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一百週年回顾,杜威访华一百週年回顾
重返五四现场,第一手体会百年前的震动。
一场革新运动的迸发,绝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思想与社会的长期酝酿。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三十一位关键人物,畅谈新思潮、新青年、新伦理、新文学。
第一手文本呈现,以最直接方式沉浸新生国度的思潮激盪。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三千大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这只是五四运动的冰山一角。五四学潮兼及思想启蒙、文学革命与政治抗争,最值得注意的并非其规模或激烈度,而是背后制度与精神氛围的积蓄,启蒙思潮下酝酿已久的喧哗众声,借着巴黎和会的触媒喷发而出,勾勒出外争主权、内争民主的反叛形象,召唤着往后一代代的年轻人。
《五四读本》意图描绘的即是「思想的五四」,而不是「行动的五四」,是五四运动背景的蓬勃精神、各方的多元声音。本书选录三十一位重要人物所着的五十篇代表性的文献,跨越由《新青年》创办的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二二年新文化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八年时光,除了这些作者对五四学运本身的看法,更反映他们对新思潮、新青年、新伦理、新文学的想像。
我们依照时序,以最贴近原始的方式呈现这些核心文本,希望能使读者直接触摸尘封的历史,并做出独立的辨析和判断,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地图,与一世纪前的先人深刻对话。
如果不涉及具体内容,我喜欢用三个词来描述「五四」的风采。第一是「泥沙俱下」,第二是「众声喧哗」,第三是「生气淋漓」。──陈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