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电影、文学、哲学、左派思想……处处都闪现着他的灵光
德文原典直译 ╳ 华文界最完整精确的班雅明精选集
在灵光消逝的年代,一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心灵
华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一八九二年生于柏林的德籍犹太人,被汉娜.鄂兰誉为是「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少年早慧的班雅明虽然笔耕不辍,但因思想过于前卫,无法获得大学教职,纳粹当权后流亡欧洲各国,最后于西班牙吞药自尽,享年四十八岁。他在世时虽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却仍没没无闻,待阿多诺和鄂兰将其手稿编纂出版,才让其在一九五○年代后声名大噪,之后的苏珊.桑塔格、阿冈本、泰瑞.伊格顿等各个世代的学者皆深受其影响,名声至今不坠。
他的文字,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历久弥新,而其身为哲学家、文学、艺术评论家、左派思想家和译者的多重身分,更让他的作品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本书分为「美学理论」、「语言和历史哲学」与「文学评论」三部,收录班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纪的都城〉、〈译者的任务〉、〈说故事的人〉等,让读者得以从各个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心灵。
-----------------------------------------------------------------------------------------------------
专文导读 「如果你们问我在这座班雅明城市旅游的体验,我会说,在进步的历史观中,失败者的故事总是被牺牲,唯有重返现代城市的历史废墟,借由艺术生产的技术革新所催生的集体回忆能力,找回乌托邦的寓言,才会创造出改变的力量。一旦觉醒的那一瞬间,弥赛亚就会穿越并显现──因为你们就是弥赛亚。」──耿一伟|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戏剧顾问
重磅推荐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
李玉玲|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
李明璁|自由学者、作家
林志明|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
侯季然|电影导演
纪金庆|台师大助理教授
郭力昕|政治大学广电系教授
杨凯麟|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域研究所教授
廖咸浩|台湾大学外文系特聘教授
蔡士玮|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蔡庆桦|作家、外交官
罗丽君|政治大学哲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