁居台北;1968年,迁入素书楼,荣膺中央研究院院士。1968年冬,中国文化大学聘先生为史研所教授,先生长年在家中授课,直至1988年因病而停止授课。1990年6月迁出素书楼,8月30日病逝于台北寓所,归葬苏州太湖西山湖滨。

导读者简介

王汎森


  1958年生,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人。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因时任院长翁启惠辞职而短暂代理院长职务至任期结束。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文化史、学术史以及史学史、东亚文化交流史的相关研究。
 

图书目录

导读  重访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自序

第一章 引论
上 两宋学术
下 晚明东林学派

第二章 黄梨洲 附 陈干初 潘用微 吕晚村
传略
学术思想之大要
一 梨洲论刘蕺山
二 梨洲论王阳明
三 梨洲晚年思想
四 梨洲经史之学
五 梨洲之政治理想
梨洲同时几位学者与梨洲思想之关系
一 陈干初
小传
干初与梨洲之交游
干初论学要旨及梨洲之意见
干初大学辨要旨
二 潘用微
小传
潘用微轶事
潘用微求仁录大意
黄梨洲驳潘用微
三 吕晚村
小传
吕晚村与梨洲兄弟之交游
吕晚村之尊朱辟王论
吕晚村四书讲义
附录  陈干初大学辨

第三章 王船山
传略
学术大要
船山政治理想

第四章 顾亭林 附 马骕
传略
学术大要
亭林之政治理想
亭林与梨洲两人之异同
附 马骕传略
附 着述大要

第五章 颜习斋李恕谷
习斋传略
学术大要
恕谷传略
学术师友大要

第六章 阎潜邱毛西河 附 姚立方 冯山公 程绵庄 胡东樵 顾宛溪
潜邱传略
潜邱之考据及其制行
西河传略
西河轶事及其着书之道德
西河潜邱两人对理学之态度
潜邱西河辨古文尚书真伪

第七章 李穆堂 附 万孺庐 王白田 朱止泉 全谢山 蔡元凤
传略
清初之朱陆异同论
穆堂之朱陆异同论
附 万孺卢
王白田与朱止泉
全谢山
蔡元凤

第八章 戴东原 附 江慎修 惠定宇 程易田
传略
戴学大要
戴学与江永
东原论学之第一期
戴学与惠栋
东原论学之第二期
东原言义理三书
东原哲学之大体
原善
绪言
孟子字义疏证
东原思想之渊源
戴学之流衍
戴学与程瑶田

第九章 章实斋 附 袁简斋 汪容甫
传略
学术述要
文史通义与经学
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
经学与史学
学问与功力
纂类与着述
着述与事功
性情与风气
专家与通识
方法与门路
校雠与着录
实斋学风之影响
实斋文字编年要目
附 袁简斋
简斋论学语
汪容甫
容甫学术大要
附录   章实斋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

第十章 焦里堂阮芸台凌次仲 附 许周生 方植之
里堂传略
里堂着述大要
里堂论性善
里堂论异端与执一
里堂论一贯忠恕
里堂论同异一多
里堂论汉学考据
里堂论命
芸台传略
芸台论学宗旨
次仲传略
次仲与东原
次仲之复礼论
次仲之好恶说
次仲论慎独格物
次仲论汉学流弊
次仲之史学
附 许周生
周生论学语
方植之
方氏论学大要

第十一章 龚定菴 附 庄方耕 庄葆琛 刘申受 宋于庭 魏默深 戴子高 沈子敦 潘四农
一 常州庄氏
二 刘宋
三 魏默深
四 龚定菴
传略
定菴之论政
定菴之论学
五 戴子高
六 沈子敦
七 潘四农

第十二章 曾涤生 附 罗罗山
传略
曾氏学术渊源
曾氏之风俗论
曾氏之礼论
曾氏之文章论
附 罗泽南
罗氏学术大要

第十三章 陈兰甫 附 朱鼎甫
传略
着书大要
东塾遗稿
东塾论汉学流弊
东塾所欲提倡之新学风
附 朱鼎甫
鼎甫论学语

第十四章 康长素 附 朱子襄 廖季平 谭复生
传略
康氏之长兴讲学
康氏之新考据
康氏之大同书
康氏思想之两极端
康氏之孔教论
附  表

 

图书序言

第二章 黄梨洲 附 陈干初 潘用微 吕晚村
 
传 略

 
黄宗羲,字太冲,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明万历三十八年,卒清康熙三十四年,年八十六。其父尊素,东林名士,为魏阉所害。庄烈帝即位,公年十九,袖长锥,草疏入京讼冤。至则逆阉已磔,与许显纯、崔应元对簿,出长锥锥显纯,卒论二人斩,遂显名。以遗命从刘蕺山游。崇祯十七年,甲申,北京陷,福王立于南京。先是,戊寅,马士英起用,欲渐援阮大鋮。宜兴陈贞慧、甯国沈寿民、贵池吴应箕诸人,作南都防乱揭,斥大鋮。东林子弟推无钖顾端文孙杲居首;天启被难诸家,推公居首;余以次列名。及是,大鋮柄政,遂按揭中一百四十人名氏,欲尽杀之。会清兵至,得免。公踉跄归浙东。鲁王监国,公纠子弟数百人随军江上,号「世忠营」。军败,走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己丑,闻鲁王在海上,赴之。明统既亡,公遂返里门,毕力着述。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有欲荐公者,公门人陈钖嘏曰:「是将使先生为叠山、九灵之杀身也。」乃止。未几,开明史馆,朝臣又荐公。诏督抚以礼敦遣,公辞老病,竟不赴。
 
学术思想之大要
 
一、梨洲论刘蕺山
 
梨洲早年从学蕺山,自谓:「其时志在举业,不能有得,聊备门人之一数。天移地转,殭饿深山,尽发藏书读之,近二十年,胸中窒碍解剥,始知曩日孤负为不可赎。」其后讲学宗旨,专以发挥蕺山「慎独」遗教为主。尝谓: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