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上)(二版)

中国文化的展望(上)(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最重要的专着,无论就思想史脉络或是就殷海光个人的思想世界而言,本书都深具意义。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几无已时。殷海光採取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叙述讨论十九世纪以降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也从世界架构的视野,检讨思索中国文化的前景。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现身处二十世纪中叶的华人知识分子,如何以科际整合的认知,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论列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尝试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近代变迁,提出宏观视野的系统解释。

  本书不仅是殷海光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回应解析,还全面展现了他的文化观、知识观与人生观,具体反映当代自由主义者探求理想未来的思惟世界。在这部书里,殷海光唿吁「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识分子无畏威权,扛起道义责任的大纛。字里行间,透露出自由主义者的学术研究,和他的生命意义,实在不能须臾或离。

  本书为《中国文化的展望》上半册,内容为全书的第一章到第八章。书中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性质开始,一直推论至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其间,章与章之间,且每一章的各节之间,皆环环相扣。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变迁及未来这个重大问题,拓展多重的认知,获得无限的启发;更可以是我们理解自由主义者殷海光之关怀所在的一种方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黄冈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战结束后踏入出版界时採用的笔名。他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9年赴台后于台大哲学系任教,先后开设课程有:逻辑、逻辑经验论、罗素哲学、理论语意学、科学的哲学、现代符号逻辑、历史与科学等。他亦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知识份子之一。他深受罗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学大师的影响,所写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极力宣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思想,并坚持以笔的力量来对抗言论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伦敦《中国季刊》推崇为台湾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为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者。

  时至今日,殷先生已成为台湾某一世代的象征人物。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或台湾的自由主义,必然会谈到殷先生及他着作。而殷先生的着作,以思想深刻、逻辑层次缜密、文句充满情感着称,有一种极为独特的感染力。其着作,数十年来影响了海内外的无数读者,早已成为华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遗产。
 

图书目录

序/殷夏君璐
编者的话
编辑凡例
 
序言

第一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一 清开道路
二 文化的定义
第一组 记述的定义
第二组 历史的定义
第三组 规范性的定义
第四组 心理的定义
第五组 结构的定义
第六组 发生的定义
 
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一 文化的变迁
A.濡化
B.文化价值的移接
C.文化与性格
二 本土运动
三 文化的罗聚形态
四 文化的特征
五 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
六 文化对文化的倚赖
七 历史与文化
八 文化的繁褥化
九 文化理想与文化实现
十 文化与价值
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
十二 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
 
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

一 家
二 中国社会的基型
三 社会的层级
四 我族中心主义
五 离隔和心性凝滞
六 合模要求
七 长老至上
八 地位与声威要求
九 两性分别森严
 
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
一 家庭的瘦化
二 孔制崩溃
三 本土运动
A.三元里事件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定义
(二)五四运动的背景
(三)五四运动的经过
(四)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五四运动的影响
(六)五四运动的批评
四 代间紧张与冲突
 
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争论

 
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

一 一个辩论
二 保守主义者的特征
A.国粹派
B.义理派
三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念
四 保守主义的批评
五 保守主义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
一 严复
二 谭嗣同
三 梁启超
四 吴虞
五 胡适
六 吴稚晖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